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高手石斑鱼
石斑鱼体呈椭圆形,头大侧扁,吻短而钝圆,口大。石斑鱼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石斑鱼身上有赤褐色的六角形斑点,中间间隔灰白色或网状的青色斑纹。当它隐藏在珊瑚礁中时,赤色的斑点跟红珊瑚几乎一样。但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它们身上的颜色又能很快地从红色变成褐色、黑色变成白色,及黄色变成绯色。石斑鱼还能同时把很多的点、斑、纹、线的颜色一起变得深些或浅些,如同变色龙一样在海底不断地变化着它的色彩。
高傲喜暖的独行者
石斑鱼多栖息于热带及温带海洋,喜欢生活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更常见的是独来独往,十分有个}生。石斑鱼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因此也随着四季变化搬家,最适水温为22~28℃。
石斑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石斑鱼喜静怕浪,喜暖怕冷,喜清怕浊。个体较小的石斑鱼相对好动,活跃在浅水域;个体较大的喜静卧,深居简出,经常待在洞穴或深水域中。
独特的繁衍方式
石斑鱼为雌雄同体,具有性别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生明显少于雌性。不同种类的石斑鱼产卵周期不同,如鲑点石斑鱼是属于分批产卵类型:在同一个卵巢中具有不同时期的卵母细胞,其发育是非同步性的,在一个繁殖周期内,卵子能分批成熟产出;赤点石斑鱼是属于一次产卵类型,但在生殖季节,个体的性成熟和生殖则有先后之分,先成熟的个体早生殖,后成熟的个体晚生殖。
四大家族群
石斑鱼可分为很多种类,分别是点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以及斜带石斑鱼四大类。不同种类的石斑鱼拥有各自独特的外在特征、饮食偏好以及适宜栖息的环境。
点带石斑鱼的吻短钝,基底无黑斑,体侧及各鳍上分散着斑点;点带石斑鱼性情凶猛,以肉食为主,喜食鱼、虾、蟹,饥饿时会自相残杀。
赤点石斑鱼背鳍基底有个黑斑,体侧为棕褐色,头、体、奇鳍有许多橙黄色斑。成鱼喜好摄食鱼、虾、蟹。
青石斑鱼体下部有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有深褐色垂直条纹,仅尾鳍有斑点。仔稚鱼摄食浮游生物,成鱼摄食鱼、虾、蟹。
斜带石斑鱼的头和身体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呈白色;无数橙褐色或是红褐色的小点分布于头、身体和鳍条的中部;斜带石斑鱼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
营养美容护肤之鱼
石斑鱼的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需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石斑鱼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营养成分,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石斑鱼具有健脾、益气的药用价值。因为石斑鱼经常捕食鱼、虾、蟹,就会同时摄取虾、蟹所富含的虾青素,对人类来说,石斑鱼就成为了含虾青素的食物。
“爱耍流氓”的石斑鱼
由于石斑鱼大都生活在潜水域,跟喜爱垂钓以及潜水的人们发生了众多趣事,为人们津津乐道。曾有一名美国摄影师在佛罗里达州博茵顿海滩潜水时,近距离接触到一条龙胆石斑鱼,这条鱼有幸跟美女进行嘴对嘴亲吻,广大网友纷纷点评其为“流氓鱼”,十分有趣。
来自美国的山姆与同伴们曾在出海时捕获一条重达300磅(约136千克)的巨大石斑鱼,合影留念后将其放生。最有趣的是有一名垂钓者曾在海中钓到一条极其巨大的石斑鱼,他正喜出望外地按住其头部时,石斑鱼突然用力反击,用其尾部狠狠地打了该垂钓者一巴掌。
如此可爱又具有脾性的石斑鱼,怎么能不好好了解一番呢?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