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且行且常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丁品森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恪守慎独,俯仰无愧

大凡能恪守慎独的人,无论是处古还是处今,也无论是为官还是为民,他们的心中都有着一杆道德之秤,时刻在约束着自己,平衡着自己,始终在孤身时谨守,在独处时自持,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正因为此,他们的周身永远都散发出充盈天地的醉人清香,就像“凌寒独自开”的“墙角数枝梅”那样,虽说喧嚣的烂漫百花舍弃了她,虽说朔风料峭中没有人注目她,但她却一直谨守自身的骄傲与梦想,在朗朗乾坤里缀满清冽的冷香,在清寒月色中独自笑成冬日里最美的倩影。

慎独,这是中华先民在人类文化中独有的一种人生智慧,独有的一种修身养性方式。

慎独思想最早见于先秦的《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心谨慎。“慎独”,就是汉代集经学之大成的思想家、经学家郑玄在注文中所说的:“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意思是说,所谓慎独,就是对于自己在独处时的所作所为,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千万不可苟且。)整段文字的大体意思是:“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让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就克制了。”“慎独”,作为修身养心的一种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绝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此后,史上有众多先贤对慎独思想一再加以阐发和强调。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就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明显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诚其意’。”

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更是将“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作为自己恪守“慎独”的座右铭。其意是说:人们行走坐卧都要行为端正。独自行走对得起跟随自己的影子,独自卧眠对得起温暖自己的衾被。

清代康熙皇帝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并告诫子孙:“《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

林则徐则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注重慎独,他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他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陕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当代儒学大师梁漱溟,更是认为“儒家之学只是一个慎独”。

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亦主张把“慎独”作为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加以运用。他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即使在他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他不畏惧别人的批评,同时他也能够勇敢地诚恳地批评别人。”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慎独”,并在如何做到“慎独”方面指出了明路,即“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正因为有关慎独的思想这样受人重视,所以自古以来,也就留下了许多恪守慎独的动人故事……

P1-2

目录

恪守慎独,俯仰无愧

活出风骨,彰显魅力

“一蓑烟雨任平生”

将平凡做成不凡

生命之舟须轻载

凌寒留香,独步早春

人生多坎坷,岁月倍峥嵘

效风临疏竹,仿雁度寒潭

赤心对天,坦诚待人

处处绿杨堪系马

海纳百川见浩瀚

播撒宽容收获丰

宽厚之道学问深

“到处逢人说项斯”

雪中送炭尤珍贵

称夸之言因人异

赞不带私心,誉不掺杂念

赞誉精准通灵犀

赏不逾时,花看半开

耕耘善心播雨露

“狂风难毁万木林”

悦纳对手见雅量

低调做人,高标做事

“但肯摇鞭有到时”

十字路口智抉择

复杂事情简单做

序言

自打2000年退休以后,我即专注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先后写作并出版了近10本帮助广大青少年解开心结的书,投放到了社会上,还有幸激起了一道道令我稍感欣慰的涟漪。

这时,儿辈便提醒我说,其实,在当今机关干部、事业人员、企业员工和新一代农民的群体中,也有一些人在思想上存在着或这样或那样的难以解开的心结,你可否亦涉足其间,试着给他们写一点东西呢?

这一提醒,还真是让我眼睛一亮,心头一热,因为这样的一个宽广领域,这样的一个诱人话题,就有如一块巨大的磁铁一般,对我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然而,静下心来细细一想,我又觉得心里怯怯的,缺少一点应有的勇气。因为我深感那里面的水似乎太深了,要是搞不好卷进去了出不来,那又该如何是好呢?

这么着脑子里翻来覆去地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试一试和搏一搏的想法,在我的头脑里占了上风。因为说实话,这事儿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在它那一波又一波强大的攻势面前,我还当真有点儿难以抵御。再说,见难即退,也不符合我一贯的行事风格,我岂能平白无故地轻易做那未战先降的事儿呢?心意既定之后,一场新的战斗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给成年人写东西,与给青少年写东西的路子,应该说大体上还是相通的,并没有什么质的区别。可两相比较,给成年人写东西要考虑的方面毕竟更多一点:视野要更开阔,内容要更丰富,思维要更辩证,论说要更透辟,论述要更有针对性,这才能使所写的东西立意更多一点高远,分量更多一点厚重。所有这些,也就逼迫着我必须用更多的时间,读更多的资料,花更多的心思,作更多的琢磨,费更多的周章,出更多的新招,甚至还要为此而瘦掉身上的几斤肉。其间的艰辛,真可谓是接踵而至,难以一一尽述。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披挂上阵了,哪还有再裹足退缩的道理?所以,我也就怀抱着“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的精神,一直咬牙坚持着,不屈奋斗着。

幸好苍天有眼且有情,总是特别垂青和钟爱刻苦用心之人,故而在以辛勤的劳作送走了一个又一个黎明和黄昏之后,我终于“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手执着《且行且常省》这一书稿,从那漫漫的深水中顽强地趟了出来。

书稿《且行且常省》握在手中,我虽有欣喜,然更多忐忑,因为这一书稿的命运究竟如何,眼下毕竟还是个未知数。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此时此刻,唐代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和唐代另一诗人王建的《新嫁娘词三首(其三)》这两首诗,竟然都倏地从我的脑海中冒将了出来。

前一首诗是:“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全诗的意思是: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时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后一首诗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此诗的意思是:婚嫁后的第三天,洗手下厨,恭而敬之地做起了饭菜。因为不熟悉婆婆的口味,所以先让小姑子尝上一尝。

说来有趣,这两首诗的主人公居然都是刚出嫁的新娘,同时她们又同样面临着将过公婆关这样一个不小的考验,而她们所想到的破关之法,竟又是那样的如出一辙:向自己最亲近可信的人请教和求援——一是夫婿,一为小姑。真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将这两首巧合无垠的诗认认真真地诵读了两遍,我顿觉如醍醐灌顶,福至心灵,心智之门于瞬间訇然洞开,于是便欣欣然毫不迟疑地将《且行且常省》这一书稿发送给了华龄出版社编辑部。因为在我的心中,那里的编辑就是我知冷知热的“夫婿”,就是我可亲可近的“小姑”。只要先听一听他们的意见,我“待晓堂前”去拜见“舅姑”时,心中就必然能更多一份通关的底气;我将羹汤送至“公婆”手中时,就定然能更多一份获得他们好评的胜算。《且行且常省》的“画眉深浅”,究竟“入时无”呢?《且行且时省》的“味道”,到底能否切合“公婆”的口味呢?我不仅焦急地翘首北望,期待尽早听到“夫婿”和“小姑”的中肯意见,而且将更热切地环顾九州,企盼尽快得到“舅姑”们的充分首肯。

二〇一六年七月五日写于不已斋

内容推荐

《且行且常省》作者丁品森先生以慎独、风骨、执着、不凡、卸载、留香、坎坷、气度、坦诚、交友、包容、宽厚、赞人、知时、善缘、悦纳、低调、善择、从简等这些中华民族的很好品格入手,用心灵鸡汤的写法,写了成年人在人生路上的一些励志小品,文章独立成篇,各述一个道理,读来令人涤荡心胸,又精神百倍。

编辑推荐

《且行且常省》是丁品森的第17本个人专著。此书紧紧把握了当今时代跃动的脉搏,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充分突出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倾心注入了众人所需的正能量,意涵丰富,新见迭出,文字畅达,笔底含情,颇具摄人眼球的巨大魅力。相信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能由此而神清气爽,顿觉有一股暖流在周身勃勃涌动,并禁不住从心底里说一声:好书,一本当真值得一读的好书!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