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工匠精神(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付守永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篇 工匠精神为什么成为国家战略

第一章 什么是工匠精神

第一节 中国工匠精神的起源

所谓“工匠”指的是“手工业者”,是以手工劳作为基本方式的劳动者。恩格斯说:“工具的使用是人脱离动物界的第一步,劳动使人真正成为人,并且推动人类文明不断演进。”如果把器物当作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那么,无论是石器文明、铁器文明,还是蒸汽文明和电气文明,以及现在的信息文明,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发展脉络。而各个文明中的器物,都是工匠创造的。

我国历史上不乏能工巧匠,有最早钻燧取火的燧人氏、最早造房的巢氏等。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不仅解决了同时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彰显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说到工匠,人们一定不会忘了鲁班。

鲁班,生于春秋末期,鲁国人,今山东滕州人。他出身于工匠世家,从小就参加土木建筑工程方面的劳动,并渐渐掌握了各种生产劳动技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而发明出木匠师傅用的一些手工工具,如钻、铲子、刨子、曲尺、墨斗,被尊奉为木匠祖师。两千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发明也都集中到鲁班身上,“鲁班”已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在人类的长期生产进化过程中,人们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制造工具、改进工具,而工具的改进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一部人类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工匠史。有了工匠,才有人类文明。人们除了会制造生活和生产所需的采集工具、狩猎工具、农业工具,还会制作艺术饰品,这具有非凡的意义。因为艺术饰品可以集中体现人类不同族群的审美理念和文化技术思想。现在人们所崇尚的工匠精神,其实主要指的是在大工业时代前,工匠制作艺术品的精神。

艺术饰品的制作历史和其他物品制作的历史类似,都是在史前就已经开始的,最初是由部落成员中的工匠利用业余时间负责打造。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加强,一批技艺精湛,独具匠心的优秀工匠涌现出来,他们开始单独制作物品。现今比较确定的是,具备艺术家气质的独立工匠,其出现年代可能要追溯到农耕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工匠制作一般以木、石作为主要材料。木制品取材简单,制作轻松,一根树枝稍做加工就能成为棍棒,再做刮削,就能成为筷子等生活用品。相较而言,石制品要麻烦得多。

大小合适且质地坚硬的石料是工匠们的不二选择。他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将大石块碎裂,而“碰砧”这种初级加工方法就应运而生。工匠们使用这种方法,选择较大的石块作为石砧,再挑选小石料与石砧进行碰撞,针对掉落的石片的形状,有选择地加工,使之成为“雕刻器”“砍砸器”“刮削器”等。  之后工匠们再通过诸如锤击、摔击之类的方法,继续打磨石料,使之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形状。在旧石器时代,二次加工的整个过程就是要使石器不断逼近设计原样,在某些灵感下,产品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呈现出艺术性。它们的逻辑起点都源于史前石器制作的二次加工。在旧石器时代,制作工具相当缺乏。早期工匠艺术家打造一把石镰,其中所利用到的技术和新意,若论其创造的难度,远非现在一台大型机床的制作可比。

“工匠精神”是人类创作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强调实用性的同时,加入了艺术创造。虽然早在旧石器时代,“工匠精神”就已萌芽,然而直到农耕时代铁器的出现,才使其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自此,一场手工业革命孕育而生。“实用性”是“工匠精神”的基础,“艺术性”是“工匠精神”的永久追求。农耕时代之后,具有卓越创造才能的工匠们就开始为他们的产品注入“艺术性”创造思维。从那时起,“实用性”和“艺术性”便成为手工制品的两大属性,它们彼此渗透交融,不可舍其一,一直延续至今。

然而这种“艺术性”却是源自于蒙昧文化,是对神灵、天空、祖先等的敬畏。通过件件流传后世的史前制成品,我们不难察觉其中所散发的虔诚与敬畏。旧石器时代对太阳神的崇拜、新石器时代对自然神的敬畏、农耕时代对祖先的祭祀……当中都含有T匠们对“绝对”力量的顺从。这是一种能够献祭自身的崇高膜拜。值得注意的是,恰巧是这种敬畏与谦卑,发扬了人的“崇高感”。

中国农耕时期的艺术代表,首推殷商时代出现的青铜器。它主要以饕餮纹饰为主,许多美学、哲学都把殷商青铜器的美视为一种“狞厉”之美。有人认为“狞厉”是专制统治下的奴隶制帝国对其他被征服国家的一种暴力威胁。持有这种认识的人并没有深刻体悟到工匠们在制作这些器物时其虔诚、敬畏背后的“崇高”感。

“崇高”一词,在美学领域是指人类在处于弱势时,对一切“绝对”力量所生发的悲剧感和悲剧意识。他们感觉自己无法抗拒这种绝对的力量,远不能和“绝对”进行抗衡,但他们始终尝试去理解“绝对”,并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中,探求文明的进步。纵然失败,他们也不会沉沦于宿命循环当中。某些特殊时刻,人类甚至敢于冒犯神灵,打破这种“绝对”的束缚,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人神冲突主题的产物由来已久,无论是古希腊关于普罗米修斯的雕像,还是古罗马常见的拉奥孔的雕像,都是最好的印证。普罗米修斯是因为盗取天火冒犯了“绝对”,而拉奥孔则是在神殿的神像面前交媾,触怒了“绝对”。工匠们在创作这些雕像的过程当中,既不耻笑违规者,也不咒骂“绝对”,而是怀着虔诚的敬畏感,带着悲剧情怀去欣赏这些违规者。(P1-3)

目录

第一篇 工匠精神为什么成为国家战略

 第一章 什么是工匠精神

第一节 中国工匠精神的起源

第二节 科学认识工匠精神

第三节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第四节 从手工业回望工匠精神

第五节 全球视野下的工匠精神典范

第六节 喧嚣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第七节 工匠精神,升级成长的精神之钙

第八节 互联网时代的工匠精神

第九节 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氛围

第十节 我们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

 第二章 工匠精神与国家命运

第一节 经济总体增速放缓已成必然

第二节 小众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第三节 中产阶层将成为主流消费群体

第四节 中国何以缺失工匠精神

第五节 为什么中国企业缺乏全球竞争力

第六节 工匠精神,成就“互联网+”时代的标杆企业

第七节 工匠精神,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八节 工匠精神,成就“中国智造”

第二篇 工匠精神落地生根的五大行动路线图

 第三章 寻根问祖,厚植工匠文化

第一节 用工匠文化支撑工匠精神

第二节 发扬“工匠精神”,从爱岗敬业做起

第三节 创新发展是国运所系

第四节 工匠精神离不开专注与坚持

第五节 工匠精神是把细节做到极致的过程

第六节 勇于承担责任:从利益到至善

第七节 企业的知行合一法则

第八节 常怀敬畏之心,遵循客观规律

 第四章 顶层设计,增强战略定力

第一节 什么是顶层设计

第二节 中国崛起,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几个宏观要素

第三节 企业资本顶层设计的五个层次

第四节 减少顶层设计失误的若干步骤

第五节 顶层设计:国企转折点

第六节 企业顶层设计详解

第七节 从机会驱动到模式驱动:商业模式创新详解

第八节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六条路径

第九节 打造百年企业的战略思考

第十节 成就百年企业的基本途径

 第五章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管理

第一节 质量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制造”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制造”需要“品质革命”

第四节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第五节 如何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

第六节 匠心的五大管理体系

 第六章 产品为王,培育中国工匠

第一节 产品为王时代已经来临

第二节 未来趋势:人口增长与“品位”

第三节 如何把握消费升级新机遇

第四节 打造成功产品应关注的六个方面

第五节 困扰匠人产品商品化的因素和对策

第六节 中国工匠应该具备的几个特质

第七节 高校培养工匠精神对策建议

第八节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第七章 品牌建设,爱上中国精造

第一节 中国品牌发展史概述

第二节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简析

第三节 树立品牌形象

第四节 如何理解品牌的核心价值

第五节 提炼个性化品牌核心价值

第六节 提高品牌扩张能力和溢价能力

第七节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

第八节 品牌国际化六大策略

第九节 开发新技术,科技型企业的品牌崛起之道

第十节 百年品牌诺基亚衰落之谜

第三篇 重拾中华民族的匠人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八章 新物种,工匠系

第一节 新物种通往不可抵达之处的可能性

第二节 要“工匠精神”,更要“工匠体系”

第三节 用“工匠精神”唤醒职业意识

第四节 工匠的六大特质

第五节 具有工匠系的企业的八大特质

 第九章 全球格局,中国机遇

第一节 未来10年的世界经济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第三节 中国版的工业4

第四节 金融业的新舞台和新使命

第五节 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可控

第六节 分享经济时代,如何做一个好的引领者

序言

纵观当今世界,没有代表品质感的品牌,一个国家就没有尊严。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迈向品质大国?消费升级首先是品质的升级,品质消费浪潮正在席卷中国大地,本土企业如何从中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实现价值突破,是本土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我们如何赢得未来?工匠精神将成为品质中国崛起的重要推手。

万物法于阴阳。骤变现象其实是量变积累到极限时的一场质变的表现。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有形还是无形,宇宙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人都不能脱离规律本身而我行我素。在转折的今天,频频发生在我们面前的那些不可思议、触目惊心的种种现象,让经济学家力不从心,让社会学家束手无策,因为其背后隐藏的是某种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就像秋天过后,冬天来临一样自然,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迎难而上。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很多企业基于庞大的市场需求,一味地求速度,走了一条粗放型生产、高资源消耗和严重污染环境的快速发展之路。如今的中国,很多领域不缺技术,不缺设备,不缺人才,缺的是一颗沉静的心,缺的是做事的情怀、信念和态度,更缺的是信仰。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不管是在科技领域,还是管理层面,不管工作的层次有多么千差万别,我们都需要工匠精神,尤其是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导向作用,弘扬具有时代特征的劳模精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正所谓熟能生巧,巧能生慧,不骄不躁,把每件事做好,守正出奇,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也有人指出,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归到2500年前,吸取孔子的智慧。《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人得有德,一个企业得有德,一个国家得有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工匠精神,展现的就是“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一种精神。它应该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当工匠精神渗透到全面创新的每一个行业和领域,才可以说,我们的国家走上了大国崛起的梦想之路。

中华历史中从不缺乏能工巧匠,有最早钻燧取火的燧人氏,最早造房的巢氏等。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不仅解决了同时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彰显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中国经济历经40年的飞速发展,已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基本实现第一阶段的任务目标,但纵观全局,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完全形成自己的特色,抄袭、模仿之风仍盛。我们处在一个浮躁的时代,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我们需要重拾工匠精神。这本书以“工匠精神”为基线,深刻剖析了中国为什么缺乏工匠精神,有历史的因素,有政策的因素,也有现实的、人为的因素。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针对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本书结合具体的案例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法,包括厚植工匠文化、注重顶层设计、进行匠心管理、培育中国工匠、进行品牌建设,从五大行动路线图给出了全方位的、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和落地方案。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愿我们不忘初心、磨炼心性、精益求精,做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个世界,因心起,因念落。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尽管人类有时迷茫,有时困惑,但历经淬炼,仍生生不息。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的可以当柴;三年、五年生的可以做桌椅;十年、百年生的才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材,故要向下扎根,方可向上生长。

这是我所写的第三本《工匠精神》,前两本持续畅销,好评如潮。愿本书能为祖国的强大贡献一点点力量,是为初心!

付守永

内容推荐

付守永著的《工匠精神(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以工匠精神为基线,从历史、政策、现实、人为等多维度,深刻剖析了中国缺乏工匠精神的因素。并针对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法,既有思想上的“醍醐灌顶”,也有行动上的“精心指导”,包括厚植工匠文化、注重顶层设计、进行匠心管理、培育中国工匠、进行品牌建设,从五大行动路线图给出了全方位、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和落地方案,以期能重拾工匠精神,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薄力。

编辑推荐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愿我们不忘初心、磨炼心性、精益求精,做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个世界,因心起,因念落。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尽管人类有时迷茫,有时困惑,但历经淬炼,仍生生不息。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的可以当柴;三年、五年生的可以做桌椅;十年、百年生的才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材,故要向下扎根,方可向上生长。

付守永著的《工匠精神(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讲述了践行工匠精神,专注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浮躁,不投机,不功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