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历史选择(中共传奇人物档案)》是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十年采访、发表过的作品精选,是在研究大量史料后,与这些著名人物的家属、子女、亲友、部下、同事在访谈中回忆出来的故事和细节,讲述了他们沉淀在历史岁月中的那些刻骨铭心的人生往事和生命印记,让读者全方位地感受中共传奇人物的家国情怀,了解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 书名 | 历史选择(中共传奇人物档案)/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历史选择(中共传奇人物档案)》是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十年采访、发表过的作品精选,是在研究大量史料后,与这些著名人物的家属、子女、亲友、部下、同事在访谈中回忆出来的故事和细节,讲述了他们沉淀在历史岁月中的那些刻骨铭心的人生往事和生命印记,让读者全方位地感受中共传奇人物的家国情怀,了解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内容推荐 民族危亡之际,英雄诞生之时。 他们是革命先烈,护国柱石,一代开国功臣;他们追求真理,砥砺前行,救国救民于灾难危亡之中,成为中国道路之奠基者。 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历史选择(中共传奇人物档案)》汇集了刘志丹、方志敏、杨靖宇、彭德怀、左权、徐向前、刘伯承、华国锋、汪东兴、耿飚、万里、杨尚昆、习仲勋、胡耀邦、王震、张震、秦基伟等30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通过访谈他们的子女、亲友、部下、同事,研究大量史料,独家解密这些中共传奇人物沉淀在历史岁月中的那些刻骨铭心的生命印记,艰难曲折的战斗历程与心路历程。 正是因为他们,中国历史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目录 李大钊,国民党右派痛恨的人 告状信中的李大钊 “溥公”的真面目 “二钊”的较量 李大钊后代,清廉家风延续百年 财产仅1块大洋 身教重于言教 车子和房子 张秀君:外公张闻天的寂寞晚年 红色教授“不争权” 不敢被人沾边的“名人” 被囚禁的523天 逆境中不变的信仰 要子女做个普通人 李英男:父亲李立三的跨国生死恋 与俄罗斯少女相识 母亲的顽强坚守 为父母申冤半反 和谐的国际大家庭 刘志丹之女刘力贞:斯诺称父亲为“现代侠盗罗宾汉” 山沟沟走出的刘景桂上席 我是“人见人爱的宠物” 给毛主席做棉鞋 最不容易的是母亲 方志敏女儿:“父亲还是个金融家” 相隔咫尺却无法相见 穷人的苦都尝遍了 忠贞、清贫与大爱 杨靖宇之后讲述先辈英雄传奇 为革命两度改名 牺牲10年后家人方知 “不要给先人脸上抹黑” 吉鸿昌女儿:父亲最大的遗憾 “我是中国人,不做亡国奴” 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为信仰献出生命 给母亲改名“红霞” 赵一曼孙女:“最大的压力是怕玷污奶奶” 天性中有股拧劲儿 受刑真相遭杜撰 丈夫、儿子含冤去世 只求晚年平淡度日 特务委员吴玉章 入川整顿党务 成立四川特务委员会 助刘伯承顺泸起义 赴鄂整军理财 工运先锋冯菊坡 辅佐廖仲恺 统一工会 筹建党部 组织罢工 杨匏安,撕了蒋介石的劝降书 播撒马克思主义第一批种子 秘密领导省港罢工 把法庭当斗争舞台 铁狱不改主义真 彭德怀建成首座核反应堆 千里决胜一江山岛 力保义务兵役制 “要有自己的核武器” 彭钢:为伯父彭德怀上“万言书” 中南海里的天真少女 最早明白“沉默是金” 父女,朋友,知己 侄女的“万言书” 总政第一位女将军部长 彭雪枫,战火中写下87封家书 “你爸爸真的很了不起” “痛痛快快地干一场” 毛土席钦点的“特使” 智破“驱逐新四军”的阴谋 中央追悼“彭故师长雪枫同志”1㈨ 左权:为抗日不回黄河南岸 “却恐十年不能回家” 血染十字岭 “将为你流尽复仇的血” 接过11封家书 徐向前:打赢对越自卫反击战 北京西山“重回”战争岁月 不避讳“穷家底” 两次发火 刘伯承之女刘弥群:父亲不愿自称军事家 革命军队是个大“家” 不要当“红色贵族” 父亲学习的诀窍就是刻苦 父爱无言 小叶丹之孙讲述爷爷和刘伯承的兄弟情 善于辞令的尊者 “彝海结盟”成历史佳话 延续至后辈的革命情谊 小叶丹后人今何在 华国锋同志晚年生活 恬淡的小院生活 几十年不变的口味 关心经济发展 平易近人重感情 晚年最大爱好 一辈子不改山西口音 生前嘱咐要回卦山 专职摄影师回忆:华国锋的笑脸一生未变 一辈子牢记“要深入群众,实事求是” 镜头下的悲喜 自得其乐的晚年 晚年王光美,让毛刘两家多来往 从物理学硕士到革命者 两个梨子牵出的情缘 在秦城监狱的12年 “我是这两个家庭中唯一的长者” 汪东兴,一生忠于毛主席 勇字当头的警卫局长 “东兴在我身边,我习惯了” 指挥“10月6日行动” 小院里的暮年 耿飚:给六百万军队“消肿” 五角大楼的特殊客人 组建反劫机警察特种部队 彭真之子傅洋:父亲研究法律从坐监狱开始 学会运用敌人的法律 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 身处逆境总是乐观 不出庭的律师 万里长子万伯翱:父亲退休后有三条戒律 对农民有一种天然的情感 邓小平是父亲最尊敬的领导和战友 “要吃米,找万里” 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 杨绍明谈父亲杨尚昆 中南海里的小摄影师 内乱中的磨炼 镜头中的慈父 “我的照片都是热的” 百年习仲勋:听刺耳话,不给百姓添麻烦 小伙伴叫他“习司令” 在敌人的监狱里入党 照金的“星星之火” 艰苦条件下战斗 在边区严惩贪腐 “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土改中勇于纠“左” 安排护送十世班禅回藏 “像这样大兴土木,大可不必” “革命也不是为了做官,种地同样可以革命” “怎么能把他们叫‘偷渡犯’呢” “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 给1.2万人平反 “不要怕听刺耳的话” 妻了连港澳都没去过 习近平给父亲的拜寿信 温家宝、田纪云、胡启立同志回忆:在胡耀邦身边的日子 “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行懈怠” “他的一生代表了共产党人的良心” “宁可止一家苦,不肯让一路哭” 胡耀邦子女说父亲 “稀里糊涂”地长人 四个孩子三个姓氏 “走资派”的后代 “我们比父亲差远了” 陈利明:20年写就《胡耀邦传》 专程采访胡耀邦夫人 为何安葬在江西共青城 听当事人口述历史 “现在敢讲真话的人太少了” 王震治疆 请缨入疆 凯歌进新疆 对土匪,“必须用大炮讲道理,用刺刀去教训” 对各族百姓,让耕者有其田 兴修水渠,用爬犁拉石头 发展工业,一边省钱一边求贤 屯垦戍边,一手缔造生产建设兵团 “永远守卫西北边疆” 治理新疆的启示 张震,百岁上将一生善谋 长寿镇上的哀思 从当学员到当校长 “你比我小10岁,还能再干一届” “无私无畏,无求无失” 秦基伟:拉开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序幕 张爱萍:推动国防现代化 痛批军队从商现象 顺利完成“三项任务” “大闹美国国务院” 试读章节 李大钊,国民党右派痛恨的人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在早期的国民党档案中,有一些关于他的记载,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前后,许多国民党党员,特别是右派反对国共合作,因此,对李大钊的评价也颇为“负面”。 告状信中的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927年4月被奉系军阀杀害。他1907年就读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东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其间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6年,他在北京参与创办《晨报》;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与陈独秀等人筹组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长期担任北京地区负责人,全面领导北方革命工作。 1922年8月,在专门讨论国共合作的西湖特别会议上,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委员的李大钊,积极赞成国共两党合作。1922年8月20日,他在林伯渠的陪同下,专程去上海会晤孙中山,进行了多次“极为融洽”的交谈。不久后,李大钊加入了国民党,成为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 然而,国民党内部却有左、右派之分。以廖仲恺、宋庆龄和邓演达等人为代表的左派,对共产党态度温和,希望促成国共合作,但他们不掌握实权。而以胡汉民、林森和张继等为首的右派却是同民党中的实权派,他们不认可共产党的理念,认为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在借机发展壮大自己,因此对共产党持敌视态度。下面这封保存在国民党中央党史馆中的信,就能代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一些国民党右派对李大钊等中共人士的防范与敌视。 这是1923年5月29日,国民党北京地区党务负责人卢钊给国民党中央党务部部长孙镜的信(档案号:环09147),其中主要说: ……顷闻党部有委任李君大钊为北京支部长之说……窃以直省支长早经先生令委溥公办理,群情爱戴,同志尊崇。李君大钊本非我党信徒,其于共产方面与陈独秀号称“南陈北李”,考其议论亦与我党主张立于作对地位,所以加入吾党者,不过假藉声威自厚实力(彼等目的可于《向导》中窥见)。今一旦以支部重权授非素信之人,于李君则诚有利矣,试问所招党徒,谁复能为吾党尽死力者,将来自成李君之共产党,于我党发展转多妨碍。钊忧患余生,以为北部党务当由溥公及本党声望素著之健全分子主持,不宜遗弃元老,委之首鼠两端之李大钊氏……立此骑墙人旗帜之下,以为党羞…… 写此信的卢钊,是国民党20世纪20年代初期北京地区的负责人之一,负责成立组织和招募党员。此人在国民党中属于“昙花一现”式的人物,即便国民党的各种档案中,关于他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但就是这么个人物,在信中明确反对国民党任命李大钊担任国民党“北京支部长”,担心他假借国民党组织来发展中共势力,并妨碍国民党的发展。卢钊诋毁李大钊为“首鼠两端”“骑墙人”。从这些字眼中,人们可以看出他对国共合作中共产党人的根本态度。 “溥公”的真面目 卢钊信中两次提到的“溥公”,就是国民党右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继。在卢钊眼里,张继是“群情爱戴”“同志尊崇”,那张继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张继生于1882年,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899年,他留学日本,1905年8月在东京加人中国同盟会,任该会直隶主盟人。1908年,张继赴法国留学,1911年回国后任同盟会本部交际部主仟兼直隶支部长、国会第一届参仪院议长,1916年任护法军政府驻日本代表,1920年任广州军政府顾问、国民党北方执行部主持人。 1922年,孙中山筹划改组国民党,推行“联俄容共”政策,张继一度积极参与其事,对共产党的态度较为友好。1922年11月,张继曾携带孙中山的亲笔信到北京与苏俄使者越飞会谈,他还是李大钊加入国民党的介绍人。(P1-3)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