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了墨子的生平活动、学术思想和历史影响,并且从时代的经济政治结构、科学技术水平、思想文化环境诸方面,探讨、论证了墨子思想体系产生、发展及其衰亡的主要原因;对墨子思想体系的整个结构,对墨学研究中一些聚讼未决的问题,作者在博采众议的同时,依据墨子本义和时代背景的实证材料,较为客观地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论证,使墨子的科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认识论和逻辑学得以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思想形态。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平民思想家,战国初年生于鲁国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早年学儒而非儒,创立了墨家学派。针对战国乱世,他提出了救世的主张: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呼吁“兼相爱,交相利”,主张统一政令,打破世亲世禄的旧体制,不拘身份任用贤才。墨子批判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主张节用、节葬,甚至反对兴乐。尽管认为天有意志,鬼神有灵验,但又否定命运的存在,主张勤勉工作。墨子及其后学在科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重理性、重实用、重科学的墨派特点,在对世界的认识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墨子擅长辩说,在游说实践中还创立了著名的墨辩逻辑学,同时也是军事史上以擅长守御著称的军事思想家。他一生以天下为怀,“劳心苦志以救天下之急”。不懈地践行自己的理想和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