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培养确定目标的好习惯呢?
第一,确定目标可激发、保持学习动力。确定目标就是立志。立志、定标、学习、成长、发展是一个人的学习成长过程。古人讲“百学须先立志”,就是说在学习本领之前首先要立下远大的志向,设定学习的目标。人生目标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动力。有了人生目标,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能激发起学习热情,产生学习动力,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确定目标可使学习方向明确并获得成功。1999年,北京大学举办夏令营,有30名正在读初一的学生在北大生活了8天。在一次活动中,老师让每个同学谈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一位同学目标明确。当时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属中等,他的理想是将来考北大,并且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期末考试进班级前lO名。中期学习目标是初中毕业考进市一中(省级重点中学)。为了实现目标,他还制定了日、月、学期学习计划。在以后的每年暑期,这位同学都向北大夏令营辅导员报告好消息。2001年,他以全市第五名的成绩考入市一中。2004年他以665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
第三,确定目标可争取人生发展。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相差无几。然而,人在走过漫长的一段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碌碌无为。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原因不在于天赋或机遇,而在于小时候有无人生目标。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孩童时代的学习就会漫无边际,对于有明确目标的人来说,孩童时代便遵循目标学习,为人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临出校门,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这个调查结果,实际反映了这些学子从孩童时代到大学时代一贯的人生目标状况。25年后,哈佛跟踪调查这群学生时发现:3%的人,25年问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商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多是社会中上阶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孩童时代到25年前的大学时代,以及其后有无明确目标。
事实是最好的说明,人生目标对人生有重大作用,尤其能使孩子明确学习方向,凝聚学习意志,克服学习困难,坚持不懈地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确定目标的好习惯?
第一,“照镜子”认识自我。孩子各方面的基础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限。据有关方面对每年新人学孩子的问卷调查,每年测试结果都令人惊讶。比如以“我是谁”为主题,了解孩子对学习目的、自我发展的认识等,可以说孩子普遍对自己没有认识。为什么学习?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特长?说不好!将来的发展志向是什么?没想过!至于家庭、父母状况及对自己的期望知之甚少。
现在的家庭孩子们缺少压力,他们过多地注重自我,对社会的理解甚少。进入学校后,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学习科目增多,对人格培养的多方面要求日益严格,这使不少孩子难以承受。因此,在品德行为各方面的不良习惯就开始暴露出来,“不爱学、不会学,上课不会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等更是学生中较多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全优”的孩子,在学习习惯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此,有的学校引导孩子们以学习中“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的科学方法为镜子,并以学习目标明确、认真学习、人生幸福的案例为镜子,对照自己的学习表现。通过照镜子,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一些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反思自己的缺欠与原因,重新确立新目标,采用新的学习方法。
第二,让孩子自主确定目标。每个孩子的基础水平不一样,所以不能按统一目标来要求,应该发挥孩子的自主性,由孩子自主制定目标。如适时制定出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小学目标、中学目标、大学目标、工作目标等。家长的作用在于帮助指导,提合理化建议供孩子参考,以引导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设计租规划自己,真正体现出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能代替孩子确定人生目标。家长可帮助孩子做前瞻性的趋势分析,以利孩子在制定短期目标的同时,着眼于长远目标。因为只注重短期目标则难以获得不断进步的动力,而孩子又缺乏预测人生未来的经验,父母有必要帮助孩子做人生分析。
……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