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延庆著的《庾氏四杰》以回忆庾氏家族祖辈(祖父庾恩锡、祖母俞瞬杰,大祖父庾恩荣、三祖父庾恩旸)的往事为主要线索。庾氏家族在云南近代史上曾有重要影响,全书从对庾氏家族的叙述中,反映了云南近代历史发展的线索,内容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可读性。书稿经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审查。
| 书名 | 庾氏四杰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庾延庆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庾延庆著的《庾氏四杰》以回忆庾氏家族祖辈(祖父庾恩锡、祖母俞瞬杰,大祖父庾恩荣、三祖父庾恩旸)的往事为主要线索。庾氏家族在云南近代史上曾有重要影响,全书从对庾氏家族的叙述中,反映了云南近代历史发展的线索,内容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可读性。书稿经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审查。 内容推荐 《庾氏四杰》作者庾延庆为庾氏后人,现居香港,曾任云南海外联谊会理事。庾氏家族在云南近代历史上曾有过重要影响,作者在书中对其祖父庾恩锡、祖母俞舜杰及伯祖父庾恩荣、庾恩旸等家族往事作了深情的回忆,生动、有趣、具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可读性。 目录 引子 湘中男儿征万里 从此他郎是故乡 第一章 莫道此生无知己 故乡无人不识君 大祖父庾恩荣 三杰之首 伯乐大哥 吝啬“货郎” 普益家乡 成功之道 心系教育 财去人亡 绝非“小气” 血浓于水 第二章 生为人杰死鬼雄 千秋犹闻侠骨香 三祖父庾恩畅 辉煌一生 真大丈夫 走向共和 起义炮火 将军百战 儒将心声 墨江诞生 将星陨落 “阵亡”背后 白马传奇 英灵不死 自由有价 青春之歌 红颜黄昏 青史留名 第三章 树高总被风雨摧 湖山含情忆晋侯 祖父庾恩锡 再成家 凤出巢 啼声清 遐迩闻 先行者 奠基石 荐轩辕 蜡梅韵 “桃花源” 白鱼口 小孟尝 小七孃 良辰短 雪卢隐 爱无言 琴竹翁 沧海珠 肝胆照 炬成灰 高山仰 长相忆 第四章 历尽悲欢终无悔 千山独行傲须眉 祖母俞舜杰 江南花季 下嫁“南蛮” 天涯不归 闺中诸葛 相敬如“冰” 狂风骤起 劫后余生 守护天使 天灾人祸 一隅乐土 国殇家难 漫漫长夜 天使折翼 生死茫茫 期待来生 后记 试读章节 庾氏三杰之三一一我的祖父庾恩锡,纵横政、商、园林艺术三界,从政则居昆明市长之位,在一年零一个月的短期内,扩宽了市中心的正义路,修建或扩建金碧、古幢、翠湖、大观楼、圆通寺、太华寺、圆通山等公园,其中特别是他引进栽种下日本樱花的圆通山,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赏樱胜地。离任时以不取分文、薪资全数馈赠全市基层警员的义举光荣谢幕;经商则开办了云南第一个卷烟厂、云南第一个茶厂,是云南这两大支柱产业的先驱和奠基者;从事园林艺术则留下了五家堆、“庾庄”、白鱼口“空谷园”、崇仁街云龙巷云南省话剧团旧址一一愉园、巡津街侧的芷园等传世之作,人称天才,事成传奇。 相比之下,人们也许会疑惑:庾恩荣就是有钱,可世上有那么多有钱的人,有那么多比庾恩荣有钱的人,有那么多至死默默无闻有钱的人,庾恩荣称“杰”是否有些牵强? 作为家人,我的答案是:庾恩荣不仅够资格列入三杰。而且够资格称老大。这不仅仅因为他是长兄,也不仅仅因为他钱多。 伯乐大哥 大祖父素不喜张扬,行善不欲力人知,所以很少人知道大祖父对两个弟弟的恩泽。 太祖母没有女儿,膝下好几个儿子,但长大成人的仅有四位:恩荣、恩纶、恩畅、恩锡。大祖父与三个弟弟年龄相差并不大,父母双亡时,下面3个弟弟分别是14、11和8岁,他自己16岁,还是一个半大孩子。没有任何人要求,这个半大孩子秉承了父亲的遗训。接过了家长的责任,毅然辍学,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货郎担,从此走村串寨,风里来雨里去,任劳任怨地挑起整个家的重担,赚取兄弟四人的衣食;他没有因为生计艰难而中止弟弟们的学业,而是为他们铺平了求学之路,栽培了他们。让他们的人生有了一个璀璨的前景。一个生活在晚清时期边疆地区的少年有这样的远见卓识和牺牲精神,何等的难能可贵。 墨江像云南的大多数地方,无分明的四季,无酷暑和严寒,北回归线穿境而过,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哈尼族的人文民俗更给这片土地增添了旖旎风情。不过这些诗情画意只是走马观花者的感受,曾经在电视上看见过云南贫困农村的人,往更加穷破的方向尽力想象,或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一百年前的墨江及周边城乡的面貌,在这些地方,要从穷人手中赚钱何其艰难。未成年的大祖父既无手艺,亦缺体力,有的只是家传的生意头脑和父亲的遗训:“我中国之所以积弱至此者,由于国之不富与兵之不强也,非开矿经商不足以至富,非整军经武不足以图强。我死耳,诸子切勿忘乃父之意。”没有大本钱,做货郎也算“经商”,但个中艰辛,我这曾经的下乡知青能稍加体会:晴天炙烤于高原没遮没拦的烈日,雨天跋涉在无边无际的泥浆之中;为了多赚一分钱,再远的村寨,再难走的路也要去;早出晚归,只望不错过一个可能的顾客;人在外面奔波,心却牵挂着家里的三个幼弟;谁要有病有痛,立刻陷于分身乏术、左右为难、求告无门的窘境;若是赚的钱能敷所出尚可安心,生意不好即心急如焚…… P11-12 序言 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函请云南省文史研究馆推荐,希望我代为审读庾延庆女士大作《庾氏四杰》一书初稿。读后颇有感动,庾延庆女士以亲身经历及回忆为主的大作,感情色彩浓郁。文字流畅,叙述清晰,通过“庾氏四杰”的叙述,演绎了云南墨江庾氏家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南近代历史发展的线索,因而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庾延庆女士所说的“庾氏四杰”,是指其祖父庾恩锡、大祖父庾恩荣、三祖父庾恩賜及其祖母俞舜杰。 在“庾氏四杰”中,以庾恩场为代表,在云南近代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贡献,应是云南近代历史文化名人,因而尤其值得一书。正如庾延庆女士概括庾恩賜短暂的一生说: “30余年岁月几无虚度,从小寒窗苦读,品学兼优,青年驰骋沙场,屡建奇功,铸造了精彩纷呈的一生。”庾恩賜幼年聪颖,勤学苦读,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09年学成归国,在滇军申任职,开始了他一生的军事生涯。积极参与了昆明辛亥起义和护国首义,先后任滇军南征军参谋长、援黔北伐军军参谋长、贵州都督府参谋长兼军务处长、代理贵州都督、护国军都督府军政厅长兼参谋厅长、护国第三军参谋长兼第五梯团长等职,立下了功勋。护国以后为云南督军署总参谋长兼第三师师长,授陆军中将军衔,又任云南第三卫戍区司令官,靖国联军总司令部参赞,靖国第三军军长等职。庾恩暘正当风华正茂,为国效力的最佳年龄阶段,不幸于1918年2月,在贵州毕节行营被刺殒命,年仅36岁,非常令人惋惜。死后被追封为上将。 庾恩赐文武全才,也就是说,他不仅是一名年轻有为的武将。而且还是著名的文化人士,著述颇丰,且有相当的影响。其主要著述有:《云南北伐军援黔纪事》《云南普防巡阅管见闻》 《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末记》 《中华护国三杰传》 《护国军神蔡公传》《中国历代三十六大军事家》《枫渔诗集》等。这些著述虽然在民国年间大多已出版,但事隔近百年,今天已非常罕见。如条件允许,应当再版,或编纂出版《庾恩赐文集》。今年(2015年)是云南护国首义一百周年,庾恩场的《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末记》一书,是记录和叙述护国起义和护国战争的最早最权威的著作,是当事人写当代史的杰作,也是其代表作,尤应值得重视。 庾延庆女士之大祖父庾恩荣,被认为是“庾氏四杰”之首.庾恩荣是云南近代历史的奇人,“庾氏四杰”的成功,应首当归功于他。他虽然也曾出任过公职,如富滇银行总办、云南省整顿金融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昆明分会会长、云南省参议员、云南省赈济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立法委员会委员等。然而他是一名杰出的民族资本家,经商有成,财源广进,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为老三、老四两个弟弟的顺利成长,奠下了经济基础,创造了进取的条件, 因而为“庾氏四杰”敲开了显赫的大门,咸了两个弟弟的“伯乐”,也咸了庾氏家族发展的奠基人。但是,经商有咸的庾恩荣,并不仅限于培养自家人的“伯乐”,还面向社会,成为一名著名的慈善家、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墨江县城郊的普益公园,就是庾恩荣出资兴建的,现已咸了墨江县的重要历史文化名片。墨江县完全小学(墨江县一中的前身),庾恩荣也是参与出资、筹办的重要人士;还在昆明投资建成“墨江会馆” (昆明崇仁街),供墨江来昆明的学子们食宿,为培养墨江家乡的子弟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时过境迁的业绩,今天的人知道的并不多,然而都仍然是我们值得怀念的。 庾延庆的祖父庾恩锡,是延庆女士心中的一座丰碑。他是纵横于政、商、园林艺术三界的杰出人士。庾恩锡从政时间不长.然而却曾任云南省水利局长、昆明市市长、云南省整顿金融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商会执行委员、国大代表、全国商会联合会代表等。其任商则有:参与集资创办云南“明良煤矿公司”,在墨江创办云南第一家茶厂,在上海创办南方烟草公司,在昆明创办云南第一家机制卷烟企业一一“亚细亚烟草公司” (今昆明卷烟厂前身),参与创办“墨江坤勇金矿有限公司”以及创办“凤仪全丹矿” (汞矿)等。庾恩锡事实上是云南烟草事业的重要开创人,为云南烟草事业,为云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较之从政,从商来讲,庾恩锡在园林艺术方面的贡献。从历史长远的方面来讲,更应值得人们称道,庾恩锡自幼喜爱园林设计和建造事业,差不多全靠自己求索探索,刻苦研究,无师自通。早年他建造自家的园林式居家建筑‘‘愉园” “庾宅” “雪卢”和芷园等。为人祖父庾恩荣建造的居家,在1950年后曾作为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所在地达30余年之久。抗战开始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借住“芷园”一年有余,并与庾恩锡共同探讨了若干建筑艺术问题,对庾恩锡在园林艺术和建筑事业方面的成名,有所帮助。在庾恩锡任职昆明市长一年余的时间内,主持拓宽了正义路,修建或扩建金碧、古幢、翠湖、大观楼、圆通寺、太华寺、圆通山等公园及周边道路,广植花木,增建院舍。大观楼的“彩云崖”、翠湖的“海心亭”都是庾恩锡的杰作。圆通寺的唐代“原封题崖”,就是在此次重修中见之于世的。庾恩锡还曾亲自到日本购买樱花树苗和号称云南樱花的垂丝海棠,在圆通山亲自参与布局和栽培,从而形成后来昆明每年三月的举世闻名花的海洋一一“花潮”. 稍后,庾恩锡修建了自己的园林代表作“庾庄”,即今大观楼旁俗称的“庾家花园” (简称“庾园”,曾称大观楼南园)。以及滇池湖畔白鱼口的“空谷园”和“空谷园” 中别具一格的建筑精品“磊楼”。庾恩锡不愧为近代云南园林艺术的开创者,也是近代云南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庾恩锡所从事的园林艺术和生态文明事业,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庾延庆的祖母俞舜杰,是延庆女士心中的“女神”。她说:“祖母是世间最爱我的人,也是我最爱的人。”“祖母养育我长大,教导我成人。”她事实上是“女中豪杰”。虽然她并没有做过什么带兵打仗、安邦定国的轰轰烈烈的人事,却“气质高贵,见识卓越,胸襟宽大,是风度优雅的旧时代的新女性”。她在庾氏家族后期的演变中,成了不可多得的中流砥柱。在那个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年代,庾家大厦倾覆之际,是延庆的祖母以其单薄的身体和非凡的勇气,呵护着全家大小,哺育着几个孙辈长大成人,使她们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这是难得的,也是不容易的。 这部充满着感情色彩的著述,是一部庾氏家族史,令人难忘。其中,也难免有热情奔放的感情色彩与冷静的理性思索不协调之处、感情色彩大于理性认识之处,作为个人的感受和回忆,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算是对初稿的一点读后,以为代序。 谢本书 2015年7月于昆明 后记 开始写这本书时,我曾想把我的父辈和他们的家庭也一并写入。这一辈有我的父亲庾家膦、四叔庾家骢、五叔庾家骅和姑妈庾靖华,终因牵涉太多而作罢,在此略作交代: . 庾氏家族的名字,以国、恩、家、庆按辈顺排。 曾祖父庾国清,有四个长大成人的儿子:恩荣、恩纶、恩畅、恩锡; 恩荣有两女:瑞华、丽华(大排行四、五),恩锡的独女靖华过继(大排行三); 恩纶无子嗣,27岁死于肺病; 恩暘有两女:光华、雅华(大排行大、二),恩锡的大儿子家膦过继(男大排行大); 恩锡除过继恩荣的女儿靖华、过继恩畅的儿子家膦,尚有孪生儿子家骢、家骅(男大排行四、五)。 家瞵有六个女儿:延庆、安庆、芝庆(大排行三至五)、庆清、庆洁、庆浩以及儿子澄庆; 家骢有两女:慧庆、端庆(大排行大、二); 家骅有两女:螽庆、斯庆(大排行六、七)。 靖华夫姓苗,有儿子文栋和五个女儿:素绚、素纹、素纨、惠、倩。 父亲庾家膦去了台湾,与著名京剧演员张正芬女士结婚,相守终生。澄庆是整个庾家这一辈唯一的儿子,现在他也有了自己的儿子。父亲1987年病逝于台北,张正芬女士尚健在,我们常来常往,相处融洽。父亲的儿女,包括我,分别居住在香港、台湾、美国和昆明。 四叔1945年去了香港,70年代转赴美国,1995年逝世。大陆部队取消供给制后,四叔一直寄钱回家,对四叔我永远心怀感激。现在四叔的大女儿慧庆大姐在美国,二女儿端庆二姐在昆明。均家庭幸福。 五叔1950年随所属部队起义,换防至四川.1962年回到昆明并于1983年逝世。五叔的两个女儿留在四川,都有自己的生活。 姑妈的丈夫苗天宝是德国留学生,回国后曾先后任橡胶厂、漂染厂和制革厂经理兼总工程师,1957年任云南省工业厅副厅长,1968年辞世。姑父在位时姑妈家可免于运动的冲击,也可给祖父母尽可能的帮助。现在姑妈也已离世,他们的6个子女或在美国、德国,或在国内,安宁而平静。 我们兄弟姐妹都饱经忧患,所以格外珍惜现在的安定。大家认真地生活,也都有各自的快乐。我们用自己的工作成就和幸福生活,给彼此鼓励,给逝去的亲人安慰。 我只是庾家的一分子,此书中记录的,是我从记事起,在家里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与祖父、祖母和二位伯祖父有关的大小事及因为这些事产生的感想。既是一人之角度和立场,或许有遗漏、偏颇、未能顾及家中其余成员之处。无论在书中,抑或在生活中,我都无意批评或指责任何人,反而希望所有对祖父祖母们有所了解的人把自己知道的都公之于世,让他们的形象更加明晰丰满。和祖父祖母们有过亲身接触的人所剩不多,如果还不抓紧时间,了结我几十年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夙愿,我的良知不答应。写此书不为名利,不为私欲,此心可鉴日月。 子曰:“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我已走到70岁的门槛之前,就让我任“心”一次吧。 2015年7月16日于香港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