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尔德的童话故事里,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他对理想艺术的强烈追求和那些充满着忧伤的极致的美,也能够一次次体验到蕴含在悲哀的人生中的美的力量和道德的感染力。王尔德是位出色的文学家,他的童话语言优美,文字生动,英语纯正,故事构思奇妙,有丰富的想象力,中间常常贯穿着微妙的哲理和引申的含义。
奥斯卡·王尔德著,闻钟主编,汤定九译的《夜莺与玫瑰(全译典藏版2.0)(精)/经典名著大家名译》实用性强,有效引导,设有无障碍阅读、重点段落、延伸阅读、名家面对面、人物关系表,全方位强化对作品的理解,借助对作家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增强典藏性和趣味性的同时,着力作品深层次的解读。
奥斯卡·王尔德著,闻钟主编,汤定九译的《夜莺与玫瑰(全译典藏版2.0)(精)/经典名著大家名译》一共收录了9篇童话故事,包括《夜莺与玫瑰》《快乐王子》《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非凡的火箭》《少年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星孩》《渔夫和他的灵魂》。在这些童话中,无论是为爱坚持,最终无私地献出自己生命的夜莺,还是乐于助人,从不计较得失,为了帮助别人丢掉性命的小汉斯,或者是拥有一颗爱心,为了帮助贫苦人民奉献自己的快乐王子,他们都深深的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感受着热情、善良与无私等美好品质所带来的力量。
夜莺与玫瑰
“她说只要我送给她红玫瑰,她就和我一起跳舞。”年轻的学生大声说,“可是在我整个花园里,连一朵红玫瑰都没有。”
夜莺在圣栎树上自己的鸟巢里听到了他说的这番话,她从树叶丛中探出头来,感到有点儿好奇。
“在我整个花园里都找不到一朵红玫瑰!”他哭着说,他那美丽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唉,难道幸福就取决于这么微不足道的小事!我读过智者们写的所有的文章,也知道人生哲学的一切奥秘,可就是缺少一朵红玫瑰,这就让我的生活变得很不幸了。”
“在这里总算有一位真诚的爱人了,”夜莺说,“虽然我并不认识他,但我会一个又一个夜晚为他歌唱,一个又一个夜晚把他的故事讲给星星们听。现在我看见他了。他的头发像风信子花一般黑,他的嘴唇像他想要得到的玫瑰一样红;可是感情把他折磨得脸色如同象牙一样苍白,忧愁已经在他的眉宇间烙上了印记。”
“王子明天晚上要举行一场舞会,”年轻的学生喃喃地说,“我所爱的人也要去赴会。如果我送给她一朵红玫瑰,她就会一直和我跳舞到天明。如果我送给她一朵红玫瑰,我就能搂着她,她就会把头靠在我的肩上,她的手就会被我握在手里。可是在我的花园里没有红玫瑰,所以我只能孤寂地坐在那儿,看着她从我身边走过,她不会注意到我,我的心要碎了。”
“这的确是一位真诚的爱人。”夜莺说,“我所唱的也正是他遭受的苦难——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对他来说却是痛苦。爱情无疑是美妙的事情。它比绿宝石更珍贵,比上等的蛋白石价更高。用珍珠和石榴都换不到它,在市场上也不会有出售。那不是从商人那儿能买得到的,也不能称出它的重量用黄金来等价交换。”
“乐师们会坐在他们的回廊中弹奏他们的弦乐器,”年轻的学生说,“我心爱的人将随着那竖琴和小提琴的音乐声翩翩起舞。她跳得非常轻盈,好像连脚都不会挨着地板似的,那些身穿华丽的衣服的侍臣们会围在她的身边。可是她不会和我跳舞,因为我没有红玫瑰带给她。”说着他一下扑倒在草地上,用手捂着脸呜呜哭起来了。
“他为什么哭啊?”一只绿色小蜥蜴问道,他从他身边跑过,尾巴翘得高高的。
“是啊,为什么呢?”一只蝴蝶说,她正追逐着一缕阳光飞来飞去。
“是啊,为什么呢?”一朵雏菊声音轻柔地对着她的邻居悄悄说道。
“他在为一朵红玫瑰而哭泣。”夜莺告诉他们说。
“为一朵红玫瑰?”他们大声叫嚷起来,“这多么可笑啊!”小蜥蜴有点喜欢冷嘲热讽,于是哈哈大笑起来。 可是夜莺理解学生伤心的原因,她默默地坐在橡树上,思索着爱的秘密。
突然,她展开褐色的翅膀,高高飞上了天空。她像影子似的穿过了小树林,又像影子一样掠过了花园。
在一小块草地中间有一棵美丽的玫瑰树,看见那棵树,她飞过去,落在一根小枝丫上。
“给我一朵红玫瑰,”她大声说,“我会给你唱我最甜美的歌。”
可是那棵树摇了摇头。(P3-5)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英国的唯美主义小说家、诗人、戏剧家、散文家和理论家。
王尔德出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市,他的父亲是都柏林的外科医生,母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女诗人与作家,并组织了一个优雅的沙龙,他从小就生活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王尔德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有非凡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他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小说,在写作上显露出惊人的才华。
1871年,王尔德进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在那里读书时即崭露头角。1874年,他又前往牛津大学的玛格德林学院攻读他十分喜爱的古希腊经典著作。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英国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权威沃尔特·佩特及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的审美影响,并接触到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对他后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时期他已经显露出才华横溢的学者的潜质,并在1878年因诗作获得纽迪吉特奖。王尔德才气过人,谈吐机智俏皮,口若悬河,还喜欢大出风头。1882年他去美国演讲,海关官员问他带了什么需要报税,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可报,除了我的天才。”
在当时的伦敦社交界,王尔德很快就成为无人不晓的文学界名人,王尔德经常以他的奇装异服和善作隽语的谈吐来展现他的唯美主义的风采。他服装诡异,经常穿着衣领宽松的丝绒上衣、长丝袜子和平绒灯笼裤,长发披肩,佩戴着向日葵和孔雀毛,明显表现出愤世嫉俗、彷徨苦闷和颓废的倾向,这身打扮也成为当时的杂志用漫画和文章对他加以讽刺的原因之一。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上流社会市侩腐朽,新旧风尚冲突激烈,王尔德的所作所为以及他惊世骇俗的文学主张,使他成为英国资产阶级社会嫉恨和攻击的对象,有人称他为唯美狂,他的自由作风和不加掩饰地阐述自己的唯美主义思想使他很快成了社会的牺牲品。就在他的戏剧在舞台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时,他遭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以至于走上法庭,进了监狱。1895至1897年他曾被判处两年监禁执行苦役。他在瑞丁监狱苦度了两年,幸而还获准在狱中写作。
1897年获释后,王尔德对英国已失望透顶,不再有丝毫留恋,他立刻动身前往巴黎,使用化名住在巴黎的一个小旅馆里。王尔德最后几年的生活十分凄凉,临死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后也无人送葬,只有旅店主人送了一只花圈,上面写着:“致我的房客!”这个19世纪末文坛的弄潮儿、一代杰出的人才竟会落得这么一个悲惨的结局。
王尔德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1891)、喜剧《温德梅尔夫人的扇T-))(1892)、《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1893)、《理想的丈夫》(1895)、《认真的重要》(1895)以及悲剧《莎乐美》(1894)。
虽然他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他的童话却深受全世界小读者的喜爱,是世界儿童文学当之无愧的经典。本书收集了王尔德为少年朋友们写的两部童话集中的九篇著名童话。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和其他》出版于1888年5月(其中包括《快乐王子》《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非凡的火箭》和《夜莺与玫瑰》)。这部作品出版后立刻引起轰动,王尔德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他的另一部童话集《石榴之屋》于1891年12月问世(其中包括《少年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星孩》和《渔夫和他的灵魂》)。这部作品并未像第一部童话集那样立即受到欢迎,而是渐渐地,特别是在王尔德死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集。
王尔德因为信奉唯美主义而过着与当时的社会伦理观念有强烈冲突的放荡生活,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戏剧和文艺评论也都反映出他的极端主张,因此人们对这位有极高天赋的作家的品行及其作品往往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是他的童话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欢迎,并且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其主要原因是他在童话中展现出他复杂性格中另一个层面,那就是把他对至美的追求和他所主张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几乎在他的每篇童话中都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极美而又感人至深的形象。在《快乐王子》里,快乐王子为了帮助穷人而牺牲自己;在《夜莺与玫瑰》里,夜莺为了让年轻的学生获得爱情而用自己的心血染出红玫瑰;在《少年国王》里,国王受梦的启示,决心放弃建立在穷人困苦上的富贵荣华;在《自私的巨人》里,自私的巨人受到感化,给他的花园带来一片春色;在《星孩》里,星孩历经磨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在王尔德的童话故事里,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他对理想艺术的强烈追求和那些充满着忧伤的极致的美,也能够一次次体验到蕴含在悲哀的人生中的美的力量和道德的感染力。王尔德是位出色的文学家,他的童话语言优美,文字生动,英语纯正,故事构思奇妙,有丰富的想象力,中间常常贯穿着微妙的哲理和引申的含义。大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的童话会永久地载入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册。
汤定九
于杭州师范学院
一辈子读过经典和没读过经典的人生整个都不一样,我不敢劝你们读一辈子的经典,但是希望你们至少认认真真读几本经典。
——马原
这些书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乃是它可以超越时间、年龄、语言和族群而成为人类心灵成长的营养。商务印书馆是信誉极好的出版机构,相信这套书能带给读者莫大的阅读惊喜。
——方方
对于学生们来说,应该是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书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背后。这样才会在“经典”引导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北村
当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就开始阅读经典作品,那么他的少年就会被经典作品中最为真实的思想和情感带走,当他成年以后就会发现人类共有的智慧和灵魂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延续。
——余华
经典本身蕴涵着更高品质的文化价值在里面,我觉得我们的历史文化传承至今主要是由经典来构成的……今天强调经典、强调经典阅读,对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文化传承的一种坚守和一种再造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文学评论家 陈晓明
因为这些书承载着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记忆,也承载着人类最重要的文化记忆.它塑造的民族和人类至少是正面的……所以我觉得经典对于我们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它的重要性永远是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学评论家 张清华
商务印书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理念和倡导重读经典、倡导价值阅读、倡导“为中国未来而读”的践行活动,在这个时代不同凡响。当然,经典的价值不会立竿见影,但它一定会潜移默化地改造世风,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
——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家 盂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