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女孩子,就更要去努力
文/杨熹文
我第一次见到他时,自己还是难民一般的角色,在奥克兰的咖啡馆端盘子抹桌子,就是我赖以生存的收入。他是老板的中国朋友,常在手里拿着Lv的钱夹,穿着有Gucci标志的鞋子,整个人又黑又瘦,佝偻着腰,让昂贵的装束显得像假的一样。
我之所以记得他,不是因为什么浪漫的理由,而是每一次他在咖啡馆,都是一副傲慢的姿态。他总是拉过一张椅子坐下来,翘起腿,点好烟,叫人来点餐的时候不说“Excuse me”而是一句“喂”,连正眼也不肯给一个尽心的服务生,眼睛里全是蛮横的痕迹,偶尔还要抱怨,“喂喂喂,你怎么这么蠢?”或者上下打量着女服务生的身材,眼睛里是轻佻的意味。
听人说他是个大老板,在非洲做过生意,赚了很多很多钱,在新西兰各种各样的产业。我把这当成耳旁风,却把那一系列傲慢的动作记得清楚。那些年真是苦,从象牙塔里的文艺女青年到单打独斗的女战士,连个过渡都没给自己,一个人在最艰难的时候,是非常记仇的,尤其自尊这件事,它变得超乎寻常地重要。
我后来的日子并不平顺,物质方面处处缺失,精神方面也颇为可怜,一个去远方孤身闯荡的女孩总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那一年我大学毕业,抛弃了一份前程尚好的工作,我无法和家人讲诉自己正在经历的辛苦,谁能理解一个人会用十几年读书筑起来的知识分子自尊,在南半球的社会底层洗着碗,只为去看看世界的另一端?
最可怕的是,除了身体上经受的煎熬,我也对真实的世界失了望。我不断地遇见很多很多这样的“他”,他们是人们口中的“土豪”或者“精英男士”,可以一掷千金却总是吝啬对别人的尊重,滥用着自己的“男性权威”,把女性看待成低一等的生物。在面对一个如他们一样有野心的女人时,他们没有期待,更无欣赏可言。
一个姑娘进入社会闯荡个两三年便会知道,这社会对女孩有一种被宽容的偏见,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在读书时是学霸一样的人物,入职后老板宁愿依据她的酒量涨工资也不愿去考量她的才华,她失望地说,“无论你多么虔诚地对待人生,总会有人看轻你的努力。”真可怕,我们那么努力,却输在了性别上。
远行的那一年我实在活得有些狼狈,曾经读过的鸡汤文字不再为自己取暖,奥克兰的气温四季变化并不明显,我常穿着一件衣服洗得褪色的T恤衫,冬日裹在棉衣中,夏日单单一件,我的脚下是一个穿得起码大了两个号的新百伦,牛仔裤的破洞越来越大,头发2年没有剪一次,所有关于美丽的东西仿若和我的二十几岁都失去了关联。我后来坐到了商学院的教室中,我学得格外认真,因为那是我跟自己的赌注,我把每一分积蓄都投资到了学费里,希望两年后的自己能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王小波说,“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在心里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想有年薪10万纽币的生活,我想步入值得尊重的中产阶级,我想去澳洲看看,我想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严歌苓读过的学位。
然而每次低下头写字的时候,我都能闻得到身上中餐馆的油烟味,每日在学校和中餐馆之间穿梭的忙碌,沁进了我的皮肤里。我的同桌是个公子哥,他时常皱起眉,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你真的好像个服务员……”那一年无法与人说,我在中餐馆休息时,常躲在后厨读图书馆借来的书,我无比虔诚地,用十几年供奉一个梦想,我想成为一个作家,有一本纸质书的那种。
和我同住租住在一户人家的男生,是个沉迷于游戏的富二代,他大概没有体会过奋斗的经历,一边用言语讽刺我的贫穷,一边色迷迷地暗示着别的什么,他习惯在每天回家后下了自己的宝马,上下打量着我的破二手车,并不说话,却仿佛在表达“真不明白你们这种姑娘,如果不靠家人,能折腾出什么样的成就。”自尊心强的女孩子总会格外敏感,那眼神从此成为我奋斗的力量。
大概三年的时间里,无论在工作中还是还是生活里,我都在承受着来自“他”的评价,这似乎也是大众的期待,“你一个女孩子,再多的野心不是还得嫁人么?若你聪明,你会知道你的美色比才华更重要。”
这曾经令我质疑,像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在年轻时独自去漂泊,在全新的环境孤军奋战地奋斗,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难道真如同别人所说,“你都二十多岁了,该想想嫁人的事情,这难道不是你现在该想的正经事吗?”那一年我出国时,仿若背弃了所有爱我的人,赤手空拳地出发,只求不变成一个庸常的女生。
我记得自己到达新西兰的最初,连行李都是“再也不回故乡”的气场,我和一群坐着背包客的女生,亲亲热热地挤在一家客栈里,我们之间开展着关于未来的讨论,拿出三五年时间去远方,有人为了自由,有人为了虚荣,但我们都有着美好的梦想,或衣锦还乡,或追寻自我。
漂泊的过程一定艰辛,结果却各有其曼妙。三五年后再相见的人,早已成为另一翻模样,有人的身旁多了孩子,有人让梦想出生,有人拼命挣扎,有人走了捷径。多余半数的人已经失掉了二十岁出头的勇气,很多人抱怨命运的不公,是因为拒绝承认这个世界给予我们成就人生的公式:你是女孩子,就更要去努力。
五年间我的人生发生巨大的改变,我没有走那条“美色大于才华”的路,我开始相信“不服输”的力量,无论你出身怎样,有无人脉,有着怎样的智商,只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总会有实现的那一天。看起来我们总是比男孩子的成长慢了一点,男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总会有人说“这是个大有前途的小伙子”,女孩子实现了目标,则会有人在背后窃窃私语,“怕是走了什么捷径吧。”
五年前,从奥克兰下飞机的那天,我告别了自己多年苦读的学历和颇有前程的工作,身上只有少部分的生活费,那之后我靠擦桌子缴付了商学院的学费,两年课程期间我在数份工作间周旋,毕业时得到了A的成绩,后来有了好一点的工作,留在了新西兰,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直到成为一个全职的青年作家,我的书创下50万册销量的恶黑马奇迹,而我在这里写下这篇文章,用来鼓舞来时的你。
我始终相信一个听起来不太公平的道理:你是女孩子,所以困难重重,就更要去努力,这是世界的真理,希望无论你在哪里,都能够认真地记得。P81-85
活着可以不讲究,但绝不能“将就”。愿你的人生与书中有情、有趣的故事交相辉映,你心沉静,却活得热气腾腾。
——高级工程师、豆瓣文艺理工男神、晚安故事首创者,午歌
“差不多就得了”是这个时代最坏的毒药。永远不要降低对人生的要求,因为第一次对自己妥协,就意味着后面无数次深渊。
——畅销书作者、伊姐看电影创始人,伊姐
毁掉一个人一生的就是将就,包括将就工作,将就婚姻和将就生活。我们能做到掌控自己生活、提升自己品质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将就,唯有不将就才能拯救你的人生。
——专栏作家、鸡汤界傲娇派掌门人,艾明雅
我们不想过低层次的人生,脑子里却装着低层次的观念;我们期望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却不曾温柔地对待自己。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只要我们不虚度年华、不辜负时光,趁着年轻,就可以赢得渴望的未来。
——笔记侠创始人,柯洲
我喜好读书源于好奇心,总想多了解未知。人一生能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有限,读书是从作者处获得间接经验,让自己读多识广。书中故事启发你重新认知人生。
——长河实业董事长,高鸿鹏
世界已经变了,只有你还在将就
有一天我在朋友圈里说,最近认识好几个90后,甚至是95后的小朋友,年收入已经超过了四百万,前浪还没有扑腾开,就已经被拍死在了沙滩上。
我发这条朋友圈的时候,其实内心是充满敬畏的。我毕业后在一个稳稳定定的央媒工作,工作两年又被派驻到拉丁美洲,身上还带着拉美自由和远方的气息。
回到国内,发现这个世界完全变了,变得我不认识了,哪怕仅仅距离我毕业才过去了五年。
仿佛就是一夜之间。
我不知道杂志去哪里买了,报刊亭几乎都关了,剩下仍然开着的,好像也是在人流量旺盛的街区,售卖饮料和零食。
看报纸,变成了看手机。而送报纸的,变成了送快递的。
回想我毕业时的2010年,我们还懵懂地想要跟随杜拉拉的步伐,进入金光闪闪的外企,从助理开始,想要熬到director。
可是一夜之间,外企的光环消失了,你发现薪水连半平米房都买不起了,还没等你遵循着他们的游戏规则升到一个manager,外企大面积地搬去东南亚了。
70后、80后在吵着工资涨不过房价,这些年的青春都是喂了狗,而90后已经年薪百万了。
不,是好几百万。
我朋友圈里70后、80初的大叔们纷纷在那一条下留言,他们不相信95年的已经年收入好几百万。他们说,他们没有经验,没有资历,他们才刚刚进入这个社会,何来的好几百万,这怎么可能呢?
可是,不管你愿意承认与否,这都是血淋淋的事实。当80后还在等着升职,等着加薪,等着有一天终于挤走那个讨厌的女同事,终于能在40岁左右熬到年薪百万的时候,90后们已经在完全不同的赛道上,跑出了令人羡慕的姿态。
我思考了很久,这其中究竟是什么改变了?
富书的陈老师给我这本书,我感觉一切都有了最好的答案。
一切其实就是关乎于将就,还是不将就。
将就的你,从毕业以后就在体制内按部就班的工作,稳稳定定地生活。
你说互联网公司太累了,现在至少朝九晚五,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所以将就着过吧。
将就的你,在大公司里享受着高福利,在高级写字楼里自我感觉良好。
你说大公司的好就是办公环境,福利待遇,升不上去没关系,原地踏步也还是有这么好的福利,所以将就着过吧。
将就的你,终于在相亲N次以后,看着学历、家世、背景、工作都不错的男生,只是不来电没什么感觉。你说,不就是过日子么,什么感觉不感觉的,他条件挺好的,所以将就着过吧。
然后你就会说,90后年收入好几百万这怎么可能呢?
你谈论的是凑合吧,还可以,算了吧。
而他们呢?
他们谈论的是时间复利,是风口,是红利期。
你考虑的是如何开一家店,赚一份钱,他们谈论的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爆款产品,在互联网上收入呈指数上升。你们完全就不在同一个时代里。
嗯,你都快听不懂这些词语了,因为将就的你连学习的欲望都没有,原地踏步,甚至原地都不踏步,你总是说算了吧,可是算了吧是算不出未来时代的模样的。
你也许会说,我是女生,不喜欢在职场上厮杀,我只想要过好我自己美美的小日子。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喵姬的这篇文章《结婚要尽晚,离婚要趁早》。你看到了吗?不仅仅是什么职场,我其实说的是一个宏大的变化。
有多少女孩依然在纠结要赶快找个男朋友嫁了,管他凑合还是将就,仿佛单身未婚就多么可怕,有多少女孩在一个鸡肋的婚姻中以泪洗面,但仍苦苦将就着,安慰自己说,好歹还有一个家。
而新一代的年轻女孩已经非常明白,她们说“婚姻再也不是人生中的必须品,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思想也会随之有很大的改变”,她们再也不想在一段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情中,浪费青春,人生的任何一个支点,她们都不想将就。
这本书让我有了久违的感悟,不单单是职场,不单单是情感,我觉得它描述的是价值观的变迁,世间境遇的更迭,就像“富书”这个品牌一样,它改变了我们旧时代的阅读模式。而我最想要告诉你的是:
这个世界已经彻底改变了,千万不要只有你还在将就着。
孙晴悦
于2017年盛夏
富书著的这本《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是一部写给正在迷茫痛苦、纠结拧巴中的人们的醒世之作。
你想要不再吃亏,摒弃软弱,告别痛苦;
你想要远离单调,提升品质,赢得尊重;
你想要增强实力,快速成长,获得成功。
世界虽愈发陡峭,上升通道仍可为你打开。
与其抱怨路太黑,不如自己主动寻求改变。
宋小君、萧萧依凡、杨熹文、木木、沈善书、沈万九、喵姬等20余位高人气作者,重新解构生活、婚姻、职场的真相,为我们的思维拨乱反正,为我们的思想疗愈解毒,希冀帮助迷茫之中的人们找准前行的正确方向。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仅仅是钱。宋小君、萧萧依凡、杨熹文、木木、沈善书、沈万九、喵姬等20余位高人气作者,重新解构生活、婚姻、职场的真相,为我们的思维拨乱反正,为我们的思想疗愈解毒,希冀帮助迷茫之中的人们找准前行的正确方向。
击穿生活假象,修复成长的隐痛,甩掉纠结、拧巴、软弱、痛苦、单调、矛盾、犹豫、自卑等loser标签的心灵指南。
愿富书著的这本《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能帮助你少碰一些壁,少流一些泪,少受一些骗。世界虽愈发陡峭,上升通道仍可为你打开,与其抱怨路太黑,不如自己主动寻求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