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馨编的《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上下)(精)》汇编太平天国财经资料,分20章,从太平天国革命理想到太平天国之政权架构,以及太平天国经济制度之运行、有关事件,太平天国及晚清工业、农业、商业、贸易、金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分类编排,条理清晰,汇集太平天国财经史料于一编,同时以“编者按”的形式加以评论,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作者对太平天国财经问题的研究成果。是书不仅有益于晚清政治、军事史及太平天国史之研究,同时有益于了解晚清社会之变迁。
本书汇编历时56年之收集、整理,资料丰富,分类合理,同时包含了作者对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成果,对晚清史、近代经济史、社会史、太平天国史研究均有助益。
前言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编辑说明
第一章 理想社会与基本政策
第一节 四民各安恒业的基本政策
一、各安恒业的告示与广为宣传
二、为保护良民私有财产而制订的禁令与军纪
第二节 天朝田亩制度
一、《天朝田亩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渊源
(一)儒家学说
(二)基督教教义
三、19世纪前期的社会矛盾与下层群众的要求
(一)田赋苛重与要求豁免钱粮
(二)满族贵族政权的压迫与反对满族贵族政权统治
(三)贫富差距大与要求均贫富
(四)官吏贪污与反贪官污吏
(五)地租额高与要求减免地租,希望有块土地
(六)借贷利率高与要求减息
(七)要求市场公平交易
(八)鸦片战争的影响与反对外国侵略
(九)无以为生与参军得食
四、太平军的社会基础
(一)参与者的家庭成分或职业
(二)欢迎者的家庭成分或职业
第三节 《资政新篇》
一、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与洪秀全的批示
二、时人对《资政新篇》及其作者洪仁玕的评价
第四节 1856年内哄后政令不统一
第二章 军需的来源与财政收入
第一节 圣库制度
一、军需来源的演变过程
二、起义者捐献家财与圣库制度的产生
三、圣库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一切银物归圣库,缴获归公制度
(二)共同消费标准:平均主义与等级制
四、圣库的支出
(一)军政人员中的圣库制
(二)将圣库制扩大到城内居民中
五、圣库制度的演变
(一)从一切归公到私藏财物,家庭制度的恢复与私人积累财富,太平天国官员的腐败与惩治措施
(二)从依制度发钱物到制度外的发钱物。送礼给上级官员
第二节 缴获
第三节 进贡制度与群众支援
第四节 打先锋制度
第五节 赋税征收制度与财政状况
第六节 向私人购买物资与人民支援
第三章 照旧征粮制度
第一节 照旧交粮政策的颁布与实施
一、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颁布与征粮之始
二、照旧由业主收租完粮
第二节 收集粮册或编造田册
一、收集旧粮册
二、按旧制编新田册
三、变通办法
第三节 照旧发由单
第四节 照旧征收银钱与粮食实物
第五节 照旧收使费与附加
一、使费
二、随田派捐
三、浮收
第六节 照旧分春秋两季征收
第七节 照旧粮额征收和实行减免
一、暂依旧例章程
二、减赋与免征
三、实收粮额与征收绩效
第八节 照旧催征与奖惩制度
一、设定限期,分限加价与分限减征
二、钱粮结账与催征
三、计课升官
四、缺额由镇派填
第九节 照旧包漕与绅董议漕
一、包收漕米
二、绅董议粮议漕
第十节 完纳钱粮执照
第四章 管理财政经济的机构
第五章 捐,费与役
第六章 太平天国境内的抗租、抗粮、抗捐与着佃交粮交捐
第七章 农村中征收钱粮的机构与乡官制度
第八章 户口制度与人口迁徙
第九章 财政支出
第十章 太平军活动地区内富户经济的变化
第十一章 农业
第十二章 工业
第十三章 占领区内的商业
第十四章 与清政府管辖区的贸易
第十五章 与外国商人的贸易
第十六章 金融与货币
第十七章 城市政策
第十八章 太平天国战争对清政府管辖区经济的影响(战争期间185l—1864)
第十九章 太平天国战争结束时的经济状况与战后清政府恢复经济的政策
第二十章 清政府对太平军成员及其财产的处理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