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扔掉90%家中物,高富帅却成人生大赢家!尽可能多地占有物质,是美国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可28岁就成为高管的乔舒亚和瑞安,却在拥有高薪工作、香车豪宅之后察觉到了其中的吊诡,并醒悟到拥有更少的东西才是通往幸福生活的捷径。断舍离不是目的,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才是!乔舒亚·菲尔茨·米尔本、瑞安·尼科迪默斯著李紫译的《极简主义(活出生命真意)》帮你找到对你而言本质的东西,寻获真正的自由。
\t极简主义不是要你一无所有,而是要你穿越物质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在乔舒亚·菲尔茨·米尔本、瑞安·尼科迪默斯著李紫译的《极简主义(活出生命真意)》一书中,放弃高薪主管工作、转身成为美国极简主义生活先锋的乔舒亚和瑞安,分享了他们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极简主义的生活理念。通过舍弃生活中多余的东西,我们得以CHAO越物质,集中精力追求生命中重要的五种价值: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和奉献。书中也有丰富的具体实践方法,帮助读者快速过上极简生活。
\t极简主义从舍弃开始,终点却是更有意义的人生。
\t十二岁的时候,我们都超重、土气,对自己的生活感觉不到一丝乐趣。我们做了各种事情,尝试逃避。那时候,最简单的逃避方式就是食物。敞开肚皮暴食、把脸撑成球后,我们体验到了瞬间的满足感;我们确信我们会很快乐,至少是快乐一会儿。食物是当时生活中少数我们能够控制的东西之一,其他一切看起来完全无法掌握。我们住在布满蟑螂的破旧公寓中,与我们同住的是关心我们的单身母亲;然而比起供养孩子,她们更在意的是喝醉、喝高。
\t当我们升入高中后,瑞安搬去了他父亲的家——一个正常得多的家庭。他父亲拥有一家小型壁纸公司,可以为他提供好得多的下层中产阶级生活。瑞安的父亲与母亲相反:他有稳定的工作;他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他的关心;他还是一名虔诚的耶和华见证人。对瑞安而言,突然让他应付那么多积极变化实在是太难了,所以,虽然他尽了全力去遵守那些严格的家规,但他也会反抗,试着喝酒,抽大麻,吸食更刺激的毒品。
\t乔舒亚走上了另一条路。虽然他没有沉溺于酒精或毒品——母亲的酗酒成性让他对此毫无兴趣,但他发现了另一种可以获得快乐的方法:对强迫症的痴迷。他发现,虽然他仍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摇摇欲坠的公寓、烂醉如泥的母亲、捉襟见肘的贫困,但他可以控制自己。所以他在高中的第一年大幅减轻了体重——尽管是以不健康的方式(吃得非常少)。他还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整理自己那微薄的财产,纠缠于最细微的东西,在混乱的世界中寻找某种秩序。
\t在高中的最后一年,1998年,我们有过一次值得纪念的谈话,而这次谈话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转折点,将我们引入消费主义的混乱和困惑中。因为在相对贫穷的环境中长大,所以我们认为幸福快乐的关键就是金钱。确切地说,如果我们每年能挣五万美元,那一切都搞定了。我们的父母没挣到那么多钱,而且他们不快乐,所以我们认为,如果能跨越那道随心所欲花钱的门槛(在我们当时的概念中就是五万美元),那我们一定会快乐。这在现在听起来很可笑,但对一对即将走入自己世界的十八岁年轻人来说却完全讲得通。
\t我们于1999年从高中毕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我们两人都没有立刻去上大学,而是参加了工作。
\t瑞安为他父亲工作,在俄亥俄州的西南部到处给富人的房子糊墙纸,刷墙壁。乔舒亚在一家大企业找到了一个销售职务。两人都沉浸在某种对金钱的期待中。我们说不上特别喜欢当时的工作,也不知道更好的选择。我们那时并未意识到,实际上可以去做喜欢的工作。对我们而言,工作就是为生活提供两样东西——钱和一定的社会地位。
\t瑞安挣到了足以维生的钱。那不是什么大钱,却可以付清账单。他也从工作中获得了社会地位。一个有六辆粉刷卡车的小车队(每辆车的侧面都刷着“尼科迪默斯”的字样)在俄亥俄州沃伦郡的街头巡逻,静静地诉说着他的未来。总有一天,他会接管父亲的生意,将其变成自己的,甚至会传给他未来的孩子。明白这一点,令他感到安心。
\t但瑞安也知道刷墙生意没法让他变得富有。他粉刷过价值几百万美元的房子,他也明白自己永远都买不起那样的房子,就算他接手了父亲的生意也一样。当然,他还得非常努力地工作,才会在十几二十年后父亲退休时继承他的生意。瑞安产生了相当大的不满,因为他意识到他永远都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要一个宫殿股的房子,或者说那为什么能让他快乐;他只是因为永远都买不起这样的奢侈品而闷闷不乐。于是,瑞安便通过其他途径寻求满足。
\t乔舒亚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有让他挣得比其他高中同学都要多的发展潜力,有长期的事业成长可能。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像雪橇狗一样工作,去“得出成果”。他便真的像狗一样去工作,经常连续一个多月,每周七天从不间断地工作。他做得越多,卖出的东西就越多。而他卖出的东西越多,赚的钱、所获的称赞也就越多。在十八岁时,他赚到的钱就已经比他母亲所拥有的总数还多了。他已经准备好要成为(公司的)杰出人物,至少是表面上的。
\tP8-10
\t随大流是许多人用来医治自己的麻药。不幸福吗?买这个,买那个,跟上那些名流、大款、豪门的脚步。毕竟,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对吧?
\t很显然这是错误的。我们都明白这一点,却继续这么做。日复一日,我们努力着。我们努力跟上他人,努力达到标准,努力不辜负社会期望。我们将巨大的压力施于自身,强迫自己成就事业,或变得和某人一样——然而那并不是真实的我们。
\t结果是,人们变得前所未有地紧张。我们所背负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沉重。你在电视上看到瘦得像牙签一样的模特以及裹着毯子的“世上最性感的人”占据着屏幕。你也应该有这样的窈窕身形。你在收音机中听到,那些开着悍马的说唱明星和痛饮香槟的流行歌手,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放纵,宣扬着不负责任的人生。你也应该这样肆意花钱。你在工作中注意到,同事们谈论着各种流言蜚语——关于他或她,或者(上天保佑这事别发生),关于你。你也应该像他们一样。要拥有全镇最高的建筑,你就得拆掉其他所有人的。
\t一言以蔽之,压力围绕着我们。当真如此吗?
\t真相是,我们所承受的几乎所有压力都完全源于自身。诚然,这种压力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也不意味着我们就必须去咬这口饵。我们不需要屈服于这些影响。因为就算能够成为名流、大款、豪门,那也不会使你幸福。幸福源自内部,源自内心,源自充满意义的生活。而这就是这本书想帮你发现的。
\t这本书教我们如何终结被物质占领的命运。——《洛杉矶周报》
\t凡事力求简单,直至不能再简。——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