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认知里,无论是胸怀天下的大人物,还是胸无大志的小市民,都是流连在世俗里的浪子,或功成名就,或默默无闻——他们只是循着各自的轨迹在努力地活着。
在此前二十多年里,我的生命里来来回回更换了不少人,因此我也学会了慢慢感悟生活。
今夜,我正坐在窗边的书桌前写作。此刻,我想起了那些在他乡的日子。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以脚丈量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更像是在大千世界中寻找另一个自己。那些日子,我有激情、有迷茫、有喜悦,也有无奈,各种滋味掺杂在其中。
“你有你的朝九晚五,我有我的流浪各处。”这是我在去云南的途中遇到的一位“驴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是一个标准的浪人。他可以徒步穿越滇藏线,也可以夜宿洱海旁。他昨天在沱江边的一家小酒馆,今天就已经站在纳木错湖旁的经幡下……有些人喜欢通过打破固有的生活模式,来寻找自我存在的意义。他们会选择远行——通过远行给自己的心灵带来慰藉,就像一剂能治愈伤口的回春妙药。
可是,在远行之后,我们是否能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生活呢?
大多数人在远行之后,终究还是得回到现实中,去面对那些生活的细枝末节、鸡零狗碎。而那些真正对我们有所启发的,其实并不是远行本身,而是远行之后能够更加通透地看清自己。
“肘子”是安徽人,我和他在昆明邂逅,颇有一见如故之感。那次出行是“肘子”一直心心念念的事,在出行的前一天,他辞了职,踏上了一条寻找自我的路。
我和“肘子”相识以后结伴来到丽江,他说他打算从大理徒步到拉萨。
在他出发之前,我多次劝他放弃这个计划,但他一向固执,于是我们在丽江分别。我选择了返程,而他独自一人踏上了滇藏线317公路去了拉萨。
当他发给我他在布达拉宫前拍的照片时,他竟然哭得像个孩子。我想,这次西藏之行让他完成了一个渴求已久的仪式。
泪姑娘也是一名驴友,她和我以及我的朋友一起在大理环行完洱海,就跟着我们一块儿到了丽江。
在丽江临别前一晚,她告诉我,她打算回大理,因为她想晒大理的太阳,想学手鼓,想穿大理的碎麻裙。
那一晚,我们喝了很多酒,聊了很久。当我睁开蒙眬的双眼时,东边天际已经露出鱼肚白。
清晨,我和朋友悄悄离开丽江时,没有叫醒泪姑娘,也没有留下书信跟她道别。我总觉得,这样静悄悄地离开,可以不那么伤感。
可后来我才知道,泪姑娘得知我们离开后竟然号啕大哭。
哭吧,哭出来就好了!
或许是我们的相遇,让泪姑娘心底深埋的苦楚有了一丝释怀;或许是我们在一起谈笑风生,打开了她心里拧巴的疙瘩。但究竟是何滋味,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送别过亲友的人知道,车站的汽笛声是多么残忍——一声鸣笛,就可以让彼此天各一方。所以,每次出行我都是独自一人,不要人送行,不要人接站——从起点到终点,从夜晚到黎明,从城市到乡村,我都是一个人在旅行。
P2-5
促使我写这本书的是那被叫作幸福的因素。在这本书里,我讲述了一些平凡人的平凡故事。
一个思维健全的成年人,应当懂得如何去感知幸福、收获幸福。这种幸福感,会促使我们不断地突破自己、完善自己,成为自己的超人。因此,“如何去获得幸福”显得尤为重要。
这本书叫《我偏爱少有人走的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偏爱”,因为偏爱是前提——偏爱才会有欲求,有欲求就会去满足,满足了就会产生幸福感。
鲁迅说:“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到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
这句话曾给我带来很大启发。如果说,因为看了这本书让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还可以的话,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其实,这本书写到一半时,我曾不止一次地烦恼:我是在搞创作,可写作这么劳心费神,我不喜欢啊!
但也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白,原来幸福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当看到一个个平凡人的故事被我写出来,看着他们的幸福,我也就不自觉地跟着一起幸福了。就像鲁迅说的那样,我们会因为别人的幸福而感到幸福。
其实,获取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种。当人生走到某个阶段,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接受我们可以接受的。而那些我们改变不了和接受不了的,我们也会相对应地把它们拒之门外。
是的,我们不需要刻意地去迎合谁,讨好谁。比如说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我想,旅行也是寻找幸福、获得幸福的一种方式。
三毛和丈夫荷西曾经在撒哈拉沙漠中过着物质条件匮乏的生活,但在她的笔下,风景也多了几分柔情,一切都像诗一样美,你能说她不幸福吗?
日本探险家关野吉晴,花了十年时间完成了重走人类迁移之路的旅行。从他的旅行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幸福的。
当然,生活中有幸福,也一定会有痛苦——少了它,生活便会索然无趣,幸福也将显得形单影只。
这本书完稿后,我开始陆续拜访书中所写的好友。他们大多数人都还是依循着原先的节奏,平凡而又幸福地生活着。
我们总是这样,害怕孤独、害怕失败——关于将来,我们渴望着却又担心着;关于过去,我们怀念着却又纠结着。
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喜欢就要去奋斗,然后才能拥有幸福。幸福源自喜欢,我希望你这一生能够在幸福中度过——遇见喜欢的人,遇见更好的自己,和幸福一起过一生。
一个快乐的人必定是爱生活的、懂悲苦的、明喜悦的,坦然面对现实且内心很坚韧的。
我们所处的世界简单又复杂,现实又梦幻。而根本区别,就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快乐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幸福才会繁盛。
有些人会不自觉地高估他人的幸福,低估他人的苦难,从而觉得自己总过得不如他人幸福,于是终日郁郁寡欢,不见笑容。
事实上,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自己的生活,也需要了解他人的生活。
我们分享他人的别样生活,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窥私欲,而是为了自己在生活中感到迷惘时,能获得参照;是为了通过纵向对比,让自己在浮华的世俗生活中获得内心的安宁。
或许这些人的生活平凡而简单,或许这些人为了生活在疲于奔命,或许这些人漂泊在异乡,或许这些人在远方迷茫——但他们都在默默地努力着,过着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
故事中的主人公,有我的影子,有朋友的影子,但每一个影子都是真实的、饱满的,鲜活的、原生态的。
这些故事里有你,有我,也有他。是非对错,爱恨情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准,我希望你能在这些故事中找到一个符合自己的标准。
因为喜欢,所以期待拥有;因为渴望,所以愿意奋斗。
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来谱写,但你能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阳光和爱,领略到平凡又复杂的世界的神奇和精妙。
我不想说什么生活的大道理,但我还是希望你通过阅读此书,找到适合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改掉你目前的坏习惯。当然,我更期望大家阅读此书后有所收获——收获一个笑容、一种心情,一瞬间的感动或者长久的温暖。
倘若我能用一本书的厚度带给你温暖,那将是我最大的收获。
青红于昆山
2017年6月18日
青红著的《我偏爱少有人走的路》讲述了我们所处世界简单又复杂,梦幻又现实,而种种区别,就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会自由,知足才会由心衍生。通过书中的故事,我们分享其他普通人的别样生活,在自己生活中遇到迷惘时,能获得一些借鉴,能通过纵向对比,让自己在浮华的世俗中获得一丝内心的安宁。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的默默无闻而不给你机会,不会因为你没有学历而不给你希望。相反,这个世界唯1不会辜负你的,就是你的勤奋和努力。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壮阔,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你是否也是这样的人呢?不是的话,那就努力向这类人学习吧!你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有的话,你一定要珍惜!
只有撞过很多次墙的人才懂得,与其想着依赖别人给你安全感,不如多留些时间给自己,学会与自己相处,试着和自己对话,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本书为《我偏爱少有人走的路》,由青红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