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宋往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石晶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内容简介

《北宋往事》以重要北宋历史人物和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为线索,从赵匡胤黄袍加身讲起,将整个北宋历史娓娓道来,人物形象丰满,事件叙述完整。将当时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梳理清晰,向读者展示了北宋一代的磅礴历史。

前言

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的这部《北宋往事》,是对我国历史上这个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代的追思。北宋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在这个阶段的变革,无不对后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王朝初建时,宋太祖赵匡胤通过种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制,使中国摆脱了中唐以来持续两百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宋朝“百年无内乱”,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举制度获得极大发展,考试成为士子仕途晋升的主要途径,魏晋以来的士族社会被彻底粉碎,士大夫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文化阶层和政治势力,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成为人们的共识。

与此同时,北宋学者又继承了中唐以来儒学复兴的思潮,一改唐代古板的经疏之学,开始试图构建新的儒学体系。一时之间,学者辈出,如力图重建师道尊严的“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如大胆疑经的欧阳修、司马光,等等。而北宋后期,以王安石、二程为代表的心性之学高涨,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所建立的研究范式为南宋理学巨子如朱熹、吕祖谦、张拭等人所继承,形成了影响中国千年之久的理学思潮。故宋濂有言:“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陈寅恪亦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更有学者提出“唐宋变革说”,认为正是中唐到宋代的变革使得中国由中古社会进入了“近世”。

但另一方面,宋朝又是一个积贫积弱、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在内部,宋太祖的改革固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却也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财政支出庞大,军队战斗力弱。在外部,整个北宋时代,都面临着北面的辽朝、西部的西夏两大少数民族政权的严重威胁。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在五代十国时期曾数次南下中原,并割占了中原政权的北部藩篱幽云十六州。宋太宗时期,宋辽重启战端,直到1004年的澶渊之盟,宋辽才实现了长久的和平,但之后仍屡有摩擦。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宋太宗时期,党项首领李继迁起兵,与宋朝对抗,历李德明、李元昊二世而称帝,宋夏开战,至1044年“庆历和议”止。宋与辽、夏的战争,不仅不能如汉唐那般占据优势,反而屡遭重大挫败。其和议也带来了巨额的岁币,增加了人民的负担。整个北宋时代,都笼罩在内部弊政和外部边患这两朵阴云之下。

北宋是一个复杂的时代,其成就与失误、荣耀与屈辱,对今天的我们也有不少启发。这部《北宋往事》,取材于明代史学家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精择其中重要篇章,以北宋内政外交为主线,对北宋史事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将北宋的建立与巩固,与辽、夏的关系,寻求变革的历程,以及□终的腐朽、衰亡,全面展现出来。虽说“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可发悠悠之叹,亦可明理益智。我们衷心希望这部书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北宋这个重要时代的认识。

编者

2017年11月

目录

第1个故事 赵匡胤黄袍加身

第2个故事 收兵权

第3个故事 北宋统一天下

第4个故事 平蜀

第5个故事 平南汉

第6个故事 平南唐

第7个故事 金匮之盟

第8个故事 吴越归地

第9个故事 契丹和战(上)

第10个故事 契丹和战(下)

第11个故事 西夏叛服

第12个故事 交州之变

第13个故事 蜀地叛乱的平息(上)

第14个故事 蜀地叛乱的平息(下)

第15个故事 契丹盟好(一)

第16个故事 契丹盟好(二)

第17个故事 契丹盟好(三)

第18个故事 契丹盟好(四)

第19个故事 契丹盟好(五)

第20个故事 契丹盟好(六)

第21个故事 契丹盟好(七)

第22个故事 丁谓之奸

第23个故事 刘皇后与李宸妃的故事

第24个故事 郭后的故事(附张贵妃的故事)

第25个故事 夏元昊拒命(一)

第26个故事 夏元昊拒命(二)

第27个故事 夏元昊拒命(三)

第28个故事 夏元昊拒命(四)

第29个故事 英宗之立

第30个故事 王安石变法(一)

第31个故事 王安石变法(二)

第32个故事 蔡京擅国

精彩书摘

《北宋往事》:

赵匡胤.黄袍加身

后周显德六年,农历十一月,天气很冷,天上彤云密布,不断飘落的鹅毛大雪在大地上积成厚厚的雪褥。白色的道路上马蹄声传来,一匹健壮的枣红色马驮着一个头戴黑帽、身穿黑衣、背上还背着一个包袱的年轻男子,那男子不断快马加鞭,沿着大道奔向汴梁城。

他进城以后,找了一个小旅馆住下。翌日清晨,来到汴梁皇宫外朝房,对太监提出要朝见太后,太监马上入宫上报。汴梁城里,这些天来流言满天飞,在茶楼、酒馆、街头巷尾,市民们议论纷纷,谈论到自从皇帝驾崩以后朝臣便拥立了先皇□□的皇子登基为帝,时年6岁。年轻的太后不得不每天携带小皇帝临朝听政。因听说镇州、定州吃紧和谣言要攻汴梁,人心惶惶,街面甚至有些混乱。有些商店怕汉兵入侵,上了门板,还有些市民扶老携幼带着一箱箱的行李赶着大车,向城外行去,秩序紊乱。皇后成了太后,每天携小皇帝上朝理政,不过小皇帝不懂事,皇太后也从未处理过政事,她对政事一窍不通,全靠执政大臣和宰相辅政,局面动荡、人心惶惶。一天下朝后,众臣走在宫中喁喁议论,有人叹口气说:

“皇帝才六岁,什么也不懂。皇太后一个妇道人家,不懂政事,周国现在群龙无首,这样怎生得了?!”

“朝中等于没有皇帝主事,万一有外邦趁机入侵,周国像一盘散沙,一攻便破。”一个朝臣不安地接口。

“朝中一乱,必然会有奸佞作乱,想掌握大权,甚至篡位。武臣不约束下面,麾下的士兵想要发财,一定会到处抢劫,汴梁的百姓便很危险。”

“可不是吗,我一个亲戚当小校,昨天进城到城里茶馆小坐,说城外军营里士卒都蠢蠢欲动,准备进城以后头两天,要大掠一番。”

“说的是。那样一来城里会大乱,不过那些军营里的将官难道会放手不管?”

“不知管得住管不住。”

“一闹兵燹,京城会大乱。”

“还是离开是非之地,避一避吧!”

在宫里,宰相站在御座不远处,朗声、缓慢、一字一顿地读完了两份告急奏疏。把奏疏恭呈在御案上,退回班里,大殿一片寂静。皇太后大致听懂了内容,大惊失色,脸色更加苍白了,她声音微微发颤地说:

“既然北汉出兵攻打镇州,契丹又攻打定州,而这两处我们的守兵都很薄弱,当下须马上对那两处增兵,加强防守力量,免得那两处沦陷敌手,敌人便会进一步南侵,众卿看派谁去合适?”

大殿一片寂然,众臣面面相觑,用探询的眼光望着对方。过了一会儿,左丞相范质执笏出班,小心翼翼,用慎重的口吻说:

“微臣陋见,赵都检胸有韬略,善于用兵,率兵前去定能打败北汉、契丹的人马,使边陲得到安宁。”

皇太后沉思片刻。她听宫女说自从天子驾崩以后,汴梁百姓暗中怀疑她的执政能力。私下传言说她识字不多,书读得少,册封为皇后以后,从未干政,她能妥善处理国家大事吗?汴梁的茶馆、酒楼众客众说纷纭,想到这里,她望了望身边的小皇帝,他被宦官小心翼翼地抱坐在御座上,面对两班肃立的文武大臣,非常惶恐,两眼眼眶充满泪水,像要哭出来的样子。她调整情绪,环顾群臣,问道:

“众卿认为除了赵都检还有合适的人选吗?不妨推举一下。”

身穿紫、红官袍,头戴乌纱帽的文臣和披甲戴盔的武将都低头沉吟,没有人站出来提名,大殿清冷、空寂。过了一阵,身材矮小的右丞相王溥执笏出班,站在御座前躬身朗声上奏建议:

“微臣管见,只有赵都检□善于运筹帷幄,派他去□合适。”

皇太后把探询的目光望向身材瘦高、浓眉大眼、四十多岁的大臣王质。王质见皇太后望着他,连忙执笏出班,在御座前低首上奏:

“外敌入侵,当然得兵来将挡,先帝在世,认为赵都检办事干练,为人精明,率兵有方,微臣也认为派他去御敌是□佳人选。”

皇太后听了马上说:

“准爱卿所奏,派赵都检率兵去援助镇州、定州。”

……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