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龙主编的《国酒文萃(2017春)》精选当代名家散文,以酒为媒,激发当代作家原创活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他们对生活有着自身独到的体会,善于从某种事件中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通过作品传导给读者。通过纯粹的文学选择,也选择充满希望的未来。
| 书名 | 国酒文萃(2017春)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蒋子龙主编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蒋子龙主编的《国酒文萃(2017春)》精选当代名家散文,以酒为媒,激发当代作家原创活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他们对生活有着自身独到的体会,善于从某种事件中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通过作品传导给读者。通过纯粹的文学选择,也选择充满希望的未来。 内容推荐 蒋子龙主编的《国酒文萃(2017春)》以酒为媒,大胆延伸,以一个民族品牌的责任和担当,嫁接国酒文化符号,不仅提供一个平台,也提供一种眼光,致力于经典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焕发大家光彩,同时通过“绝响”、“传奇”、“跨界”系列板块的设置,激发当代作家原创活力,既传扬,又创新,响应时代呼唤,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目录 经典 郭沫若:卖书 聂震宁短评:无尽的眷念 叶圣陶:藕与莼菜 牵牛花 贺绍俊短评:清新之美 王统照:卢沟晓月 彭程短评:悲怆与期望 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 杨晓升短评.简洁俜神、情致盎然的散文范本 老舍:微神 李林荣短评:为人生路上的初心造梦 钱钟书:窗 刘长琨短评:评钱钟书的窗 记忆 余秋雨:沙原隐泉 苏 童:60年代是一张什么样的标签 赵德发:白纸黑字 杨晓升:遥远的春节 陶泰忠:我在天空飞过 情缘 周涛:一匹难忘的猪 高洪波:找命 贺捷生:鸿蒙初开的日子 张炜:人生绵长 冯骥才:白发 薛佳:一瓶酒 履痕 余光中:失帽记 蒋子龙:欣然,信然! 王巨才:雾漫东江 阿成:我和呼玛的冬天有个约会 邓 刚:老街 邢军纪:每个人的远方 王童:船上的泸沽湖 绝响 陈忠实:难忘一渠清流 王宝生短评:秦川碧水永流情 林斤澜:忏悔 朱小平短评:文章寸心相与析 史铁生:昼信基督夜信佛 甘铁生短评:几度扶轮问道玄黄 汪国真:武清漫步 宁新路短评:一幅筒约的精美诗画 试读章节 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一’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的,或是源出于徽州的。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相与拊掌大笑。 吾妻季淑是绩溪程氏,我在胡先生座中如遇有徽州客人,胡先生必定这样介绍我:“这是梁某某,我们绩溪的女婿,半个徽州人。”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他不会忘记提起我的岳家早年在北京开设的程五峰斋,那是一家在北京与胡开文齐名的笔墨店。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酒已告罄。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实上胡先生从不闹酒。1931年春,胡先生由沪赴平,道出青岛,我们请他到青岛大学演讲,他下榻万国疗养院。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实在高明之至,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嬗递,讲得头头是道,听众无不欢喜。当晚青大设宴,胡先生赶快从袋里摸出一只大金指环给大家传观,上面刻着“戒酒”二字,是胡太太送给他的。 胡先生交游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可以无须开伙。徐志摩曾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其实胡先生并不欣赏这种交际性的宴会,只是无法拒绝而已。1931年6月21日胡先生写信给我,劝我离开青岛到北大教书,他说:“你来了,我陪你喝十碗好酒!” 胡先生住上海极司菲尔路的时候,有一回请“新月社”一些朋友到他家里吃饭,菜是胡太太亲自做的徽州著名的“一品锅”。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一英尺,热腾腾的端了上桌,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点缀着一些蛋皮饺,尽底下是萝卜白菜。胡先生详细介绍这一品锅,告诉我们这是徽州人家待客的上品,酒菜、饭菜、汤,都在其中矣。对于胡太太的烹调本领,他是赞不绝口的。他认为另有一样食品也是非胡太太不能办的,那就是蛋炒饭一一饭里看不见蛋而蛋味十足,我虽没有品尝过,可是我早就知道其做法是把饭放在搅好的蛋里拌匀后再下锅炒。 胡先生不以书法名,但是求他写字的人太多,他也喜欢写。他做中国公学校长的时候,每星期到吴淞三两次,我每次遇见他都是看到他被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密密围绕着。学生要他写字,学生需要自己备纸和研好的墨。他未到校之前,桌上已按次序排好一卷一卷的宣纸,一盘一盘的墨汁。他进屋之后就伸胳膊挽袖子,挥毫落纸如云烟,还要一面和人寒暄,大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势。胡先生的字如其人,清癯消瘦,而且相当工整,从来不肯作行草,一横一捺都拖得很细很长,好像是伸胳膊伸腿的样子。不像瘦金体,没有那一份劲逸之气,可是不俗。胡先生说蔡孑民先生的字,也是瘦骨嶙峋,和一般人点翰林时所写的以黑大圆光著名的墨卷迥异其趣,胡先生曾问过他,以他那样的字何以能点翰林,蔡先生答说:“也许是因为当时最流行的是黄山谷的字体罢!” P20-21 序言 因文结缘的故事很多。编者与作者之间的友谊似乎不同于一般人的交往,有一种清净的、纯洁的美好情愫在其中。特别是在与名作家相谈时,感觉真的是“人如其文”,诚朴,谦虚,敦厚,热忱,纯真,很有亲和力。相谈愉快、融洽,甚至有时片刻缄默也充满了无言之美。 犹如收纳盒一般,那些我印象深刻的约稿故事全在里面。有黑白照片类的回忆,有泛黄信笺般的韵味,有阳光明媚般的深情,更有直抵人心的佳话。 自著名军旅作家邢军纪夫妇带我去著名作家王愿坚家与其夫人翁亚尼阿姨相识后,阿姨便和我有了心灵的沟通。2017年3月9日下午3点1 5分,亚尼阿姨来电,告诉我因她的二女儿病重,说之前我约她给《国酒文萃》写的稿件可能要晚几天交稿了。 二姐去世一周后,亚尼阿姨打电话说完成了我布置给她的“作业”。我去家里取稿时,阿姨谦虚地说:也不知道行不行,我可以再改。她特意找人打印出来的,上面已经有她修改的印记。那天,我幸运地收到阿姨特意送我的一本《王愿坚小说选》。说话间,她从写字台的抽屉里取出几枚印章,有愿坚老师的两枚,阿姨的一枚,都盖在了她签名的地方。之后,她小心地在盖章处各放了小纸片隔开,合上书后,又找出一透明的塑料袋,郑重地包好交给我。就连那稿件,她都仔细地折好,我感觉到了她对我的信任。 每次去,我们都要有一个合影,而合影的地方总是在摆放王愿坚老人照片的书柜前。这是阿姨的提议和心愿。我为此特别感动。用她的话说,党的宣传员的身份,王愿坚认领了一辈子。他从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用故事传递信息。即使在最难熬的岁月里,王愿坚仍保有讲故事的热情。 王愿坚的家族出了很多作家,除他之外,还有王统照,王希坚,臧克家,王力等。阿姨清晰地记得,王愿坚创作《党费》时,她正在人民大学俄文系进修。一个周末,回到家中的她看到了小说原稿,夫妻二人或许都没有想到,这篇小说处女作会成为时代经典。 同样地,来自著名诗人艾青的夫人高瑛阿姨的支持也让我动容。为《绝响》栏目组稿时,约艾青老人生前完成的最后一篇文章,同时约高瑛阿姨写一篇评点。阿姨十分低调,她再三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说都在心里,说都在已经出版的书里了。但是,为了配合我,她委托家人、友人一起,认真地确认艾青“最后的作品”。并且,授权给我,让我从她的作品中选出一篇作为评点。她说她相信我。 也同样地,我每次到高瑛阿姨家,都会和阿姨在院子里那棵玉兰树下合影。阿姨说,艾青走了,就留下这棵玉兰树陪伴着她了。她同艾青走过了41年春秋,经历风雨,但相互支撑,靠的是一份真情和坚贞的爱心。没有后悔,没有怨言,甚至都没有遗憾。在阿姨眼中,艾青是一位正直的诗人。为人真诚, “他比我还要真实。艾青的一生,人民给他画上了闪光的句号。” 冷暖人情味,心之栖息地。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都经历过人生的蹉跎岁月,在心里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痕迹和历久弥新的年华。她们本人也都是作家,她们那明亮的眼神告诉我:常温常新的好文章应该宜读者。因为阅读和写作都是一种思考。作者在传递一种动人心脾的情愫、催人进取的力量、令人回味的思考,而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文字承载着的智慧,记住作者的思想,从而获得丰富学养。 艾青老人的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王愿坚老师的作品《党费》《七根火柴》《足迹》,都曾影响过几代人,他们一边把家国情怀、乡土情怀以及理想信念、个体价值结合在一起,写出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一边为更多人的希望播种,引发读者内心情感上的共鸣,并获得精神的升华。他们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生活、认知世界的精神容量。 组稿过程中,与许多作家老师有很多共同的美好记忆,在此虽不一一细述,但在那些足以使温暖、信任、赞许繁衍,使感动升值的信件中,蕴藏着一群文学追梦者的关注和祝福。 愿,更多的人欣赏到《国酒文萃》独特的风景…… 华 静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