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子徐天小声道:“前头说是去给岳飞买得胜酒,但一直没回来。之前他一直嚷嚷着要看岳飞教训萧炎,照理儿,天大的事也拦不住他。”
陈广看了眼观众席外围,那臭小子估计又跟人打架了。徐庆比岳飞小一岁,也是块练武的好材料,可惜脾气太暴,经常惹是生非。
咚!最后一声鼓,比武开始!鼓声于耳边缓缓回响,岳飞端端正正地摆出起手式,长枪上扬,枪尖遥指远空。
萧炎抬手示意岳飞尽管出手。岳飞也不客气,一推枪杆气势骤起,扫向对方面门。萧炎微笑抬手,将对方的长枪压落。岳飞感觉到一股大力涌来,他沉着地斜跨一步,卸去对方的力量,借机扫向萧炎肋部。萧炎皱起眉头,方才那招举重若轻,按他的想法本该把对方武器打脱手的,怎么那个孩子根本没受影响?他大枪一横,挡开岳飞的进攻,转而一枪刺向岳飞面门。长枪如风舞动,闪出三个枪头,正是“金鸡三点头”。
岳飞不退反进,勇猛地冲入枪影,枪作矫龙击破三道枪影。萧炎猝不及防,居然被他逼退一步。看台下发出一阵潮水般的叫声,也不知是赞叹岳飞的表现,还是讥讽萧炎的失误。
“这小子身手不错,比很多大人都好。”萧炎脸上微红,收起轻敌之心,立起枪式重新望定面前的少年,岳飞则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初生牛犊吗?”萧炎眼睛斜瞄了一眼贵宾席上的韩家,虽然己说好了去韩家当差,但若是输了怎有脸去?就在这时,岳飞跨前两步,提枪抢攻!
“来得好!”萧炎冷笑,大枪舞起,猛地将岳飞连人带枪都笼罩住。
台下徐天怒道:“萧炎这家伙居然对一个孩子耍心机。”
陈广笑而不语,抿了口酒,而台上己打的火星四射!
“萧炎的枪法很好,臂长体型也天生是用枪的料。不过他的脑子不好,出枪太死板。一套枪法一定要一招招用出来,有一招不到位,他就用不连贯。你要利用好他的这个毛病。”大战前夜,陈广提点道。
“可这有什么错?师父你不一直说,用枪要用到位。每一招都不能有半点马虎吗?平日我稍有疏忽还要被罚。”岳飞皱眉反问。
“练枪和对敌不同。实战必须活学活用。”陈广笑道:“萧炎用的是三十六路北派长枪,你看好了,这些都是他最爱的套招。”老头子提起铁枪,有板有眼地将三十六路枪式慢慢使出。
两杆长枪矫天若龙,转眼交手四十余招。看上去萧炎压制住了岳飞,但鉴于二人年龄体型的差异,台下的观众纷纷转而支持少年。岳飞脑海里印刻着师父的教诲,他看上去被对手压制,实际是在积蓄力量。并且每每当萧炎连贯用出几个套招,他就突然出击打断一下对方,这让萧炎的枪使得很不舒服。
对面小子这算用的什么枪法?五十招后,周围嘘声越来越响,萧炎不由烦躁起来。这时,岳飞提枪刺他的面门,萧炎大吼一声,举枪猛砸向对方枪杆。岳飞力气不如对方,左手脱把,右手单手提枪。萧炎大喜,趁势枪做棍用,猛砸岳飞脑袋。岳飞身子却灵动一转,仿佛早有预谋地转到萧炎身侧,尽管单手提枪,却正是他趁手的位置,长枪朝着对手举起胳膊的空当直刺进去。萧炎只觉肋部一闷,人歪斜着跌出两步,但他转身拉枪横扫岳飞的后背。
“胜负己分!”公证人一旁大叫。
岳飞回身退开两步,萧炎的枪眼看要扫到他的后背,但终于是停在半空。
“我输了。”萧炎看着衣服上的大白点,苦笑道。
公证人松了口气,大声道:“胜者为岳飞!少年威武!”
看台下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喝彩声!少年!威武!
岳飞的爹和外公更是大声欢呼,六十多岁的姚大翁蹦得像个孩子。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萧炎那边的支持者们一个个面色铁青。
贵宾席上韩肖胄微笑起身上台,同时陈广作为岳飞的师父也走上擂台,帮他应付各种复杂的礼仪。
“你才十二岁啊!真是我汤阴之光。”韩肖胄微笑道。
岳飞有些拘谨地点了点头。
“点什么头。快给韩大人磕头。”陈广一把将少年按倒在地。岳飞只得磕头,他看了眼擂台下热泪盈眶的爹和嘴里正喃喃自语不知在唠叨些什么的外公。为了今天,那俩大男人特意做了身新衣服,他们却没资格上台来和自己一起领奖。
P4-P6
2013年的某一天,忽然接到通知,上海作协通过了我对“岳家军”这个项目的签约申请。
在两年后的这个夏天回想那一刻,将我那时的心情,与今年牛市股票的涨停板和跌停板作比较,我能明白“岳家军”才是真正的喜悦。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那种欢欣鼓舞的壮烈感觉。那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一路听着李宗盛的《山丘》,一路回想着我的创作生涯,忽然感到非常幸运。我终于开始翻越那道山丘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创作《岳家军》,少说也是八十万字的大部头小说,写得累,收益少,获利慢,而且不是网络时代的大众口味。因为在当今这个浮躁的世界,人们看惯了动辄数百万字的注水网文,看惯了脑洞大开的小白文,但当你真正去描述一段历史,去写一部正儿八经的历史小说,不投机取巧,不用穿越,不用神魔附体,那会是一件艰难吃力且不讨好的事。
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在过去八年里,写惯了悬疑小说,对情节的推进有着严重强迫症的作者,我要适应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战场。
但我的回答很简单,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是我童年的一部分。用自己的视角重塑岳家军,是我走上创作这条路后,一直梦想做的事。在我的创作清单上,头两个目录分别是“三国兵器谱”和“华夏神器谱”,而“华夏神器谱”里最后几个目录是“项羽的乌骓”、“岳云的锤”、“杨再兴的枪”,以及“岳家军”。
这是我十多年前就定下的目标,是我在走上创作这条路的最初,就仰望的那座山丘。
现在,我觉得是时候,有这个笔力,有这个信念,能去翻越它了。而在我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写《岳家军》时,蓦然回首,刚走上创作道路时,同时期的作者仍旧在创作的,己越来越少;仍在创作大部头小说的,更是寥寥无几。我是幸运的,所以更要努力,毕竟时不我待。
说完创作心绪,我们来谈一下《岳家军》这部书。既然是岳家军,自然是一个群像,而不只是写岳飞一个人。我个人以为,之前所有相关的故事里,钱彩的《说岳全传》是最出色,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但这之后,很长时间里岳家军的相关作品是一个空白。
作为一个从小将岳云作为偶像来崇拜,把《说岳》当成经典来追随的孩子,创作一部《岳家军》是我的梦想。
梦想和现实当然是有距离的,当我正式开始创作《岳家军》时,问题陆陆续续地冒出来,而且越写困难越大。比如,对岳飞武艺的定位,本领到底有多大,因为他有多大的本领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会涉及之后将出现的一糸列的武将。义比如,岳飞前后四次投军,去燕云、战并州、入元帅府、投张所,是否要每一次都写,笔墨又如何分配?第三个问题,历史人物和评书里的传奇人物,该如何运用?高宠、陆文龙等人要不要出场?牛皋的戏份是否要如正史那样,到很后头才有?如何把《水浒》里的名宿加入到那段神奇的历史里?如何将众所周知的桥段,做出新的演绎?如何给熟悉的故事制造出惊喜?真实和虚幻之间的平衡在哪里?
这些困惑,有一个不解决,就写不好这本书。《岳家军》的第一部,主要写的是岳飞早年的生命轨迹,拜师学艺、北伐燕云、乱战并州、入元帅府、最后投奔张所。而我的初稿是从燕云开始写的,也就是十九岁的岳飞。
原因是燕云的岳飞很少有人写,而从这里入手,会更快地进入“岳家军,,的状态。但是这样的选择,错过了岳飞少年时期的成长,使得小说人物性格不完整。于是我在第二稿的时候,增加了他少年学艺,和王贵打架,以及获得沥泉枪的故事。然后,当我继续向下写,似乎就变得容易了。
后来,我犹豫再三,又在小说里增加了“并州战役”。原本我不准备写岳飞的并州之行。理由有两个,一是因为在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里,对他的太原之行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而我个人以为,作为小说写他多次投军,会有种重复的感觉,会破坏故事的节奏。就是那种,一口气换好了,忽然又要换一口气的感常。
然而,在我创作完第三稿后,回头审视岳飞这个人,终于还是觉得,必须补出并州的经历,才能将他的性格建立完整。既然历史上岳飞的这段经历不详,我作为小说家,当然可以发挥得更自由一些,写出一个更好的故事。于是,有了牛皋戏份的增加,以及有了并州女军姚平雁这个角色。这个角色日后还会发挥作用。这是后话。
我个人觉得,并州战役是发挥得最好的一个段落。
岳家军并不好写,岳飞很不好写。从历史原型看,岳飞性格沉毅,并不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他也没有什么花边,不存在这个那个的女人。这部小说,我力争不会像连续剧那样做的狗血,给他增加太多的红颜。也不想如古典评书那样,给岳家军单边摇旗呐喊,又或者说去神化这些人物。
在小说里,我不止一次提到“即便是万人敌也不能力挽狂澜”,“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而随着故事的推进,对战争,对人生,岳飞和他身边的兄弟,会有着更多的成长和新的理解。我希望这部小说能做到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热血悲壮。能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岳飞的背影。
创作,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越想做好,就越复杂。于是,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最终看到的稿子是第六稿,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如果你是从头看完这本书,并且在认真阅读后记,我相信你会同意我的说法。 而在创作《岳家军》的期间,我还完成了青少年历史知识读本《不败战神岳飞》的创作,为青少年阅读尽了一份力。
我想,《岳冢车》是我生命中一座重要的山丘,我不知当我最终完成它时,这部小说以及我个人会是什么样子。也许就如歌里说的“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喋喋不休,时不我与的哀愁。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又也许是“对命运的左右,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
我要感谢,所有对此书创作提供过帮助的编辑和老师。当然最重要的是我的家人,我的老婆和儿子,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我就不可能继续走在创作的路上。
其实这部作品的全称应该是《华夏神器谱之岳家军》,还是那句老话:华夏五千年,看我为你数遍英雄。
君天所著的《岳家军(风起)》讲述:北宋末年,宋金相约共取辽国,对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边疆烽烟再起,此时在汤阴县中走出来的一名年轻官兵岳飞,在与辽军进行的一系列战役中逐渐崭露头角。然而灭辽后,金军迅速南下。铁蹄践踏、山河破碎,岳飞带领其小队战白马、守寿阳,但宋军颓势非一人之力可挽回,金军最终掳得徽钦二宗北返,北宋沦亡。然而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刻,一支无敌铁军逐渐凝练成形。
《岳家军(风起)》是作家君天打造的长篇历史小说,从岳飞19岁入伍写起,第1次战役为北征辽国。基本上会涉及所有他经历的重要事件,最后写到因为“莫须有”之罪,身死风波亭。大约时间跨度为二十年。 故事里会涉及宗泽、韩世忠、吴玠、刘锜这些名将,同样也会涉及金国方面完颜家的子弟。小说根据“正史”记载的时间线索,用岳飞相关的历史事件来贯穿。这里的岳飞从小兵做起,从伍长、百夫长、统制,一路做到“中兴四将”统兵十万,充满了传奇性。 其身边的主要人物都将是“史有记载”的真实人物,如岳云、姚政、徐庆、吴玠、牛皋等,并配有那些在“评传小说”中,人们耳熟能详的角色,如汤怀、高宠、陆文龙等,作为小说润色。小说会正面描写铁血的战争场面,也会涉及勾心斗角的官场纷争,相比普通历史小说来得更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