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人的情谊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春瑜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师生之谊

孔子师徒

我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至迟在明末清初,家家户户开始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师生之谊,佳话频出。

孔子是平民教育的祖师爷,桃李满天下。七十二贤人,大概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孔子与他们的关系,如父子,如兄弟,真可谓莫逆之交。颜回家境贫寒,居蓬门陋巷,食不果腹,却立志苦读,不断向孔子问学。孔子表扬他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不改其乐”,要别的弟子向他学习。子路好勇,身强力壮,有武功在身,成了孔子的义务警卫员,忠心耿耿。孔子本来经常遭到小人的辱骂、攻击,“恶声不绝于耳”,自从有了子路这个好学生、小兄弟之后,小人不敢再在孔子面前放肆,他的耳根清净多了。

孔子生前始终不得志,周游列国,到处漂泊,“惶惶如丧家之犬”,十四年间,颠沛流离,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孔子被迫从卫国去陈国时,途中经过匡(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地,因匡人误把他当成残害过他们的阳虎,被围攻了五天;在陈、蔡边界,陈、蔡两国的掌权大夫都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去围困他,使他陷入绝粮的困境;齐国大夫想害他,宋国的司马桓魅想杀他;如此等等。但是,孔子始终没有灰心丧气,甚至在身陷危境时,仍诵诗、唱歌、弹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的弟子们始终不改初衷,追随左右,保护他,安慰他,他从弟子们身上,吸取了精神力量;当然,他也反复教诲弟子,“君子固穷”,君子即使陷入困境,仍能坚持操守,而小人陷入困境,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正是在逆境的种种磨难中,孔子与弟子们的情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后世所师法。

程门立雪

师生之谊的基础,是彼此尊重,教学相长。当然,前提是尊师。“程门立雪”的故事,堪称典型。

所谓程门,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1033~1107),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其兄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二程”,又因地域故,其学被称为“洛学”。他们和另一位理学权威朱熹(1130~1200),成为一大学派之首,号称“程朱”。二程的思想基本一致,小程自己也说他“与大哥之言无殊”。在认识论上,他们都对理给出了唯心主义的解释,并以此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不过,他们在对理的解释上,毕竟是有差别的。大程较多地强调内心静养,不太重视外知。而小程比较强调由外知以体验内知,也就是由外界的格物,以达到致知的过程。后来朱熹正是沿着小程的方向,发展出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在政治思想方面:二程倾向于唐代中叶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某些制度,重视门第,赞同荐举制,反对王安石(1021~1086)变法。  二程当时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有不少弟子。其中有两位,叫杨时(1053~1135)、游酢(1053~1123)。杨、游二人,原先拜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虽然都已年逾四十,而且都已考中了进士,有了相当的社会地位,但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继续求学,去拜见程颐。当他俩来到程家时,正巧此公在假寐。杨、游二人见状,非常恭敬地垂手侍立一旁,一声不吭,等候老夫子睁开眼来。一直等了好久,程颐才睁开眼。此时正值隆冬,不知从何时起,瑞雪纷纷,已积下一尺多深。‘坦’从此,“程门立雪”的故事不胫而走,后来朱熹在《朱子语录》中也予以记载,更扩大了这个故事的影响。程颐后来对他俩教诲不倦显然是被杨、游的求学诚心所感动。杨时、游酢各有建树,杨时成就更大,把二程思想传播至江西、福建,并创立闽学这一学派。程颐曾对坐客很自豪地说:“吾道南矣。”程颐去世后,杨时著《中庸义》,在《序》中深情地回忆说:

予昔在元丰中,尝受学明道先生之门,得其绪言一二,未及卒业而先生殁。继又从伊川先生。未几先生复以罪流窜涪陵,其立言垂训为世大禁,学者胶口无敢复道……追述先生之遗训,著为此书,以其所闻,推其所未闻者,虽未足尽传先生之奥,亦妄意其庶几焉。

P7-9

目录

序 猿啼鹤鸣一样亲

辑一

 第一节 学人自有真情在

竹林七贤及嵇康与山涛的绝交

师生之谊

吴中四才子的深谊

明末四公子的友情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的千古绝唱

鲁迅与师友、弟子

郭沫若与瞿秋白

 第二节 英雄若是无儿女,青史河山更寂寥

柳永与“吊柳会”

苏东坡与琴操

严蕊与唐仲友

义娼高三与杨俊

冒襄与陈圆圆

吴伟业、钱谦益等人与柳敬亭的交往

张岱与义伶夏汝开

杨云史与蒋檀青

吴梅与鲜灵芝、蕙娘

吴虞与娇寓

 第三节 佛门内外一线牵

李白与僧、道

杜甫与僧、道

韩愈、李翱与僧、道

苏轼与僧、道

徐霞客与禅侣

陈独秀、刘三、鲁迅等与苏曼殊

经亨颐、夏丐尊、丰子恺、刘质平与弘一法师

出家文人间的友谊

 第四节 衣冠不论纲常事,付予齐民一担挑

东堂老

草桥王翁及其他

徐霞客与田夫野老

 第五节 世路崎岖难走马,人情反复易亡羊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

马经纶救援李贽

查继佐与吴六奇

大刀王五与谭嗣同

陈赓救护蒋介石、周恩来

卖友

辑二

 第一节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打天下时的患难与共

坐江山后的剪除政敌

政局变化与君臣交谊

 第二节 天下安危系一身

明初三杨的交谊与明初政局

明末六君子的厚谊

 第三节 忠肝义胆在,千年孤臣泪

岳飞与韩世忠的厚谊

“岳家军”将领间的厚谊

 第四节 千古佳话将相和

廉颇与蔺相如

辑三

 第一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留学生

阿倍仲麻吕

鲁迅

郭沫若

 第二节 天涯海角传经人——高僧

玄奘

鉴真

空海

 第三节 海内何妨存异己,且看西方传教人——传教士

利玛窦

艾儒略

汤若望

大顺军、大西军与传教士

 第四节 大难临头见真情——患难之交

救助漂人

孙中山脱险

聂荣臻救日本孤女

抢救美军飞行员

辑四

 第一节 相逢且莫推辞醉

自拔金钗付酒家

酒店新开在半塘

 第二节 寒夜客来茶当酒

柴米油盐酱醋茶

应缘我是别茶人

茶坊面饼硬如砖

台榭秋深百卉空

立限回京取纸牌

附录

 千秋自有名篇在

《友论》

《广绝交论》

《绝交书》

序言

序 猿啼鹤鸣一样亲

自从由猿进化成人,人便是作为社会群体而存在的。很难设想,一个离群索居、脱离了社会的人,能够长久地生活下去。因此,从本质上说,人的概念是抽象、空泛的,人类的概念才是具体、鲜活的。但是,人类无论是在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还是在如同经典作家所说的“披上温情脉脉的面纱”的中世纪的漫漫长夜,抑或是在可以登上月球、在太空遨游的高度文明的今天,人类中孤立的个人、家庭,甚至是一个小的群体、部落,面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面对“人海阔,无日不风波”的社会,力量都是渺小的,这就需要别人的帮助,这就产生了人与人的交往,从而出现了交谊。我国古代的儒学信徒,曾经长期争论人性善恶的问题,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各执一词,聚讼纷纭。笔者作为后生小子,又何敢置一词。但是,举手的权力毕竟还是明摆着的,因此,我拥护这样的说法:人之初,性本善。人类的本质应当是善良的,至于后天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固然也是重要的,但毕竟是第二位的因素。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这是人类得以交往、结成友谊的共同基础。

作为礼仪之邦,我国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仁者爱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些儒学名言,世世代代在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对国人形成具有仁爱之心、重视友谊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作用。汉朝人有诗日:“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古诗源》卷四)这反映了不论贫富人们对真挚友谊的向往。但是,总体上看,这样的向往,毕竟是一种梦想。

何以故?一句古老的民谚,早已给出了回答:“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在阶级社会,人类的交往终究要打上阶级的烙印。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类的各种群体,是由不同阶级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政治圈、文化圈等组成的,因此他们的交谊,往往涂上各种色彩的政治油漆,印上了特殊标记。因此,若细说古往今来各色人等的交谊,正像一句俗话所说的那样: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但是,倘若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若宏观地从交谊的角度来看“二十四史”,无非是一些人一阔脸就变,一些人未阔脸已变,一些人阔了脸不变,大多数人从未阔过,也无所谓变脸。

第一种人,以某些封建帝王为典型。颇有些流氓气的汉高祖刘邦,以及少年时当过小和尚、浪迹江湖时沾染上游民阶层恶习、当了皇帝老子又处处学刘邦样的明太祖朱元璋,堪称是其中极坏的榜样。遥想当年,这二位和穷哥们儿把脑袋别在裤腰上打江山时,是何等意气风发,义薄云天,真是出生人死、同甘共苦、情同手足。可是,曾几何时,当他们打下江山,坐稳了第一把交椅,很快就脸色大变,把弟兄们看成是“功狗”。你看,一进入“狗”类,可不是好兆头:“狡兔死,走狗烹!”事实正是这样。刘邦和他的管家婆吕后,残酷杀害了多少功臣!我至今不信韩信谋反的鬼话。他要谋反的话,早在兵权重握时就反了。说梁王彭越谋反,更是冤哉枉也。然而,韩信被“夷三族”,彭越竞被制成肉酱,遍赐诸侯,何其毒也!至于朱元璋炮打功臣楼,人们更是耳熟能详;他把七十七岁(书中年岁多为虚岁——编注)的老元勋李善长牵扯到胡惟庸冤案中,杀了李善长和妻女弟侄家七十余口人,何等令人扼腕不平!由此可见,在刘邦、朱元璋之流的大字典里,所谓“交谊”二字,不过是利用、屠戮而已。至于第二种人,历代的文痞、走卒最为典型。每当统治者要迫害忠良时,总会有一帮人“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卖友求荣。

而第三种人,如苏轼,名满天下后,依然为人随和,与和尚、道士、妓女、乡下百姓往来如初,其中有些人还成了他的莫逆之交;又如鲁迅,成为新文学的旗手、一代青年的导师后,甘心当青年的“人梯”,与他们交友,给他们以帮助,甚至与学生一起外出旅行时,替学生捆行李、打铺盖,被他的学生比喻为耶稣替门徒洗脚。这是何等崇高的品格!

而最后一种人,也就是小民百姓,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的友谊,是纯真无私的。“衣冠不论纲常事,付予齐民一担挑”,这两句古诗,不妨改为“昏君不论交谊事,付予齐民一担挑”。当然,这也是大体而论——大体!且看书中大西南穷山沟里、荒岭野寺中那些蚩蚩小民,许多人一字不识,却满腔热忱地招待徐霞客,为他解决种种困难。应当说,自古以来,人民大众才是交谊的主体。从交谊这个角度,称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也是当之无愧的。

回顾国人的传统交谊,其最大特点应是宽容。古人有“猿鹤相亲”之说,这特别耐人寻味。猿与鹤,分属不同种类,但它们却能在蔚蓝的晴空下、苍松翠柏间,相安无事,甚至猿啼鹤呜,状甚亲密。人群之中,又何尝无此现象!清初大儒、思想家顾炎武,很有民族气节,明朝灭亡后,他始终不仕清朝,以遗民布衣之身,终老山西曲沃。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曾经十八次进北京,与他的三个外甥——清朝的新贵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往来,也不妨碍他与别的清朝官员往来。更有甚者,顾炎武与曹溶频繁往来,聚会香山,共游雁门,同饮大名等。曹溶在明朝任御史,投降清朝后又做御史、广东布政使、山西按察副使等高官,名声不佳,后来人了《清史》“贰臣传”,但两人保持了二十年的友谊。顾炎武逝世后,曹溶作《哀顾宁人殁于华阴》诗:“朔风栗冽未曾停,吹落关南处士星。车马未酬秦筑愤,文章足浣瘴云腥。贞心慢世冰花洁,异物摧人鹏鸟灵。幽魂故园招未得,只随华岳斗青荧。”深情厚谊,溢于言表。(美籍华人学者谢正光根据稀见本曹溶诗集《静惕堂诗集》和其他史料,作《顾炎武、曹溶论交始末——明遗民与清初大吏交游初探》,言此事甚详。足见传统的顾炎武北上秘密抗清说,无异痴人说梦。)虽然顾炎武在自己的诗文集中,不收与曹溶往来的书信、唱和的诗句,但他与曹溶深交二十年,却是不争的事实。

又如冒襄,也拒绝与清王朝合作,晚年甚为贫困,但他广泛交结的朋友中,也有不少清朝高官。再以近人而论,陈独秀与胡适在“五四运动”后分道扬镳,政治立场完全不同,但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后,胡适也曾积极关心、帮助过陈独秀。凡此都足以表明,不同政治色彩的人,也可以往来、交友,只要不干有损于国家、民族的坏事,彼此往来,绝对不等于同流合污,更无需划清界限。由此可知,极左年代里的“六亲不认”“划清阶级界限”“站稳阶级立场”云云,实在有悖于中华民族交谊的优良传统;而一人落难,家属立刻遭殃,更与国人的交谊传统格格不入。

从历史上看,国人一向重视交谊,各种史料里有关交谊的记载,不可胜记。清初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时,内设《交谊典》,分师生、同学、同事、宾主、乡里、交际、世态等三十七部,搜罗资料不少,但仍有挂一漏万之感。而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论述交谊,需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山之上,去审视过往,以新的架构去诠释“昨夜星辰昨夜风”。本书便是这样的尝试之作(前人尚无《交谊志》专书面世),述人述事,原则上除个别的例子,不述及今人(1949年以后)之交谊。这是因为,历史需要沉淀。今人的交谊,由后世人来论评,才能比较客观、公正。

内容推荐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情谊之道,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写照。《中国人的情谊》作者王春瑜以史学家的深邃之见、文学家的俏丽之笔,贯通古今:既写了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的千古绝唱,也有冒襄与陈圆圆这样的才子佳人;既有李白、杜甫的佛释深缘,也有徐霞客与田夫野老的萍水相逢;既写了政局变化和君臣交谊,也有中外交流史中的真挚之情。这些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艺术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书写的乃是情谊之大义。

编辑推荐

从历史上看,国人一向重视交谊,各种史料里有关交谊的记载,不可胜记。清初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时,内设《交谊典》,分师生、同学、同事、宾主、乡里、交际、世态等三十七部,搜罗资料不少,但仍有挂一漏万之感。而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论述交谊,需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山之上,去审视过往,以新的架构去诠释“昨夜星辰昨夜风”。王春瑜著的《中国人的情谊》便是这样的尝试之作,述人述事,原则上除个别的例子,不述及今人(1949年以后)之交谊。这是因为,历史需要沉淀。今人的交谊,由后世人来论评,才能比较客观、公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