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八大诗人(精)/跟大师学国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胡怀琛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八大诗人(精)/跟大师学国学》通过对中国古代八位伟大诗人的介绍,梳理出了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走向。作者胡怀琛从个人的赏鉴喜好出发,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宗源进行了精到的论述,使读者在很短时间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诗人与诗歌的成就。附录部分选用了作者的另一著作《诗的作法》。

内容推荐

胡怀琛所著的《中国八大诗人(精)/跟大师学国学》从个人的赏鉴喜好出发,选取中国古代八位杰出的诗人一一介绍,尤其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宗源进行了较为有力的论述,使人们在很短时间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诗人与诗歌的成就。

目录

自序

题词

屈灵均

陶渊明

李太白

杜子美

白香山

苏东坡

陆放翁

王渔洋

附录 诗的作法

第一章 作诗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一件冲突的事

 第二节 请先读两部书

 第三节 诗与非诗

 第四节 新诗与旧诗

 第五节 情感超越新旧的问题

 第六节 思想新旧的问题

 第七节 事实新旧的问题

 第八节 体裁新旧的问题

 第九节 合于诗学原理的问题

第二章 如何写诗

 第十节 如何动笔作诗

 第十一节 就语言为诗

 第十二节 就诗为词

 第十三节 民歌与文人诗写法之比较

 第十四节 小诗与摘句写法之比较

 第十五节 关于音节的话

 第十六节 关于用韵的话

 第十七节 用字造句法之一斑

第三章 杂论

 第十八节 诗的赏鉴法

 第十九节 诗的读法

 第二十节 四戒之一

 第二十一节 四戒之二

 第二十二节 四戒之三

 第二十三节 四戒之四

第四章 旧诗话的目录

试读章节

《楚辞》的第二种特点,就是说牢骚话,表现孤僻的性情。说牢骚话,在《国风》、《小雅》里也有的;后人拿诗歌发牢骚,不单是受了屈原的影响。表现孤僻的性情,在《诗经》里没有的;在《楚辞》里,却随处表现出他自己孤僻的性情来。如云: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又云:

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垮以练要兮,长颇颔亦何伤。

又云: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时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成之遗则。

又云: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吾不知其亦已兮,苟予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诸如此类的地方很多,都是充分地表现他高洁的性情。屈原自杀,一半固由于受了环境的逼迫,一半也由于他的天性是孤僻,不和俗人相投。这种孤僻的性情,充分地在诗歌里表现出来,这是《诗经》里所没有的。或者有这样的作品,也被孔子删掉了。因为孔子要拿《诗经》做教化的工具;这样的充分表现孤僻的性情,和处世接人,很不相宜,所以一例删掉了。就是前节所说的神话,照理在初民时代的诗歌里,也不能没有。《诗经》里没神话,一定也是被孔子删掉了。《论语》里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诗歌里的神话,那有不删去的道理呢?

自从《离骚》出现以后,屈原拿他将自己孤僻的性情,充分地表现出来。后人读了他的作品,当然要受了他的感化,犯了传染病。其中受传染病顶深的,要算是唐朝的孟东野(孟郊)、李长吉(李贺)二人。

孟郊的性情,非常寒酸;李贺的性情,非常幽怪。但看苏东坡“郊寒岛瘦”四字的批评,和后人称“长吉是鬼才”的一句话,便可以知道了。而且孟郊、李贺二人诗歌的外表,也是出于《离骚》。这是可以举他们的诗来证明的。如孟郊的《巫山高》云:-

见尽数万里,不闻2声猿。

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

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按《九歌》云:“令飘风兮前驱,使冻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东野从这里四句,化成“但飞萧萧雨”两句。又云:“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野从这里两句,化成“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两句。痕迹显然可见。又东野的《独愁》云:

前日远别离,昨日生白发。

欲知万里情,晓卧半床月。  常恐百虫鸣,使我芳草歇。

按《离骚》云:“恐匙鸩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东野从这句化成“常恐百虫鸣”两句,也极容易看得出。这样相似的地方很多,不及遍举。

再说李贺:他的《苏小小墓》一首,最容易看得出他所受的《楚辞》的影响。《苏小小墓》的诗云: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翦。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飒。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竹,劳光彩。

西陵下,风雨吹。吹字读去声,与彩、待等字为韵,俗作“吹雨”

非是。

按这首诗,词旨凄绝,满纸鬼气,固然似《楚辞》中之《九歌》:而草茵、松盖、风裳、水砜,都是《离骚》中的字眼。

本来李长吉的诗,出于《离骚》,在以前已有许多人说过了。《渔隐丛话》曾说:“李长吉诗出于《离骚》。”而杜牧所做的《长吉集序》,已经说道:“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不过孟东野诗,出于《离骚》,前人却没有说过。这是我最近看出来的。大概东野的性情寒酸,长吉的性情幽怪;总之都是孤僻,都是不近人情,和屈原是一样的。

再后梅尧臣的简淡,黄庭坚的生硬,又是从孟郊、李贺变化而来的了。凡后世不近人情的个性,发表在诗歌里,多少总和屈原有些关系。

P4-P7

序言

胡怀琛先生(1886—1938),近代著名学者,字寄尘,安徽泾县人。曾任《神州日报》、《中华民报》以及商务印书馆编辑。1912年,经柳亚子先生介绍加入南社,与柳亚子先生共主《警报》、《太平洋报》笔政。先后执教中国公学、沪江、持志等大学,并曾受聘为上海市通志馆编纂。抗战期间,忧时染疾,不治而逝。

胡怀琛先生一生著作丰厚,研究涉及文学史、哲学、经学、佛学、考据学、地方志、诗歌、小说等多个领域。他长于新旧诗体的比较研究,所评“唐诗如中国水墨山水,善于写意;宋诗如西洋油画,善于刻划,”被学术界视为公论。著有《中国小说研究》、《新诗概说》、《小诗研究》、《诗学讨论集》等一百多部作品。

《中国八大诗人》从个人的赏鉴喜好出发,选取中国古代八位杰出的诗人一一介绍,尤其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宗源进行了较为有力的论述,使人们在很短时间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诗人与诗歌的成就。

《诗的作法》,为胡怀琛先生论诗代表作之一。这本书尤见胡先生融通新旧诗歌的学力。他游走在新旧诗歌之间,为我们打开了一条诗歌写作的门径。

《中国八大诗人》在1925年出版后曾再版多次,《诗的作法》在1931年出版后亦曾再版多次。遗憾的是,1949年以后,此二书均未有再版。此次出版《中国八大诗人》,我们选用商务印书馆1931年“国学小丛书”版为底本,《诗的作法》选用世界书局1932年版为底本,重新录排,合为一册,并对文字、标点和其中的引文作了仔细的检核与勘误,以期能为爱好中国诗歌的朋友提供一本良好的参考读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