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平定东南的故事,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吴潮海主编的《义乌兵故事/人物传记》以史实为基础,将民间流传或史书记载的部分义乌兵事迹收集一书,从戚继光招募义乌兵开始,贯穿各个阶段。通过征战过程中的各种故事,表现义乌兵众志成城团结御外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 书名 | 义乌兵故事/人物传记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平定东南的故事,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吴潮海主编的《义乌兵故事/人物传记》以史实为基础,将民间流传或史书记载的部分义乌兵事迹收集一书,从戚继光招募义乌兵开始,贯穿各个阶段。通过征战过程中的各种故事,表现义乌兵众志成城团结御外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内容推荐 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吴潮海主编的《义乌兵故事/人物传记》以史实为基础,将民间流传或史书记载的部分义乌兵事迹收集于本书,通过征战过程中的各种故事,表现义乌兵众志成城、团结御外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目录 总序 义乌招兵 三箭镇倭寇 八保山“护矿” 力排众议请练兵 装神弄鬼练胆气 义乌兵横空出世 最严格、最奇特的招兵简章 继光孟满叙族谊 监军赵大河 石小姐嫁“泥砂壶” 神力将杨文通 笞臀督读 继光拳和藤牌舞 狼筅的由来 戚参将亲顾茅庐 陈大成率众从军 台温抗倭 戚夫人戎装助阵 花街午战 伏击上峰岭 火烧朱家院 “继光街”的来历 笠帽大的麦饼 椒江半夜杀倭 蛇战败倭 扫除台温残倭 骁将朱珏 正月十一红旗祝捷 正月十四过元宵 清明长长节,过到端午歇 元宵节,食糟羹 响鼓岩吓敌 展旗峰 假山头 木城河 蜂叮癞头皮 “滑贴”的传说 斩赵武 口令 辕门斩子 金乡话中的义乌腔 芋艿 王夫人夜探北麂岛 闽粤剿寇 张榜安民 渔家女水莲 草铺路收复横屿 以歌代酒 王长年割舌 莆田人的素色春联和白头春联 筑头街 糖塔 宁德中秋拖石的习俗 麒麟山下的水井 奇袭杞店 牛田大捷 再战牛田 勇夺宁海桥 徐渭诗赞义乌兵 光饼 夜袭平海卫 “城隍”助戚家军抗倭 连江马鼻与肖石岭之战 水陆六战六捷 石竹山猴战 鼎边 占卜破敌 解围仙游 仙游十八战巷、九尾战、五百洗的来历 大鼓凉伞舞的来历 征东糕 王仓坪之战 蔡陂岭之战 平和县慈惠宫 荡平香寮 王如龙大破龙头山寨 戚家军挺进南澳 宰猪澳大败吴平 安南国剿灭吴平 关公助义乌兵平吴平 戚继光哭祭童子明 修守长城 冒雨点验义乌兵 汤泉池破邪 吴惟忠智筑老龙头入海石城 创修滦阳驿 汤泉阅兵 南稻北移 义乌烟进蓟边 百姓赠楹联 寡妇楼 将军楼 楼大有大摆地雷阵 长城脚下义乌村 逛楼 义乌兵与长天茶苑 援朝抗倭 收复平壤 吴惟忠被诬遭贬 楼必迪怒责李如松 蓟镇南营“兵变”始末 毛国科出使日本 陈蚕力阻米豆代饷 悲壮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八保山“护矿” 义乌南部50里许有座大山,坐落于第八保,所以叫八保山。 嘉靖三十七年(1558),永康县有个盐商,叫施文六。他贩盐从倍磊埠下船,经过八保山,误以为八保山就是八宝山,认为山上有银矿或铜矿,就会同方希六等90余人,结伙由枫坑到八保山挖矿。当地乡民惊诧之余,即奔告于附近的大村倍磊及平望的豪门望户。于是倍磊、平望两村有威望的陈大成和宋廿六等人,即速聚拢族人商议护矿对策,率领本族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子弟,奔赴八保山驱赶施文六、方希六等人。 陈大成与宋廿六等“先礼后兵”,责令施文六等立即撤走,否则将以武力驱赶。岂料施文六、方希六等非但不听好言忠告,反而恶语相加,口出狂言。陈大成等人血气方刚,顿时怒从心头起,紧握双拳,喝声“打”,众人一齐涌向前,挥拳踢腿,打得施文六等人四下逃窜,并抓获方希六、吕廿四等十四人,捆缚解送县衙。知县赵大河顾念他们是邻县乡民,又是初犯,训斥一番,令他们写了悔过书就释放了。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是年六月十九日,施文六又煽动一千余人,占据坑头岭,大张旗鼓强行开矿。陈大成等率众子弟乡勇上山,经过激烈搏斗,生擒十一人,直接解送金华府收禁。李知府就此事批示:在坑场因护矿而杀人的,不论罪。得到知府大人明确的表态,随后又得知县赵大河带兵剿贼的命令,陈大成胆气陡增,就统领陈榆、陈禄、陈文澄等子弟亲兵数百,持刀枪棍棒,追逐上山,杀死施文六、金周谢等三十人,其他人都抱头鼠窜而去。 然而八保山并没有就此安宁,不久,盗矿者听说处州(今丽水)人善炼矿且十分强悍,永康盗矿贼故意将银沙和入土矿,去景宁、龙泉等县引诱了一贯盗矿的杨松等三千余人,到八保山斩木为材,构筑栅寨,准备大肆盗矿。乡民大惊,急忙禀告县衙。知县赵大河急忙发文各都,张贴布告,选兵防御。当时有个风水先生童蒙亨,自告奋勇,说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可退盗矿贼,就纵马进山,不想被盗矿狂徒抓入栅寨关押,没有回来。于是各村乡民进师攻击,初次交锋失利,陈春、朱桂等人都死于非命。后来各都的冯姓、陈姓、杨姓、王姓等相继拥众而至,加上本都的陈、宋两大族壮士,大约三千余人,并力进发八保山,陈大成等还宰牛杀羊犒劳各姓乡勇,宋姓也纷纷出私财犒劳,各都乡勇并力冲杀,杀死盗矿贼无数,俘虏两百余人,而童蒙亨却被贼箭穿耳而亡。处州盗矿贼败回。 这批盗矿贼败回处州后,尚不甘心,还檄告乡民,广集党羽,声称“复仇”。倍磊、平望乡民得知消息后,迅速应对,传报各都,齐集乡民,刀枪棍棒,一应俱全,严阵以待。 果不其然,这年十月,处州亡命之徒数千人,从天龙山、时溪岭、挂纸岭、枫坑岭分道而来,呜呜呜吹竹筒为号。这边陈禄、陈炎,还有陈希四等率众乡勇奋起迎头痛击,个个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海,就是妇女也拿起菜刀柴刀助阵,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刀枪棍棒碰击声不绝于耳。另外,赤岸、葛仙、枧畴、青口、田心等诸路乡勇分别从左右勇猛侧击,个个身手不凡,以一当十,犹如饿虎扑羊,冲散贼徒队形,分割围歼,杀得贼徒哭爹喊娘,大溃而逃,处州贼徒被击杀数千人。当天正好下大雪,还有不少人冻死。因义乌乡勇一路穷追不舍,不少人狼狈逃到武义白溪口,为逃命而争渡落水溺死的不可胜数,以至积尸成山,用石封埋。 八保山护矿械斗,起于六月,平于十月。消息迅速传遍各县,从此都知道义乌乡民十分剽悍勇猛。现在八保山脚的上陈村山上还有不少矿坑,群众称为银坑洞,掩藏在郁郁青山之中。 (方锦沛)(P5-6) 序言 自秦王政始置乌伤县,义乌迄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古老的义乌大地,山川秀美、物华天宝,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勤劳智慧的义乌人世世代代在此耕耘劳作,繁衍生息,改造山河,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在义乌大地上产生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她既是江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是义乌精神;“崇文,尚武,善贾”是义乌民俗;义乌的民风则是“博纳兼容,义利并重”。义乌精神及民风、民俗遂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泓泓一脉,成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千百年来,义乌始终在传承着文明,演绎着辉煌,从而使义乌这座小城艳光四射,魅力无限。 自古以来,特别是唐代之后,义乌学风渐盛,至有“小邹鲁”之称。自宋以来,县学、社学、书院及私塾等讲学机构多有设立,而“莅兹土者,莫不以学校为先务”。故士生其间,勤奋好学,蔚成风气,学有成就,烨烨多名人。并且,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不仅本地名儒代有,在浩浩学海与宦海中大展宏图,而且还活动过、寄寓过数不胜数的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能工巧匠到杏林名家,其生动活泼的文化创造与传播,绵延不绝的文化承续与传递,从来没有湮灭或消沉过。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域里独树一杆颇具特色的义乌文化之帜,在优雅千载的儒风中诞生了许多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的英杰。也正是文化底蕴的深厚与文化内涵的博大,造就了令人神往的义乌,使其作为中华文化渊薮的鲜明形象而历久弥新。 历史,拒绝遗忘,总要把自己行进的每一步,烙在山川大地上。 时间逝而不返,它带走了壮景,淘尽了英雄,留下了无数文化胜迹和如峰的圣典。只有在经过无数教训和挫折之后的今天,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各要素所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它们饱含着从过去传递下来的信息,而《义乌丛书》正是记录这些信息的真实载体。 历史是无法割断的,许多古老的文化至今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怎样继承古老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糟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文化格局,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与物质生产同等重要的任务。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失落的家园。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时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开始意识到,对民族民间文化源头的追寻迫在眉睫,鉴于此,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概而言之,有三大作用: 文化典籍的传承保护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文化典籍中的善本古籍,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极富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义乌也同样,历代文士迭出,著述充栋。这些历经沧桑而幸存下来的“国之重宝”,或则出于保护的需要,基本封存于深阁大库,利用率甚低;或则由于年代久远,几经战乱,面临圮毁,因此,亟待抢救。如今,《义乌丛书》编纂工作的启动,为古籍的保护与使用找到结合点,通过影印整理,皇皇巨著掸除世纪风尘,使其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同时,原本也可以得到保护。真可谓是两全之策,是为民族文化续命,是为地方文化续脉。 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在义乌历史上,有许多人文典故值得挖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值得记载。拨浪鼓文化需要传承,孝义文化值得发扬,义乌兵文化应予光大。但由于历史上的义乌是个农业县,文化底蕴虽然深厚,载入史册的却寥若晨星。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孕育和产生强大的文化力,能为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供重要基础,这种文化力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深深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而,《义乌丛书》编纂者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衔接,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兼顾,创作出义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系列丛书,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发展经验的文化阐释义乌经济的发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定有其源。”义乌发展的文化之源,义乌商业的源流之根,义乌文化圈的形成特质包括宋代事功学说对义乌“义利并重,无信不立”文化精神的影响,明代“义乌兵”对义乌“勇于开拓,敢冒风险”文化精神的影响,清代“敲糖帮”对义乌“善于经营,富于机变”文化精神的影响等。因而,如何用文化来解读义乌,也成了《义乌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文化几乎无所不包,狭义的文化基本限于观念形态领域。从以上包含的内容可看出,《义乌丛书》对“文化”的界定,似乎介于广、狭之间,凡学术思想、哲学原理、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多个类别与层次,均在修编范围之内。 几千年岁月蕴蓄了丰赡富饶的文化积淀。面对多姿多彩、浩瀚博大的义乌文化形态,我们感受到了其内在文化精神的律动。 保存历史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如今,守望岁月的长河,我们不能不呼吁,不要让义乌失去记忆。 这也正是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的主旨与意义所在。 《义乌丛书》卷帙浩繁,她集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题材、新颖的编排,全景式地再现了江南“小邹鲁”的清新佳景和礼仪之邦精深的内涵。走进她,就是走进时间的深处,走进澎湃着历史的向往和时代的潮音的宝地,去领略一个时代的结束,去见证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宏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曾经是,也将永远是义乌区域文化赓续绵延的基石,也是义乌继续前进乃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力量。在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进程中,抢救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掌握借鉴先哲遗留的丰硕成果,是全市文化学术界的共同期盼。因而,编纂这套丛书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势的需要。 谨为序。 中共义乌市委书记 盛秋平 义乌市人民政府市长 林毅 后记 常见义乌人写文章时,喜欢引用清嘉庆《义乌县志·武职》中的数字,说明朝义乌兵中有228个武官。其实,这样写不够准确。《武职》中王缘、王勋、黄滋、冯宗铉乃明成化以前的武官,与我们常说的义乌兵无关。一般概念的义乌兵,为明嘉靖三十八年之后跟戚继光抗倭修长城的人。所以,《武职》中的义乌兵武官有224个。 因为作为武官,清嘉庆《义乌县志》中还有卷十五的《武功》,其中陈大成、王如龙、朱文达、陈子銮、陈禄、叶大正父子、刘廷玉、吴惟忠、楼楠、楼大有11人是戚家军中的主将。另外,卷十三《忠臣》还有两位,即龚子敬、童子明。卷十《选举》中还有黄宗统(蓟镇中路游击)、龚彰(蓟州中路总兵)。从整部清嘉庆《义乌县志》来看,应该有239名武官(明末抗清的还不算)。 本编辑部张金龙查了一百多部家谱,至明末,把总、千总以上的义乌兵将领有800多个。因为从明嘉靖三十八年至万历二十五年,义乌有26000人被招兵,后来还有不少人自动投军,有800多名武官也不足为怪。明朝武官最低为六品。大量的把总、千总,老《县志》未载,家谱中有载。 义乌市志编辑部曾于2002年至2012年,九次派编辑赴京、冀、辽、津的长城沿线走访义乌兵后裔聚居的村落,及有关县、市的方志办收集史料。同时组织“重走义乌兵戍边路,”“重走义乌兵东南沿海抗倭路”、“义乌兵后裔桑梓行”等活动,采访,收集义乌兵南抗倭,北驱虏的史料和民间故事、传说。本书收录的百余则故事,主要反映了从嘉靖三十八年到万历四十八年义乌兵成长,壮大,百战百胜的精彩片断,流传在战斗过的地方生动的故事,以及最后在浑河悲壮阵亡的英雄壮举,值得后人一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