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的胸怀
我是在中央党校学习班的结业式上听闻陈忠实去世噩耗的。那天,与我同班的铁凝主席告诉我陈忠实早晨走了,我一听不禁“啊”了一声。昨天才听她说先生病危了,作协的钱书记已赶赴西安探望,怎么刚刚过去一夜就撒手人寰了?我原本还想着回到西安就赶去医院看望先生的,这个愿望却在瞬间破碎了。
从悼念先生的大厅出来,我的脑子呆木木的,使劲在想跟先生交往的过程,却怎么也想不起当初是怎么跟先生认识的了,只记得他的《信任》当年荣获了短篇小说奖,我们一帮文学票友围上他一声声道贺,但他的反应并不热烈,额头的皱纹并没有得意的迹象;待他的《白鹿原》出版后好评如潮,我每每捧读都感到沉甸甸的,有评论说这部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伟大的文学收获,我把这些重复给他,他却只露出一点淡淡的笑容,额头的皱纹依旧深深的不愿舒展。他似乎喜欢保持那么一副矜持的表情,好像谁的评价都难以触动他的心扉。
其实,陈忠实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的人格魅力。那年我在西安东郊一家军工厂做事,有一天我们在城里相遇,先生吞吞吐吐说他有个侄子找了个对象,已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但女方提出必须调到西安才能成婚。那时候从县城调进省城还是挺麻烦的,我费了点周折才把孩子调进厂来。然而,没隔多久他侄子忽然急切地找到我,说俩人谈吹了,无论如何让我想法把人退回去。我感到为难,就去找先生商量怎么处理,想不到先生早已知晓此事,他轻描淡写地说:谈不成就不成了,人咋能退回去,成不了亲人也不能成仇人。我听罢此言,感慨良多,先生宽宏的胸怀和为人的品行便深深地印到我脑海了。以后每每见到先生,都会感觉他就是从《白鹿原》里款款走来的那位孤傲高洁的朱先生。
由于公务所累,我有好多年没再从事业余创作,彼此便自然少了交往。后来,我被军工人研制1999年国庆阅兵装备时表现的精神所感动,组织作家们采写了一批反映这个艰难过程的报告文学,后来已经准备付梓了,部队首长建议请名家为书作个序。我马上想到了先生,可我们已许久没有谋面了,想不到他依旧那么坦诚热情,那天接过书稿简单翻了翻,就说军工人可是咱国家的脊梁,为他们出书立传值得。随后他还真把那厚厚一摞文稿通读了一遍,写了一篇激情洋溢的序言。当我接到那一笔一画饱蘸着先生心血的文字,刚读过几行就激动起来,他对军工事业和军工人的理解是那么深刻,已不是几句感谢的话能够概括得了。
后来也是公务所驱,我写了部陕北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正巧省上在丈八沟宾馆召开艺术家座谈会,我以前从没写过这类文学作品,便忐忑地把剧本拿给他,请先生拿回家看了提点意见。第二天一大早,先生就把我叫到他房间,详细地谈了他的整体印象和对主人公的认识,告诫我一定找个好导演,好好把这部戏做下去。这当然增添了我莫大的信心,从此每每排演遇到困难,我就用先生的话鼓励大家也鼓励自己。后来先生去看了首场演出,写了评论,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文学人的呵护和期许。我当时瞅他凝神签字的模样,便抄起相机拍了一张彩照,自以为抓住了作家的神韵,便仔细贴了塑面送给他。今天这张照片似乎有了永恒的意义。
2016年4月陈忠实先生因病离世,让他的亲人、朋友、读者痛惜不已。一年过去了,我们的悲伤或许有所缓和,思念却更加深重。
陈忠实先生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所结的缘分,将永远成为文化史上的佳话。当年他将自己的心血之作《白鹿原》交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社对其高度肯定并积极宣传和发行。该书一面世即后赢得了广大读者以及文学评论界的普遍赞誉,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二十余年畅销不衰。二十年后,陈先生不忘当初,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设立“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用自己的稿费奖励在长篇小说出版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编辑。其深情厚谊,令人感动。
在与他的合作过程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几代编辑都为他的风范所感动,他的宽厚真诚、朴实善良、慷慨幽默令熟识他的人都永生难忘。他因《白鹿原》得到了无数读者的热爱,但在现实世界里,他的身份并不只是“作家”就能涵盖得了的。得到他提携帮助的也并不仅仅是文学圈子里的人,他们有民间艺人,也有普通民众。在最后送别他的那天,现场涌动的人潮,就能说明人们对他的敬仰。这样的陈忠实,可能许多人还并不了解。为此,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在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特意编辑了这本《陈忠实纪念集》,以纪念这位令人尊敬的大师。
陈忠实先生去世后,社会各界人士写下了大量纪念文章,本书精选了其中的三十一篇。同时又约请先生的亲人、同事、朋友从亲情和友情的角度新写了九篇,尽可能补充新的记忆侧面,让读者形成更清晰的印象。这些文章提供了忠实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和为人处世的一些细节,十分珍贵。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们还从上百幅陈先生的影像中,挑选了二十余张照片插于书中,希望借助这些文字与图片,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生动的陈忠实。为了全书体例的统一,编者对部分文章的细节有所调整,希望能得到作者的谅解。收入本书的所有文章,均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先后,在此特予说明。
随着时光流逝,随着《白鹿原》等作品文学价值的持续凸显,相信了解、热爱陈忠实先生的人,在痛定思痛后,会不断梳理记忆,沉淀感情,深化对先生的理解,到时一定相信会有更新、更有丰富的文章出现。期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出版此书的续集。
斯人已逝,他留下的文字将长存于世,陈先生将永远活在一代又一代读者心里!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17年5月
一部《白鹿原》,至今畅销不衰。二十余年里,人民文学出版社几代编辑为作者陈忠实先生的风范感动,难忘他的宽厚真诚、朴实善良、慷慨幽默。
陈忠实先生得到了无数读者的热爱,但他的身份并不只是“作家”就能涵盖得了的。为此,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在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精选社会各界人士及亲人撰写的纪念文章。并配以珍贵照片,编辑成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的《陈忠实纪念集》将陈忠实先生日常生活片段和为人处世的细节呈现给读者,以纪念这位令人尊敬的文学大家。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的《陈忠实纪念集》选编作家、评论家、编辑及陈忠实先生亲友撰写的关于陈忠实先生生平事迹的怀念文章,结集出版。收入铁凝、雷达、何启治、阎纲、李建军、洪清波、魏心宏、邢小利等人的记叙文章。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在他身后仍然影响巨大,人民文学出版社特推出纪念集以使作者其人其作的细节彰显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