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岭北记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马伯成主编的《岭北记忆》是一本叙写当代诸暨南部重镇岭北镇人文历史、风土人情、风景美食的散文集,共收录散文76篇,近40万字,分为“大岭情怀”“灵峰岳立”“大山深处”“苦乐年华”“行走岭北”“岭北味道”等六章。该书作者既有专业作家,也有当地业余作者;所收录文章既有长篇佳作,更有许多精短美文。全书充盈家国情怀、故土乡情,是一部纪录历史、颂扬时代主旋律的优秀散文集。

内容推荐

马伯成主编的《岭北记忆》按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大岭隋怀》集中收集了体现家国情怀、反映岭北精神的主旋律文章,第二章《灵峰岳立》收集的是反映在某一领域做出突出成绩且有较大知名度的岭北人物的文章,第三章《大山深处》收集的是以叙写岭北人文掌故、反映岭北民俗为主的文章,第四章《苦乐年华》收集的是反映人生酸甜苦辣的散文,第五章《行走岭北》收集的是非岭北籍作家感受岭北、叙写岭北的精美散文,第六章《岭北味道》收集的是“岭北美食”散文。

目录

第一章 大岭情怀

 我要为故乡代言

 岭北的山岭(外一篇)

 千年深山黄钟大吕

 讲东阳话的诸暨人

 柴乡的辛酸岁月

 岭北·人·故乡

 岭北散记

第二章 灵峰岳立

 标清岳立独步书坛——访新魏体创始人周华金先生

 山乡师魂——追忆陈士相老师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怀念恩师周东山

 硬气书记周田法

 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记浙商女杰周晓光

 叶荣武老师逸事

 岭北“梅兰芳”

 岭北之子——访新锐作家周如钢

第三章 大山深处

 岭北地名的由来

 岭北周人文古迹的记忆

 岭北周山水纪胜

 岭北剧团史话

 竹生公名画毁灭记

 岁月如歌时光静好

 艰难时世

 说说高台门

 火与灯的变迁

 山乡灶台忆春秋

 家乡的独轮车

 未曾忘却的茶乡

 吹起“艾角”去抢“青”

 岭北周板凳龙

 划拳

第四章 苦乐年华

 千古之谜——斤丝龙潭

 岁月无声世事沧桑

 父母金婚的回忆

 割蒙花

 玉米饼情怀

 群山深处寺基坪

 我的小学时代

 我的初中时光

 我的高中年华

 番薯伴我走童年

 秋天道地抽“螺陀”

 岭北的夜

 铜匠养武

 流浪者雨生

 癫佬“小”

 我和金山湖

 故乡的春

 最美的地,最美的人

第五章 行走岭北

 桐花若雪闹古道

 岭北:造物主的一张书桌

 岭北的味道

 灵岩山的古道

 记忆中的岭北

 岭北:从纺织小镇到运动小镇的转身

 骑行船山

 走近岭北

 岭北,想把你忘记不容易

 岭北的两棵桐子树

 岭北掠影

 登灵岩山

第六章 岭北味道

 常记岭北美食

 岭北的年味(一)

 岭北的年味(二)

 岭北的年味(三)

 去岭北,吃盐炯鸡

 童瓢鸡子

 家乡的“糯米肠”

 喜宴“杨梅”

 端午“麦镬”香

 鸡蛋索面

 烤豆腐炖笕竹笋

 家乡的芋艿

 岭北美食之“上卢馄饨”

后记

试读章节

横岭村有丰富优质的瓷矿资源,这是早就知道的。开一条机耕路出山,也不需要特别的想象力。可是,几十户人家,投资几十万元,在云雾山中劈开一条十几华里长的机耕路,这对一个连温饱问题也没有解决的横岭村来说,办得到么?

其实,修通机耕路,开发瓷矿资源,这也是岭北乡历届党委、政府议了无数次的话题。终因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条件限制,不得不一次次束之高阁。

决不能再等了!岭北乡党委书记周田法等一班人,斩钉截铁,下定决心,开山凿道!

现在,这个做了多少年的梦终于将变为现实,山民们怎能不激动兴奋呢?

横岭村的党员干部,代表全体山民向乡党委、乡政府发出了铮铮誓言:山里人说话说了算,为了修通机耕路,打虎随你上高山,擒龙跟你下大海,天大的困难我们也不怕!

七月酷暑,骄阳似火,灌木丛中不时袭来阵阵令人窒息的热浪。山民们哪顾得了这些,一头钻进灌木丛,披荆斩棘,测路踏标。七十多岁的党员陈顺其,这位曾在诸义东抗战组织坚勇大队出生入死的老战士,不顾家人的劝阻,抱着病体,拄起一根拐杖就上山测路了。“枪林弹雨都过来了,这又算得了什么!”他不无自豪地这样说。

一条机耕路的雏形很快就踏勘出来了,憋足了劲的横岭人没等乡里落实好各家的任务,就男女老少,倾村出动,向大山开战了!

与此同时,由乡里组织的另一支筑路大军,也在延绵十几里长的危岩沟壑间拉开了战场。

铁锤铿锵,钢钎铮铮,人声喧哗。沉寂了千百年的深山老林天翻地覆了!

壮歌

陈荣林,这个大山的儿子,是横岭村最早外出闯江湖谋生的人之一。无奈命运对于他来说,显得有些过于残酷了:养了七八年的蜂,不但没挣到一分钱,反而倒欠了三千多元债。199O年,他被父老乡亲推上了村主任岗位。从此,他就立下了改变横岭村贫穷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

他至今仍一字不漏地记得,两年前在自己阴暗潮湿的家里,市委副书记杨胜对他说的那番语重心长的话:“战争年代的干部不怕死,80年代的干部不怕苦,90年代的干部要不怕吃亏。有了这个精神,什么事情都能办成,你们这条路也一定会做好。”

为了践行这句话,为了修通这条路,几年来,他几乎把什么都豁出去了。他出门想着路,吃饭想着路,睡觉想着路,就是累垮了倒在床上还是想着路。他至今还背负着三千多元债,可是,几年来为这条路而奔波的二百多个误工,还有村里规定的每年少得可怜的二十五元干部补贴‘,他从没有拿过一分……

还有他的妻子,一个贤惠善良的农家妇女。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几年来,不但默默无闻地承担了里里外外的全部家务,在筑路的紧张繁忙日子里,还经常给参加工地劳动的乡干部做饭送饭。

清晨,千山初醒,朝云出岫,青青苍苍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太阳还没有出山,筑路大军早已挥锄酣战了。大家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在春节前把机耕路通到瓷矿。

为了不耽误时间,有的一早到工地就烧好了一天的饭。有的干脆带上一袋干粮,饿了,啃上几个番薯玉米饼;渴了,喝上几口山涧水。家中没有劳力的,请来了亲戚朋友,有的甚至借着月光干到深夜……

村副主任周轮进,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代价。他分到的路段,下面是一丘田,挖掘出来的土石方,要先倒在田上,再转运到溪沟里。同样的路,他所花的功夫要比别人多出好几倍。他是一个聪明人,落实任务时,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然而他没吭一声。“自己是一个村干部,理应比别人多承担义务。”一回家,他就像个出征的战士,卷起被铺,背上大米,带上工具,全副武装来到离家八里路的凉亭里安了家,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多月。妻子心疼了,劝他回家住几天,他不听。一个七十多岁的亲戚知道了,远道赶来帮忙,却不幸旧病发作,一头栽倒在工地上,就再也没有起来……

青山垂泪,林涛呜咽。山民们的苦干精神,牺牲精神,令天地为之动容。

年近六十的单身汉周荣其,体单力薄,赢弱不堪,连走路也是摇摇晃晃。为了筑路,他学村干部周轮进的样,裹起一床破棉絮,背上家中仅有的几斤杂粮。从称之为家的凉亭,迁住到了工地边的凉亭。他说:“我自己的任务,再困难也要完成。”乡村干部为他送来了大米,买来了烟,老人激动了:“我一定按时完成任务,决不拖大家的后腿。”望着自己日日夜夜一锄一锄开凿出来的那段路,周荣其欣慰地笑了。是的,在老人平淡无奇、穷困潦倒的一生中,也许这是他最伟大的壮举了。

P16-17

序言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金秋十月,捧读还散发着墨香的散文集《岭北记忆》文稿,我油然忆起的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不禁浮想联翩,仿佛看到诸暨东南峻岭满山丹桂绽放,香阵透人。

这几年,诸暨一直在开展“美丽诸暨”“美丽乡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乡土文化的发掘、整理和保护,乡村文明的培育、发扬和光大,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部即将付梓的散文集《岭北记忆》,就是发掘乡村文化、呵护乡村文明的有效之举。岭北乡贤、游子如此执著于桑梓,令我由衷钦敬。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造就了诸暨这一方土地独特的地域性格和人文传统。而乡村文明,是一个地方最为朴素、最接地气的风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承载的是这个地方最为基本的社会价值观,由于它根植于最基层的普通民众,因此常常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乡情与乡愁。

然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承载这一份份厚重记忆的每个镇乡(街道)、每个乡村,又都各具特色、各具个性,最终构成了诸暨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种不寻常,就凸显在地处诸暨最南端的岭北镇。因为岭北拥有曾从属于金华东阳行政区划的悠久历史,烙下了迥异于诸暨其他地方风土人情与地域性格的印记,语言、饮食、习俗等都有着一份独特的味道与魅力。令人惊叹的是,应时而动,融通求变,岭北人民努力克服语言、风俗等方面的种种差异,迅速融入诸暨这个大家庭,珍惜每-个发展机遇,从蛰居一隅的穷乡僻壤挣脱出来,终使经济社会和乡村面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面对这样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变迁,以及标示着岭北人身份的独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乡音、乡情、乡愁,研磨出浓郁的笔墨,付诸笔端竟是化不开的恋乡情结。所有这些,在《岭北记忆》一书中,都有非常细致的记录,生动传神的描述。

综览全书,编录的几十位作者的七十余篇散文作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悟,全方位地展现了岭北的历史渊源、社会变革、古今人物、山水风物和民俗风情,韵味绵长,极具感染力,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

细读中,我特别注意开篇之作《我要为故乡代言》一文。该文乡情炽烈,字里行间透着的不仅是作者对自己“小家”的感情,更是对岭北、对诸暨这个“大家”的挚爱。再展读其他作者的文章,虽然笔调不同,内容各异,却始终贯穿着一条爱乡的滚烫血脉。

我熟识而尊敬的宗佩民先生是杭州一家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更是从岭北走出去的优秀乡贤。如今,他又作为这部《岭北记忆》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赞助者,与当地乡贤宗宇恒、马伯成、张锦敏等同志一起,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为家乡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大写了一个游子心系家乡、回报家乡的情义和气度。

这是来自民间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我要为这份极具正能量的力量喝彩,为他们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致谢忱。

乡村生活是平淡的,也很琐碎,但它联结着我们的根,勾连着我们的魂,能激起我们很多人的乡村记忆,和那一段纯真的青春怀念。我们不一定会重回乡村生活,但这份记忆、这份情怀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是断不能忘记的。

早些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如今,“两山”科学论断正在成为诸暨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这意味着农村的又一个春天开始到来了。

这几年,诸暨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村文化设施、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营造农村和谐社区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前几年的“村村通”,到最近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及201 7年7月启动的全市农村“五星达标、3A争创”活动等等,就是对农村的一次革命性大变革。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育与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乡村文明,让我们“望得见乡愁,看得见发展”。

诸暨向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也涌现了许多从农村走出去、最后又以各种方式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动人故事。借此机会,我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更多的社会人士,不断地用你们的爱心、你们的智慧,为延续我们的记忆、存放我们的乡愁,编纂出更多像《岭北记忆》一类的乡土好书。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须橘绿与橙黄。”掩卷之际,正值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不忘初心,把人民群众带向更美好的明天,伟志不移。统揽全局,振兴乡村,生态富民……大会传出的声音激荡着中国人民的心,在岭北的崇山峻岭中久久回荡。

中国有梦,岭北的明天会更绿、更富、更美!

后记

金秋时节,桂香盈盈。散文集《岭北记忆》经过半年的征集和数次校对,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2016年岁末,拙文《岭北的山岭》先后在《诸暨日报》和微信朋友圈中推出,引起了强烈共鸣。乡贤宗佩民先生发来微信说:“看了文章,我颇有同感。必须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改变岭北!请花点时间把散落的岭北文章收集起来,整理一个集子出来。”这是出版这本散文集的原动力。

2017年正月初九,宗佩民先生邀约同学五十多人攀登灵岩山。一行人从下院出发,溯流而上,越过荆棘丛生的东(东阳)杭(杭州)古道,直达灵岩山主峰——摘星岗。一路上,宗佩民先生指点着满目苍茫的群山,描绘了灵岩山区的美好未来:“百合苑”“柿子岭”“桃花源”“百里杜鹃”“十里埋伏”“华东地区最大户外运动基地”……几天后,宗佩民先生的人生“宣言”——《我要为岭北代言》新鲜出炉。此“宣言”,情真意切,信心满满,读后让人热血沸腾。

为广收岭北美文,留住美丽乡愁,编好《岭北记忆》,宗佩民先生慨然发出“英雄帖”:忆岭北,写岭北,绘岭北,向全社会有奖征集优美散文。此消息一经媒体发布,立刻得到了众多作者尤其是岭北籍人士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征文二百余篇。作者热情之高,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完全超出了预期。4月29日,举行了“行走岭北”采风活动。春到岭北,百花盛开,暖阳普照。诸暨、浦江两地作家二十余人爬山岭,走古道,采野花,尝野果,品美食,看农耕文化展,听山村故事。在梅坞社区盛庄会议室里,老书记周田法先生声情并茂的激情演讲,让在场的所有人领略到了大山的厚重与坚定!采风活动的举行,进一步充实了文集稿源。

8月19日,编委从杭州、义乌、诸暨等地齐聚前山坞兰花农庄。大家对该书作了基本定位:精选文章,体现岭北特色和文学品位,将它编成一本有较高文学水准的读者喜爱的书。同时,对书籍的编辑体例、文章筛选的标准以及出版等事宜作了认真探讨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征文活动结束后,编辑人员对来稿爬梳剔抉,从中精选美文七十余篇。而后分工协作,对选文进行细致而繁复地编校。前后四易文稿,于9月30日定稿。

10月2日,中共诸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孔羽和诸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仙苗率员考察下院自然村。市领导听取了“岭北记忆”征集、编校、出版等情况汇报,充分肯定了编辑“岭北记忆”所做的努力,对该书寄予厚望。

本书按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大岭隋怀》集中收集了体现家国情怀、反映岭北精神的主旋律文章,第二章《灵峰岳立》收集的是反映在某一领域做出突出成绩且有较大知名度的岭北人物的文章,第三章《大山深处》收集的是以叙写岭北人文掌故、反映岭北民俗为主的文章,第四章《苦乐年华》收集的是反映人生酸甜苦辣的散文,第五章《行走岭北》收集的是非岭北籍作家感受岭北、叙写岭北的精美散文,第六章《岭北味道》收集的是“岭北美食”散文。

《岭北记忆》由宗佩民先生出资征文、出版。该书的出版发行,得到了诸暨市岭北镇人民政府、诸暨市作家协会和浦江县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中共诸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孔羽提笔作序;新魏体创始人、德高望重的周华金先生题写书名。编辑们放弃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选稿、审稿、校稿;诸暨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认真细致地统稿;众多乡贤提供了精美的照片,丰富了内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篇幅,许多优秀来稿,未能编入书中,深表遗撼。限于精力与水平,书中纰漏在所难免,真诚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马伯成

2017年10月9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