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效益的源泉(捕捉生活中的经济学身影)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熊秉元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天下不该存在白吃的午餐

有一次,我在某个刊物上发表了一篇短文,里面刚好提到一篇旧作。没多久,一位读者来信,希望我能提供那篇旧作。我回了一封电子邮件,称只要他捐出200—500元台币,旧作立刻奉上。其实对我而言,旧作只是一个电子文件,与人为善,反掌之易。但是,我认为天下不该有白吃的午餐,权利和责任应该彼此呼应。

没想到,这位正在读博士班的素未谋面的朋友,很快就再次来信,他说很高兴有机会因此结缘累积福德,他已经捐了3000元台币给慈善团体,还附上了电子收据。虽然钱不是捐给我的,但是付了3000大洋只得到一篇2000字的短文,我于心不安。因此,除了提供那篇短短的旧作之外,我又寄给他一些其他的文稿,还提供给他一份书单。

这几次的经验,都很别致有趣。不过,都是由别人口袋里掏钱,事不关己。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况有点类似,而感觉却大不相同矣。2004年的第一天,我由台北飞香港,再到城市大学客座一学期。因为学校宿舍已经住满,我就由校方安排,住进附近的一家酒店。酒店位于市区,本身和火车站及大型购物中心相连,人气很旺。到酒店是傍晚,稍稍安顿之后,我就四处逛逛,还到二楼的超市买了些什物。

第二天早上,在房间里吃了前晚买的吐司和奶酪酱。没想到,下午开始肚子出问题,一直进出洗手间,挨到晚上,情形更糟,半夜里起床好几次。回想一天的作息,心想吃坏肚子的原因,唯一的可能就是那盒洋葱口味的奶酪酱。由冰箱里拿出一看,罐底的有效日期竟然是2003年12月27日!我是1月1日买的,已经超过食用期限好几天。到纸篓一找,前一天的收据还在。我想,这可好,人证物证都在。

身体虽不适脑子却清醒

第三天是周六,我勉强起床,身体已经很虚弱。9点左右,我带着收据和奶酪酱,到二楼的超市。收费员找来上司,年轻的主管表示,很乐意换一罐新的给我!我很讶异,竟然是这种响应,而我的希望是先去看医生。半个小时之后,我已经瘫坐在椅子上,救护车终于来到。超市派了一个人,陪我到医院急诊,广华医院离酒店不远,这是我在香港第一次进医院。到急诊处挂了号,自己掏信用卡付钱,然后拿到号码牌,坐着等。我四处浏览,发现墙上有一告示:最急的病人,不需等候;急症,等15分钟。我被判定是半急诊,要等4小时。早知道,到私人诊所去看要省时省事得多。

坐在硬冷的塑料椅上,头斜靠在灰白的墙上,想必一副枯槁的病容。可是,说也奇怪,虽然我身体很不舒服,脑子却清醒得很。我想,事情本身再清楚不过:作为消费者,我有一丁点儿的责任,要看看食品的有效期过了没有;相形之下,超市的责任要大得多。依他们的人力物力、专业要求和营利事业的性质,有责任定期检查货架上的食品,把过期的食品下架。因为他们的过失,造成消费者(我)腹泻肚痛,因果关系明确,他们当然要负起适当的责任善后。

还好,等了两小时左右,就见了医生。医生要言不烦,问了几句,按摸几下,作成判断:到旁边先打一针,观察一个小时,然后拿药回家休养。经过这一番折腾,回到旅馆,还是不停地上厕所。不过,打针吃药之后,情形稍微缓和了一些。我心里想,新年新希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刚到香港,新年初三就入院急诊,真是个好开始!几天过后,我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不过,虽然超市一直还没有和我联络,我自己却陷入一种小小的考验。

当超市为这件事善后时,免不了要处理赔偿问题。依我看,换一盒新的奶酪之外,还有医疗费。此外,因为连续腹泻,无法工作和休闲,也是损失,当然,这段经历带来的苦楚,超市也该负责。前面三项,都很具体,工作和休闲,可以依我的(或任何有同样际遇的人)工资计算。可是,苦楚和精神心理上的损失,却不容易有参考点。不过,如果像写介绍信一样,我要求超市赔偿精神损失,但是不放进口袋,而是捐给慈善事业,那么我会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得多。即使我狮子大开口,超市恐怕也不好辩解推辞。

P42-44

目录

序 为经济学的普及请命

第一章 华人性格中的菊花与刀

 花样的年华,草般的岁月

 华人性格中的菊花与刀

 私利与公益的起承转合

 琢磨

第二章 经济学和人性之辩

 第一堂星期五的课

 经济学的使命

 经济学和人性之辩

 琢磨

第三章 敬鬼神

 敬鬼神之一

 敬鬼神之二

 科斯定理和两岸冲突

 琢磨

第四章 香港大埔的许愿树

 人不为己,则如何?

 香港大埔的许愿树

 天使手里的预算书

 琢磨

第五章 大象国有化之我见

 向女王说不

 警察捉小偷的故事

 大象国有化之我见

 琢磨

第六章 卖桔者言

 香港精神?

 观卖桔者言

 香港的SARS和台湾的SARS

 琢磨

第七章 翠玉白菜值多少钱?

 牛奶和真理

 一以贯之的道

 翠玉白菜值多少钱?

 琢磨

第八章 真正的“新中间路线”

 真正的“新中间路线”

 你说奇怪不奇怪

 乐透乐透

 琢磨

第九章 识者克鲁格曼,智者张五常

 阅读大历史

 识者克鲁格曼,智者张五常

 透视“大历史”

 琢磨

第十章 执真理之手

 一个人能戴几顶帽子?

 民粹与SSCI

 执真理之手?

 琢磨

第十一章 象牙塔里的象牙世界

 水面下的冰山

 象牙塔里的象牙世界

 论赘文

 琢磨

第十二章 用水蛇通水管

 用水蛇通水管

 多少柔情多少泪

 究天人之际?

 琢磨

第十三章 经济学始于佛法式微处

 经济学始于佛法式微处

 报应

 狗、机械狗和小犬

 琢磨

第十四章 道德情操论

 买路钱的曲折——道德情操论之一

 嘿嘿嘿,何不食肉糜?——道德情操论之二

 法律的轨迹——道德情操论之三

 琢磨

第十五章 美女与野兽

 司法女神的容颜

 高尔夫与言论自由

 “美女与野兽”

 琢磨

第十六章 特别来的不速之客

 特别来的不速之客

 救活以就死

 窃钩者当诛?!

 琢磨

序言

为经济学的普及请命

我曾应邀到台湾的一所小学去演讲,对象是中高年级资优班的一群小朋友。他们的老师很用心,自己设计了一套“经济学”的教材,而因为看了我的书,所以请我去和小朋友谈一谈。

小朋友们聪明可爱,问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他们把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我在档案柜里还存了其中的几张。演讲完后,几位老师表示,过去他们把经济学界定在对于商品劳务的探讨上,经过我的阐释,他们发现经济学不只是探讨“价格”的问题,而且也处理更一般性的“价值”问题。

他们还送我一套录像带,是美国小学里经济学的教材。后来在看经济学的文献时,发现美国一般高中里也有经济学的选修课。美国经济学学会还曾经组成项目委员会,评估高中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公布评估的结果。显然,在美国从小就有经济学的教育,循序渐进,而且这是对一般学校的学生,而不是只针对商业学校。

我想,美国教育体系对经济学的重视,主要是体会到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密不可分。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经济活动已经成为主导的力量,人的衣食住行乃至于工作家庭,都和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因此,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消极的,可以在经济起伏里自保;积极的,可以通过参与经济活动,追求自己的福祉。

对于一个以资本主义(精神)为主的社会而言,经济学显然很重要。相形之下,对于一个以伦常道德教化为主的东方社会,经济活动似乎不是关键所在。可是,这事实上是一种错觉,而且是很令人惋惜遗憾的错觉……

在社会科学里,政治、法律、社会、经济是公认的主要学科,而且每个学科都有自己悠久辉煌的历史,也都累积出非常可观的智慧结晶。在人类摸索前进的过程里,也都曾经在某些转折点上,‘发挥关键性的影响。不过,自1960年起,经济学的发展,已经使这些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而渐渐有一枝独秀的趋势。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学者带着他们的分析工具,大举进入其他的社会科学领域,而且已经有非常璀璨的成果。

在社会学方面,盖瑞·史丹利·贝克(Gary Stanley Becker)是众所周知的人物。利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他深入地探讨了家庭里父母子女的互动、人力资本、教育等,传统上属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当他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他同时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和社会学系的教授。

在政治学方面,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和戈登·塔洛克(Gordon TuTlock)联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公共选择(publlc choice)。利用经济学来分析政治现象,从根本上改变了政治学者和经济学者对政治过程的看法。现在,“公共选择”已经是经济学里不可或缺、并且是最有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不但在“经济学原理”的教科书里有专章讨论,“公共选择”的专有名词也往往成为“政治学”教科书中的用语。布坎南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在法学方面,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arry Coase)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他在1960年发表的论文《社会成本的问题》不但是经济学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也是所有法学期刊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这篇论文引发了“法律经济学”这个新的领域,对传统法学造成革命性的冲击。当科斯在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不但经济学界额手称庆,法学界也多认为是迟来的正义!

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互动,基本上是单方向的。当经济学的版图逐渐扩充时,其他的社会科学并没有反方向的举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和学科的性质有关。经过对人类活动长时间的观察和淬炼,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套基础扎实的行为理论——人不只是在市场里会趋吉避凶,在其他的活动上显然也是如此。相形之下,社会学的理论往往是一家之说(韦伯、杜尔凯姆等),而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一套理论架构。在政治学和法学里,情况也很类似。因此,理论上的优势,使经济学者可以带着自己的分析工具(好像是一把万能钥匙),去探索其他领域的奥妙。相反的,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却没有能够相抗衡的理论。

不过,理论上的优越性只是故事的一半,另外半个故事和这些社会科学所研究的问题有关。在经济学里,大致分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探讨的主题,主要是个人、家庭、厂商’、市场结构;宏观经济学所探讨的主题,主要是整个经济的物价水平、就业情况、经济增长等。可是,在微观和宏观之间,事实上还有一些“中层问题”(mlddle range issues)。当个别消费者的偏好相加。会成为一群消费者。这些消费者群的偏好不再是个人的偏好,但也不算是整个社会的偏好,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现象。同样的,产业和产业之间的消长,也不是微观和宏观层次上的问题,而是处在两个层次之间。就目前经济学的发展而言,最强的是微观经济学的部分,因为研究主题明确、焦点集中。在宏观经济学部分,虽然有各式各样的模型,也有强调微观基础的宏观架构,但是因为处理的层次过高、涵盖面过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众议佥同的理论。对于“中层问题”而言,以现有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事实上还不太能有效地处理。

由研究主题上的划分,就比较能体会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互动的差异。以社会学而言,虽然个人和家庭也是研究重点,可是整个学科的关键,与小区、社会化、宗教等“中层问题”有关。同样的,政治学所探讨的,主要是政党、选举、政治文化这些“中层问题”。对于中层问题的分析,经济学并没有好的分析架构,社会学和政治学也没有,所以,虽然经济学和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的互动已经有相当的成果,可是大部分是集中在“微观经济学”的领域里。

相形之下,法学分析的重点,就是几千年来原告被告之间的纷争,而这正是微观经济学的专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对峙)。因此,在经济学往外扩充势力的发展上,“法律经济学”的成果最为丰硕。法律经济学的专业期刊已经有不下十种,而且还在持续地增加,这都不是“经济社会学”和“经济政治学”(公共选择)所能望其项背的。因此,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结合之后的果实,主要和两个学科所处理问题的性质有关。

不过,即使在不同的社会科学里,经济学者努力的成果有程度之分,经济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已经显露无遗。学习经济学,不只是了解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经济活动,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套分析社会现象(而不只是“经济”现象)的工具。对于一个强调伦常道德和风俗习惯的传统社会而言,更值得以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了解和掌握伦常道德和风俗习惯的意义,并且与时俱进、日新月异。譬如,在农业社会里,因为要一起耕田除草收割储藏,天灾人祸时还要互通有无,所以兄弟之间必须要有浓厚的“手足之情”。在工商业社会里,兄弟之间不需要在生产消费保险上彼此支持,手足之情的内涵自然有所不同。

关于“经济学教育”这个问题。我觉得在高中、初中的课程里,值得加入经济学的科目。对于人的思维和行为,经济学的世界观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当然,我也知道,如果要把经济学当做像数学、物理、化学一样的基本课程,一定会引起社会学者、政治学者、法律学者的异议。相信他们也能为自己的学科讲出一番道理,也都会希望自己的学科是基本课程的一部分。对于这个问题,我似乎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不过,在大处着眼之外,可以采取小处着手的方式:希望借着一般性的文章,借着每一个人日常生活里都会遇到的事物,阐明经济学对这些社会现象的解释。因为,看经济学的专业论文的人少,而看一般性的文章的人多,影响力也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约瑟夫·施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曾经说,经济学者总是带着一种传教士的情怀(the ecorlomist as preacher),念兹在兹地希望能宣扬经济学的教义。对于他高瞻远瞩的视野,我心有戚戚焉,也希望对经济学教育的期望能早日实现!

2016年5月于杭州

内容推荐

熊秉元著的这本《效益的源泉(捕捉生活中的经济学身影)》认为:

在社会科学里,政治、法律、社会、经济是公认的主要学科,而且每个学科都有自己悠久辉煌的历史,也都累积了非常可观的智慧结晶。在人类摸索前进的过程中,也都曾在某些转折点上,发挥了关键性的影响。不过,自1960年起,经济学的发展,已经使这些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并渐渐有一枝独秀的趋势。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学者带着他们的分析工具,大举进入其他的社会科学领域,而且已经有非常璀璨的成果。

经过对人类活动长时间的观察和淬炼,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套基础扎实的行为理论——人不只是在市场里会趋吉避凶,在其他的活动上显然也是如此。理论上的优势,使经济学者可以带着自己的分析工具(好像是一把万能钥匙),去探索其他领域的奥妙。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已经成为主导力量,人的衣食住行乃至于工作家庭,都和经济活动息息相关。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消极的,可以在经济起伏里自保;积极的,可以通过参与经济活动,追求自己的福祉。熊秉元著的这本《效益的源泉(捕捉生活中的经济学身影)》借着一般性的文章,借着每一个人日常生活里都会遇到的事物,阐明经济学对这些社会现象的解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