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国著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机制及路径--基于鄱阳湖流域的调查》以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人地和谐为主旨,从低碳视角出发,通过探讨区域旅游利益相关者的低碳认知、意识及其行为规律,研究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动力机制及其路径构建。重点从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吸引物)、媒介(相关服务商等)和载体(环境)四维度进行分析,以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碳中和、区位理论等理论支撑的低碳旅游创新模式;以利益相关者视角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析或设计碳汇补偿机制、供求机制、技术和制度创新机制等动力机制;并探索一套包括价值体系、社会和政府制度性支持体系等在内的低碳旅游发展路径。这不仅有利于探讨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以助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也有助于深化对生态旅游和低碳经济的理论的研究,而且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中实践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课题探讨提供新的思路,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为消费产业的旅游是一项高能耗的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碳排放的问题,因此,发展低碳旅游是解决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王立国著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机制及路径--基于鄱阳湖流域的调查》以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人地和谐为主旨,从低碳视角出发,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鄱阳湖流域的旅游碳足迹和森林碳汇量及其经济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其旅游利益相关者的低碳认知、意识及其行为规律,构建了旅游碳补偿机制;并结合循环经济、碳中和及区位理论提出了三大创新模式;运用问卷调查对低碳旅游发展的供应侧和需求侧进行分析,构建了鄱阳湖流域低碳旅游空间结构的演进机制、技术创新机制及制度环境等动力机制。最后,根据上述研究,从生态文明价值体系、创建社会支持体系、旅游方式低碳化、创建并完善监控体系、推行森林碳汇管理五大方面构建了区域低碳旅游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系,为区域旅游低碳化发展提供了有效对策和可靠保障。
本书既可作为旅游相关的政府和行业管理人员的决策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院校教学和科研人员、行业从业人员及旅游爱好者的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