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学界多以“礼”为春秋时期的核心观念;孔子以“仁”代“礼”,“仁”又被视为春秋后期的核心社会观念,“义”在春秋观念史上的地位却被忽视了。《在观念与思想之间(论先秦义范畴之生成)》作者桓占伟通过研究发现,“义”才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社会观念,它具有统领性、共识性和普遍性三大属性,对其他伦理观念具有强大的统摄作用。以往对“义”的认识,需要重新审视。本书的这一发现,对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的伦理体系有重要意义。
| 书名 | 在观念与思想之间(论先秦义范畴之生成)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 作者 | 桓占伟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长期以来,学界多以“礼”为春秋时期的核心观念;孔子以“仁”代“礼”,“仁”又被视为春秋后期的核心社会观念,“义”在春秋观念史上的地位却被忽视了。《在观念与思想之间(论先秦义范畴之生成)》作者桓占伟通过研究发现,“义”才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社会观念,它具有统领性、共识性和普遍性三大属性,对其他伦理观念具有强大的统摄作用。以往对“义”的认识,需要重新审视。本书的这一发现,对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的伦理体系有重要意义。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本书旨趣 第一章 从祭祀程序到政治准则 ——殷周时期义观念生成的历史考察 一 商代义观念的萌芽 二 西周义观念的生成 三 义的观念化及其属性 小结 第二章 义以出礼义以生利允义明德 ——春秋时期义观念统领地位之确立 一 义对礼、利、德的统摄 二 义:社会行为的价值尺度 三 义观念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价值表现 四 春秋义观念凸显的历史原因 小结 第三章 夫子之道“义”以贯之 ——“义”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一 孔子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二 “孔子义思想”说之成立 三 孔子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四 义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位置 小结 第四章 观念社会化的神秘力量 ——义观念在战国时期的下移及其社会组织作用 一 义观念下移的社会表现 二 战国义观念下移的历史原因 三 义观念下移的历史影响 小结 第五章 百家争鸣中的共鸣 ——战国时期义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一 诸子对传统义思想的继承 二 诸子义思想之分化 三 诸子义思想共鸣的历史启示 小结 第六章 从未思之物到致思之花 ——先秦义范畴生成的理论考察 一 义观念: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 二 义思想:从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 三 义观念与义思想:未思之物与致思之花 四 先秦义范畴的生成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