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充满温暖力量的灵魂读物!继《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畅销200000册感动无数人后,被誉为“超会讲故事的痴情大叔”作者贾九峰2017年初冬的滚烫新作。
贾九峰著的《陪伴是与时光等长的事》以亲情为主线,以散文形式点点滴滴拼接出完整的人生脉络,展现出作者“真善美”的精神世界以及上一辈人的纯净情感,折射出北方小城故乡的时代巨变。作品至情至性,赋有朱自清《背影》父子深情的笔力,龙应台《目送》“生死大问”的深邃思悟,蔡崇达《皮囊》的沉稳残酷,好文不容错过,快来开动。
46篇至真至爱、心痛心动的故事,每一篇都堪称精挑细选,熠熠生辉的名篇经典。
贾九峰著的《陪伴是与时光等长的事》是作者2017年全新中短篇故事集。
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饰,作者沿用一贯真诚朴实的笔调,向读者细细诉说生命中的人和事,他的文字如同午后的一盏茶,真实、恬淡,而又余味绵长。
全书围绕“陪伴”这一永恒的主题,如同一部电影,为你定格生命中的人和事。那些温暖与美好、柔软与坚强,都凝聚在一个眼神里、一句话里、一首歌里,无一不提醒着人们,趁着时光正好,去珍惜、去付出、去爱人。
《枕边的秘密》记录了父母相处的点滴,让人看到,真正的爱,不会因为时光而消退,而是像空气一样,陪伴左右,片刻不离。
《街头音乐会》中,三位沿街卖唱的残疾人触人心弦,他们对生命的热情之火,和梵高的画笔有着同样的颜色,惊了每个人的眼。
《盼望》一文中那两个守家的孩子,是我们所有人小时候的模样,那时候,离了父母,我们无比彷徨、无助。让人沉思,如果一切反过来,父亲不也是个等我回家的孩子吗?
《致小天》里,我们看到父子对青春的解读。青春期孩子的迷茫与无措,每位家长都在面对,而父亲的细心引导,也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
《青年理发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人的生活,他似一株向日葵,努力朝着阳光生长,却突遇病痛的打击,结果如何?
《三姐》是一次泣血告白。如果时光再给我们一次机会,那还会抱有遗憾吗?不知道的。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和心中的人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一种恩赐……
那天读到止庵怀念父亲的文章,读完后又回来专门读他写的这一句:“父亲去世给我的真实感觉并不是我送走了他,而是我们一起走了很长的一段路,他送我到一个地方——那也就是他在这世界上的最后时刻——然后他站住了,而我越走越远,渐渐看不见他了。”我读着读着,眼底的潮水涨了上来……
去年初冬,我到省会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评工作,一天和一位前辈一同等电梯。他眼含关怀地看着我,笑着问:“你的名字是谁起的呢?”
“是我父亲。”说到父亲,我立刻身心恭敬了起来。
前辈又问:“你父亲可曾对你说过这个名字的含义?”
父亲不止一次对我提起过他给我起名字时的想法。我把父亲的原话转述给了前辈:“九在汉语数字中是最大的,峰又是最高的。”然后我把自己的理解也告诉他,“父亲是希望我不要做一个平庸的人。”在我出生之前,父亲母亲已经有了四个女儿。父亲中年得子,自然格外珍视,在他看来,一个男孩子就要闯出一番事业,有一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
我九岁时离开母亲,跟着父亲来到县城读书。父亲是我们县篮球队的教练,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幼时,我在高高的看台上望着父亲,听着观众如潮的喝彩声,只觉得他是最顶天立地、无可替代的英雄。
记得有一年农闲时,母亲带着弟弟到城里来,一起吃饭时不知怎么就说到了“和谁最亲”的话题。弟弟自然选择了母亲,四姐犹豫着,最后还是站在了母亲的身边,父亲坐在一边不言不语。我站起来,坚定地告诉母亲,我崇拜父亲,我愿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听到我的话,父亲得意地坐到近前来,笑着问我崇拜他什么地方。我说,父亲正直、说真话、不维官、有骨气……其实我夸赞父亲的这些话,一个孩子哪里想得到?这都是母亲私下里抱怨父亲得罪领导时说过的,我在心中为父亲鸣不平,这正是父亲的优点啊!那时的我并不懂得,父亲的这些禀性曾经给他带来过很多麻烦,更不懂得母亲对父亲那份沉甸甸的担心。
母亲听到我的回答只是沉默下去,好久没有说话。如今父亲走了,每当和母亲独处,我总是有个冲动,想知道当年我的回答有没有刺伤了她的心。我想告诉母亲,其实每个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纵横天下的英雄,那便是他的父亲。
父亲在晚年更是喜欢擎着小酒盅为我们讲述他的一些英雄事迹,可他津津乐道的事在我看来无异于他毫不自觉做的傻事。最初的时候,我总会提醒他说,这件事你已经讲过了呀。可是到了后来,父亲一讲再讲,我也会一听再听,不忍心去打断他。直到病中,他始终为自己没能入党而遗憾。在他缠绵病榻写下的回忆录里,他再一次详细地记录了自己作为团总支副书记在一次入党仪式大会上的发言。父亲是学校领导指定代表青年积极分子作发言的,他事先没有写发言稿给领导审查,上台之后激情发挥,先讲到了党的英明伟大,然后批评了校园里流传的“不是一伙就入不了党”的小道儿说法,他甚至还针对几名新党员的表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党要搞各项建设,绝不会只吸收糊涂蛋和应声虫。因为台下的学生都晓得他的话中所指,不由得哄笑一片。父亲自以为讲到了群众心里,可他却不知道他的话几乎将全体党员得罪了个遍。他积极负责地工作,一次次递交言辞恳切的入党申请书,可是每一次都无法在党员举手表决时获得通过。
父亲最后多次住院治疗,身为离休干部,他的医药费是时报时销没有上限的,可他再三嘱咐我们,自己要住最便宜的病房,开国产最廉价的药,他甚至连一小时两元钱的氧气都舍不得长时间吸。他总是提醒我们说,县里的财政困难,他的医药费花超了,别的干部就得少花,他不能占人便宜。我一直想说,父亲,你真是个傻瓜,在自己的生命面前,你还在为别人考虑。可我哪里能说出口。父亲一辈子若不是这样正直无私,我又怎会认定他是我一生崇敬的人!
还记得一次迟到了老乡孩子的婚宴,当我匆匆坐定,才发现满桌子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因为不熟识的关系,我拘谨地坐着,只盼着典礼快快结束好能起身告辞。此时坐在我身边的老人也许是出于无聊,问我家是哪里。我如实地报上村名,他听清之后立刻来了兴趣。因为都是同乡,他如数家珍地说出了一串与我同村的他同学的名字。我少小离家,这些人自然也十分陌生。最后他充满敬意地提到了他的老师,没想到他说出的竟然是我父亲的名字。我注视着他,恭恭敬敬地告诉他,他的老师正是我的父亲。他突然激动地握住了我的手,扭头告诉桌子上的其他人,我是他们老师的儿子。原来他们都是父亲早年的学生,他们争着同我讲述父亲与他们的过往,追忆着父亲对他们种种的好。
那一场婚宴,我作为父亲的代表一直在接受他们不断地敬酒,接受他们相隔半个世纪之后才道出的感激。周边的宾客们都很好奇,一个年轻人如何会得到这些老年人的欢迎和敬意。我知道,我不配如此隆重的礼遇,可我的父亲配得上,即便他从这个世界离开了,还是会有那么多的人想着他。每每想到他,他们都会心怀温暖,对他肃然起敬。
电梯来了,前辈笑着说:“你很优秀,你没有辜负你父亲为你起的这个名字。他还好吧?”
我停顿片刻说:“我父亲五年前已经走了。”
在我的办公室里,父亲的照片就放置在我的身旁,他每天都会看着我工作和生活,我绝不会做那些有负于他、令他难过的事。《礼记》云:“不辱自身,无羞亲人,是为孝。”父亲是我的至亲,是我一生景仰的英雄,他陪着我走过那么长的一段路,虽然在安静悠长的时光里,他曾经与我挥手作别,可是我知道,他只是变换了一下陪伴我的方式——分别之后,他住进了我的心里。(P3-5)
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自己远行的亲人和朋友吧。
朋友在一封无从邮寄的信中写道:“你早已远离了我的生命,却依旧在我的山河岁月里,呼风唤雨,在我的铿锵记忆中,铁蹄铮铮。”
我晓得,他有多么思念他的亲人。大约五年前,我带领工作组驻村搞基层建设,夜晚坐在星空之下,不由地就会想到父亲。那一年,父亲刚刚走了两年。父亲离世的时候整整八十岁,我四十岁,我和父亲在生命中有了四十年的重叠。在我们这里,给老人祝寿最好是抢生日,不要过整年。于是父亲的八十大寿是在他七十九岁的时候庆祝的。那时,父亲的肺部已经出现了散状的阴影,只是他自己不知道。在寿宴上,父亲向满堂的亲戚发出邀请,希望亲人们在他九十岁的生日宴会上再度欢聚。彼时彼刻。我躲在角落里望着父亲,眼泪几乎滚落。我多么希望一生守信的父亲这一次也不会食言。
乡间的夜,静寂无边。我坐在方正的小院里,仰望着璀璨星空,思念如孤舟,无声地驶去,向着未知的夜空。这辽远又深邃的夜空,无穷无尽,时而映射着温暖的光。没有谁知道它的尽头在哪里,但也许思念可以抵达。
一个人,一颗心,樯灯烁烁,渔火点点。亲人的灵魂渡着一叶扁舟,在无垠的夜里游弋,然后重逢。奶奶坐在蒲团上,目光苍老,快看呀,七颗星星出齐了,多么像一柄弯把儿的勺子。父亲站在门台上,用手一指,告诉我们最亮的是北极星,只管朝着它的方向走,一定会回到家。母亲的故事总是从那一条横亘于天际的银河开始,肩挑儿女的牛郎星,迢迢相望的织女星,原来注定相亲相爱的人也会分离啊!奶奶端坐在北斗阵里,姑姑们围着她说话。那颗流星,正是父亲因想念儿女而落下的泪滴。
我屏住呼吸,泪水长流,满天星辉洒落心间。
时光究竟有多长呢?时光很长,足够我们遇上很多人,然后分别,思念;时光又很短,愿我们用透明的心去感受,用清澈的眼睛去记忆,用心去陪伴,剖成丝,捻成线,来编织我们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