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理学是什么(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崔丽娟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四 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活动——思维及其研究

1.为什么要研究思维?

在探索了感知觉和记忆之后,理所当然要谈一下思维。因为看到了,听到了,也记在心上之后,我们常常还需要思考一番,是不是由此可以知道其他未知的东西。毕竟,我们不可能亲身感知这个世界的每一件事物,而且这个世界有许多东西不是靠感知就能理解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比较这个人与那个人谁聪明,那么,聪明是什么呢?是不是视觉敏锐、听觉器官高度发达、记忆力好?聪明不仅仅包括这些,更多的是指他的思维能力,也就是我们这一章要谈到的内容。

如果你明白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或许你就能明白对于人类思维的了解,我们永远都会觉得知道得还太少。

人类是万物之灵,在达尔文之前,没有人会对这个论断产生怀疑,达尔文的论断对人类的自尊心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我们开始不得不来衡量一下到底人与其他动物是不是能够区分开来。我们能在自然界的残酷生存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缔造了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所凭借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我们的头脑,具体一点就是我们的理性、我们的思考能力、我们的创造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就是靠着自己的头脑搬出了原始森林,远离了其他动物,将自己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我们要继续前进就必须重视对自己头脑的开发,这也是我们研究思维的意义。

几百年来,人类的科学活动突飞猛进,人类未知的疆域在迅速消失,我们以自己的智能创造出许多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想象不到的事情,但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是怎么思考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我们对周围事物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我们对自身的了解。在研究智能的活动中我们深深陷入了矛盾的泥沼之中,一方面我们想了解我们的思维,另一方面我们用来了解我们思维的恰恰是我们的思维,这可能吗?这与一个人提着自己的腰带想把自己提起来一样。人类的智能足够认识自己吗?

自有科学以来,我们一直在问自己,我们认识自己吗?但直到一百年前,正式研究人内部精神世界的科学才诞生。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增加了多少?应该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要不我们不可能有很多材料来填充这本书。但是,我们还是不能不遗憾地说,在人类最本质、也最重要的心理活动上,我们仍然知道得不多。

既然我们对思维的了解不是很多,读者想通过这一章对人的思维有一个彻底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不过,读者也不要失望,即使我们能够将思维的来龙去脉讲清楚,相信这也不是很容易理解的。所幸,这里的内容都是不费多大脑筋就能看明白的。这也许是我们能够尽力达成的了。  尽管一再声明,我们对思维的了解还很肤浅,科学家现在至少已经懂得如何区分各种思维能力了,所以我们在下面会讲得更具体点,把思维分为推理、判断、决策、问题解决等等。在详细探讨这些部分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介绍我们思考的内容——概念。

2.概念与分类——思维的基本单位

什么是概念?举个例子,有人问你,什么是人?你在脑海里绝对不会浮现出一个具体的人。也就是说,你想象的这个人,你绝对没有想到他是男的还是女的,是黄皮肤还是白皮肤,你想象的只是一个人的构架,是从你所见到的人的样子中抽象出来的一个形象,这就是概念。形成概念也就是分类,因为我们用了同一个概念、同一个符号来表示一些事物,就是把这些事物视为同一类。

那么,我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形成概念的呢?我们通常是将相似的东西归为一类,比如,我们将牦牛、水牛、黄牛都叫做牛。但并不完全是这样,我们还把海豚、鲸鱼与牛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哺乳动物,我们就是按照特征的重要性来分类的。

形成概念或者分类有什么意义呢?从功能看,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预测。想想看,如果没有分类,我们就不得不一个一个地认识事物,这样即使我们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做到认识所有事物。但是有了归类就不一样了,一个分类只要认识一个,就可以推测我们还没有接触过的另一个。

当然,我们的分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种族对事物会有不同的分类,有时这与生存环境、具体情境有关,我们思维的元素是比较灵活的,一切都是为了为我所用、为了便利而产生的。

P195-198

书评(媒体评论)

“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善莫大焉、功莫大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弥补严重缺乏人文精神和独立人格这一人生缺憾的机会。……我知道把专业知识和精神用浅显有趣的方式和文字表达出来是极其困难,也是最能考察作者真实的知识与能力的。从各种细节来看,本套丛书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衷心希望这套丛书的编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永续的过程,做成一个像法国“这是什么”丛书的品牌。

——河北:王紫薇 高中生

感谢你们出了这么一套好书!通俗生动,是相当难得的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对我的文科学习大有帮助,懂得了很多事。人文知识在当今中国比科学技术还贫乏、紧缺,适合大众、学生的文科读物就更少了,感谢你们为我们文科学生办的这件好事。

——昆明:陈太微 本科生

以本套丛书的思路、文风,得益者众,何愁书无销路,文无知音!

——江苏:胡光云 银行职员

我是个罪犯,我唯一的建议就是,你们能把“人文社会科学”带进小学吗?从娃娃抓起,使他们从小就明白“人文社会科学”,最好是“伦理学”“社会学”“法学”。如果我从小读到这些书该多好!

——湖南:曹泽崎 服刑人员

作为人文科学殿堂的北大,值此新世纪之初出版此丛书,乃我之大幸,希望北大以其博大的胸怀让更多追求你的人们从你那里获得更多知识吧!

——山西:申永军 大专生

这套丛书很有价值,能让我粗略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比较全面,而且作者都是国内有名的学者,希望继续出版更多的这类丛书。

——浙江:邱芳烈 硕士生

目录

阅读说明

序一 林建华 让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滋润心田

序二 许智宏 重视人文学科 高扬人文价值

人文素质在哪里?——推介“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 乐黛云

前言

第一篇 心理学是什么——从对大众认识的勘误到大师的解读

 一、众说纷纭心理学——心理学要揭示什么

 二、精神分析论心理学——无意识:清白无邪的梦的背后?

 三、行为主义论心理学——环境和人的行为,谁控制了谁?

 四、人本主义论心理学——不是社会的错: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任

第二篇 研究个体的人——对人心灵深处的探索

 一、人是如何触摸世界的?——感觉及其研究

 二、感觉到的并非是知觉到的——知觉及其研究

 三、我们熟悉但不了解的世界——记忆与遗忘

 四、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活动——思维及其研究

第三篇 作为社会的人——理解与解释作为社会群体的人

 一、融于社会又保持独立——独立的社会人

 二、融入社会并成为社会的一员——人的社会化

 三、人真的能做到我行我素吗?——社会影响

 四、印象形成与人际吸引——社会交往

第四篇 不断发展的心理学——心理学的新拓展

 一、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学研究的新内容——心理学与现代社会

编辑说明

序言

心理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论感觉》《论记忆》等著述,就是朴素的心理学;我国古代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已经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学了。莎士比亚写剧本、演戏很会调动观众,说明他掌握观众心理学;高明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甚至是巫师,几乎都懂心理学,古人用具体行为,证明了他们不愧为心理学大师。

心理学又是很年轻的一门学问。1879年德国人冯特创立第一座心理实验室,出版著作,建立学说,教授学生,心理学才正式登堂入室,被承认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到了现代社会,心理学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不仅教育有心理学,管理有心理学,消费有心理学,恋爱有心理学,连犯罪、自杀,都牵扯到心理学。心理学成了描述一切社会现象的万金油。

什么是心理学呢?词典上、教科书上已经有了许多答案,可这些答案大部分只会让读者望而却步。差不多一切科学概念都有一个通病:追求准确、系统,追求把握事物的本质,乃至无愧于“科学”的称号。于是,摆出一副高深的学术面孔,脱离大部分人的需要和接受程度。心理学这门似乎人人明白的学科也不例外,即使是一些心理学的入门书,一般人读起来也并不轻松。

其实,“心理学”应该是一个通俗的词汇,它从现实生活的经验出发,抽象出一定的理论,又回到大部分人身边。一切科学的出发点,都是从解释人们身边的生活现象开始的,其最终目标,也应该指向人,应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心理学更应该如此。最近几年,在普及心理学知识方面,人们也确实做了不少工作。看看图书馆、书店的书架上摆着的有关个性分析、兴趣鉴定、智力测验以及人生指导之类的书籍,你就能明白心理学是无时不在我们身边的。只不过这些书大多意在帮助人们认识自己,而不是认识心理学本身。

在我看来,心理学是解释因与果的钥匙,是联系人与动物的基因链条,是接通自我与社会的桥梁,总之,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关于生活和社会的科学与技巧。本书试图从人人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用通俗的语言引出相关的心理学原理,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并将心理学原理与自己的内心经验互相印证,把握心理学的精髓。这是本书追求的第一个特点。

现代心理学发端于19世纪末,算起来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对于古老的文学、历史学、哲学来说,其历史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在短短的时间里,心理学领域可谓异彩纷呈,大家迭出,在相当大的程度,影响了文学、艺术、哲学,甚至人类历史的面貌。本书试图以简洁的粗线条,向大家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流派,以及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使读者建立起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这是本书追求的第二个目标。正因为如此,足以让我们在内容的取舍上犯难了:是不是还有什么最能让读者感兴趣的内容我们没有囊括其中?不过既然是书,自有体系,人就是一个宇宙,有关人的发现不是用一个体系能够描述的,我们只希望这是读者所见的独特的体系。心理学还年轻,但并不气盛,我们还有一大片未知的领域等待开拓。一个还没有充分发展的学科,是不能说它是什么的。所以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告诉你我们知道些什么。如果我们的介绍能引起读者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使你产生要进一步了解它、研究它的愿望,我们已经很感欣慰了。

心理学到底是什么?读了这本书,也许读者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可能比我们讲述的还要宽广、宏大;也许有的人会更糊涂了,因为在未涉心理学之前,大多数人都会想:学了心理学是不是可以看穿他人的心思。抱着这种想法的人总归是要失望的。我们也深感罪过,为什么一旦揭去神秘的面纱之后便魅力不再呢?难道心理学真应该是我们描述的这个样子?为什么心理学就不能是大家想象的那个样子呢?除了一些由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带来的误解之外,我们只能说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异的。我们的理想与读者可能没什么差别,但是当科学站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只能说读者想知道的东西太多而目前心理学所确知的又太少了。看完本书之后,或许你会想,心理学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想借此看透心理学,我们只能对你说抱歉了,因为你只是通过我们所开的一小扇窗户看到房间的一个角落,而房间里到底藏着什么宝物,这是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才可能完全摸清楚的。

2002年,本书出版第一版,共有12章,我为该书第一版撰写了六章,马丽雳撰写了四章,杨志勇撰写了两章,最后由我修改并定稿。2005年,应杨书澜女士要求,我对该书进行修订。在第二版中,我把全书分为四篇,第一篇包括四部分内容,从对大众认识的勘误到心理学大师的解读,试图向读者阐释作为一个整体的心理学是什么;第二篇把个体的人作为阐述对象,向读者介绍了心理学家们对人类心灵深处的探索,也包括了四部分内容;第三篇则向读者介绍了心理学家们对作为社会的人的心理的理解与解释,也包括四部分内容;第四章是对现代心理学的展望,从心理学研究的新内容、新取向两方面阐释了心理学与现代社会。不能求全的是我们的能力有限,而在时间与完美之间,我们又不得不选择时间,所以我们也只能很不情愿地说:错误自是难免,缺陷更不必言。还望读者谅解,学界匡正!

崔丽娟

2005年12月于华东师范大学

内容推荐

崔丽娟编著的《心理学是什么》分为四篇,第一篇包括四部分内容,从对大众认识的勘误到心理学大师的解读,试图向读者阐释作为一个整体的心理学是什么;第二篇把个体的人作为阐述对象,向读者介绍了心理学家们对人类心灵深处的探索,也包括了四部分内容;第三篇则向读者介绍了心理学家们对作为社会的人的心理的理解与解释,也包括四部分内容;第四篇是对现代心理学的展望,从心理学研究的新内容、新取向两方面阐释了心理学与现代社会。

编辑推荐

心理学有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心理学看似令人望而却步,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社交有心理学,恋爱有心理学,教育有心理学,管理有心理学,消费有心理学,连犯罪自杀都牵扯到心理学。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关于生活和社会的科学与技巧。崔丽娟编著的《心理学是什么》用通俗的语言从心理学的各个流派、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过程的研究与解释、心理学家对社会人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等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论述了心理学的相关原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0: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