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鹤林玉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宋)罗大经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指出:“其体例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学、山人之间。大抵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罗大经撰的《鹤林玉露》较之其他各代笔记的显著特点,就是以议论为主,而不以记述或考证为主。罗大经博览群书,学不主一说,所引多朱熹、张械、真德秀、魏了翁等理学家语,而又兼推陆九渊的心学派,同时对叶适的“事功学派”也极为赞许。

内容推荐

罗大经撰的《鹤林玉露》是南宋一部颇有名气的详议论而略考证的笔记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本书以王瑞来先生1981年以日本庆安本为底本校点的《鹤林玉露》为底稿,对其进行了精确校点和精要注释,大抵详于典实出处而略于辨证原书之误,使读者对原著能有一个清楚明晰的了解。

目录

前言

自序

甲编鹤林玉露卷之一

 1.解经不为烦辞

 2.手写九经

 3.倒句

 4.如字训而

 5.汴州诗

 6.丑父纪信

 7.因谗赐金

 8.世短意多

 9.兹为年

 10.落帽

 11.四胜

 12.兵粟

 13.守城

 14.三事相类

 15.范石湖使北

 16.常调官

 17.天象

 18.官省钱

 19.民兵

 20.文鉴

 21.辛幼安词

 22.大人

 23.利市

 24.诚斋谒紫岩

 25.前辈勤学

 26.仕宦归故乡

 27.铁拄杖

 28.苏黄遗文

 29.池鸥

甲编鹤林玉露卷之二

 1.大承气汤

 2.鲁隐公摄

 3.奸富

 4.货色

 5.孙吴

 6.子弟为干官

 7.笄子

 8.农圃渔樵

 9.柳诗

 10.进青鱼

 11.郎当曲

 12.刘铸赠官制

 13.庐州之变

 14.无极太极

 15.薛客

 16.能言鹦鹉

 17.贺雪表

 18.汉宫诗

 19.夜绩

 20.狐裘障泥

 21.心脉

 22.吾翁若翁

 23.吕惠卿表

 24.世事翻覆

 25.二苏

 26.了翁孙女

 27.达贤录

 28.大算数

 29.论菜

 30.晚学

 31.《九日》诗

 32.好人好事

 33.盗贼脱身

 34.制词失体

甲编鹤林玉露卷之三

 1.庆元侍讲

 2.生成吹嘘

 3.齐秦客

 4.畏说

 5.劝行乐表

 6.秀州刺客

 7.南轩六诗

 8.族谱引

 9.幸不幸

 lO.德行科

 11.记梦诗

 12.忍事

 13.五教三纲

 14.二罪人

 15.利害

 16.物无小

 17.范雎蔡泽

 18.江月句

 19.建茶

 20.救荒

 21.苏白

 22.于宝

 23.帷帐

 24.字义

 25.前辈志节

 26.诗勉邑宰

 27.常平

 28.简易

 29.大乾梦

甲编鹤林玉露卷之四

 1.词科

 2.透脱

 3.对垒

 4.李勤

 5.买砚诗

 6.孤雁独鹤

 7.朱文公词

 8.邓友龙使虏

 9.诚斋退休

 10.绍熙内禅

 11.竹夫人制

 12.《骂尸虫文》

 13.举刘郡守

 14.制置用武臣

 15.男子妇人拜

 16.马谡

 17.唐子西诗

 18.清廉

 19.西湖长

 20.春秋书国灭

 21.陆放翁

 22.席地

 23.蝶粉蜂黄

 24.戒色

 25.小官对移

 26.试进士见烛

甲编鹤林玉露卷之五

 1.相字音厮

 2.格天阁

 3.《易》六卦

 4.《放鱼》诗

 5.杜惊范文正

 6.诗咏蟋蟀

 7.人事天命

 8.涪陵樵夫

 9.胡忠简碑

 10.秦誓

 11.荆公见濂溪

 12.吕秦牛晋

 13.景公颜子

 14.诛罪

 15.学仕

 16.宝臣

 17.饥寒

 18.无垢廷对

 19.浦鸥

 20.苏后湖

 21.偻锣

 22.释豉

 23.读书

 24.松石

 25.取守

 26.鸥雁

 27.石牛洞诗

 28.扈载

 29.神形影

 30.李方叔

 31.韩柳欧苏

 32.使虏辞乐

 33.贺和戎表

 34.士卒畏爱

甲编鹤林玉露卷之六

 1.玉山词章

 2.作文迟速

 3.象郡送行诗

 4.廉贾

 5.容南迁客

 6.宰相罢

 7.紫败素

 8.王梅溪

 9.太子参决

 10.师友制服

 11.斩桧书

 12.简斋诗

 13.伯夷传赤壁赋

 14.留后门

 15.十铭

 16.诗用字

 17.付与天地

 18.读《易》亭

 19.漂母

 20.猴马

 21.经界

 22.南轩谏虞丞相

 23.朱文公论诗

 24.税沙田

 乙编自序

乙编鹤林玉露卷之一

 1.高宗配享

 2.紫窄衫

 3.非孟

 4.匹士光国

 5.不交近习

 6.王定国赵德麟

 7.妒妇喻

 8.诛曦诏

 9.古人称字

 10.静重

 11.问寝龙楼

 12.自家他家

 13.冬至奏对

 14.诗家喻愁

 15.经总钱

 16.《论语》

 17.本政书

 18.元子宗子

 19.六和塔诗

 20.湖州生祠

 21.《黄陵庙》诗

 22.杀人手段

 23.诗互体

 24.陈黄送秦少章

 25.住山僧

 26.奏疏贵简

 27.闲居交游

 28.废心用形

乙编鹤林玉露卷之二

 1.红友

 2.韩平原客

 3.咏鸥

 4.老瓦盆

 5.《去妇词》

 6.杨太真

 7.迁谪量移

 8.隐士出山

 9.批答援引

 10.物畏其天

 11.诗用助语

 12.存问逐客

 13.野服

 14.而已失官

 15.函首诗

 16.前褒后贬

 17.春风花草

 18.旌忠庄

 19.三将

 20.彤庭分帛

 21.血山

 22.吾心如秤

 23.韩范用兵

 24.天佑忠贤

 25.齐人归女乐

 26.张魏公讨苗刘

 27.赠头陀诗

乙编鹤林玉露卷之三

 1.《陈子衿传》

 2.以学为诗

 3.活处观理

 4.祝寿

 5.至人

 6.桃锦柳绵

 7.村庄鸡犬

 8.谢昭雪表

 9.末世风俗

 lO.五百弓

 11.白羊先生

 12.东坡文

 13.叔世官吏

 14.宰辅久任

 15.安乐直钱多

 16.借助夷狄

 17.东坡书画

 18.糕字

 19.博浪沙

 20.诗人胸次

 21.牒

 22.奸钱

 23.有若劫寨

 24.无字

 25.朱文公帖

 26.毕再遇

 27.诗犯古人

 28.徐孺子

 29.玄真子图

 30.责将帅

乙编鹤林玉露卷之四

 1.养兵

 2.天棘

 3.家乘

 4.中兴十策

 5.不死

 6.月下传杯诗

 7.题贫乐图

 8.竹

 9.雍公荐士

 10.诗兴

 11.荆公议论

 12.诗祸

 13.功成不受赏

 14.四老安刘

 15.安子文自赞

 16.钓台诗

 17.来苏渡

 18.一钱斩吏

 19.冯三元

 20.西山生祠

 21.庐陵苗盐

 22.文章邪正

 23.云日对

 24.佛本于老庄

 25.猫捕鼠

 26.转丸鸣镝

乙编鹤林玉露卷之五

 1.启运宫望祭殿

 2.就斋诗

 3.大臣赐家庙

 4.古妇人

 5.碑铭

 6.戒更革

 7.潘默成

 8.诸葛武侯

 9.肴核对答

 10.初筮谒郡

 11.柔福帝姬

 12.鬻祠庙

 13.蕲黄二守

 14.俭约

 15.断决

 16.臣谄主愚

 17.针熨道人

 18.檀弓脱句

 19.女戒

 20.二老相访

 21.汉二献

 22.风香

 23.示俭

 24.识字

 25.万卷百车

 26.汤武

 27.景不训仰

 28.始皇袁绍

 29.一联八意

乙编鹤林玉露卷之六

 1.兄弟偈

 2.乌石题名

 3.临事之智

 4.雨晴诗

 5.善师

 6.子家羁

 7.中兴赋联

 8.晏先

 9.老马识途

 10.师子骢

 11.无思无为

 12.养鸡养虎

 13.了死生

 14.晚唐诗人

 15.诗叠字

 16.应世守己

 17.韩璜廉按

 18.伯夷太公

 19.擒虎寻龙

 20.自警诗

 21.虞宾

 22.信美楼记

 23.朱温母兄

 24.诗文反句

 丙编自序

丙编鹤林玉露卷之一

 1.真正英雄

 2.大悲阁记

 3.十里荷花

 4.落英

 5.方朔窃酒

 6.高宗眷紫岩

 7.病楠诗

 8.遮莫

 9.花

 10.蘧伯玉

 11.三溪诗词

 12.槟榔

 13.曲端

 14.识真少

 15.放心

 16.山谷八字

 17.谷菹禽兽

 18.象山棋

 19.汉文帝葬

 20.临终不乱

 21.笼鸟水萍

 22.文章

 23.尹少稷

 24.陈汤论

 25.飞吟亭诗

 26.西为尊

 27.唐再幸蜀

 28.勤有三益

 29.黄绵袄

 30.堂食

丙编鹤林玉露卷之二

 1.论事任事

 2.告命

 3.方士传

 4.三足记

 5.不谈风月

 6.蟹胥

 7.用兵

 8.文章有体

 9.辛卯火

 10.蕲王夫人

 11.少陵可杀

 12.姜白石

 13.玉山知举

 14.御史八字

 15.老卒回易

 16.罚却倚子

 17.诸侯藩镇

 18.无官御史

 19.邵蔡数学

 20.松竹句

 21.诸葛成何事

 22.忧乐

 23.大字成犬

丙编鹤林玉露卷之三

 1.圣贤豪杰

 2.婺州鹰巢

 3.茶瓶汤候

 4.吾无隐乎尔

 5.蝗

 6.曹操冢

 7.半两钱

 8.观山水

 9.占雨

 10.建炎登极

 11.江西诗文

 12.以俗为雅

 13.浸假

 14.伊尹墓

 15.乐天对酒诗

 16.拙句

 17.容斋奉使

 18.九为究

 19.静坐

 20.落梅诗

 21.受禅赦文

 22.文繁简有当

 23.古人无忌讳

 24.玉牒

 25.奉使见留

 26.四虫

 27.诸贤气象

 28.心思

 29.谢肉牒

丙编鹤林玉露卷之四

 1.蔡攸辞酒

 2.酒有和劲

 3.物产不常

 4.以德报怨

 5.中兴讲和

 6.志士死饥寒

 7.释儒罪人

 8.气之先见

 9.山静日长

 lO.日本国僧

 11.杜陵论孔明

 12.龙洲诗联

 13.圆觉

 14.淳熙盛事

 15.张子房

 16.东西

 17.诚斋夫人

丙编鹤林玉露卷之五

 1.读书

 2.芳吕臣

 3.苏黄迁谪

 4.张林语

 5.阿附

 6.猫犬

 7.南中岩洞

 8.傅公谋词

 9.冬狩行

 10.举事轻捷

 11.周文陆诗

 12.范云

 13.置青柜

 14.丈二殳

 15.慈湖诗

 16.杨存中逐吏

 17.渊明咏雪

 18.不忘山林

 19.不知心

 20.元载

 21.陆氏义门

 22.懒妇

 23.梅溪二瑞

 24.多景楼诗

 25.广右丁钱

 26.胡忠简上书

丙编鹤林玉露卷之六

 1.光尧福德

 2.文章性理

 3.花卿歌

 4.杜陈诗

 5.骑牛诗

 6.得穷鬼力

 7.方寸地

 8.绘事

 9.除目损道心

 10.缕葱丝

 11.士修于家

 12.用兵吉兆

 13.诗不拘韵

 14.尤杨雅谑

 15.韩平原

 16.莽大夫

 17.李杜

 18.交情世态

 19.山居上梁文

 20.听谗诗

 21.画马

 22.风水

 23.南轩辨梅溪语

 24.道不远人

后记

试读章节

12.忍事

张耳、陈馀①,魏之名士。秦闻此两人名,购求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二人变名姓之陈,为里监门②。里吏尝笞馀,馀欲起,耳蹑之,使受笞。吏去,耳引馀之桑下数之日:“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耳之见,过馀远矣。馀卒败死、?氐水上,而耳事汉,富贵寿考,福流子孙,非偶然也。大智大勇,必能忍小耻小忿。彼其云蒸龙变③,欲有所会④,岂与琐琐者校乎⑤?东坡论子房,颍滨论刘、项⑥,专说一“忍”字,张公艺九世同居⑦,亦只是得此一字之力,杜牧之云:“包羞忍耻是男儿⑧。”

【注】

①张耳:秦末汉初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曾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军,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后归汉成为刘邦部属。被加封为赵王。汉高祖五年(前202)薨,谥日“景王”。陈馀:秦末大梁(今河南开封)人。与张耳为刎颈交。陈胜起义后,他与张耳共立武臣为赵王,自任大将军。武臣被杀后,又与张耳立旧贵族赵歇为王。后与张耳交恶。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改封赵歇为代王,他击走张耳,仍奉赵歇为赵王,并自为代王。后韩信破赵,兵败被杀。

②里监门:里,为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历代大小不一。《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一里八十户”,《管子·度地》“百家为里”。监门,守门人。

③云蒸龙变: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④有所会:实现自己的愿望,施展自己的谋略。

⑤琐琐:卑微,渺小。校:计较。

⑥颍滨:苏辙晚年定居颍川,自号颍滨遗老。苏轼有《留侯论》,专论张良“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苏辙有《三国论》,对比了刘邦、项羽、刘备等人的性格特点,认为刘邦之忍不可及。

⑦张公艺: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九十九岁。九辈同居,相安无事,家道兴旺。唐高宗慕名过访,问其齐家之道,张公提笔写了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感动,赐以缣帛。

⑧包羞忍耻是男儿:唐代诗人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不能忍辱负重恢复雄图霸业深表惋惜。

13.五教三纲

舜命契敷五教①,孟子以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也。《左氏传》:晏子曰:“君令臣共②,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去朋友而言妇姑。又曰:“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③,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④。”五者之中,唯兄弟、妇姑专主于和顺。至于君,虽得以令臣,而不可违于理而妄作,臣虽所以共君,而不可贰于道而曲从⑤。父慈其子,必教以义方。子孝其父,必箴其阙失。夫以和倡妇,尤当制之以义。妻以柔从夫,尤当自守以正。盖三者乃三纲也,所系尤重,故于睦雍敬爱之中⑥,必有检方规正之道⑦,庶几各尽其分⑧,而三纲立矣。

【注】

①敷:开展,实施。五教:五伦之教,针对五种主要的社会人际关系来实施教育。即下孟子所列五种关系。《尚书·舜典》:“(舜命契)作司徒,敬敷五教。”

②君令臣共:国君出令,臣下恭敬服从。共,同恭。

③箴:劝谏。

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婆婆慈爱而听从规劝,媳妇顺从而言辞委婉。

⑤贰于道:背离于道。曲从:曲意逢迎。

⑥睦雍:亲密友好。

⑦检方规正:用正道规劝、匡正。

⑧庶几:差不多,近似。

P84-86

序言

《鹤林玉露》是南宋一部颇有名气的笔记小说,作者罗大经,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庐陵(今江西吉水)人。大约生于宋宁宗庆元(1195—1200)初年,卒于宋理宗淳祜末年以后(1252年《鹤林玉露》完成后)。

罗大经生于一个低级官僚之家,曾就读于太学,宝庆二年(1226)进士,历任容州(今广西容县)法曹参军、辰州(今湖南沅陵)判官、抚州军事推官等职,均为七八品的小官。在抚州时,受当时朝廷一起矛盾纷争牵连而被弹劾罢官。此后罗大经再未重返仕途,而是闭门读书,专事著作。是书取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之意,取名《鹤林玉露》。此外,据光绪《吉水县志·艺文志》载,罗大经还著有《易解》十卷,《心学经传》十卷,均散佚无传。

明代藏书家黄贞升对是书极为推崇,他在《重梓(鹤林玉露)题词》中说:“寒可无衣,饥可无食,陆可无车,水可无楫,而是籍不可一日废也,辟之手足耳目焉。余诚何心哉?怒读之则喜,愁读之则欢,困读之则苏,悲读之则平……信哉!大有益于人世,而非徒流连光景日露风云而已也。”

由于是书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故常为文人墨客所征引。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张乖崖“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故事,便出自《鹤林玉露》,并且已经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前辈勤学”“山静日长”等条目更是脍炙人口。“富贵非吾愿,安乐值钱多”“作德日休,为善最乐”“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等警世语均发人深省,可置之座右。据粗略统计,不见经传、不可一世、冤冤相报、志得意满、顶门一针、绝世无双、端本澄源等十余条成语,方寸地、留后门等上百个汉语词汇最早出自该书。一部笔记小说为汉语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词汇,在历代笔记小说中是不多见的。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指出:“其体例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学、山人之间。大抵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鹤林玉露》较之其他各代笔记的显著特点,就是以议论为主,而不以记述或考证为主。罗大经博览群书,学不主一说,所引多朱熹、张械、真德秀、魏了翁等理学家语,而又兼推陆九渊的心学派,同时对叶适的“事功学派”也极为赞许。罗大经大抵持论中正而不偏激,其论“学仕”云:“学不必博,要之有用;仕不必达,要之无愧。”其论“清廉”云:“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其论“利害”云:“朝廷一有计较利害之心,便非王道。士大夫一有计较利害之心,便非儒学。”其论“简易”云:“处事当以简易,何则?简以制繁,易以制难,便不费力。”“大凡举事轻捷则易成,繁重则难济”,甚至说“韩信多多益办,只是一‘简’字。狄武襄夜半破昆仑关,只是一‘易’字”。其论“俭有四益”日“养德、养寿、养神、养气”;等等。均为发前人所未发。明人车任远赞其议论“博而匪滥,醇而寡疵,有所论刺而不伤于掊击,有所援叙而不流于浮夸”。

罗大经家世不显,却是世代儒学之家,其父亲罗茂良,号竹谷老人,与庐陵籍名士杨万里、周必大等有过交往,与杨万里之子杨长孺同辈,交情甚笃。罗大经耳濡目染,故对庆元间诸名士事迹知之甚详,议论甚多。《鹤林玉露》中有不少记载,可与史乘参证,补缺订误。如乙编卷五“二老相访”条,记杨万里、周必大退休后相互酬唱,可破二人不和的传闻;丙编卷一“高宗眷紫岩”条,可证高宗“朕宁亡国,不用张浚”之语为子虚乌有;甲编卷二“进青鱼”条,记秦桧用普通的青鱼换名贵的子鱼,坐实秦桧之奸;等等。另如记真德秀云:“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菜)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杨长孺云:“士大夫清廉,便是七分人了。盖公忠仁明,皆自此生。”记周必大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皆可令人击节。

罗大经官职虽卑,却怀经邦济世之志,展现了一个清醒的、忧国忧民的正直儒士形象。其对南宋偏安一隅深为不满,尤其对南宋著名抗金名将张浚事迹反复提及,对秦桧乞和误国多有抨击,对贸然北伐失败被杀的韩伲胄深感痛惜,对百姓疾苦深深同情。这一切,无不闪耀着“小儒忧国切”的熠熠光辉。

另外,《鹤林玉露》对先秦、两汉、六朝、唐、宋文学评论、诗话文评有精辟的见解,对研究古代诗论的发展多有裨益。明代叶廷秀就专门从《鹤林玉露》中辑出近40条诗话,编成《诗谭续集》。近人孙肃纂辑其中属于诗话品评者总计183则,编成《罗大经诗话》。

《鹤林玉露》现存版本共18卷,分甲乙丙三编,每编各6卷,共489条。据王瑞来先生考证,《鹤林玉露》的版本多而紊乱,元以前各种史志以及官私目录均无著录。降至明清,方广为著录。自明代以来,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流传系统,一是十八卷本系统,以日本庆安本为代表,分为三编,还包括日本宽文二年刊活字本、明陆师道钞本、明刊活字本等四种;一是十六卷本系统,以明万历本为代表,不分编,包括明万历刊本、明刊十二卷本、明刊谢天瑞校本、明《稗海丛书》本等共7种。从其流传来看,罗大经在世时此书已付梓,由于其对时事的议论抨击,当时已有“僭妄之讥”,故并未流传开来。明初《鹤林玉露》开始流入日本并保留了原貌,且多次重印,而在国内却逐渐散佚,辗转被藏书家收集整理为十六卷本。

本书即以王瑞来先生1981年据日本庆安本为底本校点的《鹤林玉露》为底稿,进行注释,订正了部分错讹,大抵详于典实出处而略于辨证原书之误。倘使本书于读者研读《鹤林玉露》略有裨益,笔者亦可无憾。

由于罗大经读书极博,文笔老辣,引用经史典籍信手拈来,不着痕迹,有时笔者查阅大量文史资料仍不能明其出处,有的地方在两可之间;对不明出处者,付之阙如,以待来者;对有疑问者,“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往往两义并存之。大家如洪迈,犹于《容斋随笔》中感叹注书之难。笔者才疏学浅,囿于识见,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海内博雅君子教正焉。

后记

《鹤林玉露》注释是笔者的读书笔记。吾生性鲁钝,好读书,不求甚解,年逾而立而无以立。虽有志于学,而一无所得。困惑彷徨之余,读《鹤林玉露》一书,罗氏以一小吏,于颠沛流离之际,怀忧国忧民之情,出言醇粹,道理纯正,念念不舍家国,一饭不肯忘君。于我心有戚戚焉。

往事越千年,过眼云烟。匹夫之责,任重道远。故面壁三年,孤灯寒焰,聚沙成塔,终成是编。以发扬罗氏之书,冀有益于世教焉。

是书出版,得益于文友张连杰先生牵线搭桥,感谢“文兴齐鲁、功在学林”的齐鲁书社的支持与厚爱,感谢山东大学王培元、郑杰文、姜涛诸教授期许与鼓励,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家人默默的理解与关爱。

古人云“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时值新春,春风花草香。是书付梓,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焉!

清人许浚序其书说:“昔人所称景纶诗文席欧苏,议论依程朱,诚积学好修之士,而终沉下位,不克表见……向非此书,遂泯泯没世也乎!然则士之立言又曷可少哉!呜呼,况后之学识不及景纶者,有不与草木同腐也乎!余又不禁自悼矣。”余亦惧与草木同朽,又生性鲁钝,难以立言,故遵夫子“述而不作”之意,不揣浅陋而为之注。古人云“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是书付梓,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焉!

刘友智

丁酉年孟春于麦丘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