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章 “第三个怪圈”:研究背景回顾
第一节 “大一统怪圈”
第二节 “第二个怪圈”
第三节 “第三个怪圈”
第二章 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进化论:单线和多线
第二节 酋邦研究的回顾
第三节 酋邦的考古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回顾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研究回顾
第三节 蚌河和老虎山河调查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四章 家户内的仪式:兴隆洼文化
第一节 文化特征
第二节 基本经济形态
第三节 家户分析
第四节 社区分析
第五节 区域聚落形态
第六节 资料分析
第七节 小结
第五章 社群仪式:赵宝沟文化
第一节 基本文化特征
第二节 经济基础
第三节 家户分析
第四节 社区分析
第五节 区域聚落形态
第六节 资料分析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圣地仪式(一):红山文化社会复杂化的发展
第一节 基本文化特征
第二节 经济基础
第三节 红山时期聚落形态
第四节 仪式景观
第五节 专业化生产
第六节 “酋邦级”社会的形成
第七节 小结
第七章 圣地仪式(二):红山文化社会的超自然取向
第一节 红山新意识形态的形成
第二节 红山农业经济规模
第三节 红山社会复杂化的形成
第四节 红山社会上层的领导策略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从超自然到世俗:红山社会复杂化的衰落
第一节 文化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变化
第二节 社会复杂化的变化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变化
第四节 红山复杂社会的衰落
第五节 小结
第九章 “中国相互作用圈”视角下的辽西地区
第一节 辽西地区的独特文明化进程
第二节 打破“第三个怪圈”:中国史前社会复杂化的不同轨迹
第三节 “多元”与“一体”的统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