纳斯卡荒原上神秘的地画
纳斯卡地画的来由充满了神秘感。
事实上,南美的很多文化现象都充满了神秘感,我们越走就越发现,脚下其实就是一片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土地……
纳斯卡是位于秘鲁西南沿海伊卡省的一个小镇。在这个小镇的边上,就是荒凉广袤的荒原,有人也叫它“纳斯卡荒原”。纳斯卡荒原占地约500平方公里,几乎寸草不生,是一片荒漠和黄沙组成的辽阔原野。本来这里居住着古纳斯卡人,但据说他们在3000年前就灭绝了。纳斯卡原先是有森林的,古纳斯卡人为了获得土地而大肆砍伐森林,他们的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很多年后,纳斯卡曾经的森林和草原逐渐消失殆尽。再很多年后,纳斯卡也失去了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最终,纳斯卡人也随之没了踪影,彻底消失。
很可怕,是不是?因此,保护我们的生物链,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刻不容缓。古纳斯卡人的“灭绝”,或者可以当做一声警钟。
古纳斯卡虽然已经消失,但他们留给这个世界一个奇迹——纳斯卡大地画。
那是1938年,一支意大利的考古队来到纳斯卡荒原进行考察。这一天的清晨,他们在这荒凉的大漠中寻找水源。这时,一些特别的“沟槽”引起了领队科李克博士的注意。这些“沟槽”深度为0。9米,宽度有的只有15厘米,有的达20米,而且很长,呈各种莫名其妙的线状,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弧线,一直铺陈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之外。在纳斯卡平原上,这些线条到处都有,看似毫无关联,又在手法上完全一致,绝对是同一时期产物。当时,他们完全弄不清楚这“深陷的线”是怎么回事,称这是“一个不知为何建造的巨大而玄妙的工程”。同时,考古队在纳斯卡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这些陶器上都装饰有动物图案,而他们在荒漠上发现的“沟槽”,似乎又与这些图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仿佛是陶器图案以更大的规模重复出现。当时,科李克博士立刻被这些图案迷住了。
据说,科李克博士从此就开始研究这些图案,他此后的一生都在纳斯卡荒原度过。
等第二年,当考古学家们租来了飞机,从更高的地方俯瞰时,才惊讶地发现,这些“沟槽”其实是组成许多巨大图案的线条。这些巨大图案每个都有百米以上,内容更是非常丰富: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螺旋形之类的几何图案,也有类似现在的飞机场跑道和标志线的图案;还有更多的动物和植物的图案,比如有长嘴的蜂鸟,有巨大的蜘蛛,还有鲸鱼和猴子。人形的图案也很大,其中一个人形只有一个头和两只手,且一只手仅有四个手指……这些图案线条精确,画面栩栩如生。这一发现不仅震撼了考古界,连美术界也为之倾倒。因为这些线条不仅准确,而且具有艺术价值。还有人专门评价了那只蜘蛛,认为它结构合理,线条优美,而且还描绘出一个不为人知的重要细节。因为大多数人都知道,蜘蛛有八条腿,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种特殊的蜘蛛,与其他的蜘蛛是不一样的。而在纳斯卡地画中恰恰描绘了这种蜘蛛。这种蜘蛛,它的一条腿比其他的腿更长。根据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蜘蛛物种,即雄性蜘蛛的生殖器就位于它那只长脚的末端。而在纳斯卡地画中,这样的细节都被绘制出来,不得不说这个绘制蜘蛛的古人有着超人的智慧。
那么,令各界人士苦思不解的是:这些图案是什么时候创制的?是谁把它们绘制在大荒原上?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而他们又是为了什么目的绘制了这些图案?在纳斯卡荒原,大概有几百个这样的地画,至少是2000年以前的作品,而且肯定是人们有意而为。古纳斯卡人是要表达还是要告诉后来人什么呢?如果说,整个南美洲就是个用谜铺成的大陆,那么纳斯卡地画可能就是其中最难解的谜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都在探讨这些问题。
为了保护这些地画,现在纳斯卡地区已经不允许随便进入,我们观看地画只能乘坐飞机。但很多科学家都实地勘察过地画,发现构成这些图案线条是用挖开深褐色表土来完成的。据专家计算,每完成一条线条,可能需要搬运几吨重的小石头。纳斯卡人按照某种需要,把地上的石头搬走,露出了下面比较浅的黏土,他们把它做成了“沟槽”,一条线就形成了。条条线就这样弯弯曲曲勾来勾去,一张壮美的“画”就出现了。
纳斯卡平原上最常见的是黄沙和黏土,又由于它独特的地质结构,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的火山岩和砾石。砾石在长期的风吹日晒中,变成了褐色或黑色,就像是一块铺在地上的“黑板”。古纳斯卡人就刮去了地上的岩石层,让下面浅色的泥土显露出来,他们就是这样“作画”的。如果是在其他气候条件下,这些线条或许会被掩埋或者冲掉,但纳斯卡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而且那里几乎没有强风,风蚀也微乎其微。所以,寸草不生和荒无人烟,才得以让纳斯卡的“线条”保留至今。
这些至少在2000年前完成的巨画,表现出了高精度的设计、测量和计算能力,以及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程度。以当时人们的技术水平,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这些图案的线条,位置和比例都精确无误,说明制作者是依照精心计算好的设计图完成的。可是在那个缺乏工具时代,在地面上放大并绘制一张几百米大的画?这种难度几乎无法想象。
有一个德国的女数学家,名字叫赖歇。她就是一生都为纳斯卡地画着迷的科学家之一,甚至她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纳斯卡线条。她多次到纳斯卡考察,发现许多线条爬坡穿谷,“画”了很长却仍然笔直,就认为可能是在木桩间拉线作为画线的标准,只要三根木桩在目测范围内保持一条直线,那么,让整条线路保持笔直就是可操作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她做了一项实验:首先用标杆和绳索标出一条笔直的线,然后再把地面上的黑石拿走,露出下面的白沙,于是一条线就出现了。她以为她揭示出了纳斯卡线条的本来面目。但是,在纳斯卡地区不仅有大量的直线条,还有众多的弧线。而赖歇的实验却只能证明直线,在弧线上却无能为力。
还有一种说法,即认为纳斯卡地画是外星人登陆地球的着陆点,那些长长的几公里的线,可能就是外星来客的跑道。因为根据美国航天飞机拍下的图片,在百万米高的太空中,都可以看到纳斯卡巨画的线条。从300米以上的高空,能看清这些巨画的全貌。有人据此认为,这些巨画只能是为从空中向下观看它的人绘制的。而在遥远的古代,有谁能从高空或太空中观看这些巨画呢?于是,一个关于天外来客的说法就自然出现了。美国航天总署还专程派人来验证,因为这里贫瘠而又荒凉的生态环境,貌似与火星上的环境真有些像,他们或许认为火星上生命能与这个地区顺利对接。
另外一种猜想是,认为这些地画是当时人们做祭祀活动留下的印证。纳斯卡巨画的显著特点,就是从头到尾由一条线条完成,几乎首尾相接,每个图案的线条之间没有任何交叉和重叠。为什么要用这种封闭状的环形线条?为什么绘画的笔触连绵不断?如果人沿着这些线条行走,就可以循环不息地走下去。而对于这种特别的走法,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在进行某种活动,而最可能的就是祭祀了。
此外还有许多说法,比如“宝藏说”。这些人认为,纳斯卡地画可能是有实用价值的古地图,一些巨画标明宝藏的所在,但人们至今无法读懂它的“密码”
“活动说”。认为这些图案可能是古纳斯卡人举行盛大体育活动的场所,各种图案代表了各项体育活动,或者这项活动就依据这些设计举行。
“图腾说”。认为荒原图案是古纳斯卡人举行宗教仪式的场地,不同的图案,即代表了不同氏族的图腾。
“水源说”。此说认为,在纳斯卡人没落的后期,水源是非常宝贵的,这些地画是各个部落的取水区,表明各个部落互不侵犯。
……
P16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