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褚亮、虞世南、萧德言编著的《群书治要菁华录》是贞观年间魏徽向唐太宗进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可以说是唐太宗创造“贞观之治”的思想路线和施政参考,其治国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均是历经千万年考研所累积的宝藏结晶。不仅对大唐盛世起到了理论指导与治国纲领的作用,对今人而言,其思想对于领导干部如何为政、企业家如何治企,个人如何修身齐家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群书治要》乃唐初文臣魏徵、褚亮、虞世南、萧德言等受太宗之诏令,节录浩瀚典籍之精华,所作资政镜鉴之书。《群书治要菁华录》书乃古圣先王修齐治平之精要,自经、史、子一万九千多卷之书中节录而成,可谓字字珠玑。
史载,太宗于此书常手不释卷,日夜读之,欢喜无量。然此书亡于唐末兵戎,继而流落东夷。日本天皇、臣子视为圭臬,经筵屡次宣讲,曾创日本两朝盛世。是书至清末重回本土,然知者甚少,惜此中华治世之宝典,埋没于世久矣。
《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群书治要》乃古圣先贤前言往行之精要。今人读之,篇幅仍巨。编者乃择录治要之嘉言懿行,以欲时人得览治要之精粹。今人除非不读,读之,必获深益也。经由《群书治要菁华录》,转而进读《治要》,则其益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