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圆明园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圆明园传说》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中的一本,由崔墨卿先生主编。主要围绕圆明园的修建历史、园林建筑、人物风情等曾经产生过大量民间传说和故事展开叙述。本书将这些文化结晶进行收集、整理,这些中国的民间文学其实应是中国正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补充,甚至可能更接近真实。

内容推荐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部,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畅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园三园。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赐给胤禛的。自此之后,历代清帝不断修建扩展,前后历时200多年。鼎盛时期的圆明园,全园面积5200余亩,包括150景,有“万园之园”之称。历代清帝日常生活起居、朝会听政、接见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基本上都在圆明园,只有登基大典时才回到紫禁城。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为了晋见方便,也在圆明园周围建起了许多宅院园邸。可惜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于1860年和1900年,竟先后遭受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洗劫焚毁,成为中华民族心灵上痛楚的一块伤疤。

崔墨卿主编的这本《圆明园传说》共有五章,分别为圆明园传说概况、景观传说、帝后故事、官员百姓故事、圆明园传说之其他故事。共69篇小故事,文字优美,趣味性强。

目录

第一章 圆明园传说概况

第二章 景观传说

 一 许道人选址圆明园

 二 圆明园里的荷花

 三 双鹤斋

 四 三阳开泰

 五 香妃与西洋楼

 六 樱桃姑娘与樱桃沟

 七 翻尾石鱼

 八 鳝子河里的宝珠

 九 南屏晚钟井

 十 十二生肖“水力钟”

 十一 二仙洞

 十二 样式雷画取天然

 十三 清辉阁着火

 十四 圆明园如意门的传说

 十五 圆明园山高水长烟火戏

 十六 长春园的琉璃塔

 十七 金发塔

 十八 刘猛将军庙

 十九 圆明园里的灭火神兽

 二十 孔雀树

第三章 帝后故事

 一 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二 雍正信佛

 三 巧杀雍正

 四 雍正之死

 五 黑妞娘娘

 六 乾隆盗墓修圆明园

 七 乾隆禁演达瓦孜

 八 乾降钓鱼桃花坞

 九 乾降圆明园赏荷花

 十 买卖街乾隆戏和珅

 十一 乾隆怒斥小太监

 十二 惇妃受罚

 十三 嘉庆遇刺

 十四 林清党行刺嘉庆帝

 十五 道光演戏

 十六 九州清晏初考两皇子

 十七 武陵春色兄弟失和

 十八 那拉氏得宠天地一家舂

 十九 慈禧重修圆明园

 二十 乾隆借钱修西洋楼

第四章 官员百姓故事

 一 翰林问字

 二 四春姑娘的来历

 三 和珅发迹圆明园

 四 刘墉降职圆明园

 五 英国使臣圆明园祝寿

 六 素菜李的故事

 七 载锡福海遇险

 八 苏老公舍命救友

 九 龚半伦与圆明园

 十 神镖任明亭

 十一 文丰投海

 十二 大珅立功

 十三 李顺夺宝

 十四 神枪李茂斗洋人

第五章 圆明园传说之其他故事

 一 园神为什么辞职

 二 圆明园里千叟宴

 三 圆明园里的武帐宴

 四 福海的井底金蛙

 五 圆明园里的青蛙为啥不叫

 六 买卖街曜的“绝对儿”

 七 泥鳅闹海

 八 大青和二青

 九 正门为啥不让走

 十 妖梦林神辞二品

 十一 小小与玉龙

 十二 乡民智灭侵略者

 十三 巧斩侵略者

 十四 海岳开襟没有金

 十五 圆明园救书

后记

试读章节

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正史上记载他是染病而死,民间则说他遇刺身亡,并流传着一个圆明园里巧杀雍正的故事。

雍正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名叫胤稹。小时候喜爱练武功,专爱结识天南海北的武侠剑客。这里虽然有英雄豪杰之士,但更有为虎作伥之徒,他们陪雍正吃喝嫖赌,什么坏事都干。

康熙的大儿子与康熙不和,被他杀了。因此,康熙六十多岁了,还没有确定谁当太子。宰相和文武大臣问他:“陛下百年之后,皇位传给哪位皇子?”康熙说:“这个你们不必担心,朕已写好密诏藏在匣子内。匣子放在紫禁城‘正大光明’金匾后边。百年之后,就由宰相率领满朝文武当场开匣宣读,上面写着谁就由谁继位。”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康熙的话传来传去,就传到了胤稹的那帮狐朋狗友的耳朵里。他们背地里议论说:“要是胤稹将来当上皇帝,我们跟着他还能混出个名堂来,他要是当不上皇帝呢,我们还不是跟他胡混?”当中有的人就说:“皇上不是把匣子藏在金匾后边了吗?咱们把它偷出来打开看看。如果写的是胤稹,咱们就还跟着他;要不是,咱们早早散伙得了。”

说干就干,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他们从屋檐上爬到殿内,把匣子从“正大光明”金匾后边偷偷取了下来,拿到亮处,打开一看,黄缎子上写得清清楚楚:传位十四子。这样一来,他们像霜打的茄子秧,一个个全蔫了。当中也有个别懂点文理的,用手一拍大腿,“得,有了,有了。你们看,把这个‘十’字上头添一横,下头添一钩,不就成了‘传位于四子’了吗?”大伙一听,一个个全都乐了,就照他说的办。改好后,又把匣子放回原处。

没过几年,康熙死了。宰相按他生前说的,率领满朝文武,架着梯子,亲自把那个匣子从“正大光明”金匾后边取了下来。打开一看,黄缎子上写得明明白白:“传位于四子”。宰相“呀”了一声,匣子从手上摔到了地下,半晌说不出话来。他心里想:完了,遗诏被篡改了!我明明看见写的是传位十四子,怎么会变成四子了呢?但既然遗诏上那么写着,也不能违抗,只好把胤稹立为皇上,这就是雍正。

胤稹一当上皇帝,把他的兄弟和朝内的一些旧大臣,大都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了,任命了他的亲信掌管大权。但对他的那帮侠客朋友并没有什么特殊表示,他的那些朋友在一起议论说:“敢情胤稹当了皇帝,还不知道是我们的功劳呢!咱们得跟他挑明,只有挑明了,他才会感谢我们,封我们个官做。”

一天,他们凑在一起,去找雍正:“皇上,您知道您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吗?”雍正说:“怎么当上的?父皇传给朕的呗!”

“不对!”他们说道。接下来就你一言我一语地把怎么偷改康熙遗诏的事说了一遍。  雍正一听,倒抽一口凉气。心想,这班小子可真厉害呀!既然他们胆敢改先父的遗书,也有胆将来会对朕下毒手。就是他们不害朕,这事情要是传出去,对朕也大大不利呀!不行,朕得想法子除掉他们。他心里这么想,可嘴上却说:“哎呀!你们怎么不早说呢?我要早知道,早封你们大官做了,朕一定好好报答你们。这样吧,你们容朕想一想,看给你们封个什么官合适,朕想好了,就宣你们进宫。”那班朋友信以为真,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雍正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也没有想出高招来。有一天,外国人进贡,献给他一把转心壶,什么叫转心壶呢?就是壶心分两半,是活动的。一半盛水,一半盛酒。饮酒时,主人拿着酒壶给客人斟酒,轮到给自己斟酒时,轻轻一按机关,壶心就转了过来。因此给自己酒杯里斟的就是水,用这个方法,把客人灌醉了,主人哈哈一笑,取个乐。

雍正见了这把转心壶,心里那个高兴呀,就甭提了。他想:真是天赐良机。这玩意儿进贡得正是时候。他告诉斟酒的太监:“朕给你个差事,只准做好,不准做坏。做好了,重重赏你。”就把如何用转心壶算计人的事跟太监说了。

雍正跟太监合计好了,就用一张大纸,把他的那帮朋友的名字和封的官衔都写上,然后把他们叫到宫里来,让他们看了,问道:“你们看看,封的官合适不合适?”他的那些狐朋狗友一看,心里挺高兴:“这官都不小。”雍正说:“那好,朕明天在殿上当场宣布你们的官,一经宣旨你们就走马上任。”说完,领着他们入席坐下。

雍正坐在正中间,太监先给他斟了一杯酒,接着又转圈给每个人都斟了一杯。雍正端起酒杯站了起来,对大伙说:“朕庆贺诸位,干一杯!”说完,仰起脖子,“咕咚”一口,就把一杯“酒”喝了。

别人谁也没怀疑,也跟着把酒干了。只有一个人,就是震天吼吕方,瞧雍正神态有点儿反常,心里犯疑,喝酒时,把袖子一挡,一点儿没喝,全倒进了袖子里。那些人把酒喝下去后,还没等坐下,一个个全倒在地上了,原来他们喝的是烈性毒酒。雍正一看,哈哈大笑,“好呀,这帮小子,今天朕可算把你们收拾了。”他喊了一声,“来人呀!”把这些人都拉到后边,刨个大坑,全扔坑里埋了。就在往坑里扔那工夫,吕方腾地一下,跳起跑了,一转眼就没了影,谁也没有发现。

吕方跑到家里,带着他的老婆闺女进了深山,他把全身的武艺都教给了闺女,还生怕闺女功夫不到家,又请了位比自己武艺还要高的师傅教了闺女两手。眼看自己闺女武艺练得可以了,就把雍正杀人灭口的事一一跟她说了,并说:“孩子,这个仇只有靠你来报了。”

那时,雍正夏天长住圆明园。吕方父女俩到圆明园附近查看了几次情况,都因防守太严,没法下手。  雍正看上了圆明园附近一户汉族家的女儿,可是,祖宗有家法,不准选汉族女子为嫔妃,只能让贴身的小太监每天晚上把这个汉族姑娘偷偷地背进来,第二天天亮前再把她偷偷地背走。这件事被吕方父女俩发现了,就想出了个计谋。

一天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吕方父女俩凭着自己的一身硬功夫,藏进了圆明园东北角对面的角楼里。这角楼是每天太监背姑娘的必经之地,天交初更的时候,果然一个小太监背着姑娘走了过来。刚进角楼,“扑通”一声,跌了一跤,把背着的姑娘摔出去足有四五尺远,爬起来以后,又背着姑娘往前走,可是姑娘已经换了。原来,刚才那一跤是吕方有意绊的,摔出去的是那位汉族姑娘,背起来的已是吕方的女儿了。

第二天五更天亮以后,一件大事就轰动了整个京城,皇上被人暗杀了,但搜遍了圆明园也没找着他的头。为了隐瞒皇上的丑闻,只说是被飞刀斩的。皇帝下葬时,不能没有人头,刚即位的乾隆下令让内务府赶铸了一个金人头,所以清西陵的雍正墓内至今没有真人头。

P88-91

序言

皇家园林,作为京畿的特有物,伴生在我国的各大古都,如西安、洛阳、南京、开封等,曾有上林苑、大唐芙蓉园、九州池、金明池等皇家园林,惜乎年代久远,早已难觅踪迹。

北京自辽以来一直作为首都,与皇家有关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特别是以圆明园、颐和园为代表的清代皇家园林“三山五园”,更是揽古都风韵于一地,集华夏园林之大成。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部,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园三园。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最初是康熙帝赐给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自此以后,历代清帝不断修建扩展,前后历时200多年。鼎盛时期的圆明园,全园面积5200余亩,包括150景,有“万园之园”之称。历代清帝日常生活起居、朝会听政、接见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基本上都在圆明园,只有登基大典时才回到紫禁城。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为了晋见方便,也在圆明园周围建起了许多宅院园邸。可惜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于1860年和1900年,竞先后遭受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洗劫焚毁,成为中华民族心灵上最痛楚的一块伤疤。

围绕着圆明园的修建历史、园林建筑、人物风情、趣闻轶事、帝后野史,曾经产生过大量民间传说和故事。民间传说是人类文化的早期启蒙和宝贵结晶,许多流传悠久、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最早都属于民间传说,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先生一部闻名中外的《聊斋志异》,可谓是民间鬼狐故事的结集。由于2000多年来中国封建专制的盛行,中国的民间文学其实应是中国正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补充,甚至可能更接近真实。

近年来,以民间传说为代表的民间文学,被称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上至联合国下至各级政府的重视。海淀区从20世纪80年代起,便组织作家收集、整理、编撰、出版了数干篇文章和数十部相关著作。申报的《颐和园传说》《圆明园传说》《香山传说》《凤凰岭传说》《曹雪芹(西山)传说》先后列入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其中《曹雪芹(西山)传说》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写《圆明园传说》,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因为当下正值全国上下重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努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海淀区也正在积极建设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民间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保存历史足迹和城市记忆,抑或是为文化产业提供原料素材方面,都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2016年2月

后记

《圆明园传说》这本书,历时两年,终于就要出版了。海淀区申报的《颐和园传说》《圆明园传说》《香山传说》《凤凰岭传说》《曹雪芹(西山)传说》先后列入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其中《曹雪芹(西山)传说》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这本书凝结了太多的心血。它是在之前的传说故事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搜集整理而成的,是增加了新内容的。它是在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领导和主持下,是在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淀区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参与创作的民间文艺家们的共同努力下,集大成者。特别是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崔墨卿先生,在组织、搜集、整理、编辑过程中付出了很多辛苦,他凭着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文学底蕴以及对海淀的深厚情感和熟悉,搜集整理出大量的精彩故事。他还提供了很多素材,让作家们进一步挖掘整理,并多次组织民间文艺家们深入现场,进行采访、搜集,对稿件整体把握,审读修改,从而提高了传说故事的整体质量水平。

这次参与《圆明园传说》这本书挖掘、搜集、整理的民间文艺家们,功底扎实,实力强大,经验丰富,其中既有中国民协会员,又有北京民协会员,还有海淀民协的骨干会员,是老中青三结合的团体。创作过程中,大家都认真负责地进行采访、整理、编写、修改,有时会几易其稿,遇到不懂或者难以把握的问题时,就及时向崔老师请教。崔老师每次都耐心细致地讲解和启发,使大家受益很多,写出了高水平。本书照片由刘继文、李军、刘培恩等提供,在此一并感谢。

圆明园曾经以恢宏博大的气势以及精湛超群的艺术造诣,成为造园艺术典范,青垂于史册150多年。那罪恶的火毁灭了一座经典的皇家园林,但那些传说故事,犹如遗落在浩渺如烟的历史长河中的明珠,依然璀璨。它们从帝王将相到寻常百姓,从皇宫礼仪到民间习俗,从殿字楼台到水榭亭阁,涉猎了方方面面。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耻辱,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淀区作家协会决心把那些散落的明珠打捞起来,让它们重放异彩。民间文艺家们经过多方面的采访、搜集、整理,挖掘出许多以前没有涉及的传说故事(如崔墨卿的《圆明园的荷花》等篇、白溪的《许道人选址圆明园》等篇、胡玉枝的《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等篇),丰富了圆明园的传说内容,增强了《圆明园传说》这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总之,《圆明园传说》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为北京、为国家,乃至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新内涵,也对后人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具有重要作用。

胡玉枝

2016年3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3: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