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书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童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很早就被翻译到了中国,它曾对我国的革命以及广大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通过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经历,生动地再现了苏联下层人们的生活状况。
阿廖沙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他不得不与母亲来到外祖父家生活。在那里,他结识了很多朋友,有心地善良、纯真的茨冈尼克,有古怪、进步的知识分子“好事情”,还有上校家的三兄弟。当然,在这期间阿廖沙也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人和事,如两个舅舅之间的争吵,茨冈尼克被害死,还有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大伯。最后,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阿廖沙决定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童年》这本书的内涵丰富,读来耐人寻味,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还能从中看到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坚韧、有毅力的进步青少年,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