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非遗》一书,将着重记述苏州地区列入联合国、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县五级名录的非遗传承人,尤其是高龄、高级、项目濒危的非遗传承人的亲身经历,通过他们从事非遗项目的主要事迹、师承关系、专业成就、目前处境等,反映苏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激发人们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的关注。
本书是《口述非遗》第4卷,由谢芳主编。
| 书名 | 口述非遗(第4卷)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口述非遗》一书,将着重记述苏州地区列入联合国、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县五级名录的非遗传承人,尤其是高龄、高级、项目濒危的非遗传承人的亲身经历,通过他们从事非遗项目的主要事迹、师承关系、专业成就、目前处境等,反映苏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激发人们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的关注。 本书是《口述非遗》第4卷,由谢芳主编。 内容推荐 谢芳主编的《口述非遗(第4卷)》以口述的形式将二十多位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其中包括苏绣、缂丝、泥塑、剪纸等,通过传承人的往事讲述,读者能进一步深入了解非遗背后的艰辛与困难。本书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目录 陈巧娥 麦柴扇编制技艺传承往事 丁洪根 二胡弓弦传递千古名曲 董荣菊 冲山佛雕技艺的传承往事 冯志东 冯氏脏腑点穴推拿 顾凤珍 白洋湾山歌的传承往事 林怡 苏州漆器制作技艺的传承故事 卢菊英 镇湖刺绣“走出去”的先行者 钱琪林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的往事 邵企梅 竹蔑器制作技艺的传承往事 史俊生 苏帮菜中的“高级菜” 孙林泉 光福玉雕行业的领路人 谈水娥 埋头缂丝 不问名利 王晓 苏州剪纸艺术 吴光同 吴门琴派的肇始与传承 谢光耀 苏裱“画郎中” 一装显精神 徐松明 吟唱乡间田野的双风山歌 徐义林 苏扇高手的传承故事 薛林根 子承父业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传承人 颜虎金 岛笼“虎字笼”的故事 姚亮 古琴传雅音 殷毅军 殷氏核雕的嫡系传人 朱伟根 稀缺的人湖造船匠 试读章节 问:请您自我介绍一下。 答:我是陈巧娥,1951年2月生于吴县浒墅关大新村,4岁被父母送至张网村桑家浜陆家当养女。20岁结婚,嫁给同村的陈福兴,一直生活在长青张网村这里。 问:您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答: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养母把我当男孩子使,要我做柴包赚钱。每天晚上调一架子经绳、绕两板凳麻绳,就已经10点多钟了。第二天早上3点钟就要起床,每天打10只柴包,哪里会给我读书啊!我在张网村青莲庵小学读了1年级后就辍学了,我的文化水平是后来读扫盲班、夜校和自学提高的。肚子里终究墨水不多,工作、学习、生活都吃亏的。 问:您几岁开始做麦柴扇的? 答:我七八岁开始做麦柴扇,同村的陈福兴比我大4岁,他也在编麦柴扇,他当时比我会编。陈福兴的父母,还有隔壁的谈金娥、谈金娥的母亲,都教过我如何编制麦柴扇。谈金娥的母亲属猪,活到今天要107岁了。谈金娥属蛇,大概5年前84岁去世的,活到现在也要89岁了。我20岁就嫁给了陈福兴。 问:请您谈谈您是如何编制麦柴制品的。 答:麦柴制品的品种主要有麦柴扇、麦柴白兰花枕头、麦柴升箩,等等。做麦柴制品的时间选择在5月底,正好新麦上市,可选择的麦柴多。做一把麦柴扇有“18放”,就是编制过程中要放下来18次,也就是18道工序的意思,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从大体上讲,首先要选料,选择比较长且粗细均匀、颜色明亮、色差小的麦秆。长的麦秆可以做大一些的扇子,短的只能做小一些的扇子。粗细均匀的麦秆编出来的成品平整、匀落,色差小的麦秆编出来的成品好看,颜色不杂乱。 第二步是把成捆的麦秆打开,去掉有黑斑或发霉变质的麦秆,把太短的麦秆抽掉,将多余的麦叶掐掉,而后剪掉麦穗,随手扎成小把,晾干后再将小把捆成大捆,放在通风下燥、没有老鼠的地方,防止烟熏和雨淋。 第三步是把麦秆从上端第一节处折断,从鞘叶里抽山麦秆,再把掐好的麦柴的一头浸泡在清水中,最好是经过发酵澄清的面汤或米汤,再加入少量清水浸泡。经过这样浸泡,麦柴有韧性,不但柔软好用,在之后的工序中任意弯折也不会断裂,且能增加成品的光泽。而浸泡也有一定的学问,不能用冷水浸泡,也不能用沸水,而要用温水或者热水浸泡。在浸泡期间,要翻动几次,以泡透、泡软为宜。 第四步是把麦秆从水里捞出、甩干,然后黄头对黄头、白头对白头整理好。黄头就是麦秆露在叶鞘外的部分,白头就是藏在叶鞘里的部分。整理好后,再用干净的湿布裹起来,但要露出两头,这样既便于抽用,又能通风透气。 第五步是编外框和扇面。编外框和扇面是所有工序里面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手法很重要,手指要灵活。先用很细的藤条编成扇框,然后从节点处开始把麦柴一根一根、一环扣一环地编上去。扇子两面竖的各14根,从扇柄呈散射状伸向扇顶。横的100多根交叉叠压在竖的下面,随后打紧,固定成圆形、六角形、寿桃形扇面。还可在扇面隔层贴上吉祥图案的彩色剪纸,再用针线缝合固定扇面和剪纸,既有装饰的作用又有部分聚风的作用。 第六步是编好之后用棉线捆绑加固扇柄,再经过一番修剪,一把漂亮的麦柴扇就基本做成了。由于工艺复杂,一天只能做2把。 问:单单用麦柴做扇子是否太软了? 答:是的,太软了。不过自有办法,我会将麦柴秆编在细长的藤圈上,在手柄里夹竹梗。说起藤条,还真费了我不少心思。我和丈夫陈福兴在附近到处去寻找藤条,但是没有找到。我们又到胥口、西山去找,也没有找到。后来再到木渎去,在藤椅厂买到了,30元1斤,可惜太粗了,不好用。最后还是亲家帮忙,提供了合适的藤条,解决了我的困难。 问:麦柴扇的颜色是染上去的吗? 答:不,麦柴扇的颜色是天然的,有自然朴素的美,有浅黄、浅棕、乳白等色彩。麦柴在黄梅天受了潮就容易发黄。 问:这附近只有您会做麦柴扇吗? 答:当时我们这里很多人都会做麦柴扇,但是现在基本没人做了。因为工艺复杂又不赚钱,材料也没有,所以村民很少再做这种扇子了。到如今,麦柴扇几近绝迹。我也已经许多年不做麦柴扇了,现在偶尔做几把扇子送送亲戚朋友。 问:最大的麦柴扇有多大? 答:麦柴扇大小不一,大的直径不会超过30厘米,小的比手掌还小。 问:我听老人说以前产妇夏天坐月子多用麦柴扇,是吗? 答:是的。那时候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麦柴扇是夏天必备的降温物品。麦柴扇轻巧,只有十几克重,有很多缝隙,因此扇出来的风不大,比较柔和,最适合产妇使用。 问:这里不种水稻和小麦了,那么稻柴、麦柴制品的材料从哪里来呢? 答:我曾经问别人找来一些麦种,自己在一小块荒地上试种,可惜因为品种原因,种出来的小麦很矮,麦秆太短,做不了大扇子。现在用的麦柴是托人从网上买的,是一种长秆麦柴。你还别说,网上买来的麦柴质量真不错。我们从前麦柴制品用的麦柴是废物利用,网上买来的麦柴,杆子长,韧性好,有光泽。 问:这种麦柴的产地在哪里? 答:我也不知道。听说是专门为取得秸秆而种植的,打多少粮食倒无所谓。就像有的地方种西瓜,求籽不求瓜。反正现在用量也不大,花钱也不多,只要质量有保证就行了。 问:稻柴、麦柴制品的材料,主要是用稻柴、麦柴的哪个部位? P2-6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