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孟子(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战国)孟子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史靖妍主编的这本《孟子》是漓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之一。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在这里,主编甄选了与现实紧密相关的部分章节,图文并茂,并配以点评及经典释评,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

内容推荐

品鉴《孟子》,学习论辩之道,体味譬喻之妙,于纵横驰骋中见哲理,于雄辩滔滔中见真情。阅读《孟子》,体验生命的真谛,加强心灵的修养,增长无尽的智慧,磨砺意志与勇气。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领会孟子的思想与精神,主编史靖妍在文章中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插画,将插画与正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大大增加读者的阅读趣味。

目录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试读章节

孟子出场的时候,正是中国进人战国混战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始是从卫国一个贵族的后裔公孙鞅开始。公孙鞅投奔到魏国,在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卫鞅的才干,但还没来得及找机会向魏惠王推荐,就患了重病,卧床不起了。

于是魏惠王就来看望公叔痤,并问:“如果您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应该托付给谁?”公叔痤回答道:“在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此人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能够把国事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后默然不语。见此情况,公叔痤又说道:“如果国君你不采纳我的建议重用公孙鞅的话,那么就请立即将他杀掉,千万不要让别的国家得到他。”魏惠王许诺后告辞,公孙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我做事必须要先考虑国家,而后才是朋友和部属。现在国君不肯听从我的话重用你,因此我建议他杀掉你,你马上逃走吧。”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到底没有出逃。魏惠王离开公叔痤,果然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人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

不久,公孙鞅离开了魏国,去了秦国并受到秦孝公的重用,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此后秦国大治,未及几年,秦国派公孙鞅率兵征伐魏国,魏惠王遣魏公子引军与之对峙。

公孙鞅在魏国的时候,与魏公子交好,闻知魏公子统兵前来,就写了封书信派人送去。信上说:还记得我在魏国的时候,与您是知交好友,更曾得到过你多方面的照顾,一直感怀于心,无以为报。如今我们双双成为两国的大将,实在是不忍心相互攻杀。所以我建议,让我们见面重叙旧情吧,相互起誓结盟,畅饮之后罢兵回国,这也是秦、魏两国百姓的心愿啊。

魏公子看了书信,果然勾起了旧情,便前去赴会。与故友公孙鞅相见,开怀畅饮,起誓结盟。正在怀念当年旧事,突然听一声号令,公孙鞅事先埋伏下的甲士蜂拥而出,俘虏了魏公子。然后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公孙鞅趁势攻打群龙无首的魏军,使其大败。

魏惠王闻知此事,十分惊恐,不得不向秦国求和,并献出河西一带的地方以保安全,此后他离开安邑,迁都到了大梁。这时候才感叹说:“我悔不该不听公叔痤的劝告,当时没有杀了这个公孙鞅!”

因为魏惠王迁都大梁,所以人又称之为梁惠王。就在他遭到兵败割地之羞辱的这一年,邹地人士孟轲求见。魏惠王一见孟轲之面,劈头就问:“老人家,你不远千里而来,可能够为我的国家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足够了。请大王想一想:大王说,怎样才能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才能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百姓们说:怎么样才能有利于我的自身?如果在一个国家之内,上上下下都是这样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推崇仁义而重视利益,那么,这些大夫们不夺取国君的权位和利益是绝不会得到满足的。不讲仁德的人会抛弃自己的父母,不讲仁义的人会危害自己的国君。所以大王你应该谈的是仁义,而非利益。”

孟子这番话,义正辞严,理直气壮,说得真是头头是道,而且对话场景极具动感,如同一幕现代电视剧中的人物场景对白。而且一直以来,人们也是拿着这番话告诫自己和别人,要讲仁义,不要讲利益,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此之谓也。

但是这番对白之中。却有着一个大大的纰漏。如果注意不到这一点,就会犯下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毛病,最终甚至连孟子的思想纲领都把握不到。这个疵漏并不在这番对话里,而是在孟子早年求学的过程之中。

早年的时候,孟子拜子思为师,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也是四书之中《中庸》的作者。他是从曾子之处又把他爷爷的学问学了回来,但这一门学问从孔子到了曾子处,再回到孔子门中来,已经变得扑朔迷离,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等到孟子再来求教,再经一次倒手之后,儒学的传承就更加戏剧化了。

孟轲向老师子思请教:治理百姓的时候,当务之急的是什么。

子思回答说:让他们先得到利益!

孟子非常惊讶,问道:我听说,贤德的人治理天下,只要谈仁义就够了,怎么会说起利益呢?

子思告诉孟轲,所谓仁义,原本就是利益。如果那些当官的行不仁之事,百姓就无法安分守己,如果当官的有不义之行,则百姓也会尔虞我诈,这就造成了最大的不利。所以《易经》里说:“利,就是义的完美表现。”子思接着又说,只有用利益安顿人民,才能够弘扬道德。所有的这些,都是利益中最为重要的。

有关这段师生对话,恰恰印证了孔子的心法传之曾子,曾子传给子思,最后由子思传给孟子的说法。从对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孟子从子思那里学到的是利益,利益就是仁义最完美的表现。如此而已。

但等到孟子见了魏惠王的时候,却闭口不谈利益,反而大讲仁义,这又是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样就需要我们把孟子的这段话好好的推敲一下,看看他讲的到底是仁义呢,还是利益?仔细分析一下,才会发现孟子其实讲的根本就不是仁义,而是利益。

看看孟子对魏惠王说的这番话后面的潜台词吧。  孟子说:你还想要什么利益?在魏国之内,你的利益最大,因为你是国君,谁拥有的也不如你多。你所说的魏国的国家利益,其实不过是你自己的利益。但是你别忘了。你想获得更多的利益,别人也同样有着这个冲动,而且别人的意愿比你更强烈,你获得利益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动战争,对外劫掳,而别人却可以直接从你这里夺走利益,而且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这种强烈的冲动,可想而知你是多么的危险!

所以,为了你的利益而考虑,你还是寻求仁义的好,对国君来说,仁义就是最大的利益!

孟子的这番讽谏,后来曾引起诸多的指责,指责孟子以仁义道德作为麻醉劳动人民的工具,强化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这个指责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面对掌控着国家机器的暴政者,难道孟子不劝他们实行仁政,反倒要劝他们实行暴政不成吗?

从社会博弈论的角度上来讲,越是宽容的社会游戏规则,就越是能够保证博弈各方的利益。民众面对掌控国家机器的暴政者处于绝对的弱势,唯有仁义,才能够为双方的博弈提供一个双赢的广阔空间。

这是孟子的理想,也是后世一代又一代儒学传承者的愿望,这一愿望的理性表达现在已经由西方学者用现代科学的表述阐述得清清楚楚:那就是社会博弈游戏的规则与其结果成正比,规则越是宽容。所得到的结果就越是有利于民众;相反,规则越是严苛,越是酷烈,所得到的结果对民众就越是不利。

而有关社会博弈论的现代思想,却在两千多年前就由孟子表达了出来,这怎么不能不让我们为先祖的智慧而倾倒,而惊讶。

在这里,孟子明确地告诉魏惠王:仁德是最为宽容的游戏规则,在这个社会游戏里,无论是魏惠王本人,还是他治理之下的民众,都能够从这个规则之中获益。反之,如果国君不推崇仁义,事事唯以利益为先,那么,这个社会就会陷人争夺利益的纠纷之中,而最终所有的人都将在这个游戏中失去一切。

承传了孔子衣钵的孟子,在这里将他的仁德与利益的关系阐述得透彻而清晰:利益是全社会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唯有仁义。

不论是对魏惠王,还是对任何人,不论是在倾轧争战中的战国年代,还是任何一个时代,这一规律都从未有过任何改变。

P2-5

序言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中国传统国学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它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它开启心智,滋润生命,陶冶人格,塑造灵魂。

开卷有益,忙碌的人们闲暇之时,应该用传统国学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用先人的哲思来涤荡自己忙碌的心灵。我们应该坚持阅读的爱好,在潮流文化的强大攻势下,让传统文化永驻我们的心田。“复兴国学,从根本上讲,是复兴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我们要甄选传世经典著作中最经典的部分来读,要以开放的胸襟和燃烧的激情去承接古人的经典大论与哲思华章,以自豪而不狂妄、执着而不僵化的精神风貌来直面当今社会的竞争与挑战。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深刻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用经典历史文学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同时使国学得到承传,得以弘扬光大,我们精心编排了本书。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我们在文章中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插画,将插画与正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大大增加读者的阅读趣味。

本书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尽之处,恳请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书评(媒体评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国学经典浩瀚无边,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知识使人变得美好。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

很难想象,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华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国学,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既顺乎人性又应乎潮流的事业,必然发展下去。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4: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