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安德鲁·戈登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精)》作者安德鲁·戈登教授是哈佛大学日本史专家,身为美国人,他可以说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上述日本历史的争议。当然,一个外国人能否真正掌握其他国家历史的脉动,是最近世界史以及中国史研究经常探讨的问题。坦白说,要掌握另一个地方的历史脉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美国作为20世纪的世界大国,它已经成为全球历史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尤其在东亚,它的着力更深。在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已经是东亚历史脉动的一部分。另外,美国的东亚研究在“二战”后发展迅速.可以说是除美国史及欧洲史以外最蓬勃的地域研究领域,本书的很多观点其实是美国日本研究的成绩展示。故要了解日本,本书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切人角度。本文就本书特点做一简单介绍,作为读者阅读的一个引子。

内容推荐

近两百年来,中日历史相互交织,关联甚大,而日本被称为中国“大门口的陌生人”,除了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及后来的抗日战争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对日本历史,尤其是日本内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了解甚少。

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邻邦,未来的岁月里依然会在政治和经济上扮演重要的角色。《200年日本史》以众多的篇幅阐述战后日本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及社会结构上的变迁,时间跨度从德川幕府直到2011年,是一部全面叙述东邻日本近200年现代历程的通史著作。

作为哈佛大学日本史研究专家,作者在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历史发展提出若干新观点:独创“帝国民主主义”一词以概括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政治状况,指出效忠天皇思想压倒民主理念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病因;进一步发展出“跨战争”概念,强调由1920年代到1950年代是一个连续的社会发展阶段,反对以二战结束和美军占领为历史断代界限。另外,迥异于其他通史书籍,作者将日本现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指明现今所谓日本的种种独特性,多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为凸显民族性而进行的“传统的发明”,强烈否定广为流行的“日本独特论”。

由安德鲁·戈登著的《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精)》内容涵盖层次甚广,有类百科全书,但并非刻板地叙述日本历史在政治、社会的结构变化,而是采取生活化、全景式的手法,描摹日本人在近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天皇、武士、军人、神官、学者、农民……各方势力纠缠,或联合或对抗,一起推动历史的车轮走向近代化,共同走过这200年动荡壮阔的历史,他们如何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阅读本书,读者可对日本人民的实践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临其境把握历史的温度。

目录

表、图表

增订版作者序

增订版译者序

第一版译者序

序言(英文第三版)

绪论:历史长河的绵延烙印

 一、地理与气候

 二、政治制度

 三、早期对外关系

第一部分 德川政权的危机

 第一章 德川体制

一、统一天下

二、德川幕府的政治设计

1. 大名

2. 天皇制度

3. 武士

4. 村民及町人

5. 日本边缘人与日本

 第二章 德川幕府社会及经济的转变

一、17世纪的昌盛繁荣

二、停滞与活力并存之谜

 第三章 德川晚期的思想世界

一、德川政权的意识形态基础

二、文化多元性及其矛盾

三、改革、批判及叛乱思想

 第四章 德川幕府的覆亡

一、西方列强与不平等条约

二、德川统治势力的瓦解

三、暗杀与协调的政治

四、幕府复兴、萨长反叛及国内动荡

第二部分 现代革命:从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1868—1905)

 第五章 武士革命

一、民族革命下的各种政策

1. 政治统一及中央官僚制度

2. 四民平等

3. 征兵令

4. 义务教育

5. 一君万民

二、富国强兵之道

三、开国进取

 第六章 明治初期的参与和抗争

一、政治论述及其争论

二、自由民权运动

三、武士叛乱、农民起义及新宗教

四、妇女的参与

五、条约改正与国内政局

六、明治宪法

 第七章 明治初期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一、地主与佃农

二、产业革命

三、工人队伍及工作环境

四、平民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发展

五、文化与宗教

六、强化日本人的身份认同及一体命运感

 第八章 帝国与国内秩序

一、帝国的进程

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脉络

三、国会政治的纷扰

四、民众抗争的年代

五、操控民族主义

第三部分 日本帝国的兴衰

 第九章 “一战”后的经济与社会

一、战时景气及战后衰退

二、地主、佃农及农村生活

三、城市生活: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

四、社会变动中的文化回响

 第十章 两次大战期间的日本帝国与民主

一、政党内阁的出现

二、议会政府的结构

三、意识形态的挑战

四、帝国民主主义的各种统治策略

五、日本、亚洲与西方列强

 第十一章 经济大恐慌及其回应

一、经济及社会危机

二、打破瓶颈:国外新出路

三、走向新社会及新经济的体制

四、走向新的政治体制

 第十二章 战时日本

一、中日战争的扩大

二、往珍珠港之路

三、太平洋战争

四、总体战的动员

五、战争阴影下的生活

六、战争的结束

七、战争的责任及遗产

 第十三章 美国占领下的日本:新出发点及延续的旧结构

一、忍其难忍

二、美国的布局:非军事化及民主化

三、日本人的回响

四、逆转的过程

五、走向复苏及独立:另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四部分 战后与当代的日本,1952—2012

 第十四章 战后经济及社会的转变

一、战后的“经济奇迹”

二、“跨战争”模式的小区、家庭、学校及职场

三、战后的共同体验及一体化生活方式

四、分歧的持续与重组

五、维持社会的安定及其变迁

六、社会安定及其变迁下的各种意象与意识形态

 第十五章 高度成长时代的政治斗争及其调解

一、政治斗争

二、调和政治

三、全球关联性:石油危机与高度成长的终结

 第十六章 两极化世界中的全球大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一、世界新角色及新冲突

二、经济:石油危机下的繁荣

三、政治:保守派的风光日子

四、20世纪80年代富裕中的社会与文化

 第十七章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1989—2008

一、昭和时代的终结

二、社会分裂的阴影

三、di一个“失去的十年”的经济

四、自由民主党的衰落与复兴

五、评估改革、说明复苏

六、在亚洲与西方之间

 第十八章 震荡、灾难及其后续:2008年以来的日本

一、雷曼震荡

二、希望政治与迷惘政治

三、在衰颓的气氛中寻找意义

四、“3·11”灾难及其后续

附录 1885—2014年日本历届总理大臣

注释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号称开统一日本先河的是织田信长.(1534—1582)。他出身尾张藩,作为一个位于名古屋地区附近的大名,原来力量并不大。1555年他开始以残暴手段扩张其势力,首先对付境内的佛教力量,断绝各佛寺的粮食,屠杀数以千计的僧人,焚毁许多图书馆及寺庙。1580年,他征服一向宗.它是佛教的一支,亦是当时最有力量的寺院势力之一。1582年当织田信长被其下属谋杀时,日本已有1/3的土地为其所统一。

由于时人对织田信长又敬又畏,故史家对信长的评价向来颇为负面,称其“冷酷无情”,是“一个残忍且麻木不仁的禽兽”,甚至称其为“日本阿提拉”。但织田信长并非只是一介屠夫,他所创设的政治制度均为后继者沿用,为德川时期的和平盛世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地方村落,只要能纳税,信长都容许它们有较大的自治权力。由于他建立了税收官僚体制,其下属武士便不能直接向村落征税。收税官员把所收税项部分分配给武士,部分上缴给信长.与此同时,织田信长亦将中下级武士与其领地分隔,意在收回各武士的田地“所有权”;不过他会按照各中下级武士原有领地的大小及产量,实际发给他们俸禄。借此人地分离政策,信长成功拥有调动臣属的权力。

为推动人地分离政策.统治者必须掌握田地的面积、产量以及所有权。信长率先全面丈量农地,为德川时代的政治体制奠定基础。信长亦没收各村落的武器,强化武士与农民的社会阶级差异。

信长去世前夕,他手下的一名将领即沿袭其做法,并因此雄踞一方,此人便是丰臣秀吉(1536—1598)。秀吉貌不出众,出身寒微,原来只属步兵中的“足轻”,同时代的人甚至讥笑他为“猴子”,传说他的妻子亦以“秃鼠”称之。假如不以貌取人,秀吉其实是一个卓越的谋略家。信长的作风是恩怨分明,对敌人赶尽杀绝,对下属则恩赐土地。秀吉则不同,他采取盟好策略,虽然他对反对者绝不客气,但只要对方愿意投其阵营、宣誓效忠,他都会大度收容。故秀吉扩张甚快,到1591年便掌控整个日本。

秀吉一面继承信长所遗留的制度,一面亦增添新意,将其体系化。为保证各路大名无异心,他建立人质制度。为彻底解除农民武装,1588年他在治下领地中发出“刀狩令”,命令农民交出武器.他亦先后在1592年及1597年发动大规模战争侵略朝鲜,以致损伤无数,并扬言要征服中国。耶稣会教士在1550年前后到日本传教,徒众日多,秀吉亦禁止其在日本活动。到1598年,秀吉的权力达至巅峰,其势力遍及全日本,成为全国大名共主。秀吉殁后,将政事委托于一群他最信赖的将领,称为“摄政”,他们都发誓扶持秀吉后人,待其年长后即交回政权。但秀吉的计划最终落空,在他死后不久.权力斗争马上在各摄政间爆发。

P14-17

序言

面对现代世界急剧的变迁,日本人民在过去200

多年的经验是个令人赞叹的故事。而本书以此为重点,开始于德川幕府统治的后期

1800

年前后,终结于21

世纪初的日本。

这200多年间,正是现代世界史无前例的蜕变期。现代世界的出发点在1800

年左右,这一时间点开创了世界史不平凡的阶段,亦象征日本巨大变化的初期,然而两者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英国的工业革命急遽地改变全球经济及军事力量的现况,法国及其他地方的政治革命催生出现代民族国家及民族主义,不但推动连串的新观念的产生,为人类社会争取正义及机会,而且为全世界发展出各种全新的统治形式。本书第一部分便是检讨上述各种全球性变迁如何汇聚于日本,与

此同时,日本德川幕府统治亦面临不断高涨的政治及社会危机。

在第二部分,本书转为关注日本的近代革命及19

世纪末的惊人变迁。这一时期历史通称为“明治时代”,“明治”为睦仁天皇在1868年即位时所用的年号。在明治一朝,日本迅速由半殖民地变为帝国主义强权的一员,其成就令人吃惊。第三部分则叙述日本的帝国主义时代,始于日本一跃成为全球强国之一,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生灵涂炭的体验以及占领时期。最后一部分则探讨当代日本的战后历史,以及今天日本人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当然这亦是世界各地问题的一部分。

【各种主题的相互关联性与现代体验】

本书的英文题目其实反映出两个重要的主题:现代性及关联性。通常这类书籍会题名为“日本现代史”(ModernJapanese

History),如此一来,整个写作重心便会以日本为主,强调其日本特性,也就是说向读者诉说一段以“日本”为中心的历史,只不过它是发生在我们称为“现代”的这一段时间而已。本书则题名为“现代日本史”(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目的是把重心由日本性转移至现代性,因此它是要诉说一段“现代”的独特历史,只不过发生在一个名为“日本”的地方而已。

换言之,日本现代史是世界现代史的一部分,两者无法分割开来。亦出于这个理由,本书不能不以关联性作为其主题。事实上,海外对日本一直有深远影响,它包括思想、事件、物质以及资源,无所不包。当然日本对其他地方亦有其影响,两者相互交流的结果有时是正面的,有时则是负面的。无论如何,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日本人民与其他地方的人民有不少共同分享的东西。当我在以后各章中谈及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各个领域时,这个主题会更为清楚。

德川政权的危机当然有它的内在因素,但国际环境的变化确实加速了德川统治的崩溃。一群新一代的领导人谱写出一个国家建设的剧目,反映出他们理解了欧美诸国军事及经济力量兴起的缘由。在反对及争论之下,他们所走的道路有一定的曲折迂回,但其现代化工程的确有很大影响。从他们的时代开始,日本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民族国家的特质成为其现代史的核心主题,而本书讨论的重点则是其重组政治生活的斗争过程。这些矛盾所涉及的观念与制度都是现代世界政治生活的焦点:宪法与国会、君主与民主、两性权利、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及军人的角色,等等,不一而足。本书一方面重视统治者

执行的政策,另一方面亦关注一般大众的政治行动,这对各个政策也有影响。

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19

世纪及20

世纪资本主义在日本的冒升是现代化的一个有关面貌。本书会讨论政府及私人的角色,还有工作人员与管理层的互动。日本与其他地方一样,其社会关系十分复杂,社会阶级之间、两性在职场及家庭之间、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这些关系都是复杂且有重大影响力的。要求和谐相处的呼声不时发出,有时有效,但冲突依然是常态,而且颇为严重,本书会特别注意这方面。

现代世界史的第三个面貌是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冲突后所唤起的国家意识。日本在亚洲及全球所扮演过的角色十分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它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日本曾于20

世纪前期在国际上带来深重灾难。从19

世纪50

年代到80

年代,日本原是个无独立性的半殖民地,为西方列强掌控。但到1905

年,这个新国家却成为殖民强国,与西方

列强平起平坐。在20

世纪30

年代及40

年代,日本转而进行帝国扩张,并发动战争,要在整个亚洲建立霸权,结果以失败收场。自此,日本在全球政治上成为一个和平而消极的国家。日本、亚洲及西方这三者的关系不但变动不休,而且至今仍难有定论,这也是以后章节的重要焦点。

在现代历史的整个脉络中,关联性的另一面是多元性。任何地方的历史在宽广的世界史中都自有其独特性,日本亦不例外。如果关联性及全球互动为日本现代史的核心主题,无可否认日本人民的思想及行为也有其独特性。本书固然强调日本与其他地方分享共有的现代经验,但亦会指出日本与众不同的一些经验。举例来说,德川时代武士统治阶层的特性,无疑会塑造19世纪末现代化运动的形态。日本现代史的另一个特征便是国家强有力的角色,政府一直要求掌控社会及经济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混乱,社会阶级关系和两性关系均包括在内。政府的行动有时会触发意想不到的结果,其重要性亦不容忽视。

承认日本现代史的种种独特性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学者和学生不要用只此一家、与众不同甚至异国情调的眼光来看待日本历史。这种错觉的存在,部分原因是日本人自身孜孜不倦地要界定何谓“日本性”,并希望能藏之名山,传之万代。他们的做法有时近乎执着。至少从19世纪到今天,这种情况仍然存在,因此日本人这种对界定“日本”的热衷,成为本书在讨论精英及大众文化时的一个重要主题。本书会指出很多所谓的“日本传统”只不过是现代世界中所创造的神话而已,部分“日本传统”被视为进步的绊脚石,部分则成为日本的典型,并向世界展示。正如美国人一直要寻求一种独特的“美国式生活形态”(今后亦会继续下去),并誓言负保护之责,而法国人、中国人以至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人类,其实亦同样会宣称他们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性,并要努力保卫之。因此在整个日本现代史中,要找出一种“日本性”,并要保卫它,这种深沉的热心到今天仍然存

在,并非稀奇之事。

书评(媒体评论)

戈登的题材所描述的包括社会的动荡不安、生活的多样化以及全球的联系。这些处于不同层次的挣扎过程在日本社会锐变中显露无遗,本书都撮要地描绘了出来。

——约翰·道尔(JohnW。Dower,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历史学教授、《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作者)

戈登在这本书中讲述的日本现代史,没有任何历史成见或是陈词滥调,并尽可能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日本历史的崭新论述。这本书并非教条式或武断式的。这是迄今为止有关日本现代史无可置疑的扛鼎之作。

——【洛丽·瓦特(LoriWatt,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历史系主任)】

安德鲁·戈登有着杰出的头脑和优美的文笔,本书论述精辟,文辞流丽。他令人信服地把日本史放在全球史的舞台上做考察。想了解近代世界史,就必须理解日本过往的历史。

——【诺埃尔·威尔逊(NoellWilson,密西西比大学历史学副教授)】

《现代日本史》至今仍是了解日本现代历史的无以伦比的入门书。本书实现了非凡学术性、阅读快感和适当篇幅的完美结合。与本书原有内容一样,新增的*后一章文字精彩,引人入胜。而且,这大大增加了本书的价值,不但为我们讲述了尽可能靠近当下的历史,也同样指明了我们前方可能遇见的未来。

——【肖恩·金(SeanKim,马萨诸塞大学亚洲研究所教授)】

《现代日本史》是当前有关日本现代史和日本帝国的通识读本。作为日本劳工史研究的领军人物,戈登从日本民众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细节,尤其描绘了在日本工业革命及其后时期,工人等非精英阶层所深陷的艰难处境、面临的机遇,以及他们的奋起反抗。

——【乔治·谢兰德(GeorgeKallander,雪城大学历史学副教授)】

安德鲁?戈登的《现代日本史》,是自《菊与刀》之后关于日本的首屈一指的杰作。

——【宫本熊二(原日本驻华大使,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会长)】

本书作者未囿于从美国看日本的立场,涵盖德川时代日本之“现代性”、“多样性”及“关联性”,描绘了日本社会在世界史中之独特性,跳脱传统刻板印象与迷思。……本书广度、深度并重,深具世界观,值得细读。

——【徐兴庆(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教授)】

本书是迄今同类体裁中无人能出其右的作品,作者戈登对过去二百年日本的历史,做了丰富详尽及引人入胜的分析。

——【《日本时报》(TheJapanTimes)】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6: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