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迷与放怀
人生存在世间与其他的动物有所不同,原因是人们总有一种愿望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比如说自己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等等,弄明白了就是觉悟,弄不明白就是痴迷。迷的本意就是失去了自己的道路,不知该怎么走。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会让我们感到迷惑而不知所从,那些具有智慧的人往往在没有迷失自己之前就已经识破了机关,所以会选择一条正确的路;愚蠢的人却根本就看不出歧路和大道的区别,所以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是沿着歧路一直往而不返。倘若是能够识破这种虚假,自然就不会再沉溺在其中而不能自拔。
可惜的是,人们往往经过了一番蒙蔽,费尽了千辛万苦才走出了这一个迷惑,但却因为缺乏辨认大道与邪路的经验,所以就又陷进了另一个迷惑之中。要想不陷入到这些迷惑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进行比较总结,借用前车之鉴,然后就会得到一个清醒的认识。再遇到这类情况时,就不会被迷惑上当了。就个人而言,如果对那些最令人沉醉的事物都能一一看破的话,那么就很少有能让他迷惑的事了,自然就能够处处清醒。
人们有心,好在心灵很空虚,所以其中能够装得下很多东西。而让人们觉得最难以放下的,无非是名利、得失和憎爱等念头。难以割舍名利的人,如果没有名利的滋润,他们便会觉呼吸困难,生命也不可爱了。一旦得到了名利,应该说该心满意足了,可又害怕把它失去,仍然觉得呼吸困难而生活维艰。至于那些心怀憎恨的人,眼中看到的人都是可恨的,心中想到的事也觉得可恨,就连他生活在其中的一切都会令他感到不快,感到生存的艰难。
人常说,世间只有情难了,所以难以忘怀的就是个情字,再加上那些难舍的事。至于那些钟情难舍的人们,则是恩恩爱爱,耳鬓厮磨,爱得死去活来。好不容易这对相爱的人成了眷属,却不是今天吵架,就是明天冷淡,后天却又不得不分离。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心中有物,老用一个理想的标准去判断和要求对方。没有结婚前,大家拿出来的都是假面孑L。一到结婚后,各自的缺点都暴露了出来,而双方又都要求彼此具有理想的条件,所以就难以有一个美满的生活。其实,一旦大家都把那难以忘怀的东西放一放,心灵也就自在宽广多了。心境一宽,则天下万物都宽广了,生存的自由度也自然加大,无论什么地方也无处不是幸福的乐土了。
人心是到处牵牵缠缠,天地却始终辽阔无限。脚下的道路都是自己心中的路,心中如果没有道路可走的话,那自然是自己迷了路,怨不得任何人。一旦把那挡路的石块拿走,遮眼的树叶取开,自然道路宽广了。一切也都顺遂了。说到底,还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
担当襟度与涵养识见 人的行为对象是事。事在人为,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的事也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事情有大小难易的分别,人也自然会有巧拙、贤愚等的分别。一般的人遇到了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事情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办法,或是自我保护的措施。他们总想着,天塌下来有高汉顶着,所以从来不会承担什么责任。
但是,若人人都采取这样的态度,岂不是无人来担当重任了吗?所以,每逢那些大事或者难事的时候,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来。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艰难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或者是在紧要关头承担大任,那么他肯定会成为更多的人的精神支柱,也往往会被大家所信服和拥戴。
看一个人的胸襟和气魄,还是要把他放在一种关系里去考察。人事关系无非是顺和逆,人们往往适宜于在顺境中生存,因为这样只需要一种技术就可以了。但在逆境中却完全不同了,不是仅仅需要技术就行了,它还需要一个人的胆识、意志、毅力、胸襟等,是一种综合能力的磨练和考验。
一个有胸襟气度的人,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是不会怨天尤人的,他能够接受顺境,也自然能够接受逆境。因为在他的眼里,世间的事情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他会把逆境和顺境都当成是生活必须走过的路,从而会付出同样的努力。要度过逆境的办法只有一个,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当然它的前提是有一种大无畏的胸襟和气度。
人类的感情中最可怕的就是喜和怒,这两种感情最容易使人的心理动摇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历史上有佞臣谄媚,皇帝龙颜大喜,便会赐以重赏,甚至是半壁江山;有忠臣犯颜直谏,使龙颜大怒,便要杀头砍脑,干下许多蠢事。刘备一怒而伐吴,竟然坑害了许多的蜀中将士;吴三桂一怒为红颜,却招来千秋骂名。大人物不敢轻易喜怒,小人物又岂敢轻易喜怒呢!
喜要能不得意忘形,心中要有数,不至于昏了头脑,做了过头的事情;怒要能够明白后果,怒得有威有严,不至于招来是非恶果。所以,有涵养的人对于事理十分通达,往往不容易为喜怒所转动,一方面因为是真正可以使其喜怒的事情并不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喜怒之时情绪不稳会造成判断错误。那么,为了不至于造成悔恨,就必须增强自己的涵养,以便在喜怒之际而能够无动于衷。
一般人都是随大流,愿意随着别人的路子走,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如果与大家一样去做事,不管他们做的事对不对,也不去加以分析和判断。这样的人,也与大家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凡人一个,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至于禅宗的境界,叫人不起分别念,那是有了分别并且拥有了极强的是非判断力以后的事。而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然有其独到的准则,是决不会盲目地追随他人的。真正的人要有真正的见识,不是有意地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是一切行为皆出于天性自然,便没有什么值得后悔不后悔的。
P205-207
《小窗幽记》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12卷,计1500余则,是一部纂辑式的清言小品集。以“醒”为第一,在“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之时,无异于醍醐灌顶,一声棒喝,还原出一个本真的自我来。所以“醒”后言“情”,令千载向慕;“醒”后能“峭”,卓立于千古;“醒”后获“灵”,百世如睹。一番洗刷之后,方能悟得“素”趣,会得佳“景”,品人生之“韵”,显生命之“奇”。其“绮”也,能尽红妆翠袖之妙;其“豪”也,能为兴酣泼墨之举;其为“法”而超越于世“法”之外,其赏“倩”而不限于一般“倩”意。故罗立刚先生称,清醒之后,经此一番洗礼,真个是俗情涤尽,烦恼皆除,人生的价值才真正显现了出来。幽窗青灯,潜移默化,灵魂得以纯净,那小窗之“幽”,正是一种惊喜,更是超越后的清闲和孤独。
《小窗幽记》被誉为处世格言书,历来为有识之士所青睐。书中几乎每一句话均可视为警世、醒世之名言,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人生哲理,极富人生真昧;于微言中总结了坎坷人生的诸般经验。如何免遭灾祸,如何规范行止;生活的方法,处世的良策,均有详尽论述。本书将其精华之语结合经典事例,对其涵盖的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人生话题作了精辟阐释和论述,堪称现代人最佳的人生指南、为人处世的必备宝典。
陈本敬《小窗幽记叙》中评价道:“泄天地之秘籍,撷经史之菁华,语带烟霞,韵谐金石。醒世持世,一字不落言筌;挥尘风生,直夺清谈之席;解颐语妙,常发斑管之花。所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醒世,是要你看透人生生命;持世,就是要以此而穿透世事、不落腐俗。相较之下,文学是辅,说理才是主,善读此书者,当反复思量其为人处世之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滚滚红尘中。欲求之心旺如炭火,往往不能把持,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叹做事难,做人更难,《小窗幽记》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参照与思考。清风明月,倚枕西窗下,捧卷读来,人生烦恼,可以渐渐冰释。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资料,其中有历史文献、学者著作,也不乏一些历史爱好者们所著的图书以及他们的一些观点。凡所参考资料大部分已经过作者同意,并已付于适当稿酬,但也由于各种原因,与有些参考图书的作者无法联系上。如书中观点、内容雷同于贵君所著书籍,烦请您及时与我处联系获得稿酬。
联系人:姜正成
邮箱:945767063@qq.com
《小窗幽记》是一部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的纂辑形式的著作,可谓集晚明清言小品之大成。全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12卷,计1500余条。
《小窗幽记》博采群书,荟萃群言,自先秦至明末,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从文体说,凡楚之辞、汉之赋、六朝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人之小说及各种杂著中的警语名言应有尽有,而取明人之作居多,如陈继儒的《岩栖幽事》《安得长者言》,屠隆的《娑罗馆清言》《续娑罗馆清言》《冥寥子游》,吴从先的《小窗自纪》,洪应明的《菜根谭》,李鼎的《偶谈》,陆树声的《避暑清话》,薛碹的《薛文清公从政录》,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袁宏道的《瓶史》,曹臣的《舌华录》,吕坤的《呻吟语》,唐寅的《落花诗册》,范立本的《明心宝鉴》,李贽的《焚书》等。其纂辑的方法,或原文照录,或取舍摘抄,或改易翻造。阅读此书,对于领悟人生哲理,增广文史知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益处。
《小窗幽记》并非全部是作者独创,而大多采用古人今语、格言谚语,在一片庄重古板、拖泥带水的“高文大册”中,便显得有趣而突出,文理兼备,别有风致。我们当然可以吹毛求疵地说哪里太偏激,哪里太迂腐,但清言小品的优势,就在于它能用极精致的语句,透露出入生片面的真理,浮泛出灵光一现的智慧。也因为是片面的真理,所以乍看之下,书中条与条之间便常常有矛盾冲突。如“杀得人者,方能生人;有恩者,必然有怨。若此不阴不阳,随世波靡,肉菩萨出世,于世何补?此生何用?”“道上红尘,江中白浪,饶他南面百城。花间明月,松下凉风,输我北窗一枕。”前句豪气干云、快意恩仇,后句恩仇俱泯,相忘于江湖,两相比较,孰是孰非?人生世事,本来就不是和谐而完美的,越矛盾才越像人生。本书的目的,其实也就是要你在矛盾的人生中,找寻一定的准则,在冲突的人事里,学习几种应对进退之法。
本书精选《小窗幽记》中的精彩语句,对之进行阐述与评论,使读者能从中汲取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小窗幽记》是一部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的纂辑形式的著作,可谓集晚明清言小品之大成。全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12卷,计1500余条。
书中几乎每一句话都可视为铭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富含人生真味。它言辞简洁,优美隽永,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的心灵。那小窗之“幽”,是一种惊喜,更是超越红尘后的清闲和洒脱。
姜正成主编的《小窗幽记:静心养气没那么简单》精选《小窗幽记》中的精彩语句,对之进行阐述与评论,使读者能从中汲取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小窗幽记》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小窗幽记》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姜正成主编的《小窗幽记:静心养气没那么简单》将其精华之语结合经典事例,对其涵盖的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人生话题作了精辟阐释和论述,堪称现代人最佳的人生指南、为人处世的必备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