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通俗白话、生动有趣,与教科书不一样的大宋历史!
读历史就是读人心,作者张晓珉写宋朝,也点评了一些人性。历史在变,人性不变。
《宋朝果然很有料(第4卷)》讲述宋真宗执政那段历史。澶渊之盟、封禅泰山、溜须拍马、狸猫换太子、寇准斗奸臣、刘娥乱后宫……宋朝果然很有料!
| 书名 | 宋朝果然很有料(第4卷)/历史新阅读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张晓珉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通俗白话、生动有趣,与教科书不一样的大宋历史! 读历史就是读人心,作者张晓珉写宋朝,也点评了一些人性。历史在变,人性不变。 《宋朝果然很有料(第4卷)》讲述宋真宗执政那段历史。澶渊之盟、封禅泰山、溜须拍马、狸猫换太子、寇准斗奸臣、刘娥乱后宫……宋朝果然很有料! 内容推荐 张晓珉著的《宋朝果然很有料(第4卷)》主要写宋真宗执政时期的一些事儿。宋真宗即位初期,对内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对外与辽签署“澶渊之盟”,结束战乱局面,迎来繁荣盛世。然而,其晚年昏庸无德,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最终,在内忧外患之中,真宗驾崩,一个时代结束。 目录 第一章 真宗时代 两大名臣 预言家李沆 小人王钦若 天下第一奸邪 第二章 还是西夏那些事儿 李继迁“求和” 灵州失守 始于诈降,死于诈降 李德明归顺 第三章 宋辽继续开战 山雨欲来 杨六郎——杨延昭 遂城之战 怕死的傅潜 第四章 四川再次叛乱 张咏离川 再生狼烟 雷有终平叛 张咏归来 第五章 蝴蝶效应 无心插柳柳成荫 科举舞弊 余波未平 再生事端 第六章 王者回归 开封府尹“寇青天” 宋朝版的“世纪争产案” 真相大白 李沆去世 寇准拜相 第七章 辽国南征 萧太后的决心 宋朝的对策 南下,还是入川 大名府惨败 最终妥协 赶鸭子上架,不去也得去 第八章 澶渊之盟 那一箭 开始和谈 三根手指 和平到来=英雄末日 赔了还是赚了 第九章 敌国灭,谋臣亡 许攸的教训 狐狸跟狮子 一座假山引起的血案 进攻的真正目的 第十章 寇准第三次下岗 两件错事 小人的口才 学习霍光,好榜样 这个宰相不简单 王旦的本事 第十一章 论如何找回颜面 帝王的梦想 奸臣丁谓 夔州平叛 建功立业 大宋的“财神爷” 第十二章 封禅大典 拖他下水 彻底妥协 天书降临 闹剧上演 第十三章 泰山封禅 千呼万唤 前往泰山 封禅大典 三个小故事 第十四章 天下大乱 汾阴祭地 赵家的“祖先” 唯一的好官 臣服的西夏,内讧的大辽 第十五章 朝廷剧变 接替者是谁 “拓枝癫”造反了 死不悔改 第四次下岗 第十六章 天降之物 蝗虫之灾 大宋的“外星人事件” 王旦病逝 第十七章 后朝廷时代 王钦若上位 拜拜,不送 接替者,竟然是他 寇准“变节” 最后一次归来 第十八章 中国版“灰姑娘” 我本蜀地一歌女 奈何进入帝王家 纯,属虚构;乱,是佳人 目标,那最高的宝座 第十九章 母仪天下 狸猫换太子 真实的历史 终于等到“这一天” 反目成仇 第二十章 殊死交战 开战 寇准专权 “溜须”典故的由来 釜底抽薪的妙计 酒醉泄密 第二十一章 无奈的结局 痛打落水狗 “周家哥哥”造反啦 发配远小州 真宗病逝 第二十二章 新的时代 丁谓专权 坑害贤良 成败“萧何” “精挑细选”的发配之地 尾声 最后的故事 试读章节 两大名臣 公元997年,新王加冕,赵恒登基。 当时,一身龙袍的赵恒出现在开封城的万岁殿上,看着底下文武百官对自己顶礼膜拜,听着阵阵山呼海啸的“万岁”之音,帝国新一代皇帝意气风发,也终于理解了何为君临天下。 当然了,再意气风发,赵恒也清楚地知道,吕端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以及殊死的搏斗。对于这位大臣的“定策之功”,他是铭记在心的。 史料记载,为了报答吕端,每次早朝,当吕端率领文武百官进殿时,宋真宗都要起身拱手作揖,称吕端为吕公,从不称其名讳。 对于皇帝的所作所为,吕端再三恳请宋真宗不要如此,说君臣有别,不能如此称呼。然而,宋真宗却毫不介意,解释道:“公乃顾命老臣,朕怎敢和先帝相比,直呼公名讳?” 除了尊称外,宋真宗见吕端是一个大胖子,身形肥大、行动不便,行走皇宫大殿的窄台阶费劲,便下令把窄台阶全部加宽,便于吕端行走,还为其修建了一条宽敞的通道,供吕端专用。 对于宋真宗的这些礼遇,吕端甚为感动,从此更加卖力干活了。吕端不仅干活尽职尽责,还成功阻止了那个女人进宫(后面再说)。然而,吕端毕竟是一个60多岁的垂暮老人了,已到人生尽头的他,虽有心杀贼,也无力回天了。 新皇登基第二年,吕端就病倒了,病重到只能告老还乡。 吕端回家后,皇帝多次亲临其府宅,对其恩宠备至。赵恒希望吕端好好养病,等病好了,再回来报效朝廷。然而,虽皇恩浩荡,但天不假年,吕端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咸平三年(1000年)四月,吕端溘然长逝,终年06岁。 吕端死后,皇帝很悲痛,追封其“司空”官衔,赐谥号“定惠”,其余那些对其妻、其子的恩赐,更是不在话下。 处理完吕端的葬礼,皇帝擦去眼角的泪水,开始重用两个新的能臣,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了。 这两个能臣,就是文武双全的救国宰相张齐贤,以及能够一语成谶的圣相李沆。 咱们都知道这个张齐贤,当年他靠“画地十策”起家,一步一步凭借军功,最终位列宰相之位。 除军功外,在律法的修订上,张齐贤也颇有建树。 咸平年间,宋真宗下令重新修订律法,监察御史王济建议:如果有人抢劫时手里拿着武器,不论是否抢到赃物,此人都必须被判处死刑。 张齐贤反对这个提案,他提出,国家立法以爱民为本,那些没有抢到财物的人,应该减刑,免除死罪。 王济反对,他认为制订刑法就是为了遏制犯罪的人,如今这个人已经犯罪了,不管他抢没抢到赃物,都已经构成了他犯罪的事实。既然已经犯罪,就应该从严处理,一旦从轻发落,岂不是鼓励更多的人去犯罪? 两人争论不休,无法求同存异,只能当庭辩论。辩论期间,王济言辞激烈,说得激动时,竟然痛斥张齐贤“迂腐、不合时宜”,应该“解甲归田”,等等。 见此情景,赵恒下令暂时散会,在送走群臣后,他私下询问宰相吕端的意见。 吕端同意张齐贤的做法,他建议道:“国家立法,崇尚宽仁,不能一味喊打喊杀,若行苛政,后患无穷。” 于是,宋真宗听从了吕端的意见,采纳了张齐贤的建议。 史料记载,赵恒与吕端偷偷摸摸议论时,在大殿之外,群臣依旧在热烈地讨论,王济依旧在阐述自己的想法,决不妥协。结果,这边大家正讨论呢,那边宋真宗已经颁布诏书,同意了张齐贤的建议。 胜负已定,大家都觉得王济该倒霉了。于是,见风使舵的大臣们立刻掉转了船头,他们纷纷痛骂王济态度嚣张,执法严酷,不体谅百姓,要求免其官职。 在这一片喊打喊杀声中,张齐贤却启奏道:“百官畅所欲言,虽争执不断,但都是为了国家,臣恳请不要追究王济的责任。” 此言一出,王济感动得哇哇的,百官对张齐贤也皆刮目相看,宋真宗更是感慨颇深,再三褒奖张齐贤有容人之量,绝对是一个好宰相。 除了有容人之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外,张齐贤对司法判案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当时,两位皇亲国戚因为争夺父亲的遗产,闹得天下皆知,他们一共打了十几次官司,也不能结案。即使是九五之尊的宋真宗亲自出面游说,也不能解决。因为每一次财产分割后,双方都认为对方占得多、自己吃了亏,所以不同意结案。 这个案件拖了好几年,搞得宋真宗焦头烂额,也没有一个解决的方案。为了替皇帝分忧解难,张齐贤主动请缨,要求断案。 按理来说,张齐贤官拜宰相,有辅国重任,不应该去当什么法官。但是,赵恒迫于无奈,还是同意了张齐贤的请求。 张齐贤开始审案,他宣来原告被告,先对其中一人道:“你一直不让结案,是否认为对方分的财产多,自己分的财产少?” 那人回答道:“对。” 张齐贤又问另外一人:“你一直僵持不下,是否跟他一样,认为对方分的财产多,自己分的财产少?” 那人也回答道:“对。” P1-3 序言 有首歌唱得好:一千年以后,世界早已没有我…… 那么,一千年以前的世界呢? 这一卷讲述的,就是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宋真宗时代。 宋真宗时代发生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至道元年(995年),赵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赵光义之所以为儿子改这个名字,是为了告诫他:“名此,欲我儿有长德,久于其道也。”意思是说,希望他坚持到底,做什么事情都要始终如一,不能半途而废。 虽然赵光义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事实证明,赵恒还是辜负了父亲的期望,除了长期迷恋于封禅之外,在其他方面,他则是一个朝三暮四、毫无定力的软蛋。 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赵恒即位后,对内,任用吕端、李沆为相,勤于政事;对外,任用寇准、毕士安等人,与辽国交战,保卫自己的领土主权。 这个时代,宋朝富庶繁荣,史称“咸平之治”。 时间继续前进,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萧太后发动80万大军,南下伐宋。在这场亡国危机中,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赵恒亲征,双方会战于距离开封三百里外的澶州。这场大战,史称“澶渊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宋朝慑于辽国的声势、辽国害怕后勤补给不足,双方皆无打持久战的准备,最终签订了停战合约。这个合约,史称“澶渊之盟”。 签署了“澶渊之盟”后,宋辽这对已经打了35年的冤家对头,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屠刀,共同迎接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了。这种和平的局面,也持续了百年之久,直到118年后,宋辽两国才再起波澜,共同迎接那最后的、可耻的、共同灭亡之日…… 史料记载,宋辽罢兵休战后,宋朝得到了和平发展的良机,国力达到了顶峰。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澶渊之盟”签署后,宋朝仅仅休养生息了两年,到景德三年(1006年)时,宋朝的国家赋税收入就已经达到了6300万两白银。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清朝最鼎盛的“康乾盛世”时,领土面积是北宋的4.7倍,人口数量是北宋的3倍,国家最高的财政收入,也不过4800万两白银。 可见,宋朝的经济之繁盛,国民之富裕,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第一。宋真宗统治时期,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盛世。 然而这个盛世,还是被毁灭了。 毁灭这个盛世的起因,就是一件事情——封禅。 史料记载,宋真宗晚年昏庸无德,喜好封禅。他任用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国力衰退。 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葬永定陵,庙号真宗。 这个皇帝,最终得到了一个毁誉参半的结局。 以上就是第四卷所讲述的内容。当然,若想知道一千年前中国发生的详细事情,还是请翻阅这本书,寻找您想要的答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