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双螺旋(插图注释本)(精)/生命科学书系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美)詹姆斯·沃森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美国詹姆斯·沃森所著、美国亚历山大·江恩和简·维特科夫斯基所合编、贾拥民翻译的《双螺旋(插图注释本)(精)/生命科学书系》是一部以个人名义写就的回忆录,记述了科学家们发现DNA分子结构的故事。这一发现及其随之引起的影响促使生物学界发生了一场革命,堪称20世纪科学界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双螺旋》把新概念的诞生描绘得栩栩如生,把许多扣人心弦的场面逐步推向全剧的高潮,同时又将科学家们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为读者揭示了一个神奇而又平凡的世界。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科学界巨大的兴趣和争议,是一部独具风格的科学史。

内容推荐

获悉《双螺旋》(插图注释本)即将在中国出版,我十分欣喜。由美国詹姆斯·沃森所著、美国亚历山大·江恩和简·维特科夫斯基所合编、贾拥民翻译的这本书《双螺旋(插图注释本)(精)/生命科学书系》主要讲述了60多年前我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我希望中国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当时我和克里克曾经感受过的那份快乐和兴奋,当然,也包括那份沮丧。

目录

赞誉

插图注释本前言

布拉格爵士推荐序

初版前言

楔子

01 我的好搭档克里克

02 DNA是什么

03 拜师卡尔卡

04 初识威尔金斯

05 转投剑桥

06 费尽周折的转学

07 与克里克的第一次相见

08 克里克与布拉格教授的恩怨

09 理论与模型

10 富兰克林向左,威尔金斯向右

11 牛津之行

12 不成功的“三螺旋模型”

13 出师不利

14 卧薪尝胆

15 奖学金之忧

16 我的第一张X射线照片

17 “DNA结构不是螺旋状的”

18 查加夫定律

19 群英会巴黎

20 抢发论文

21 鲍林来信了

22 鲍林的“三螺旋”论文

23 第51号照片

24 开始制作双螺旋模型

25 曙光初现

26 欣喜若狂

27 尘埃落定

28 来自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的证据

29 我们的论文在《自然》上发表了

尾声

获诺贝尔奖的前前后后

附录 1 最早描述DNA模型的两封信

附录 2 第一版出版时被删掉的一章

附录 3 沃森与默克奖学金委员会的争执

附录 4 《双螺旋》的写作与出版过程

附录 5 查加夫的书评及相关争论

致谢

译者后记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用了解一个年轻科学家的心态去读这本书的话,这是一本好书,虽然作者对于其他人(特别是异性科学家)的一些猜想并不准确。——饶毅 北京大学教授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故事或许是科学史上富戏剧性的重大一幕:一个20出头的博士后(沃森)和一位年近40的博士生(克里克)以极其原始的方式建模,却奠定了当代生物学领域重要的理论基础。沃森和克里克胜在他们拥有对DNA双螺旋结构深邃的前瞻性和宽广的学术视野,这两点使他们可以高效地把不同出处的信息创造性地组合起来,以zui快的速度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季茂业 冷泉港亚洲CEO、冷泉港亚洲基因学习中心主任

《双螺旋》这本书,展示的不只是关于DNA双螺旋被发现的历史,更是一段想象力在自然科学中大放光彩的历史。如果我们今天因为过度追求烦琐细节和无懈可击的多余数据,而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也许正是科学的悲哀。我相信,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一次一次地突破人类认知的极限,就如同1953年的DNA双螺旋。——谢灿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动物磁感应受体基因和“生物指南针”发现者

十几年前念研究生时,我读《双螺旋》,不过那时只读到文字。依稀还能记得的,无非是年轻时沃森的张扬与不羁,和一个伟大发现诞生的戏剧性过程。这次循着精选的图,重读下来,才真正体会到“his story is history”。很多批评者会说,这本书也许只还原了故事的一面。但这一面却是出彩的一面,怎能错过?——黄岩谊 北京大学教授

DNA双螺旋的发现可以称得上整个人类智慧史的尖峰时刻之一。不管你是好奇那段历史的真实面目,关心那些科学英雄的生动形象,还是单纯希望以一个科学家的视角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沃森的《双螺旋》都值得一读。整个科学史上,可能都难以找到像沃森这样真实、犀利、充满个人情绪地记叙科学发现历程的书了。——王立铭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科普畅销书《吃货的生物学修养》作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