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梅雪所著的《从总书记到外交部长张闻天》全面记述了张闻天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其在攸关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屡次做出正确抉择:和毛泽东等一起取得遵义会议的胜利;在长征途中,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坚决斗争;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
| 书名 | 从总书记到外交部长张闻天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梅雪 |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梅雪所著的《从总书记到外交部长张闻天》全面记述了张闻天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其在攸关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屡次做出正确抉择:和毛泽东等一起取得遵义会议的胜利;在长征途中,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坚决斗争;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 内容推荐 张闻天与毛泽东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遵义会议后中共逐步形成了张闻天主抓党务,也过问军事,毛泽东主持军事,也过问党务的“洛毛体制”。洛、毛各有优长:张闻天总揽全局,毛泽东主管军事;张闻天有远见卓识,毛泽东有胆略魄力;张闻天长于理论文笔,毛泽东擅于谋略决断:张闻天谦逊虚心、从善如流;毛泽东指挥若定,坚执己见。在几十年的岁月当中,洛毛既有亲密合作,又有分歧隔阂,张闻天的留苏背景、因会理会议而产生的裂痕等,如一片乌云长久地笼罩在毛泽东心头,挥之不去。 张闻天一生饱受磨难。1942年延安整风伊始,毛泽东首先对张闻天主管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进行“开刀”。张闻天认为,江西时期“左”倾错误应该由博古负责,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应该由王明负责,毛泽东应该去批评他们,想不到毛泽东却首先公开批评了自己。张闻天坐卧不安、难以理解,认为毛泽东似乎“不公平”,看人有点“偏”。1959年庐山会议,毛泽东指责张闻天“旧病复发”,“严重动摇”,陷入了所谓的“军事俱乐部”,受到严厉打击,“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严重迫害。 由梅雪所著的《从总书记到外交部长张闻天》纵观张闻天的一生,可以窥见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失败走向辉煌。 目录 引子 一 锋芒毕露 二 文学旅途 三 “左”倾歧路 四 洛毛携手 五 临危受命 六 会理疑云 七 草地分离 八 三军会师 九 安家西北 十 逼蒋抗日 十一 临潼惊雷 十二 游击纷争 十三 六中全会 十四 学问大家 十五 整风前后 十六 林海雪原 十七 外交拓荒 十八 庐山蒙冤 十九 罢官之后 二十 疾风劲草 尾声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这个美丽的传说,给六盘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是这种色彩,却被长征万里的红军奇迹般地冲淡了,因为红军的足迹,把六盘山险道开通了、拓宽了,使前人的想象完全变成了动人的现实。 张闻天、毛泽东沿小水沟上山,从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早晨八九点钟,已经登上了山巅。远远望去,天高气爽,万里晴空浮动着洁白的云朵,矫健的大雁,排着人字形,正朝南方飞去。 张闻天见毛泽东驻足不动,似在沉思,笑着问:“老毛,又想作诗了吧?”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一幅好景致啊。” “是啊,登山时,我看见六盘山东西两面大路上,还残存着不少夹道杨柳,柳叶虽然飘零,但柔枝还在秋风中蹁跹起舞,实在好看。”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颇有兴致地说:“那是左宗棠经营宁夏时植的,人称‘左公柳’。左宗棠在宁夏时,即以平凉为用兵根据地,总管陕、甘、宁三省。” 张闻天和毛泽东站在山头闲谈时,红军络绎不绝地逶迤在盘山道上,宛如一条游龙,从他俩身侧滑过。 毛泽东兴致勃勃地问张闻天:“你说说,这山为啥叫六盘山?” “听说是因山路曲折、盘旋六重始达其巅而得名。” “你说对了。经查地方志,会宁、静宁、通渭、固原、西吉、海原等地,地处甘肃中部,被古人称为‘陇中’。六盘山南北走向,故其南段又称陇山,是陕北和陇中两高原的界山。古代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宋朝的杨六郎血战把守过的三关口天险,就在六盘山上。” 张闻天在毛泽东身边伫立了一会,说:“老毛,走吧,再不走,我们可就要掉队了。” “真是美景呀!可惜不能多待呀!”毛泽东不禁叹息道。 但是,毛泽东并没有辜负这美好的景色。1935年12月,在瓦窑堡,他又写作了传世名篇——《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越过六盘山,陕甘支队沿平(凉)固(原)公路继续东进,10月18日,抵达陕西定边县境内的铁边城(今属吴起县)。张闻天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关于在陕北创建苏区的决定。 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边缘城镇~一吴起镇。 相传战国时代名将吴起曾在此屯兵,不过经过一两千年的时代变迁,这里已经看不到吴起当年屯兵的古迹,倒是一个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 原来这里挂的是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 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间,不管怎样艰难的日子,红军都以苏维埃为念。如今,在陕北的这个小镇,终于又见到了苏维埃! 张闻天同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在镇上宗湾子关帝庙后的油房院住下。这时,中央红军只剩下七千多人,在吴起镇周围驻扎下来。地方党政负责人、游击队官兵和广大群众很快就知道是“咱们的红军来了”,都纷纷筹粮食,送猪羊,欢迎红军。 10月22日、27日,张闻天在吴起镇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张闻天在会上宣布:长途行军中间所决定的任务已经最后完成,“一个历史时期已经完结,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 毛泽东在会上就目前的行动方针作了报告和结论。他指出:“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了2000里,到达这一地区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革命的总指挥部,也即将成为蒋介石进攻的中心。敌人对我们追击堵截不得不告一段落,现在是敌人‘围剿’。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 与会者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报告和结论,批准了榜罗镇会议的战略决策,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 中央红军长征的传奇性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上海的鲁迅向中共中央发来贺电:“英勇的红军将领们和士兵们,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共产国际也高度评价红军长征是“英雄斗争的模范”。 P196-197 序言 张闻天是谁? 恐怕不少人对他知之甚少。而对洛甫这个名字,则有更多人全然陌生。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领导人。1931年,年仅30岁的张闻天即进入中共最高领导层,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35年遵义会议后,又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党内的第一把手;直到1943年,中共七大(1945年)后继续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八大(1956年)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决策人。遵义会议上,他和王稼祥拥毛复出,在危急时刻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在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中,克服“左”倾关门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开创抗日斗争新局面,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闻天与毛泽东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遵义会议后中共逐步形成了张闻天主抓党务,也过问军事,毛泽东主持军事,也过问党务的“洛毛体制”。洛、毛各有优长:张闻天总揽全局,毛泽东主管军事;张闻天有远见卓识,毛泽东有胆略魄力;张闻天长于理论文笔,毛泽东擅于谋略决断:张闻天谦逊虚心、从善如流;毛泽东指挥若定,坚执己见。在几十年的岁月当中,洛毛既有亲密合作,又有分歧隔阂,张闻天的留苏背景、因会理会议而产生的裂痕等,如一片乌云长久地笼罩在毛泽东心头,挥之不去。 张闻天一生饱受磨难。1942年延安整风伊始,毛泽东首先对张闻天主管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进行“开刀”。张闻天认为,江西时期“左”倾错误应该由博古负责,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应该由王明负责,毛泽东应该去批评他们,想不到毛泽东却首先公开批评了自己。张闻天坐卧不安、难以理解,认为毛泽东似乎“不公平”,看人有点“偏”。1959年庐山会议,毛泽东指责张闻天“旧病复发”,“严重动摇”,陷入了所谓的“军事俱乐部”,受到严厉打击,“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严重迫害。 纵观张闻天的一生,可以窥见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失败走向辉煌,又经历诸多挫折和磨难的过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