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散文是同亲人谈心/名家散文自选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阎纲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阎纲的《散文是同亲人谈心》的风格是平易,是亲切,是坦率,是真诚,是行云流水般的自如和潇洒。他善于实话巧说,长话短说,摇曳多姿,不落俗套,能于平朴中见文采,于淡泊中寄至味。他的散文属于那种有价值重心和意义指归的散文。阎纲那些追忆性的作品,以独特的角度回顾文坛沧桑,韵味深长。

内容推荐

《散文是同亲人谈心》收录阎纲散文《和父亲猴年说猫》《孤魂无主》《她夺回失去的美丽》《我的邻居吴冠中》《羊肉泡馍传奇》《五石头记》《雨里盘谷梦中韩愈》《人生三悟》《给铁凝的一封信》《送贾平凹下乡——排场!》《陈忠实的身影》等名篇。

目录

第1辑

 老家的门礅石

 和父亲猴年说猫

 孤魂无主

 我给郎景和送红包

 和周明遭遇算命

 他不是共产党员

 她夺回失去的美丽

 他们夫妇之间

 我不该和她争一个男人

 我的邻居吴冠中

 谁是我的“贵人”?

第2辑

 我的文学承诺

 散文贵在情分

 散文,说长论短

 “羊肉泡馍”传奇

 去吴桥看杂技

 拉杆行李箱

 雨中峨眉

 西峡缘

 好一个狗唚子!

 《幽默小说选》后记

 三书友QQ人生

 五石头记

 “体胖”与《宽心谣》

 作家与稿费

 作家的包装

 观沧海

 伊犁行

 石狮这头小狮子

 雨里盘谷梦中韩愈

 湖水深深

 题仙游寺

 我们在太行山上

 假若消费也有国格

 人生三悟

 公交今昔

第3辑

 梦李白

 邂逅《论语》十戒

 答任建煜“作家人生10间”

 张中行这样写小人小事小小说

 高矮·喜悲·美丑

 《陈子昂》:引人入胜非戏说l

 《废都》第215页

 文事三疑

 《十四家》:真正下基层、讲实话的文学报告

 神奇!“马(歌东)氏中山篆”

 他和史铁生是“温暖的朋友”

 雪漠的《猎原》:人,正在与已为敌!

 送平凹下乡——排场!

 “诺奖”作家,怵目惊心

 我吃下一只苍蝇

 陕西散文谱

 看电视剧想路遥

 给作协主席铁凝的一封信

 不说“别了”,说“再见!”

试读章节

老家的门礅石

我出生不久,父亲就将我们母子三人接到西安。父亲在陕西省民政厅做事,经常带领全家到被鲁迅誉为“古调独弹”的易俗社看戏。及长,又到父亲和张寒晖创建的话剧团看演出,张寒晖到我家给我和哥哥教唱《松花江上》。从小时起,我痴迷音乐和戏曲,学谁像谁。

1938年,祖父已经从祖宗的老宅子迁入新居,新居坐落在阎家什字的斜坡上,大门口正对着北山覆斗形的昭陵,乡人叫它“唐王陵”。为了躲鬼子的炸弹,全家又从西安搬回醴泉。首先看见的,是平卧在大门口不规则形的门礅石,丑石,很不雅观。爷爷说,这石看上去丑,却是一宝,是天上掉下来给“唐王陵”照亮的,它的一小块儿请到咱家,给咱家守大门,半夜三更微微发光,妖怪害怕不敢来。

大房正厅的前面,是一排浅灰色高大的格子门窗,说不上雕梁画栋,却也十分考究。踏进格子门,看见角落里躺着一对“哑铃”,是爷爷教余健身用过的。又发现厅房的西墙上还挂着爷爷教私塾体罚学生的“大板子”(戒尺),打手打屁股的板子高高挂起,像是展厅里的主展品。爷爷之所以把板子看得那么重要,因为那是他老人家的权柄,足可称道的光荣历史。修长而且厚重的板子尽管褪了色,木料却是上等的,困难时期,正好点火做饭当柴烧。可惜归可惜,要我当时,也会一咬牙,把它塞进炉膛。

我又发现爷爷脑袋后面的“短刷刷”不见了。爷爷是前清顺民,又是本县里民局局长的二少爷,自然是以满人的长辫子为荣。曾祖父去世后,爆发辛亥革命,陕西乱了一阵之后,又面临一场“留头不留发”的生死抉择。那时的革命,革来革去总拿头发开刀。头发,乃父母所授,首先需要荡涤的是前朝异族强加在头上的羞辱,恢复先人传统的发式。爷爷挡不住时代的潮流,咸与维新,先革辫子的命,剪!但不从根儿上剪,而是齐腰一剪子,后脑勺剩下一撮齐刷刷的短发,扎上,就像拨浪鼓似的一摇一动,俗称“猪尾巴”。这是爷爷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尽管不大彻底的革命。爷爷告我说,当时把辛亥革命叫“反正”,“拨乱世,反之正。”反者,还也;“反正”就是还政于正道,“正”也就是“政”。所以,50多年后“拨乱反正”,批判“两个凡是”,我马上想起爷爷版的《头发的故事》。大房前庭的屋檐下,青石铺成台阶,阶下两侧,各有一棵年年疯长的梧桐树,高耸,直挺挺地。爷爷说:“家有梧桐招凤凰。”大哥后来说:“可别招来‘假凤虚凰’(40年代电影名)!”孩子们常在梧桐树下玩耍,捡桐籽吃,油香油香的。爷爷以下我们四代人,都在这高高的梧桐树下渐渐长大。困难时期,两棵梧桐树粉身碎骨,只留下记忆的清荫。

大房东头一间住着父母,西头一间只住着祖母一个人,因为老两口不和,奶奶爷爷谁不理谁。奶奶一不高兴,挎上包袱便去姑姑家了。父亲早出晚归,祖母常不在家,大房虽清静却凄清。祖母去世后的第二年姑姑去世,表妹、妹妹、侄女一群女子娃住进西头一间,闹声不绝于耳。大房前两边空地上,开满玉簪花,左右两棵梧桐树。西厢房后来住着大哥两口子,东厢房招客,我和爷爷住在西厢房与二门间的耳房,名副其实的斗室。爷爷幽默,童言无忌,欢声笑语,我常说:“我和爷爷是好朋友。”

大房以北是后院,后院上面是坡地,栽些杂花小树,种些葱蒜瓜豆。坡下一块空地晒太阳、晾被褥。常年置放着一张炕桌,孩子们在上面做功课、练大字,爷爷给人查黄历(皇历)、打婚单,算生辰八字。当我能够为爷爷代笔打“婚单”时,爷爷格外高兴。P2-4

序言

答客问:散文是同亲人谈心

问:有文章介绍说,你的评论是从心灵的净水中喷出的火,你的散文是从心灵的圣火中生出的莲,都是美妙的景观。

答:这是放大了我对艺术的追求而后用来勉慰我的话。

文学是人学、情学,人的情欲学,情根于爱。传奇传奇,无奇不传,因情奇而传。以火样的热情激活生命,以莲样的精神净化心灵。

问:也有评家说,你的风格亲切、真诚,实话巧说,长话短说,摇曳多姿,于淡泊中寄至味。

答:这也是放大后用来勉慰我的话。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读文学首先读语言,语言能否像蜜糖一样黏人,养眼入脑,是赢得考试的第一大难关。

小时候,常在鲁迅题赠“古调独弹”的西安易俗社看戏,稍长参加“自乐班”活动,继而参加解放军宣传队演出,一直到创建文化馆、县文联组织剧团演出,至今不放过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精彩播放,戏曲成了我毕生在读的艺术学校。

读《李笠翁曲话》,“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与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是说好的戏本既是案头作品,又是口头作品,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语言运用关乎成败,必须“手则握笔,口却登场”以致“观听咸宜”。我庆幸自己所努力的正是这个方向。但李渔更强调作为“戏胆”的“机趣”,说:“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为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有无“戏胆”的“机趣”,才是区别戏和非戏的审美标准。

问:你常引用牛汉闲谈中的一句话“散文是诗的散步”,让散文向诗靠拢,提升散文的审美层次,这是对散文很高的要求。

答:既然是“诗的散步”,文字必须精炼,有韵味,以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不能像出远门似的把什么都往包袱里塞。出远门不能漫无边际,行程再远最后还得回到家里。文学多情,语言要清通传神,千万别“转”,假模假式、堆垛辞藻,辞费白开水。你要存心折磨读者,你就把话说尽。来日无多,谁有功夫陪你透支生命!

作者切不可当把自己当成读者的教师爷,你民我主,教你怎么做人、怎么革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不少优秀的作家在这方面吃过大亏。例如柳青,从头到脚变自我为农民的同时,不忘“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字里行间大发议论,恨不得几年之内消灭私有制,农村四清来了,方才悔不当初。“大师的弱点”啊!唉,柳青不幸,死得太早了。像孙犁那样自始至终尊劳动人民为衣食父母者,很难找。

散文就是同亲人谈心拉家常、同朋友交心说知己话,恂恂如也,谦卑逊顺,不摆架子不训人。只要明白这一点,手则握笔,口却登场,管它街谈巷议,我自驰骋笔墨。

问:您的作品大多蕴含着命运的沉重和灵魂的撞击,有一种“悲剧色彩”,强调沉郁的人生体验。

答:我爱悲剧,爱喜剧里的悲剧因子,因为悲剧里有崇高,历史在悲剧中发展。

大转折时代,众声喧哗,兴国之道蜂起,只要作家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深入生活、深入灵魂,一定会深有感触又心生疑虑。理学大师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不去洞察舆情,不敢坚守己见,不敢自主创新,把主体的批判与社会批判结合起来,把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结合起来,安于“舆论一律”,怎么保险怎么来,好好好,一切皆好,人云亦云,若乎此,所剩的一丁点儿“艺术家的勇气”(恩格斯语),远逊于独立思考的亿万网民,这也是悲剧。

文学的大忌在“讳”——为大人讳,为尊者讳,为名者讳,甚至为贪者讳。

社会永远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内心冲突中亮起灯火,在发现与创造的博弈中曲折前进,居安思危恰恰是文学文体的强势所在。

问:您怎么写起散文来?《我吻女儿的前额》和《美丽的天亡——女儿病中的日日夜夜》如此感人,催人泪下又温情脉脉,女儿有风趣,送给大家的总是不含苦涩的慰藉,您是怎样写的?

答:是啊,大家喜欢她,说“阎荷的病床就是快乐角,什么心里话都可以说给她听。”

渐渐长大,戏曲在我心目中的审美特征日渐突出。《平贵别窑》里一步三回头的种种动作表情和声声凄厉的叫唱撕心裂肺。《十五贯》里娄阿鼠同算命先生言语周旋、顺着锣鼓点在条凳上跳来跳去,将猜疑和恐惧推向极致。《蝴蝶杯·藏舟》和《秋江》不论是说、是唱都在当夜的江中央。《打渔杀家》里桂英女前台焦急地等待老爹,后台同步传出“一五!一十!十五……"的杖击声声声入耳。《四进士》里宋士杰撬门、偷书、拆书、抄书,边动作边唱出的惊恐与激愤惟妙惟肖。《赵氏孤儿》一个接一个危亡场景的显现,走马灯似的惊愕失色,无不勾魂摄魄,牺牲与崇高直逼人心。特别是我省陈忠实、贾平凹赞不绝口的秦腔,“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当年计数)人民吼唱秦腔”,不是唱而是“吼”!不论大净如包公还是小生如周仁,一概发自肺腑地吼,借用全身力气吼,慷慨激越,热耳酸心。正是这样唱着、吼着,凉州词、塞上曲,黄沙百战穿金甲,万里黄河绕黑山,更催飞将追骄虏,相看白刃血纷纷——呼啸厮杀,何等悲壮啊!

绘画与音乐、造型美与语言美,在抽象或半抽象的写意空间巧妙融合,在象征性的一席之地演绎出一出出人生大戏,那样夸张真切,那样谐和优美,那样淋漓尽致,那样入耳人脑、沁人心脾——啊,神妙的精神艺术!

当然,钟爱戏曲艺术也带来艺术趣味的偏颇,人物刻画的扁平极易导致形象的脸谱化,直、白、露,我都认账。

问:怎样继承老一辈散文作家?

答:散文作者的口味各异,不能强求。在博览诸家之后,喜欢哪位名家就专攻哪位名家的精品,学着学着就跟他走了,不由自主地,越学越像。吴冠中称“鲁迅是我精神上的父亲”,他亲口告我说:“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少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骨会软很多,少一个画家则不然。我坚信,离世之后,我的散文读者要超过我绘画的赏者。”

我说:“你的《他和她》,目下散文,写暮年亲情,无能出其右者。”他摇头。我又说:“吴老呀,你写的散文特别是《他和她》,空谷足音,人间哪得几回闻!开篇普普通通的五个字就打动人心:‘她成了婴儿。’最后几句话:‘他偶尔拉她的手,似乎问她什么时候该结束我们病痛的残年,她缩回手,没有反应。年年的花,年年谢去,小孙子买来野鸟呜叫的玩具,想让爷爷奶奶常听听四野的生命之音,但奶奶爷爷仍无兴趣,他们只愿孙辈们自己快活,看到他们自己种植的果木。’《病妻》的结尾更震撼:‘人必老,没有追求和思考者,更易老,老了更是无边的苦恼,上帝撒下拯救苦恼的种子吧,比方艺术!’不尽的叹惋和眷恋,淡淡的垂暮之忧,却无一丝的沮丧与悲凉,大胸襟,大手笔,我辈怎能学得!”他微微一笑。

更令人吃惊的,是吴老大清早买煎饼吃过后,同“病妻”坐在我们楼下草坪边的洋灰台上,打开包儿,取出精致的印章,有好几枚,磨呀磨,老两口一起磨。卖煎饼的妇女走过去问他:“你这是做什么?”他说:“把我的名字磨掉。”“这么好的东西你磨它……”他说:“不画了,用不着了,谁也别想拿去乱盖。”

不错,摹仿、继承是必由之路,但要超越,殊不知文学史上群星璀璨,数来数去,只有一个鲁迅、一个胡适、一个梁实秋、一个冰心、一个孙犁、一个吴冠中!

书评(媒体评论)

你在散文随笔的创作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你的《我吻女儿的前额》和《美丽的天亡》,我几次拜读,每次都流下泪水。我认为,这样的文字,将成为传世之作。

——屠岸

阎纲那些追忆性的作品,以独特的角度回顾文坛沧桑,韵味深长。

——陈忠实

阎纲散文的风格是平易,是亲切,是坦率,是真诚,是行云流水般的自如和潇洒。他善于实话巧说,长话短说,摇曳多姿,不落俗套,能于平朴中见文采,于淡泊中寄至味。他的散文属于那种有价值重心和意义指归的散文。

——李建军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6: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