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起始的地方
矣则村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属于南盘江流域,是华宁县内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从村外一眼望去,村子背靠一座光秃秃的山,一条溪流从村中穿过,房屋稀稀拉拉地点缀在村里的平地上。
村后的那座山算得上是鹤立鸡群。山脊裸露,巨石堆积,南盘江从山脚流过,湍急的河水拍打着岸边的巨石,让这个平淡无奇的小山村透露出些许不为人知的力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谁能想到会诞生出一位传奇人物——褚时健。
矣则村只有十几口人,大多数人家都属于贫困户,褚家当时算是村里的大户,家中的四合院在村中显得格外气派,家主褚发珍在当地当过乡长,曾捐过功名,被乡人们称为“褚监生”。根据褚时健的描述,他们的祖辈并不是玉溪地区的土著,而是清朝咸丰年间从河南地区迁移至此的。
褚发珍有三个儿子,或许是应了那个年代的风气,大儿子叫褚开学,二儿子口q褚开科,--JL子叫褚开运,还有一个女儿。
褚时健的父亲褚开运在家里排行老三,他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常年在外奔波,靠着智慧在当地做起了木材买卖,每次回家都很少说话,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褚家门外有一条铁路,褚开运在各地收到的木材就靠这条铁路运输到各地。在当时那个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年代,做铁路运输行业非常辛苦。
第二节 出世
矣则村里土地很少,也没有什么水利设施,村民们都是靠天吃饭,收成好了每年能有些余粮,遇上大灾大旱,那些缺乏劳力的家庭只能以借粮度日,生活过得很拮据。
1928年农历大年初一,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间里,褚开运的妻子褚王氏临盆了。这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前面的两个儿子都因为意外天折了。或许是因为两个孩子早逝,褚开运夫妇有些迷信,听一个走访的风水先生说“死过人的屋子阴气重,对孕妇和新生儿不利”,褚王氏怀孕后搬到了江边的一处小院内暂住。
这一天好像格外漫长,褚开运在屋外焦急地等待着,似乎过了一年之久他才听到屋内传出小孩的啼哭声。这个正好在龙年头出生的孩子着实给褚家的新年增添了不少欢乐。按辈分,这个刚刚诞生的婴儿是“时”字辈,由于他两个哥哥的天折,父母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大,故取名为“时健”。
幼时的褚时健长得很像父亲,浓眉大眼,肤色黝黑,还有点活泼好动,爷爷奶奶给他取了个乳名叫“石柱”,褚时健跟石柱这个名字倒是像极了。褚家老屋后有一条铁路,名为“滇越铁路”,不时有火车通过。火车的鸣笛声和江水的哗哗声陪伴着褚时健走过了整个童年。
1931年,褚时健三岁,褚王氏给褚家又添一名男丁,名为褚时候。1934年,褚王氏再生一女儿,取名时英,一年后又产一子为时佐,此后一家六口人过得也还算幸福。
那个年代村里孩子的娱乐项目并没有太多,不是上山采果就是下河抓鱼。在石柱的记忆里,三四岁的时候他就跟村里的小伙伴结伴在江水里玩耍了。当时他还不会游泳,只能跟着伙伴们在较浅的河边玩,到了五六岁已经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石柱的水性越来越好,胆子也越来越大,后来还练出了一手抓鱼的绝活,在村中小有名气。
石柱抓鱼的本事没多少人能比得上,他抓鱼的手法有很多种,用手摸、用脚探或是用树枝做鱼叉等。成天在外玩耍的褚时健晒得又黑又亮,身上的皮晒掉了一层又一层,就这样一年一年地晒,褚时健变得越来越黑,在全村也是出了名的“黑”。
少年石柱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家里人口多,他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过,还经常抓鱼砍柴贴补家用。母亲也从不担心儿子在水中游玩,在她的印象中石柱是一个很可靠的孩子,很会为家里着想。这身抓鱼的本事陪伴了褚时健一生,后来他被发配到红光农场的时候,正是靠着下河抓鱼解决了难挨的饥荒。
石柱的青少年时期充满了美好和回忆,那些年的时光或许是他这辈子最幸福的日子。
P4-6
褚时健的故事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对以后的成长都是有用的。你可能觉得现在的生活条件很苦,但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经历磨难,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对每个人来说,过往的经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笔财富会一直伴随我们,并一直产生效益,别人想夺也夺不走。
少年时期的艰苦劳作对褚时健的一生有很大的帮助,他觉得不论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效率,从投入到产出,搞商品生产就要计算仔细,只有具备经营意识和良好的技术,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童年将决定我们的一生,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都很大,所以小时候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所有事情都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办事的时候要按照规律来,要讲道理,不按道理来、不按规律来,迟早会出问题。
褚时健以古稀之年东山再起后备受瞩目,前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希望他能帮忙看投资、看发展、看项目。这些人总是抱着侥幸心理,总想从他这里找发展的捷径,可是成功哪会那么简单呢?褚时健都八十多岁了还在摸爬滚打,一点一点地做事情。成功的方法不可复制,但成功的精神是可以学习的。关于褚时健,我们要学的就是:踏踏实实做事,一点一点地学习,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走得更久远。
做企业家一定要负责,不仅对自己、对家人要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做企业并不只是在工作,更多是在创造价值。从褚时健的一生来看,他总是在为别人着想,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自己真正享用的东西少之又少,但或许他得到的东西很多,都是看不见的财富。
关于做事业,褚时健有自己的三个标准,他说:“第一,要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好的关键就是利润要增长;第二,做事情,钱花多了不行,那些年我们是帮国家搞企业,帮国家搞就要替国家算账;第三,干事情就要对大家有利。”
褚时健的一生虽然经历过几次大的波折,但他对自己所做过一切都不后悔,因为他无愧于任何人。做事情,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打倒你的。我们不要老回顾过去的美好或坎坷,要勇于向前看,把眼下和未来过好才是生活的真谛。
无论做什么,褚时健都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沾手的事情就要干好,大事小事都一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不服输的精神,要不怕困难和失败。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失败和辛酸,这是规律,也是定律。
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中的佼佼者,褚时健可以说是中国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他用17年的时间将默默无闻的玉溪卷烟厂运营成为亚洲最大的卷烟集团、世界排名第五的大型集团企业,实现了税利991亿元的奇迹,使其成为地方的财政支柱,后来也因经济问题入狱,轰动了整个中国。出人意料的是,他又以古稀之年创业,并耗费长达十年的时间为世人奉上了美味的冰糖橙。褚时健的这种耐力和抗打压的精神是世间所罕见的,而褚橙中的人生滋味当然是从别的橙子中尝不到的。
这就是褚时健带给我们的价值。
愿大家都能从这位成功的企业家、这位坚强的老人的故事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
该怎么说才好
从了解褚时健开始到下笔,我曾经历过数次的犹豫。褚时健作为商界的风云人物,他的故事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
以我的见识来评价褚时健,我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个资格,他在我面前就像是一座高山,有一种宏伟的气势。
我并不是一个企业家,看不懂他在企业发展上的辉煌成就,也看不懂他在企业发展中的雄韬伟略。翻阅着他的资料和书籍,他的经历仿佛在告诉我,我还很年轻,什么都不懂……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或平凡,或优越。对于生在乱世的褚时健来说,过上太平安稳的生活是他儿时最大的愿望。战火让他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兄弟,他毅然地选择了参加革命,为了亲人、为了祖国、为了民族继续斗争,平稳的生活对当时的褚时健来说是一种奢求。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满目疮痍,活着的人们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也顺应着时代的潮流,扛起了属于自己的责任,努力建设企业,奋发图强。
要认识一个成功的人,并不是要看他有多么光彩、多么辉煌,这些我们的眼睛都可以看到,而他那背后的心酸、坚持和努力,所有那些公众视线看不到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内容。
无数的企业家、学者研究褚时健,并讨论褚时健。研究什么?讨论什么?是他当年入狱的因由?还是当年的对错?不,事情已经过去了,需要我们研究和学习的是他那股不屈不挠“触底反弹”的精神,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异常迅速,机会稍纵即逝。如何创业?如何看待市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解决?褚时健如果遇到了类似问题,他会怎么解决?这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褚时健的文章,其中引用了两句话,第一句是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说过的话,“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第二旬是巴顿将军讲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弹力”。这两句话在褚时健身上都体现得很深刻。
褚时健作为新中国第一批企业家,不仅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影响了一代企业家。他用17年的时间带领玉溪卷烟厂走到了世界的舞台上,使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集团,累计实现税利超过991亿元。他在74岁时回到哀牢山后再次创业,在山上种橙子,褚橙一度大卖,果园固定资产达数亿元,利润也上亿,为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哀牢山上的褚时健似乎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老人,头戴一顶破草帽,衣服的领子已被磨破了边,黝黑的皮肤已经让人看不出他的真实年龄,不过他的身体看起来依然很结实。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果园,站在橙树下仔细地研究它的生长情况……
《褚时健新传(活着就要不放弃)/名人励志系列》由黄鸿涯著,讲的是:
褚时健作为新中国第一批企业家,不仅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影响了一代企业家。他用17年的时间带领玉溪卷烟厂走到了世界的舞台上,使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集团,累计实现税利超过991亿元。他在74岁时回到哀牢山后再次创业,在山上种橙子,褚橙一度大卖,果园固定资产达数亿元,利润也上亿,为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哀牢山上的褚时健似乎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老人,头戴一顶破草帽,衣服的领子已被磨破了边,黝黑的皮肤已经让人看不出他的真实年龄,不过他的身体看起来依然很结实。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果园,站在橙树下仔细地研究它的生长情况……
大格局、大实话、真创业、真自强!昔日“亚洲烟王”,今日“褚橙之父”。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他用了18年,把红塔山香烟做到亚洲第一,年逾古稀,他锒铛入狱,以为人生告终,75岁高龄,一无所有,从头再来,成功创立褚橙品牌,美名扬遍天下。
《褚时健新传(活着就要不放弃)/名人励志系列》由黄鸿涯著,是一部人生风云录,也是一本绝佳创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