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森编著的《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Ⅲ体验催眠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大师经典系列》这本书是作者所著系列版本中的第三本,两人先出版过《催眠实务》(Irvington,1976)和《案例集锦》(1979)。同前两本书一样,这本书完全是第一作者在临床催眠治疗领域训练第二作者所做工作的记录。就其本身而论,这本书不是理论性或学术性的,而是对现代催眠治疗师所需的某些态度、取向和技巧的实用研究。
| 书名 | 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Ⅲ体验催眠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大师经典系列 |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作者 | (美)艾瑞克森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艾瑞克森编著的《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Ⅲ体验催眠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大师经典系列》这本书是作者所著系列版本中的第三本,两人先出版过《催眠实务》(Irvington,1976)和《案例集锦》(1979)。同前两本书一样,这本书完全是第一作者在临床催眠治疗领域训练第二作者所做工作的记录。就其本身而论,这本书不是理论性或学术性的,而是对现代催眠治疗师所需的某些态度、取向和技巧的实用研究。 内容推荐 虽然已有相当多的文章介绍已故的艾瑞克森博士的工作,艾瑞克森编著的《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Ⅲ体验催眠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大师经典系列》仍值得大力推荐。它不但提供读者一个了解艾瑞克森博士的机会,还可通过其教学实录的逐字记录,尽可能地亲近他,直接向他学习催眠治疗知识。 目录 推荐序——人生无处不催眠 译者序 序 第一章 问接催眠方式 第一节 心理治疗中的催眠:在海洋君主的讲座 第二节 间接沟通的“利用方式” 1.语言和暗示的艺术 2.催眠中的多层沟通 3.暗示的本质是内部响应 4.海洋君主讲座中的间接沟通 第二章 催眠诱导和治疗中的类僵 第一节 类僵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认识自发的类僵 第三节 助长类僵 第四节 利用类僵 第五节 总结 第六节 类僵诱导练习 催眠诱导中的类僵应用示范 第三章 催眠诱导和治疗中的意念动力信号 第一节 意念动力运动和信号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识别自发的意念动力信号 第三节 助长意念动力信号 第四节 助长意念感觉信号 第五节 利用意念动力信号 第六节 总结 第七节 意念动力信号方面的训练 一个意念动力运动和类僵的听觉一视觉范例: 助长催眠诱导的反转定势 第四章 多疑者的催眠体验性学习 第一次晤谈:催眠细微临床现象的体验性学习 第二次晤谈:催眠现象的体验式学习 1.解离以及变动意识状态的现代体验式方法 2.学习间接沟通:参考框架、 元层面和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整合意识和无意识学习 这让我们知道了催眠另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因为你是在与一个同时具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人打交道,所以,患者在深度催眠状态下取得好的效果,并不意味着此后患者在清醒状态下会继续受益。必须实现对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的整合。任何时候,只要你对心理病人进行催眠,这都应该是你要首先考虑的。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你可以在催眠状态下解决某种心理冲突,恐惧或者焦虑,但是,如不做整合,在此后的清醒状态下,患者还是会发生焦虑或者恐惧。你可以在催眠状态下消除患者对某一特定颜色的恐惧,使其反应恢复正常。然而,当他从催眠中清醒过来后,他仍然会对那种特定颜色出现意识上的习惯反应模式。因此,整合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当我的一个患者在恢复她的创伤体验时,她出现了对蓝色(blue)的恐惧。她曾看见她妹妹差点被淹死,而且她妹妹曾经从外表看起来非常抑郁(blue)。尽管在催眠状态中,这个患者可以拿任何蓝色的东西,可以看任何蓝色的东西,但是,在她在清醒状态面对蓝色衣服和所有蓝色物品时,意识上感觉舒服之前,她并没有真正从对蓝色的恐惧中恢复过来。她不需要对她妹妹差点淹死这事有完整的认知,但她确实需要能够觉察到,蓝色常常被与感觉非常不舒服的东西联结在一起。所以在与患者打交道时,必须要决定他们需要多快、多彻底地整合他们的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 理性和情感的解离在处理焦虑、恐惧和创伤中的应用 催眠也可以让你切分患者的问题。例如,患者来找你,带着导致了他现在恐惧反应或焦虑状态的过去的创伤经验。你可以把他导入深度催眠,暗示他只恢复这个经验的情绪部分。过去,我曾经演示过这种现象,我让我的一个演示被试在不知道那个笑话是什么的情况下,重新体验到那个笑话的全部喜乐。结果是,那个被试在不知道那个笑话是什么的时候,就以一种极其快乐的方式大笑不止!后来,我让这个被试想起这个笑话的实际内容。换句话说,你可以为患者把他问题的理性部分切分出去,只留下情感部分进行处理。你可以让患者在他创伤经历的情感方面非常彻底地哭出来,过一会儿,你可以让他重新记起创伤经历中真实的理性内容。或者,你可以用拼图的形式去做——这就是,让他重新记起一点过去创伤经历的理性内容,然后再体验一点情感内容——这些不同的方面不需要被联系起来。以这种方式,你让那个年轻的医科学生看到了干草叉,然后,你让他感受到他曾经经历过的臀部区域的疼痛,你再让他看到绿色,然后你再让他感觉自己又僵又硬,然后再让他感受对他的僵和硬的完全的恐惧。以拼图方式去恢复这一意外事件的各种碎片,这让你可以完整地复原整个已经忘掉的影响他在医学专科学校的表现和严重妨碍其生活的童年创伤经验[意外被干草叉刺伤造成伤口发炎]。(这些方法的详细例子见Erickson & Rossi,1979。) 促进康复和创伤性事件的遗忘 这使得我们可以诱发创伤经验的完整储忆,然后为它诱发一种遗忘。经常,患者来找你,怎么也想不起他们为什么不开心、不安或感到烦恼的原因。他们只是知道自己不开心,并给你若干他们自以为有价值的合理化解释:事情不对劲,贷款压力重重,工作艰辛费力,这一切可能是与父亲的关系、与母亲的关系及自己童年经历的无意识影响的延续。你可以催眠患者,让他真正地产生退行,让他回到他的童年,让他非常清楚地忆起已遗忘事件的细节。你可以向患者保证他所提供的有助于彻底了解其情况的信息是安全的,然后唤醒患者,让他完全忘掉跟你说过些什么。患者不知道自己对你说的是什么,而你却知道。这样,你便可以引导患者的思维和语言,使其越来越接近真实的问题。你可以侦探到那些指向患者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创伤经验的重要话语,从而可以让你理解患者所说内容的深层含意。[最后,患者将能够自觉地处理这些创伤经验。但因为有意识地觉察到这一点,对患者仍然太过痛苦,你可以帮助他间接地或利用隐喻去处理这个问题。] P6-7 序言 大脑影像学研究显示,催眠是有别于清醒与睡眠的第三种意识状态。 在清醒状态下,人类个体用各种防御机制,维持自身的精神的边界,从事各种有目的的活动。人与人的交流,部分是在意识层面进行的,这些交流确保了人类社会的正常运作。但是,清醒状态下的活着与交流,也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潜意识的,不理解潜意识,就不能够理解个人和社会层面上的诸多“事与愿违”。 比如,一个人希望自己有较好的人际关系,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四面楚歌。他在意识层面做了很多改善关系的努力,但在潜意识支配的情绪和行为层面,又做着破坏关系的事情。来自心理治疗师的一些不恰当的治疗手段,不仅不能够帮助他,反而会强化他的问题,或者成为他的问题的一部分。所以清醒并非全部的“觉醒”状态,这就是那么多人追求完全觉醒的“觉悟”的状态的原因。 在睡眠状态中,大脑寻求着整合,为第二天的清醒状态做准备。这也是潜意识高度活跃的状态,人格的影像投射在梦里,通过梦我们可以了解隐藏最深的自己和他人。当然这也是真正封闭的状态,超过阈值的外界干扰,可以使睡眠迅速转变为清醒。 催眠,英文为hypnosis,源自希腊语睡神Hypnos。这个名字是一个误导,混淆了催眠与睡眠的边界,使催眠变成了“通向睡眠的过程”。中文的“催眠”,更有“促使”、“命令”进入睡眠的味道,离其本义也更加远了。 催眠的本意是“单一意念”,英文mono-ideoism,意思是意念高度关注到某一点,有点类似中国成语“全神贯注”。德国催眠师Trenkle博士说,他花了17年时间,想给mono-ideoism取一个好的德文名字,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我也想给它取个好的中文名字,也以失败告终。看来催眠这个叫法,把我们“催眠”到了不能改变它的程度。 十年前我在北京的街头请加拿大催眠师Glen先生吃肉喝酒。我问他怎么看艾瑞克森,他说,艾瑞克森之后的催眠师,无论哪个派别,都受到了他深刻的影响。后来我知道,岂止是催眠,所有关于人类心理的领域,都留下了艾瑞克森不朽的印记。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我们知道巫婆神汉也创造过惊人的奇迹,但却无从考证那些事情的真假。即便是真的,他们也不过是借助了一系列几近失控的言行,如愿以偿地或者出乎意料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就像用发射散弹的枪械击中了某一个目标一样。但从艾瑞克森开始,情况变得不一样了。他清楚地知道要达到什么目标,尤其知道使用什么手段去达到。这一套系列丛书就是他使用科学而不是耍魔术的证明。 艾瑞克森的相当多的理论和方法都具有前无古人的原创性,到目前为止,甚至可以说后无来者。我听过他的几个学生的课,感觉他们仍然生活在师傅的巨大光影之中,对他的工作和生活的小事津津乐道,全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雄心壮志。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在抱怨艾瑞克森不是一个好师傅,因为好师傅应该提供弟子超越自己的可能性。 不过也许是因为艾瑞克森实在太特殊了。 无数人谈论过艾瑞克森,我们现在正在谈论。简洁地说,艾瑞克森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使他成为了无与伦比的催眠师。一是他进入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很多的治疗情境让我们看到,他几乎完全“成为了”将要被他催眠的那个病人,能感受到那个病人当下的一切。有这个“进人”垫底子,就是真正“知己知彼”了,催眠师此时哪怕只是轻轻呵一口气,都能直达病人心弦,并产生雷鸣般的巨大回应。 病人对催眠或者心理治疗的阻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如何处理阻抗,几乎直接等于一个治疗师的能力。面对阻抗,艾瑞克森从来不正面“进攻”。艾瑞克森基金会会长zeig博士在讲台上经常展现的一个动作,就是用整个手和手臂做包抄状,意思是从侧面或后面进入。弗洛伊德是修通阻抗,艾瑞克森是绕过,谁更高明一点,就见仁见智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病人的阻抗相当于对治疗师说:这个地方我很痛,请不要从这个地方进入。很显然,艾瑞克森接收到了这个信息,而弗洛伊德没有。 催眠师或治疗师自己也有阻抗,它来自跟他人交流的恐惧,或者说来自害怕被他人吞噬了自我的恐惧。这涉及艾瑞克森第二个重要的特点,即婴儿般的专注与强大。 婴儿是不害怕交流和融合的,因为他就在融合中,没有跟母亲的融合,他无法活下去。成长的过程,就是跟母亲分离的过程。如果分离中有太多创份陛体验,他的自我就会破碎,为了维护幻想层面的整合感,就需要使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这些机制像城墙一样,导致了跟他人交流的障碍。我猜测艾瑞克森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是“恰到好处的挫折”,这使得他能够既保持婴儿般的圆润完整的自我,又通过长大获得了成人的经验与智慧。这是在维持自我和与他人融合两个状态中进退自如的境界。而经历了创伤性挫折所导致的不完整的人格,总是在用各种初级的防御来维持人格的边界与稳定,无暇也无力进入到他人的内心。这就是严重人格障碍的人不能共情他人的原因。 老子看清楚了婴儿的强大,所以他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般的高度内敛的人格,像高度凝聚的物质形成的黑洞,其强大的引力场可以吸进去周围的一切。艾瑞克森似乎做到了这一点。 治疗师的阻抗来自他的人格。比如,他如果不能做到婴儿般的专气致柔,就需要自我防御,带有共性的防御来自过度依赖其理论取向。理论像是横亘在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的高墙,使彼此都看不见也听不到。佛教谈放下我执,而我执的真正原因,是我执不够。强大如释迦牟尼的人格,的确是没有什么需要防御了。 催眠不仅仅是医学手段,它还存在于我们每天的生活之中。北大的方新教授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被催眠的过程。在催眠的眼光下,很多事情的本质会一览无遗。 文化可以是催眠的一种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是两代人甚至是几代人之间的相互催眠。在这样的催眠配对关系中,下一代人接受的暗示是:你是强大的,你是想成为自己的,所以你要隐藏你的强大而表现出弱小与顺从。上一代接受的暗示是:你是弱小的,你快要死了,所以你需要被顺从,需要无条件地占一些便宜。这一催眠,使得小的更小,老的更老,都不在相称的年龄上。仅仅一个“孝”字,就制造了关系中跨越千年的虚伪与恶意,使所有人都处于未分化的、共生的链接中。所以“孝”是一个负性催眠。正性的、更加健康的催眠是——爱。 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也时时刻刻有催眠。我们中国人习惯性的客气话是“你辛苦了”,这其实就是在催眠他人。隐藏的暗示是,我像你的一部分一样了解你。这显然也是把独立个体的关系“治疗”成了未分化的关系。而这是否也是疲劳如此渗透性蔓延的原因之一呢?读艾瑞克森可以知道,催眠的目标是使他人的心灵变得更加独立、自由和强大,而不是相反。 最近十几年,中国心理治疗各个学派,尤其是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得如火如荼。这总的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我们也知道,很多问题如影随形。其中之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包括我在内的一些治疗师,有时候是穿着理论的铠甲进人医患关系的,可以想见这会有什么样的治疗效果。读艾瑞克森,实可以破我执、理论执、各种执,相信被艾瑞克森风吹过后的心理治疗界,一定是一片盎然生机。 赵旭东博士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学位,三年里相当多的时间是在看艾瑞克森的治疗录像。我观看过赵教授的治疗,觉得他不囿于理论的、灵动的风格,大有艾瑞克森的味道。 杭州电子科大心理咨询中心的陈洁去年去艾瑞克森的故居参加了5天催眠培训。她说艾瑞克森能把石头的沉重变成泡沫的轻盈,而我们很多时候是把泡沫的轻盈变成了石头的沉重。精神的力量可以如此“改变”物质属性,真的令人神往。 本丛书的译者于收是我认识多年的朋友。他精研催眠20多年,此次翻译这个系列丛书,一定“专气致柔”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向他致以略带嫉羡的敬意。 最后想说的是:相对艾瑞克森,我们也许更有优势,因为我们可以读他的书、看他的治疗录像,站在他的肩膀上;而他不能。在一门学科的发展轨迹上,某个杰出的人物可以空前,但不可能也不应该绝后。 书评(媒体评论) 艾瑞克森能把石头的沉重变成泡沫的轻盈,而我们很多时候是把泡沫的轻盈变成了石头的沉重。相对艾瑞克森,我们也许更有优势,因为我们可以读他的书、看他的治疗录像,站在他的肩膀上;而他不能。 ——曾奇峰 艾瑞克森是我敬仰的临床心理治疗大师,他把心理治疗幻化成无形的艺术。这套教学实录让我们有可能有机会“近观”艾瑞克森疗法的妙处。 ——苏晓波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