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溪口谈助(蒋氏故里文化品读)/溪口旅游新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裘国松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蒋氏故里游”、“观瀑避暑游”和“弥勒朝圣游”三大旅游系列,交融于灵秀神奇的溪口这片蕞尔之地,又各执一帜而独放异彩,从而使“溪口之旅”成为“山水浙江·诗画江南”的一个支柱品牌……裘国松编著的《溪口谈助(蒋氏故里文化品读)》记述着蒋介石、蒋经国、蒋纬国父子从出生到出走方方面面与溪口有关的历史和逸事趣闻,供游客们在游览蒋氏故里时参阅。

内容推荐

“溪口旅游新文丛”是溪口旅游集团继“溪口旅游文化丛书”之后推出的又一文化建设工程。裘国松编著的《溪口谈助(蒋氏故里文化品读)》为溪口景点的美文精选,图文并茂。以每一景点为单元,汇聚作者本人及10多位历代名人、名家的相关景点散文,并配知名国画家王利华的国画。

目录

《溪口谈助》,一部“溪口辞典”(序)

第一篇 溪口镇——蒋氏故里探秘/001

 武山庙

 武岭城门

 文昌阁

文昌阁下憩水桥

 小洋房

 武岭学校

 蒋氏宗祠

官居从二品的蒋介石先祖蒋浚明

 丰镐房

 玉泰盐铺

 摩诃殿

 蒋母墓园

蒋介石母亲墓志铭“三大作者”揭秘

 蒋父墓

 魏杞墓园

宁波体量最大的碑石——南宋丞相魏杞神道碑

 武岭公园

 溪口博物馆

溪口遗存的民国四大匾额

 王康乐艺术馆

第二篇 雪窦山——“应梦名山"览胜/049

 雪窦山牌坊

 入山亭

 御书亭

 张学良第一幽禁地

雪窦山与中国旅行社

 锦镜池

 千丈岩瀑布

 天籁水声仰止桥

 妙高台

 三隐潭大峡谷瀑布群

雪窦山观光列车与索道

 徐凫岩瀑布

 商量岗

三上商量岗

第三篇 雪窦寺——弥勒道场礼佛/099

 法中大龙住持雪窦

 净寺住持出雪窦

 历代官府相与厚爱

一位缘结慈禧和蒋介石的高僧

 文士雅客情系古刹

苏东坡的“雪窦梦”

古代知名画僧——雪窦山智融禅师

 当代中兴大佛生辉

 山门

雪窦寺前“翰林松”

 照壁

 含珠林

 天王殿

 弥勒宝殿

 夫妻银杏

 大雄宝殿

 将军楠

 藏经楼

 太虚塔院

太虚墓碑:雪窦山最玄妙的碑刻

 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

布袋和尚在故乡奉化的行迹

 大慈禅寺

大慈禅寺药师殿碑记

第四篇 古剡溪——名镇脉搏倾听

 甬江源头——溪口西晦溪

 剡源名士与斋号

 右军石砚今犹存

 剡溪陶业说畸山

 蒋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蒋经国外婆家岩头古村

毛氏:岩头韶山一脉传

 斑竹古村

 三石农庄

 桃乡新建村

 银凤旅游度假村

 民国大杂院

第五篇 亭下湖——浙东明珠泛舟

 高坝览胜

 碧湖荡舟

 金龟探水

 芳岛春荫

 望湖亭悠

 鲶鱼卧波

 晦溪九曲

 龙亭圣水

附录:本书引录的名家简介

后记

试读章节

浙东四明山脉南麓重镇溪口,那里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里。

整整十个世纪之前,北宋景德三年(1006),是年雪窦山下、剡水北岸的溪口,史载建村。不久,溪口人口已逼近八千之众。南宋以降,这里是通向四明山和天台山腹地的关隘,连接明越两州的交通要道,继而成为这一带山区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辐射点。

进入民国时期,这片饱含诗情蘸满古意的土地,忽而风生水起,遭遇惊天巨变——从1911年11月参加推翻清廷光复杭州的决战,到1949年4月25日在解放大军隆隆炮声中,抛别故里、败走孤岛,近四十个春秋,蒋介石这位溪口盐商之子,令这座古镇历经了从极度躁动,继而空前繁盛,最终又重趋平静和散淡的传奇过程。毋庸置疑,溪口见证了一页页变幻莫测的民国风云。当一切永远往而不返,溪口犹以“民国名镇”、“蒋氏故里”而名闻遐迩。

溪口,她以仙灵雪窦为枕,秀媚剡水绕膝,一派绿野平川,清溪舟筏,烟霞牧歌,宛若武陵桃源,古代有“武陵”之称。溪口门户武岭,即源自武陵之谐音。入飞檐翘角、气势不凡的武岭城门,便是与剡溪比肩的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自东及西,次第散列着小洋房、文昌阁、丰镐房、玉泰盐铺等许多与蒋氏父子有涉的旧迹故地。

武岭南麓,剡溪之湄,有蒋经国的一座别墅,俗称小洋房。它建于1930年,当初还有一个很中国化的名称叫“涵斋”。西安事变后不久,人称蒋介石“文胆”的陈布雷,在此为蒋介石代笔撰写了《西安半月记》。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遵照其父的训示,在这里读书修身养性,直至1937年10月“出仕”江西南昌。1939年12月12日,日寇对溪口进行狂轰滥炸,死伤达百余人。蒋经国生母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被炸身亡。蒋经国星夜赶到溪口奔丧,当即奋笔疾书“以血洗血”四字,并令人勒石相传,以表他的国仇家恨。原碑仍保存于小洋房内,供后人瞻仰。

小洋房之西紧挨着的是溪口名胜文昌阁。穿武岭门,往左拾级而上,两旁古樟、老松夹道迎立。武岭之巅便见拔地而起的文昌阁。它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素为文人学士聚会之地。在这里凭栏四顾,溪光山色、参差人家尽收眼底。古代溪口十景之一“奎阁凌霄”,所指的就是这处景观。1924年,为让“吾乡同志,朝夕游乐”,蒋介石出资重建文昌阁。翌年竣工,呈现檐牙高啄、飞阁流丹的盛况。蒋介石遂将文昌阁改称乐亭,并亲撰《武岭乐亭记》,记述这里的景色及重建初衷。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回乡常居此地,乐亭便成他们的私人别-墅,并兼作藏书楼。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蒋氏故居”,它由8处自清至民国的建筑组合而成,而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中段的丰镐房,乃是蒋氏故居的核心建筑。

丰镐房坐北朝南,门前剡溪清澈,隔岸翠峰如簇。它原是一座寻常的浙东民居。蒋介石显赫后,于1935年对丰镐房进行了扩建。整座院落由大门、素居、报本堂和独立小楼等组合而成。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49间。丰镐房虽为“前厅后堂、两厢四廊,,的传统府第格局,满眼是赭壁墨柱、精美雕刻、生动堆塑,但细细审视,它已经领受了西洋建筑文化的影响。丰镐房的“素居”是前厅,后堂“报本堂”供有蒋氏祖宗牌位,是蒋氏敬天祭祖之地。西厢房为蒋介石发妻毛福梅居处,而室内布置颇具西洋风格的东厢房则是宋美龄住所。西厢房之西的那幢独立小楼,有小楼梯与西厢相连,那里是蒋母王采玉旧居。当今游人所见的丰镐房,已按蒋介石1949年离开大陆时的原样,复原布置。

出丰镐房往西续行约二百米,便是蒋介石出生地——玉泰盐铺。这里曾是蒋介石祖父蒋玉表、父亲蒋肃庵经商开店之处,店务以卖盐为主,兼营大米、酒类、杂货,为当年溪口镇上的大商号。清光绪十三年(1887)农历九月十五日未时,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的楼上,其祖父为其取名日瑞元。

1948年,也许是出于对祖上遗产的敬意,抑或对自己出生之地的怀恋,蒋介石出资予以拆建,共建楼房三间、平屋三间,门为石砌框架,四周围以高墙。蒋介石还手书“玉泰盐铺原址”六字,并勒石以记。

就在原样重建的翌年4月25日,惯于大浪淘沙的历史,只留本色,不留情面——那天下午,蒋介石一行黯然抛别溪口故里,无奈败走那块飘零的国土。“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无论是霸气抑或孱弱,任何一个王朝只能在历史上留下依稀的背影。P2-4

序言

《溪口谈助》,一部“溪口辞典”

(序)

浙东宁波,因境内有四明山脉,古来别称“四明”。清代宁波学者徐兆昺撰《四明谈助》,雅记四明人文地理。而今,作家裘国松慕乡贤风雅,作《溪口谈助》,解读溪口的历史与名胜。

裘国松供职于溪口旅游景区,擅文翰,留心地方文化,着力于溪口民国史、奉化地域文化研究,成果颇丰,是国家级非遗《布袋和尚传说》当代五位文字传承人之一。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权威媒体,多次邀他出镜介绍奉化、溪口的历史与风土人情。

历史上的溪口,因布袋弥勒而广为人知;近现代以来的溪口,又因民国蒋氏而引人关注。创作《溪口谈助》的裘国松,立足于溪口雪窦山景区,溯源钩沉,搜罗披剔,将布袋弥勒的人间情怀、“唐诗之路”浙东支路的秀美风光、溪口作为“民国第一镇”的人文内涵、溪口民国史迹代表之作——“蒋氏故居”建筑群里的诸多故事以及“应梦名山”雪窦山打造“中国五大佛教名山”的文化工程,融于一册。

可以说,对于“溪口通”裘国松和他发愿创作的这部《溪口谈助》,有史实,有胜景,有细节,有深情。这本《溪口谈助》,让我想到了韩少功的《马桥辞典》及其源头——中东文学名著《哈扎尔辞典》。这本《溪口谈助》,不也可以称作“溪口辞典”吗?

我一直欣赏作家进行“有难度的写作”,因为难度,更能体现作家所具备的文学、史学、美学等多元的素养。裘国松的《溪口谈助》,就是他在用文学再现溪口的过程中所迈出的一大步。与之珠联璧合的,还有画家王利华以溪口风物为主题所创作的插图,与美文相映成趣。

裘国松说,欣逢溪口全方位、高品质地开展旅游文化建设之时,希望《溪口谈助——蒋氏故里文化品读》等四卷本“溪口旅游新文丛”的顺利问世,能对溪口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做一番充分的展示。

佛经中说:“福不唐捐。”人所做的善因善缘,不会没有结果。裘国松为溪口旅游文化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也不会没有结果。我相信,随着“溪口旅游新文丛”的出版,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因读此书而识溪口,因识溪口而爱雪窦。当执卷而来的游人越来越多时,溪口的湖光山色、布袋弥勒的包容微笑,也必将走进人们记忆的最深处。

马明博

2015年8月于北京

(马明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受读者喜爱的佛教文化作家。其代表作品有“中国佛教名山参访记”之《愿力的奇迹》《观音的秘密》《因为你,我在这里》《世界因你而欢喜》等)

后记

2011年夏,当代知名诗人柯平先生前来溪口采风。其中的一个夜晚,他看了本书的部分书稿。次日相见时他对我说:“散文这么写,太不容易了,得很用功。因为文章中你所写到的历史,几乎都经独家考订,而不是像好多散文那样,粗枝大叶地写到历史。”我知道,作为诗人柯平又是一位浙江地域文化的研究者,且很有建树。因此,若给自己的这本拙作定性,便是史化的散文集子。

奉化本土人士写溪口与雪窦山的出版物已经不少,多为蒋氏人物、弥勒文化、雪窦诗联、溪口文物等方面的专著。也有较为综合性版本的,比如我的旧作《溪口览胜》、奉化市作协会员游记集《溪口品读》。出版后,我的那本因文字太少图片偏多,许多读者反馈此书文字信息量太精,读后不太过瘾;而后者因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记写法,各位作者对溪口的认知程度又参差不齐,且全书对“大溪口”的覆盖率不是很高,因此也存在局限性。而我的这本《溪口谈助》,总想扬长避短,在“蒋氏故里溪口镇、弥勒道场雪窦山究竟如何?”这个总命题下,试图作出全景式、综合性、细节化的回答。

《溪口谈助》以蒋氏故里溪口镇、弥勒道场雪窦山的各个景点及周边地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为单元,采用“纵横交错”的叙述方式,逐个进行铺排。形象地说,每个单元的文稿结构呈“士”字型,由三部分文字组合。起笔的“一横”——以本人2008年版《溪口览胜》文字稿为基础,横向概述历史人文与自然特质。而“一竖”——则用更大文字篇幅,对每个单元突出的自然与人文,展开深度评说、解读,以期增大本书的文化分量。“士”尾笔短的“一横”,我选取20多位历代作家、名人溪口散文的精华片断,一一对号入座,跟正于每个单元的最后。这部分文字量虽不大,却平添所涉名胜故地的独家史实和往昔风雅。

本书编辑过程中,得到了著名国画家王利华先生无私相助,全书配发了他创作的120多幅溪口题材大作。风雅的国画与书中文字相呼应,共同回答读者们的一个个好奇和想像。宁波出版社王松见先生,是我旧作《溪口览胜》和这本新书的“保姆”,为之付出了许多心血。在此,对两位王老师表示最诚恳的感谢!

裘国松

2015年早春于溪口武岭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