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具身与离身(在现场和工具媒介中的建筑视知觉比较)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周术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前言

导论

理论篇

 1 工具媒介的演化及对建筑实践的影响

1.1 按照工具媒介划分的三个历史时段

1.2 手工媒介时代

1.2.1 手工媒介的发展源流及与建筑实践的关系

1.2.2 以现场感知为主导的建筑实践

1.3 机械媒介时代

1.3.1 机械媒介的流变及与建筑实践的关系

1.3.2 现场感知与媒介感知并行发展的建筑实践

1.4 电子媒介时代

1.4.1 电子媒介的发展及与建筑实践的关系

1.4.2 以媒介感知为主导的建筑实践

1.5 媒介的演化及其影响的历时性比较

1.5.1 手工媒介时代

1.5.2 机械媒介时代

1.5.3 电子媒介时代

 2 空间的视觉体验

2.1 理论基础

2.1.1 哲学基础

2.1.2 空间视觉体验的相关理论

2.2 真实空间的视觉体验

2.2.1 体验的本质:具身感知

2.2.2 具身的感知主体

2.2.3 作为主体的感知对象

2.2.4 主体之间的空间体验

2.3 媒介空间的视觉体验

2.3.1 体验的本质:离身感知

2.3.2 离身的感知主体

2.3.3 作为客体的感知对象

2.3.4 主客之间的空间体验

2.4 空间视觉体验的比较

2.4.1 体验本质的比较

2.4.2 感知主体的比较

2.4.3 感知对象的比较

2.4.4 空间体验的比较

 3 实体的视觉现象

3.1 理论基础

3.1.1 视觉现象的相关理论

3.1.2 实体感知的相关文献

3.1.3 本书对建筑实体的界定

3.2 真实建筑的视觉现象

3.2.1 表皮感知

3.2.2 体量、空间关系感知

3.3 媒介建筑的视觉现象

3.3.1 表皮感知

3.3.2 体量、空间关系感知

3.4 实体视觉现象的比较

3.4.1 表皮感知的比较

3.4.2 体量、空间关系感知的比较

实验篇

 4 实验方法与设计

4.1 理论假设与实验内容

4.2 实验设计方案与目的

4.2.1 实验设计方案与流程图

4.2.2 实验目的

4.3 实验框架

4.3.1 被试者

4.3.2 自变量与因变量

4.3.3 研究案例

4.3.4 实验场景

4.3.5 实验程序

4.4 具体方法与技术

4.4.1 抽样方法

4.4.2 数据收集方法

4.4.3 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5 现场感知VS透视感知

5.1 研究案例与实验概况

5.1.1 建筑形态特性

5.1.2 量化标准与赋值

5.1.3 实验概况

5.2 感知对象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总样本数据分析)

5.2.1 各选项百分比统计的比较

5.2.2 综合均值的比较

5.2.3 各独立样本的T检验

5.2.4 讨论

5.3 感知主体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分组数据分析)

5.3.1 顺序效应的验证

5.3.2 顺序效应的影响

5.3.3 讨论

5.4 结论

 6 现场感知VS模型感知

6.1 研究案例与实验概况

6.1.1 建筑形态特性

6.1.2 量化标准与赋值

6.1.3 实验概况

6.2 感知对象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全样本数据分析)

6.2.1 各选项百分比统计的比较

6.2.2 综合均值的比较

6.2.3 各独立样本的T检验

6.2.4 讨论

6.3 感知主体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分组数据分析)

6.3.1 顺序效应的验证

6.3.2 顺序效应的影响

6.3.3 讨论

6.4 结论

 7 现场感知VS动画感知

7.1 研究案例与实验概况

7.1.1 建筑形态特性

7.1.2 量化标准与赋值

7.1.3 实验概况

7.2 感知对象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全样本数据分析)

7.2.1 各选项百分比统计的比较

7.2.2 综合均值的比较

7.2.3 各独立样本的T检验

7.2.4 讨论

7.3 感知主体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分组数据分析

7.3.1 顺序效应的验证

7.3.2 顺序效应的影响

7.3.3 讨论

7.4 结论

终结篇

 8 结论与展望

8.1 现场感知与媒介感知的视知觉差异

8.2 弥合两种感知方式差异的视觉修正策略

8.3 研究展望

图表来源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A1:关于现场感知与透视感知差异的实验问卷

 附录A2:关于现场感知与实体模型感知差异的实验问卷

 附录A3:关于现场感知与动画感知差异的实验问卷

 附录B:透视实验统计数据

 附录C:模型实验统计数据

 附录D:动画实验统计数据

致谢

内容推荐

在日益图像化和媒介化的建筑语境下,透视图、实体模型和动画等工具媒介对建筑实践不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其影响也是全方位的、深入的。然而,为什么在工具媒介中看到的建筑总是与基地现场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偏差?人们在基地现场和工具媒介两种物质环境中感知建筑的视知觉差异究竟是什么?对于每一位关注这类知觉问题的建筑师来说,这本书都是必不可少的读物。

周术著的《具身与离身(在现场和工具媒介中的建筑视知觉比较)》涉及的学术领域是建筑学和知觉现象学、传播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领域,可供建筑学、城市学、环境心理学、比较研究等专业的高等院校学生、建筑理论研究人员和职业建筑师参考和使用,同时对传播学专业的理论研究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周术著的《具身与离身(在现场和工具媒介中的建筑视知觉比较)》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并量化地描述建筑在现场与媒介两种不同环境中的视知觉差异,为以媒介为常态工具的建筑实践提出更贴近真实感知的建筑设计指南,形成弥合两种感知方式差异的视觉修正策略。

基于媒介感知与现场感知差异的问题,本书从建筑师的立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策略,对现场和媒介两种感知方式的“视知觉”进行比较,并分别探讨感知主体和感知对象与视知觉的相关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