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褚时健新传(活着就要不放弃)/名人励志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鸿涯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节 起始的地方

矣则村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属于南盘江流域,是华宁县内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从村外一眼望去,村子背靠一座光秃秃的山,一条溪流从村中穿过,房屋稀稀拉拉地点缀在村里的平地上。

村后的那座山算得上是鹤立鸡群。山脊裸露,巨石堆积,南盘江从山脚流过,湍急的河水拍打着岸边的巨石,让这个平淡无奇的小山村透露出些许不为人知的力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谁能想到会诞生出一位传奇人物——褚时健。

矣则村只有十几口人,大多数人家都属于贫困户,褚家当时算是村里的大户,家中的四合院在村中显得格外气派,家主褚发珍在当地当过乡长,曾捐过功名,被乡人们称为“褚监生”。根据褚时健的描述,他们的祖辈并不是玉溪地区的土著,而是清朝咸丰年间从河南地区迁移至此的。

褚发珍有三个儿子,或许是应了那个年代的风气,大儿子叫褚开学,二儿子口q褚开科,--JL子叫褚开运,还有一个女儿。

褚时健的父亲褚开运在家里排行老三,他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常年在外奔波,靠着智慧在当地做起了木材买卖,每次回家都很少说话,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褚家门外有一条铁路,褚开运在各地收到的木材就靠这条铁路运输到各地。在当时那个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年代,做铁路运输行业非常辛苦。

第二节 出世

矣则村里土地很少,也没有什么水利设施,村民们都是靠天吃饭,收成好了每年能有些余粮,遇上大灾大旱,那些缺乏劳力的家庭只能以借粮度日,生活过得很拮据。

1928年农历大年初一,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间里,褚开运的妻子褚王氏临盆了。这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前面的两个儿子都因为意外天折了。或许是因为两个孩子早逝,褚开运夫妇有些迷信,听一个走访的风水先生说“死过人的屋子阴气重,对孕妇和新生儿不利”,褚王氏怀孕后搬到了江边的一处小院内暂住。

这一天好像格外漫长,褚开运在屋外焦急地等待着,似乎过了一年之久他才听到屋内传出小孩的啼哭声。这个正好在龙年头出生的孩子着实给褚家的新年增添了不少欢乐。按辈分,这个刚刚诞生的婴儿是“时”字辈,由于他两个哥哥的天折,父母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大,故取名为“时健”。

幼时的褚时健长得很像父亲,浓眉大眼,肤色黝黑,还有点活泼好动,爷爷奶奶给他取了个乳名叫“石柱”,褚时健跟石柱这个名字倒是像极了。褚家老屋后有一条铁路,名为“滇越铁路”,不时有火车通过。火车的鸣笛声和江水的哗哗声陪伴着褚时健走过了整个童年。

1931年,褚时健三岁,褚王氏给褚家又添一名男丁,名为褚时候。1934年,褚王氏再生一女儿,取名时英,一年后又产一子为时佐,此后一家六口人过得也还算幸福。

那个年代村里孩子的娱乐项目并没有太多,不是上山采果就是下河抓鱼。在石柱的记忆里,三四岁的时候他就跟村里的小伙伴结伴在江水里玩耍了。当时他还不会游泳,只能跟着伙伴们在较浅的河边玩,到了五六岁已经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石柱的水性越来越好,胆子也越来越大,后来还练出了一手抓鱼的绝活,在村中小有名气。

石柱抓鱼的本事没多少人能比得上,他抓鱼的手法有很多种,用手摸、用脚探或是用树枝做鱼叉等。成天在外玩耍的褚时健晒得又黑又亮,身上的皮晒掉了一层又一层,就这样一年一年地晒,褚时健变得越来越黑,在全村也是出了名的“黑”。

少年石柱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家里人口多,他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过,还经常抓鱼砍柴贴补家用。母亲也从不担心儿子在水中游玩,在她的印象中石柱是一个很可靠的孩子,很会为家里着想。这身抓鱼的本事陪伴了褚时健一生,后来他被发配到红光农场的时候,正是靠着下河抓鱼解决了难挨的饥荒。

石柱的青少年时期充满了美好和回忆,那些年的时光或许是他这辈子最幸福的日子。

P4-6

后记

褚时健的故事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对以后的成长都是有用的。你可能觉得现在的生活条件很苦,但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经历磨难,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对每个人来说,过往的经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笔财富会一直伴随我们,并一直产生效益,别人想夺也夺不走。

少年时期的艰苦劳作对褚时健的一生有很大的帮助,他觉得不论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效率,从投入到产出,搞商品生产就要计算仔细,只有具备经营意识和良好的技术,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童年将决定我们的一生,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都很大,所以小时候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所有事情都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办事的时候要按照规律来,要讲道理,不按道理来、不按规律来,迟早会出问题。

褚时健以古稀之年东山再起后备受瞩目,前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希望他能帮忙看投资、看发展、看项目。这些人总是抱着侥幸心理,总想从他这里找发展的捷径,可是成功哪会那么简单呢?褚时健都八十多岁了还在摸爬滚打,一点一点地做事情。成功的方法不可复制,但成功的精神是可以学习的。关于褚时健,我们要学的就是:踏踏实实做事,一点一点地学习,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走得更久远。

做企业家一定要负责,不仅对自己、对家人要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做企业并不只是在工作,更多是在创造价值。从褚时健的一生来看,他总是在为别人着想,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自己真正享用的东西少之又少,但或许他得到的东西很多,都是看不见的财富。

关于做事业,褚时健有自己的三个标准,他说:“第一,要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好的关键就是利润要增长;第二,做事情,钱花多了不行,那些年我们是帮国家搞企业,帮国家搞就要替国家算账;第三,干事情就要对大家有利。”

褚时健的一生虽然经历过几次大的波折,但他对自己所做过一切都不后悔,因为他无愧于任何人。做事情,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打倒你的。我们不要老回顾过去的美好或坎坷,要勇于向前看,把眼下和未来过好才是生活的真谛。

无论做什么,褚时健都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沾手的事情就要干好,大事小事都一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不服输的精神,要不怕困难和失败。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失败和辛酸,这是规律,也是定律。

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中的佼佼者,褚时健可以说是中国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他用17年的时间将默默无闻的玉溪卷烟厂运营成为亚洲最大的卷烟集团、世界排名第五的大型集团企业,实现了税利991亿元的奇迹,使其成为地方的财政支柱,后来也因经济问题入狱,轰动了整个中国。出人意料的是,他又以古稀之年创业,并耗费长达十年的时间为世人奉上了美味的冰糖橙。褚时健的这种耐力和抗打压的精神是世间所罕见的,而褚橙中的人生滋味当然是从别的橙子中尝不到的。

这就是褚时健带给我们的价值。

愿大家都能从这位成功的企业家、这位坚强的老人的故事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

目录

第一篇 一切的开始

 第一章 男儿当自强

第一节 起始的地方

第二节 出世

第三节 滇越铁路

第四节 意料之外的灾难

第五节 悲剧的开始

第六节 挑起重担

第七节 临终的嘱托

 第二章 求学才是唯一的出路

第一节 想起以前的事情

第二节 初到昆明

第三节 不得不说的一些事

 第三章 艰苦的革命之旅

第一节 革命生涯

第二节 二哥牺牲

第三节 晋升为区长

第四节 马静芬的回忆

第五节 成家立业

第六节 严峻的形势

第七节 感情危机

第八节 被列为“右派”

 第四章 “迎难而上”的生活观

第一节 艰苦岁月

第二节 家人团聚

第三节 第二次水难

第四节 “摘帽”生涯

第二篇 沾手的事就要做到最好

 第一章 艰苦奋斗十三年

第一节 干还是不干

第二节 管理还是改革

第三节 离开哀牢山

 第二章 十八年如一日

第一节 不搞行政

第二节 去煤矿还是去卷烟厂

第三节 举家迁玉溪

第四节 初期的“玉烟”

 第三章 “玉烟”发展的起始之路

第一节 明争暗斗

第二节 涨薪风波

第三节 锅炉事件

第四节 去“蛀牙”

第五节 谋福利

第六节 抓质量

第七节 竞争促进生产

第八节 管理的“精神”

 第四章 玉溪卷烟厂的风云起伏

第一节 负债经营

第二节 好事多磨

第三节 原料问题

第四节 利益激励员工

第五节 把握问题

第六节 欧洲考察

第七节 美国之行

 第五章 玉溪卷烟厂辉煌的开始

第一节 胆子一定要大

第二节 引进设备

第三节 机遇

第四节 快速发展

第五节 全国性影响力

第六节 世界级烤烟的水准

第七节 新制度的改革

第八节 新的问题

第九节 人事权

 第六章 “红塔山”的辉煌

第一节 品牌

第二节 辅料问题

第三节 原料决定生产

第四节 战略目光

 第七章 “亚洲烟王”的诞生

第一节 国际化动力

第二节 设备一流

第三节 外汇额度开放

第四节 关索坝

 第八章 拓展新行业

第一节 寻找出路

第二节 红塔集团“谋局”

第三节 能源

第四节 金融

 第九章 步入巅峰的人

第一节 不凡的玉溪卷烟厂

第二节 日趋熟练的经营艺术

第三节 动力来源

第三篇 活着就不要怕输

 第一章 “阶下囚不是我褚时健的归属”

第一节 暴风雨来临前夕

第二节 打入地狱的宣告

第三节 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第四节 借钱买地

第五节 重回热血年代

第六节 未雨绸缪

 第二章 在管理上多下功夫

第一节 术业有专攻

第二节 果园和烟厂都一样

第三节 总结

第四节 做事要有把握

第五节 成功源于实践

第六节 算账

第七节 最简单的管理办法

第四篇一切归于宁静

 第一章 平静的生活

第一节 对亲情的眷顾

第二节 当一名隐者

第三节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第二章 后话

第一节 如今的状况

第二节 依托

 结束语

序言

该怎么说才好

从了解褚时健开始到下笔,我曾经历过数次的犹豫。褚时健作为商界的风云人物,他的故事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

以我的见识来评价褚时健,我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个资格,他在我面前就像是一座高山,有一种宏伟的气势。

我并不是一个企业家,看不懂他在企业发展上的辉煌成就,也看不懂他在企业发展中的雄韬伟略。翻阅着他的资料和书籍,他的经历仿佛在告诉我,我还很年轻,什么都不懂……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或平凡,或优越。对于生在乱世的褚时健来说,过上太平安稳的生活是他儿时最大的愿望。战火让他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兄弟,他毅然地选择了参加革命,为了亲人、为了祖国、为了民族继续斗争,平稳的生活对当时的褚时健来说是一种奢求。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满目疮痍,活着的人们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也顺应着时代的潮流,扛起了属于自己的责任,努力建设企业,奋发图强。

要认识一个成功的人,并不是要看他有多么光彩、多么辉煌,这些我们的眼睛都可以看到,而他那背后的心酸、坚持和努力,所有那些公众视线看不到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内容。

无数的企业家、学者研究褚时健,并讨论褚时健。研究什么?讨论什么?是他当年入狱的因由?还是当年的对错?不,事情已经过去了,需要我们研究和学习的是他那股不屈不挠“触底反弹”的精神,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异常迅速,机会稍纵即逝。如何创业?如何看待市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解决?褚时健如果遇到了类似问题,他会怎么解决?这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褚时健的文章,其中引用了两句话,第一句是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说过的话,“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第二旬是巴顿将军讲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弹力”。这两句话在褚时健身上都体现得很深刻。

褚时健作为新中国第一批企业家,不仅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影响了一代企业家。他用17年的时间带领玉溪卷烟厂走到了世界的舞台上,使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集团,累计实现税利超过991亿元。他在74岁时回到哀牢山后再次创业,在山上种橙子,褚橙一度大卖,果园固定资产达数亿元,利润也上亿,为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哀牢山上的褚时健似乎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老人,头戴一顶破草帽,衣服的领子已被磨破了边,黝黑的皮肤已经让人看不出他的真实年龄,不过他的身体看起来依然很结实。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果园,站在橙树下仔细地研究它的生长情况……

内容推荐

《褚时健新传(活着就要不放弃)/名人励志系列》由黄鸿涯著,讲的是:

褚时健作为新中国第一批企业家,不仅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影响了一代企业家。他用17年的时间带领玉溪卷烟厂走到了世界的舞台上,使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集团,累计实现税利超过991亿元。他在74岁时回到哀牢山后再次创业,在山上种橙子,褚橙一度大卖,果园固定资产达数亿元,利润也上亿,为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哀牢山上的褚时健似乎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老人,头戴一顶破草帽,衣服的领子已被磨破了边,黝黑的皮肤已经让人看不出他的真实年龄,不过他的身体看起来依然很结实。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果园,站在橙树下仔细地研究它的生长情况……

编辑推荐

大格局、大实话、真创业、真自强!昔日“亚洲烟王”,今日“褚橙之父”。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他用了18年,把红塔山香烟做到亚洲第一,年逾古稀,他锒铛入狱,以为人生告终,75岁高龄,一无所有,从头再来,成功创立褚橙品牌,美名扬遍天下。

《褚时健新传(活着就要不放弃)/名人励志系列》由黄鸿涯著,是一部人生风云录,也是一本绝佳创业史。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