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燕赵悲歌(长平之战)/千古奇战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姜正成主编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将贵族私藏的、不在国家户籍的奴隶迁往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和原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的骑邑,为在那里训练的骑兵服务。赵武灵王下令,对国内尚不听从国家号召仍不穿胡服的,采取强制措施。

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继续攻击中山国,夺取了中山与代郡和燕国交接的土地,把中山完全裹在赵国境内,对中山进行了严密的封锁。林胡与楼烦想与中山夹击赵国的代郡,遭到了赵武灵王的猛击。赵武灵王夺取了林胡和楼烦的大片土地,建立了雁门郡(现在的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宁武以北至内蒙古间地区)和云中郡(现在的内蒙古大青山以南、黄河以南,长城以北之间),迫使林胡和楼烦大幅度地向北迁移。赵武灵王派人修建了两道长城,以阻止林胡和楼烦的南下。第一道在今内蒙古乌加河、狼山一带,第二道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包头、呼和浩特至河北张北一线。

公子稷虽然被赵武灵王立为新的秦王,但宣太后为了不让秦王稷受赵武灵王的摆布,而将秦王稷架空,亲自来执政,对赵武灵王的要求也敷衍了事,这让赵武灵王很生气。此时赵国已经占有了秦国北边的榆中、云中地区,北部边境正是秦国国防上的软肋,赵武灵王打算从此进攻秦国。

赵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赵武灵王向秦国施加压力,迫使宣太后任命楼缓为秦相,以便为赵国谋得更多的利益。楼缓人秦时,赵武灵王假装随从人员,跟在楼缓左右。进入秦国地界后,赵武灵王对沿途的风土人情细加考察,准备在攻打秦国的时候能够有所用。楼缓进人秦都咸阳后,会见了许多秦国的高级官员,赵武灵王都在一旁观察,对秦国官员的贤庸强弱有了深入的了解。楼缓劝赵武灵王不可长期留在秦国,以免被人识破。赵武灵王提出,走之前要亲眼见一见秦昭襄王和宣太后。

由于此前发生过秦昭襄王扣留楚怀王事件,各国国君都不太信任秦国,不敢到秦国来,以免重蹈楚怀王的覆辙。楼缓担心秦国对赵武灵王不利,起初说什么也不同意,但在赵武灵王的一再坚持下,被迫答应了。

秦昭王和宣太后在接见楼缓时,注意到他身后那个气宇轩昂的随从,心中有些疑惑,但未表现出来。赵武灵王离开秦国后,他们才知道真相,当下大吃一惊,既佩服他的胆识,又为有这么一个强劲的对手而忧虑。看来,赵武灵王是绝对不做楚怀王第二的了。

赵惠文王二年(公元前297年),赵武灵王巡视刚刚夺取的云中、雁门二郡,结果在西河遇到楼烦王的部队。先前,楼烦王约林胡王共同攻打赵国,拿回属于自己的地盘,但林胡王说赵军精锐难敌,不愿冒这个险。楼烦王部下也劝楼烦王不要轻举妄动,楼烦王不听,强令部众跟自己去打赵国。在见到赵武灵王的大部队后,楼烦的部下又力劝楼烦王不要和赵武灵王硬拼。楼烦王见赵军人数众多,又是赵武灵王亲自领军,而自己的部下怯战,心里十分恼火,但又无可奈何。

赵武灵王见楼烦军队犹犹豫豫,知道楼烦军队畏惧自己,不敢与自己交战,于是派使者请楼烦王讲话。楼烦王只好硬着头皮来见赵武灵王,没想到赵武灵王很客气。赵武灵王知道楼烦王在被赶到阴山以北后,由于气候不好,水草也不及河套地区,生活得很不如意。赵武灵王便允许楼烦王率部回归河套故地,但要服从赵国的命令。楼烦不许再劫掠赵国的边境,楼烦人可以加入赵国的军队和政府,赵国不会歧视。P10-11

后记

本系列图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战争,以独特的角度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可歌可泣的民族融合史,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卓越智慧和军事谋略。为此,本系列图书的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中国财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社领导和编辑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资料,其中有历史文献、学者著作,也不乏一些历史爱好者们所著的图书。所参考资料大部分已经过作者同意,并已付予适当稿酬,但也因为各种原因,有些参考图书的作者无法联系上。如书中观点、内容雷同于贵君所著书籍,烦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获得稿酬。

目录

第一章 赵国溯源

 三家分晋

 胡服骑射

 灭楼烦,并中山

 沙丘悲剧

 五国破齐

第二章 秦国小史

 秦国崛起

 商鞅变法

 惠文称王

 昭襄王即位

第三章 秦赵较量

 和氏璧风波

 缪贤荐贤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将相同心

第四章 赵奢父子

 阏与之战成就赵奢

 将门虎子赵括

第五章 武安君白起

 强秦的野心

 基层崛起的统帅

 用实力证明自己

 白起的升迁之路

 齐燕相争,秦国得利

 郢都的沦陷

 一将功成万骨枯

 赵魏联军的惨败

第六章 范雎入秦

 飞来横祸

 夜通秦使

 智激昭王

 远交近攻

 睚眦必报

 逼杀魏齐

第七章 争夺上党

 嘴边的肥肉

 冯亭献土

 范雎巧舌如簧

 触龙说赵太后

 用土地换战争

第八章 长平决战

 山雨欲来

 对峙三年

 大势所趋

 秦国为什么强大

 范雎的反间计

 赵括替代廉颇

 白起布阵

 长平血战

 坑杀降卒

 长平遗迹

第九章 赵国的败落

 白起冤死

 邯郸之战

 毛遂自荐

 窃符救赵

 吕不韦一本万利

 廉颇破燕败魏

 投魏奔楚

 名将李牧

附录 《史记·赵世家》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战国时代,秦、赵是两大强国,在秦国向东扩张的过程中,赵国成了最大障碍。秦人崛起于西鄙,身上残留着西戎的野蛮精神;赵国处于四战之地,民风尚武,一向多慷慨悲歌之士。两国的交战互有胜负,谁也不肯服输,一部悲壮的战国史有很大一部分是这两国谱写的。

说起来,赵国的先世,跟秦国是同一个祖先,都出自赢姓。赵人的先祖擅长驾车,相传在西周时,造父驾着八骏马车,载着周穆王巡游四方。周穆王因其有功,以赵城赏赐造父。赵人后来干脆以赵为姓了。在春秋时期,赵氏是晋国的大姓,在朝中很有地位,先后出了赵衰、赵盾这样的名人。到了公元5世纪的时候,晋国已很衰弱了,国君形同虚设,便发生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事。这件事标志着春秋的结束,战国的开始。进入战国以后,赵武灵王使“胡服骑射”,灭楼烦,并中山,开疆拓土,赵国国势如日中天。

秦国是东周时期兴起的一个诸侯国。西周晚期,秦国的祖先曾经为周王朝主管马匹,被封为大夫。西周末年,申侯和犬戎攻打镐京,杀死了周幽王,秦襄公率领军队救助周王室,作战很勇猛,立了大功。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又派兵护送。周平王因此封秦襄公为诸侯。到了秦穆公即位,秦国走向强盛,成为西部地区的霸主。战国时,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变法,使秦国成为一部强大的战争机器,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初显端倪。

到了秦昭王在位时,秦、赵两国的斗争就十分激烈了。这时的秦国方面有范雎、魏冉、白起等杰出人物,赵国方面有廉颇、蔺相如、赵奢,可谓旗鼓相当。就在这种形势下,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范雎派兵把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打了下来,这样,就把韩国断成了两截,一边是韩国本土,一边是孤零零的上党郡。上党郡的郡守冯亭无计可施,便请求归附赵国,赵孝成王得知消息后果然喜出望外,立刻派人去接收上党。秦昭王眼看就要到手的肥肉被别的国家抢走了,就派出了大将王龅领兵去攻打上党。赵国没有派太多人去上党,阻止不了秦军的进攻,只好退到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驻扎下来。

赵王听说长平前线危急,赶紧派老将廉颇带领大部人马赶到长平支援。廉颇身经百战,当时看到秦军的强大,就采取了筑垒坚守、拒不出战、以逸待劳的战略,想要把远来的秦军拖垮。双方这一僵持,很快三年过去了,却始终没有能够分出胜负来。

狡猾的范雎使出反问计,使赵王撤下廉颇,换上年轻气盛的赵括为将。而秦国方面,则偷偷派出久经沙场的白起为上将,迎战赵军。战况立刻发生逆转,赵军守了三年的长平大营被秦军一下子攻破,赵括战死,赵军40多万人被俘,后被坑杀。

赵国经历了这一惨重损失,从此再也没有能力与秦国抗衡。而秦国却借此增强了威势和实力,初步形成统一天下的势头。

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段秦赵争霸史。它是战争史,却又不全是战争史。国家的兴衰,人物的命运,总是让我们生出无限感慨和叹息。秦国的胜利并不值得高兴,赵国的失败也颇让人惋惜,在这样一个残酷杀戮的时代,哪有什么胜利者?而廉颇的功高被逐,蔺相如的赤胆忠心,白起的悲愤自杀,范雎的睚眦必报……都能给我们很多感悟。读罢此书,我们可能会说,读历史就是读人生。

内容推荐

姜正成主编的这本《燕赵悲歌(长平之战)》讲述的是战国末期秦赵争霸史。它是战争史,却又不全是战争史。国家的兴衰,人物的命运,总是让我们生出无限感慨。秦国的胜利并不值得高兴,赵国的失败也颇让人惋惜,在这样一个残酷杀戮的时代,哪有什么胜利者?而廉颇的功高见逐,蔺相如的赤胆忠心,白起的悲愤自杀,范雎的睚眦必报……都能给我们很多感悟。

编辑推荐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後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是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45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自此战後,其他的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姜正成主编的这本《燕赵悲歌(长平之战)》讲述的就是战国末期秦赵争霸史。读罢此书,我们可能会说,读历史就是读人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