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乱炖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泉佃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泉佃著的《乱炖集》收录了《低俗文化要不得》《闲书不闲》《中国人要有自已吃的东西》《不改革,死路一条》等文章,通过“老报人”的独特视角,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洞察社会万象,品评人间百态。

他的文章,文字通俗易懂,不做作,不扭捏;他的文章,充满正能量,读了,不让人沮丧,不让人颓废。

字里行间,忧国忧民的一片真情溢于言表。

内容推荐

李泉佃著的《乱炖集》收录了作者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创作的杂文作品。作者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分量重、针对性强的题材,选取独特的视角,进行形象的叙述。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富于文采,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具有很高的思想性、针对性、生动性和可读性。通过“老报人”的独特视角,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洞察社会万象,品评人间百态。

目录

定力,还是定力

低俗文化要不得

那些灵魂日益鲜活——序《同安名人》

知行合一,成就自我

若心有方向

再说政商关系

再给出租车进一言

日本警察要过“四关”

地名,是回家的路

谁写谁看,写谁谁看

电信运营商不应是冷血动物

不仅是画蛇添足

溥杰的照相机与旻宁的片儿汤

向任何他人学习

“干吗还要看书呢?”

流言止于……

不溢恶,也不溢美

这险那险,不如监管来得保险

非洲毛驴与中国婚姻

关键少数与从政环境

闲聊兴趣

闲书不闲

往事越千年,银城续遗篇

听市委书记一席淡

脑洞大开,深受启发

“鸡肋”辩

中国人要有自已吃的东西

“鸿观”的启示

多在医德上比高低

杭州走马记

为什么不是“宗庆后”之“后”

市委书记话中有话

解释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那么个大飞机,怎么就给忘了呢

一碗扁食牵出的话题

为“亲情作业”叫好

医疗的本质是什么

救救中药

两件小事的联想

无关颜值的专访——序《文化的盛宴》

捍卫汉语言文字纯洁性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不改革,死路一条

经济数据造假者戒

听机器人小姐诉说农村污染

百善廉为先

“新衙门作风”要不得

不妨做个填“坑”人

传统才是我们的原创

报刊亭的去留

幸福生活不能“走捷径”

“三同工程”不能成为一句空活

恩师如母

我们需要做什么

爱它的人已经老了

狗如此,人如何?

像爷爷邯样

真有那么难吗

让美丽飘过四季

“我想去揭阳”

这只麻雀解剖得好

一颗冷静的头脑

人间正道是沧桑

失语就要挨骂

数据为王

她有颗安静的心——序《台海年月》

老蔡二二事

世上没有唐僧肉

领导者

散步闲记

永远的老黄

一位司机的心声

往事并不如烟

(代后记)也算“鸡汤”——在厦门日报社系统2017年新员工入职培训班结业汇报式上的讲话

试读章节

低俗文化要不得

随中国新闻代表团出访越南、老挝,在越南首都河内,只待了一天。

越南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一个小时。大伙合计了下,与越南新闻机构座谈,是上午9时,北京时间则是上午10时,前面时间,应充分利用。

于是决定,利用这个空当,拜谒胡志明陵墓和故居。

那天,仲夏的河内,飘起了小雨,胡志明陵墓广场,早已排起等候拜谒的长龙。广场上,队伍井然有序,一片庄严肃穆,与我们在北京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情形差不多。

倒是参观胡志明故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给我们讲解的导游——不是刻意请的解说员,汉语虽然不是太标准,却也较为流畅。故居的摆设,到处呈现出中国元素,比如书籍、桌椅、碗筷、电话等。更让我感动的是,导游在讲解中,自始至终充满着对胡志明主席(越南人老少皆称他为胡伯伯)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讲到动情处,如讲到胡志明主席冒着弹雨枪林、转战南北,艰苦朴素、勤俭建国,临终嘱咐、殷殷教诲,她的眼中始终充溢着泪花,声音有些哽咽。还有,让我念念不忘的,当她知道我们来自中国,讲起胡志明主席与中国老一代领导人的手足情谊,以及与中国医护人员的生死之交,更是了然入怀,如数家珍。

我们离开时,她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口,直至我们上车,还在挥手再见。

相形之下,在我们这里,一些类似传统文化教育的地方,往往弄得非驴非马,不伦不类。尤其令人气愤的是,一些野导对此类严肃场所的解读,信口雌黄,胡编乱造,极大损害了正面人物的形象,也多少带坏了社会风气。

可是,在一些地方,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的甚至认为,这无非是一种通俗文化,不必小题大做。

窃以为,其实,这是典型的低俗文化、恶俗文化,不能等闲视之。

从老挝回到昆明,住进酒店,要了一份当地报纸阅读,巧的是,这里的报纸,正在披露丽江一家民俗文化园为迎合低级趣味搞旅游促销的新闻。

新闻说,一家名为云南金福旅游梦文化的传播公司,在对外宣传他们推出的摩梭文化园时,大肆渲染所谓“艳遇”“花楼欢爱”“裸浴天堂”,甚至将自己捏造的“格姆女神:看举世无双的风骚女神”当作文化园的十三大看点之首。

挂着传统文化的羊头,卖着低俗、恶俗乃至色情的狗肉,这是商业化运作下,传统文化所遭遇的现实尴尬。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不是一种个别现象。无数事实可以证明,这样的运作,对于传统文化乃至地方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也好,民俗文化也好,都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折射出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离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用狭隘的目光来审视传统文化,是一种短视行为,容易陷入无知之误。

社会转型期,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心理,导致一些人对自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这就很容易被赤裸裸的商业包装和宣传所误导、诱导。为此,我们一方面,要高度警惕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严重侵袭,厘清商业行为边界,一旦违规,就不能等闲视之,另一方面,也要反省传统文化正面宣传的不足,使之真正能够成风化人,而不是成为一种被误导的传说。

2016年7月7日(P6-8)

序言

一锅乱炖冒正气

我跟泉佃是同个村子的。

我们的家乡,在今南安市九都镇渡潭村。

不过,确切地说,我们的村子,已不复存在。因为,山美水库的建设,1972年,我们跟当时九都公社几乎所有群众,都被移民到省内一些县安置。如今,我们的故乡,已淹没在一片汪洋中。

我这样说,是想说,我们的村子,曾是个美丽的地方,用山清水秀是不足以形容家乡的秀美的。

我们的村子,与永春县接壤,晋江的东溪,就发源于永春县呈祥乡云路村,那一带,属于戴云山脉。

东溪是我们的母亲河,一年四季,从未干涸,汛期,洪涛滚滚;平时,则静若处子,汩汩地从我们村里流过。东溪孕育了一代代子民,让我们即使是在物资贫乏的年代,也能够利用溪里的淡水资源,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东溪全长120公里,为我们提供了走出山门闯天下的条件。所以,历史上,我们村子,就有一双拖鞋走南洋的传统。记得当年大文豪郁达夫,走了新加坡、马六甲、槟城,在回来的航班上,他写下了感悟:“越洋飞渡觅乡贤,三宿槟城一念间。遥唤先生何时回,魂留南海种福田。”我的先祖,就有不少也是“魂留南海种福田”。

故乡建设水库,我们做出了很大牺牲。记得当时,水库建设现场,工地现场的大幅标语,写得最多的就是毛主席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今天看来,牺牲了我们的“小我”,获益的则是泉州市乃至福建省的“大我”。如今,整个泉州地区的饮用水,基本上是靠山美水库提供的,更不用说还有水力发电了。更何况,将来,大陆向金门供水,首选水源地也是山美水库。当时,山美水库竣工的新闻,还上过《人民日报》头版呢。

我跟泉佃,一起泡茶,经常聊起故乡的种种……

泉佃小我七八岁,也算同代人。他的祖厝,是一栋两层结构的旧木屋,据说是清朝年间就有的;而我家,则是典型的闽南红砖大厝。所以,我们家,比起泉佃家来,算是条件好多了。

事实也是如此。我很小就到彭口中心小学读书,中学又到鼎鼎有名的国光中学就读。国光中学,是1943年由华侨旗帜陈嘉庚女婿李光前独资创办的,1956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后来,一度还由国家接办,素有“侨乡第一校”之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李鹏曾亲笔题词鼓励师生“继往开来,振兴教育”。

遗憾的是,生不逢时,我中学毕业,遭遇“文革”,只好回乡,成了知青。今后的路,如何走?我当时也彷徨了好一阵子。

我从小就对中医有浓厚的兴趣,也读了不少有关中医方面的书籍,如《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等,吴鞠通写的《温病条辨》,我至今还能背很大一部分。当然,当时的兴趣,有一半是想学成一技之长,为将来谋出路。特别是我17岁那年,父亲因患绝症,从菲律宾返国,但那时乡下缺医少药,使父亲备受折磨。这对我触动很大,我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领域做出点成绩来,让更多的人少受病痛的折磨。这些,对我后来一直坚持从事保健、医药等大健康行业,都有很深的影响。

“文革”那时,村里的小学.振群小学,已人去楼空,正规老师,都被打成“臭老九。”,七零八落,不知去向,只留下一位年纪大的员工,看家守院。

村里的孩子,虽然部是放牛娃,但我们那里,村民素有尊师重教的美德,看到城里的老师走了,孩子没书念了,就着急。大队长就找到我母亲.要她说服我二哥李仲明到小学任代课老师,母亲二活没说就替他答应了,就这样,我二哥在村里的学校也执了几年的教鞭撤,听他说,泉佃小时候,天资聪颖,勤学好问,算得上是一个好学生。

修了路,二哥仲明和我,以父亲的名义,在村里捐建了一所礼堂,主要是供村民开会及操办红白喜事用的。前年,泉佃跟我说,礼堂只有电风扇,没有装空调,希望我能再购置几台大功率空调,我们就从基金会里拨款让村里老人协会去办了。

泉佃最近找我,是去年清明节过后不久。那天,他到了我的办公室,跟我说,殡葬改革后,村里没有一间像样的灵堂,老人去世后,骨灰盒就放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低矮破败的小土屋里。这些年,家乡发展了,村民日子也好过了,但很大的遗憾就是大家不太关心村里的公益事业了,甚至连自己祖辈、父辈的灵魂,没地方安身,也不太在意了。泉佃跟我聊起这些,一声叹息。他说,他想迁建、扩建家乡的灵堂,他希望我再支持他。我拿了20万元给他,他立即将款项打到李文金(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户头,并打电话说,钱如果不够,他再想办法,但一定要一分钱掰成两分用,而且,要以最快速度,争取一年时间,将新灵堂建成。李文金,还有村里的其他干部,也不负众望,灵堂终于在今年清明节前夕落成搬迁了。我,还有泉佃,算是松了一口气。

泉佃说,他已出了五本书,是他这些年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上文章的集成。他说,他很快退休了,想再将去年以来发表的文章结集出版,主要担心时间久了,文章散落,不好收集。他要我写几个字,代做序言。

泉佃的文章,虽然没全读完,但也读了一些。总的印象,是他的文字通俗易懂,不做作,不扭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接地气吧;还有,就是,他的文章,充满正能量,读了,不让人沮丧,不让人颓废。我觉得,这个也很重要。有的人,文笔也很好,但文章读来让人消沉,让人黯然,总不太好。

评价文章,我不是行家里手,说的都是外行话,相信大家也不介意。当然,我也问过泉佃,书名为什么叫《乱炖集》?他说,他参加工作时,第一次出差,就到过东北,他吃过的

“东北乱炖”,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东北乱炖,叉名丰收菜,素有“大杂烩”之意,即将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种蔬菜,与肉类一同炖至熟。东北乱炖简单易熟,有荤有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道常见的东北家常菜。他说,这对他写文章有很大启迪。写文章,也要像做这道东北家常菜,就地取材,信手拈来,方使得老少皆宜,皆大欢喜。这不就是接地气、正能量吗?

是为序

后记

也算“鸡汤”——在厦门日报社系统2017年新员工入职培训班结业汇报式上的讲活

今天下午,我不是以一名领导的身份,而是以一名“老者”的身份跟大家聊聊天,交交心。

以“老者”自诩,似无不妥。一来,在座各位中,数我年龄最大,整整一甲子;各位刚从大学毕业到了报社,迈上了新征程,而我也即将“毕业”,再过几个月就退休了,新职业是“孙经理”——带带孙子。

刚才,几位社领导先后端上“鸡汤”,寄语新员工。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说是现在的“90后”“00后”,大多不喜欢甚至厌倦“鸡汤”,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若把前辈的箴言当作可有可无的“鸡汤”,也有些说不过去。我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大学毕业后,第一个职业,就是新闻记者,虽然中途也有一些机会“变轨”,但我放弃了,还是从一而终。所以,今天,我不谈“鸡汤”,更多的是结合自己职业生涯的积累,将些许体会与大家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要在基本功上下功夫。大家可能会问,我们又不是小学生,再谈基本功还有意义吗?刚才,诸位在汇报中谈到一些话题,如时间观念,其实就是一项基本功。但是,这里,我要讲的是文字基本功。在座的新员工,真正学文科尤其是语言专业的并不多,这并非说学理工科的文字基础就不行,但在新闻工作中,我们最担忧的还就是文字基本功问题,我们的一些记者、编辑,不少就是栽倒在文字上。尽管现在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人以为机器人写稿都出来了,文字功夫还那么重要吗?恰恰相反,文字基本功看似小儿科,实则是大学问。30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后到一家省级新闻单位工作,那时,不管你来自什么院校、学的什么专业,都得先从事校对工作,而且,一做,就是一年。为什么要求先做校对?一是要让新人切身感受新闻工作的艰辛,打破按部就班的生活规律,适应做“夜猫子”。新闻工作不分昼夜,我们日报编辑中心的同事,绝大多数是下午上班、凌晨下班,有的甚至熬到天亮,即使24小时没合眼也不足为奇。二是要让新人体味文字的严谨和严肃。尤其是当下,受碎片化阅读和无纸化办公的影响,文字的差错率不降反升,这恰恰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引起大家高度警觉的。曾经有两位老校对,对我一生影响很大,一位是福建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徐明新,我就是在他带领下做校对、上夜班的。他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从校对做起直至副总编辑,长期上夜班,写过的稿子几乎无须别人校对,就连当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也经常就文字工作跟他磋商、探讨。另一位叫丁佑,是个哑巴;时至今曰,校对仍需要配合,一个念稿,一个校稿,但他是一身多职,自己默读自己校,报社的重要稿子,领导都要请他再“过一过”;可见,文字基础是何等之重要。文字工作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是新闻工作的一个好传统和好传承,是传家宝。如果到了你们这一代,把这个传家宝丢了,小的差错可能让人家当笑柄,大的差错可能就会让大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就是我为什么把文字基本功放在第一点来讲的原因。综观全国范围内一些媒体的差错,恰恰反映出了记者、编辑的文字基本功不严谨、不扎实。

文字的基本功体现在“稳、准、快”三个字上。不管是报纸还是新媒体,都是党的新闻宣传平台,一个字,一处标点,一张照片,如果离开“稳”字,就无立足之地。“稳”字要求每一名新闻工作者要确保在媒介上,做到每个字、每句话、每个标题、每张照片、每张图表都不出任何偏差。“准”,就是文字表达要准确。文字工作者,一定要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我不反对网络语言,但网络语言能否被真正认可、能否成为一种约定俗成,需要一个过程。比如“给力”,约定俗成了当然可以用,但像“小鲜肉”,写到正规的出版物上就显然不妥。中宣部对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好新闻作品评选为例,若某篇作品被发现有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包括标点符号,就一定要被拉下的。

……

老一辈的言行,告诉我们什么叫纪律、什么叫规矩、什么叫令行禁止。我觉得,这种精神需要我们传承,如果失却这种传承,我们就做不好党的新闻工作。现在,个别大学生纪律比较散漫,我行我素,甚至为所欲为,其实,没人管不见得是好事,没人管就很可能出问题,光靠自律还不够,还需要他律。

第四,要在市场化上下功夫。我们讲的市场化,是在讲政治和守规矩前提下,讲如何办好媒体。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多如牛毛,受众读什么、看什么、听什么,不再是我们能够简单主导的了。。在多项选择下,办媒体就必须要有市场意识、受众意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体也是一种产品,报纸要有人订阅,新媒体要有人点击。导向正确是首要前提,但改革创新同样不可或缺。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必将被受众抛弃,更谈不上什么市场,再则,报社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靠大家的双手养活自己、生存发展,在市场化方面,更要摒弃“等、靠、要”思想。我们常说,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纾济效益,使之相互统一、相得益彰,但倒过来讲,没有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实力,经营搞不好,大家的饭碗也就保不住、人才也就留不住,社会效益也将成为海市蜃楼,

第五,要在团队协作上下功夫,团队协作非常重要,,台湾《联合报》创始人王惕吾先生写过一本书,叫《我与新闻事业》,我这个人,喜欢读杂书,但读与专业有关的书,是少不了的。我出差,经常要带几本书,除了休闲的,就是专业的了。王惕吾《我与新闻事业》一书,我起码读了三遍。他早在1991年就提出,新闻事业是一项创新的文化产业,这个产业不是靠个人单打独斗能够做好的,要靠大家的团队协作,共同努力拼搏才能做好。在座的新员工,跟我的孩子一样,大多也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有其显著优点,比如聪明、独立、开朗,有理想、有抱负、有自己的判断力,但缺点也不容忽视,比如社交能力欠缺、不尊重他人、自以为是等,今天,你到了一个新单位,就不再是三口之家,更不是“独立王国”了,就不能过于任性,就要尽快融入报社这个大家庭中去,无论你是从事新闻采编,还是从事产业经营,切记在团队协作上要多包容、多体恤、多互助,少计较、少埋怨、少责备,同舟共济,胼手胝迁,确保党的新闻事业、厦门日报社事业盛不衰。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但愿大家不要嫌我老汉说话啰嗦,谢谢大家。

2017年8月5日于厦门日报社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