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吃粥
河北赵州有一座观音院,里头住着一个顶有趣的和尚,叫做从谂禅师,是唐朝非常著名的高僧。
他在南泉普愿座下得道后,便以一双芒鞋,踏遍群山遍野,四处游学,足履直达无人能及的云端峻岭。
就这样,一走就是二十年的行脚生涯,像片流动的云一样随遇而安。
直到八十岁时,老人家才总算愿意在赵州观音院住下来,继续过着安贫乐道的日子。当然,也吸引了各地学僧.专程跑来这郊外的乡下地方向他参禅。
外在的旅行虽然停止了,但是内在的旅行,却还是在晨昏之间,每一天都在进行着。
每一杯茶,都有它的味道,就看你怎么去喝它。
从简单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静静去体会生命所展现的实相,正是赵州从谂禅师的禅法心要:“平常心是道。”
而这一位幽默而活泼的老禅师,不时会冒出极有意思的话语,点出人们内心的困惑茫然,他的眼睛总是能张望到一个永恒奇妙的世界。
有一天,一位慕名而来的学僧,风尘仆仆地跑来观音院拜见老禅师。
没想到赵州从谂却不是一个爱说教的师父,他什么道理也没说,只神情怡然地问着:“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学僧恭敬地回答:“来过了!”
赵州从谂点头说:“那吃茶去吧!”
学僧只好捧着一碗茶一旁喝去了。
不久,又来了另一名要请教佛法的学僧,赵州从谂一样问他:“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这名学僧回答:“没来过!我第一次来这里。”
赵州从谂听后,依然不为所动,还是叫他:“吃茶去。”
这时。管理观音院的院主听不下去了,疑惑万分地问老禅师:“师父,来过的,您叫他去吃茶,没有来过的,您也叫他去吃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赵州从谂不回答他的问题,只大声喊着:“院主。”
院主赶忙回应:“在!”
赵州从谂看着他说:“吃茶去。”
该喝茶就去喝茶,不必啰嗦!
在茶碗中细细品味人生的百般滋味,所有的道理都包藏在一碗茶中,何必再说。众人的佛性平等,都有一碗茶喝,哪分什么谁来过谁没来过。
赵州从谂的茶这么有名,后来人们送给他的别号,就是“赵州茶”。
喝了茶,再来吃粥。
这回来了一位比较有悟性的学僧,一见到老禅师,拱手作揖地自谦说:“学人我还是相当地迷昧,请师父指点一二。 赵州从谂换了问题:“早晨吃粥了吗?”
学僧的肚子是饱的,便说:“吃过了。”
赵州从谂又说:“洗钵去。”
话才落下,学僧忽然就领悟了老禅师的话中含义。
粥吃完了,自然就去洗碗,佛法本来就是这么自然的事情,想那么多,说那么多,又有什么用?想多了,说多了,就是所谓的执迷不悟。
老老实实地活在属于自己的日子里——既不跟随念头起舞乱转,抱怨东、抱怨西,也不盲目地追逐外界的物质诱惑,以为是快乐——这即是禅的真谛。
你今天喝茶吃粥了吗?来一碗吧!
P3-6
狂心若歇
再也没有比这个世纪、这个时代更奢华、更富裕,也更混乱、更焦躁不安的了!
人心浮动,物欲横流,人们的贪婪如洪水猛兽。
资本主义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大量商品垃圾,一全球化造成大规模的流行疾病和金融风暴。而经济不断成长与财富不断累积,更是一道集体制约的紧箍咒,迫使人们非得穷其一生、铆足全劲去疯狂地追逐,一旦落人之后,被抛在群体之外,心便无法平静;但即使在群体之中,也没好过到哪里去,因为努力维持不坠已经是很辛苦的事,更何况要一直不停地成长下去,不停地累积数字。
多年前,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所著的小说《缓馒》中有这么一段叙述:“那些民谣小曲中歌咏的漂泊英雄,或者游荡于磨坊、风车间,在星座下酣睡的流浪者。他们到哪里去了?”
套句捷克的谚语:“悠闲的人是在凝视上帝的窗口。”而现在,上帝的窗口还开着,可那些悠闲凝视的人,早已消失在每一日车水马龙制造的庞大废气中,速度成为人们追求快感的兴奋剂,不断地刺激感官神经。
即使如此,你快乐吗?你自在吗?
为什么在每一天醒来睁开眼的刹那,总有一种“什么事将发生”、迫在眉睫的隐忧呢?为什么在上班途中,等待公交巴士开门的一瞬,胸口会泛起阵阵莫名的焦虑呢?明明手中提着好几袋刚才从百货公司血拼的战利品,心底却仍感到“我还少一样”的空虚;就算是无事的假日时光,也觉得难以承受的无聊,以及感到有什么工作还没做好而惶惶不可终日。
不管你在哪里,你都不在那里,而是赶着前往脑海中描绘、计划的另一个理想所在(一个家、一个旅行国度,或是一个职位、一顿美食……),现有的一切不算什么,只有到了那个理想所在才可以真正松一口气,让心安歇下来,但那个理想所在是永远不存在的,因为当你抵达后,你就准备抛弃它,再去别处,你永远无法满足。
你花了一辈子在追求,很快地,你老了或病了,却没办法接受这一切——平淡无奇的生活和病痛忧郁的煎熬。
你该怎么做?
佛教有句教诲: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得道,不是你有多么高深的禅定功夫,而是能将这颗被妄念所缚的狂心停止、安定下来,不再被野马般的念头牵着到处跑。这样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成为自己的主人。
收录在本书的每一则禅师智慧,也可以成为你的借镜和指引,这些历久弥新的禅宗故事,在现今混乱的世界中更显得无比珍贵,有如闇暗夜色中一颗颗发光的水晶球,带领我们步出心魔交奏的狂想曲,走进宁和悠然的当下。
抬起头,终于瞥见天空中久违的上苍的窗口。
郑栗儿所著的《我心不安》用45则跨越困境的禅宗智慧,带你寻找安心的快乐法门。让不安的心,听听禅师故事,解忧虑、点困惑……作者通过历代禅师的公案、故事的吉光片羽,将许多深奥的禅理以简雅的文学笔触、诗语风格,说得简洁易懂,令你像服下一帖清心沁脾的心药方,在面对现实世界的各种考验时能很快地放松下来。当外境现起时,能随时察觉心念的起伏,并回归善的本质根处:慈悲、温柔……
当外境现起时,能随时察觉自己心念的起伏,并回归善的本质:慈悲、温柔……
因为心会告诉我们如何踏上延展生命的道路,而眼前总是沉迷于稍纵即逝的海市蜃楼……
郑栗儿所著的《我心不安》收录45则跨越困境的古代禅宗小故事,带你寻找安心、宁静的快乐之道。为不安的心,解忧虑、点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