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沉默,世事皆无声响。回到最初,烽火依旧连城。民国,所有的故事都在混乱的时空下浮浮沉沉,岁月刻下的痕迹清晰如初。那是写意的年代,风流与快意,恩怨与情仇,都透着几分风花雪月的味道。可是这样的味道里,却又分明有着说不尽的悲伤与寥落。随园散人著的《民国才子那般风流》中选取10位民国才子进行解读,文章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却又有味,不失厚重、高远、深沉!
| 书名 | 民国才子那般风流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随园散人 |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突然沉默,世事皆无声响。回到最初,烽火依旧连城。民国,所有的故事都在混乱的时空下浮浮沉沉,岁月刻下的痕迹清晰如初。那是写意的年代,风流与快意,恩怨与情仇,都透着几分风花雪月的味道。可是这样的味道里,却又分明有着说不尽的悲伤与寥落。随园散人著的《民国才子那般风流》中选取10位民国才子进行解读,文章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却又有味,不失厚重、高远、深沉! 内容推荐 随园散人著的《民国才子那般风流》挑选10位民国时期的才子,分别是胡适,徐志摩,沈从文,钱钟书,徐悲鸿,李叔同,朱自清,戴望舒,卞之琳,郁达夫。用叙事加抒情的故事性写作手法,用清雅的文笔来描绘他们传奇的一生,同时配有人物照片。 本书为有声读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播璟炜和张清淼两人合作播读本书全部内容,扫后勒口二维码,可以聆听民国时期美丽女子的故事。 目录 序言:那风姿绰约的年代 钱钟书:人间有味是清欢 独爱寂静 围城里的幸福 最美的爱情 风骨犹存 胡适:一蓑烟雨任平生 民国风姿 多情似无情 简单幸福 荷戟独彷徨 徐志摩:春花秋月何时了 云水之恋 人生如棋 飘零尘网中 爱到寂灭 戴望舒:雨巷深深深几许 凄美的误会 天青色的心 诗人与现实之间 走不出的雨巷 徐悲鸿:满城萧瑟画不成 百味人生 爱情来去之间 水月双清万古情 俯仰无愧 朱自清:腹有诗书气自华 朴素中的风华 济世与隐逸 生死两茫茫 已湮灭沧桑 卞之琳:多情自古空余恨 人生断章 路过的天涯 刹那尘缘 曾经沧海 沈从文:牧歌田园已荒芜 从湘西走来 为爱低到尘埃 悲喜自知 赤子其人 郁达夫:多情却似总无情 凄凉而丰盛的生命 酒杯里的人生 生怕情多累美人 来去如谜 李叔同:半世风流半世僧 与佛有缘的才子 风月无边 异国情缘 悲欣交集 试读章节 钱钟书:人间有味是清欢 四十无闻懒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 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 短策看云松寺晚,疏帘听雨草堂春。 山花水鸟皆知已,百遍相过不厌贫。 独爱寂静 人间的路,是每个人必经的天涯。往往是这样,走着走着,就走入了荒野。从来处来,到去处去,经过的是千万次的聚散离合。就在这些聚散不断的故事里面,我们认出或者忘记了自己的模样。走在路上,踩出足迹,也就踩出了悲欢。于是,遥望岁月,我们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这世上,多少人眷恋繁华,在人海中活得形神憔悴。其实,人生原本可以这样度过:远离喧嚣,在独自的世界里,看山看水,莳花种草,日日与自己真诚面对。不为特立独行,只为悠然写意。性情简单的人,总会厌倦繁华,那么,去到山水之间,晴耕雨读,采菊种豆,也是不错的选择。 日子可以散淡,却不应该苍白。钱钟书是个安静的人,人们印象中的他,似乎总是在自己的书房里,与那些被他视为生命的书籍倾情面对。人世的喧嚷纠葛,便被这样的痴情与清淡,远远地隔开了。 人们说,他是个孤僻的人,他笑着,继续读他的书;人们说,他是个狂傲的人,他不语,继续他的痴迷。或许是天意,周岁的时候抓周,他抓到了书,于是在后来的许多年,他从未割舍对书的痴情。因为这样的痴情,世间的许多事,名缰利锁,离合变幻,都被他视为云烟。他只愿,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个闲云野鹤,不惊风,不惊雨。 钱钟书是江苏无锡人,出身名门,他的父亲钱基博是近代著名的古文家,曾先后担任过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的教授,他的母亲姓王,是近代通俗小说家王西神的妹妹。钱钟书从小就聪慧无比,记忆力惊人。但他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文学上。他喜欢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特别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逻辑推理,因此对理科课程深恶痛绝。考入清华时,数学竟然得了零分,本来是不能录取的,但因为他中英文特别出色,校长罗家伦就决定将他破格录取。 青年时期的钱钟书颇有些恃才傲物。他上课不记笔记,有时候画画或者练书法,有时候低头看外文原版小说,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尽管如此,在生活方面,他却有几分傻气。据说,他总是分不清东西南北,穿衣服不是前后颠倒,便是内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因为左右不分,常常出洋相。但这些琐事都被他淡然地遗忘了,被嘲笑以后,他又回到了书里。 徜徉于书卷,他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才子,才能找回属于他的狂傲与自在。那里,所有的寂静都被灯火点亮,无边的风情被他默然拾取。走出来的时候,他已让无数人侧目了。其实,所有寂静处,皆有大风景,只是人们走得太快,总是无声地错过。 其实,他的人生,本不寂静。吴宓对他的评价是:才情学识兼具,新旧中西俱通;学界这样称赞他:中国博学鸿儒,当代文化昆仑。而世人的说法是: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抑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让整个世界惊叹。 然而,他却只是静静地坐在书斋里,如常般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上清华以后,他发誓要横扫图书馆,所以每日都会从图书馆抱回大堆书,边看边用又粗又黑的笔划下佳句。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的线装书借书单上,只有他的名字。后来,他有了自己的书房,仍旧是日日在书中游走。新书旧书,中文书外文书,但凡到手就会用心赏读。据说,他只要手中有点外汇,就张罗着买书,国外出版社的稿酬,他基本不取现金,而是开出书单子,请对方实物支付。或许,这嗜书之人,在书香之中也能找到几分醉意。 对他来说,世人盛赞也好诋毁也好,都只如风中尘屑。他在乎的,是书中的快乐,是独自的清欢。很多时候,他像个隐者,在繁华深处,探寻生命的真意。日日倾情于书,偶尔回归自己,偶尔遗忘自己。由此,天地之间,也便少了许多俗事。 世人知晓钱钟书,多因《围城》蜚声在外。但真正奠定他在学界地位的,还是那部《管锥编》。这是他研读了《周易》等十部中国古籍所作的札记和随笔总汇,用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西语原文,引述了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该书自问世以来,不要说读懂的人寥寥无几,就算是通读过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他仍是那副无所谓的态度。得失成败,荣辱毁誉,他都看得很淡。只有那份对书的痴情,从未减少半分。甚至面对生活的困苦境遇,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试图淡忘周遭的悲情。文革时期,他被送去劳改,每日只能看马列著作,他竟然也读得兴致盎然。后来,许多人被大赦回京,他和杨绛却不在名单之中。于是,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住得心安理得,只是因为没有书,钱钟书颇觉得无味。 在他的书斋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常人觉得孤寂,他却喜欢这样的清静。后来,他谢绝了许多人的拜访,于是有人说他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他默不作声,依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飘然如天地沙鸥。 名利之事,本就是枷锁樊笼,苦心追逐只会越陷越深。对于别人的盛赞,钱钟书向来是笑而不语。对他来说,大师也好,鸿儒也好,这些称号都没有意义,只有心中的宁静,最让他不舍。20世纪80年代以后,钱钟书先生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国内十几家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并有优厚酬金,可谓名利双收,钱钟书却不愿参与其中,笑着对前来邀请的人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P1-5 序言 那风姿绰约的年代 突然沉默,世事皆无声响。整个世界仿佛空洞的画面,寥寥几笔,勾勒出沧桑与悲喜,又在苍白的色调里,透着几分醉意阑珊。我们尽量保持清醒,却还是在某些时刻,沉沉醉去,不知身在何方。只不过,醉与醒之间,并无多少阻隔。 或许,真该以醉眼迷离的姿态,去面对那个时代,然后在醉意里,遇见所有的离合变幻。民国,去得并不遥远,却已无法触及。我们只能在那些渐行渐远的气息里,找寻那些如今难再重现的情怀与气韵。 总有些时代,让人想起来就感伤却又总是念念不忘;总有些时代,让人不忍心去触碰却又必然要去触碰。衣带生风的魏晋,诗情画意的唐宋,不管岁月走了多远,那些恣肆与狂放,风流与缱绻,都让人忍不住心驰神往。 很庆幸,在不远的从前,有过那个时代。那时候,大清王朝轰然倒塌,封建帝制突然消亡,整个世界都仿佛灵动了起来。于是,爱也爱得恣肆,恨也恨得彻底;聚也聚得快味,散也散得洒脱。许多规则与逻辑失去了原有的力量,鲜活的人生格调便浮出水面,取代了旧日的死气沉沉。 回到最初,烽火依旧连城。那仍然是纷扰不休的时代,大地与年光,都在战火与硝烟里摇摇晃晃。民国所有的故事都在混乱的时空下浮沉,岁月刻下的痕迹清晰如初。军阀混战,世事萧条,人性挣扎,风雨飘摇,这原本就是民国的模样。事实上,无数的遗老遗少仍旧在醉生梦死,无数的野心与阴谋都在或明或暗地生长。还有无数战战兢兢的人们,蜷曲着身体,在灯火明灭的地方,彷徨无际。 但这些,都无法改变民国的韵味。那是写意的年代,恩怨与情仇,都透着几分风花雪月的味道。只是这样的味道里,却又分明有着说不尽的悲伤与寥落。 那里,旗袍下的女子在影影绰绰的灯火下,与时光对饮。但别忘了,还有许多的文人雅士,在爱恨的边缘,在疏离散淡的年代里,书写着悲欢离合。才子佳人,说来是俗套的情节,却也是动人的画面。如今,苍白的世界里,还有几段故事几场爱情,能配得上这几个字? 从旧时代里飘然走来,民国才子有着与生俱来的不羁与纵意。或许冷落,或许悲凉,但更多的还是快意与风流。他们身上,有着旧时代的清雅,也有着新时代的纵意,所以,在平平仄仄长长短短的字句里,他们的人生显得与众不同。民国的年光,经他们轻描淡写,便有了无边的风情与风姿、风流与风骨。回首之际,便看到了那些飘洒而冷峻的身影。徐志摩仍在康桥的柔波里心事搁浅,李叔同已放下俗事归了青灯古佛;卞之琳还在桥上思考着关于风景的哲学,戴望舒已在茫然的等待里回到了雨巷…… 所有的才子,连同他们的故事与情怀,构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性灵世界。细细想来,如突然落下的夏雨,浸润了整个世界,却又在不知不觉间抽离。在他们离去后,虽然还有许多人执笔耕耘,却很少有人能写出那样的风情。 故事可以相似,情怀却已不在;爱恨仍在流转,风姿难再重现。枕着年光,对那逝去的年月念念不忘,终究不过是默然感伤。风华绝代也好,风流恣肆也好,都只是旧日风景。那风姿绰约的年代,到底是远去了。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