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要的人吗?
——盆栽与大树
年轻的孩子经常问我:
“哈克,怎么样才能知道他就是我要的伴侣啊?”
“我们刚认识时很甜蜜,为什么一段时间后就开始不舒服、不快乐了呢?”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一个女朋友,好累喔!故事都要重说一遍……”
是啊!年轻的岁月,真的是会这样不断地问、不断地试,接着失望、分手,然后又动心、期待。于是,一次一次地经历了自己真正的情爱经验之后,慢慢有了懂自己的可能。
有次我带领一场高中高职老师的生涯研习,休息时,一位年轻的辅导老师朝我直直走来,眼睛发亮、气势万千地问我:“哈克,你不是说要把我的故事写进书里吗?”
第一个刹那,我心里想的是:“你是谁?我认识你吗?”
电光石火地晃神之后,第二个跳出来的念头是:“小玲!八年前我写博士论文时,访谈的故事《小盆栽与大树》的主角小玲!是长大以后的小玲耶!”
无视于我的震撼,女老师继续追问:“哈克,你八年前写来征求我同意让访谈内容出书的email,现在都还存在我的计算机里,你什么时候要出书啊?”当时正处在第一本书《做自己,还是做罐头?》最后校稿阶段的我,赶紧拿起手边打印出来的稿子,翻到带着走的小花园那一段,说:“这里,这里,你看!虽然短短的,可是有喔。而且,第二本书,我要好好的写你那精彩的盆栽与大树喔!”
小玲老师听了微微笑,微笑的心似乎说着:“哇!等好久了,真的要看见我的故事被写出来了。”生命有时候很奇妙,辛苦的年轻岁月,如果被好好的说,好好的记录下来,好好的懂,好好的传递,辛苦就不只是辛苦了。
两个人需求的拉扯
时间倒转八年,那时小玲还是个青涩的大学女生。她发现自己在关系里头总是顺着男友、找不到原来的自己,觉得好痛苦;而且因为男友突然提出分手,小玲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到学生辅导中心找咨询师谈。小玲在关系里的困境,是许多年轻生命会遇到的两个人需求的拉扯。就像是第一次晤谈时,小玲描述那平凡又真实的两难场景:“我常常会去看他练球,有一次我有事要先走,当我跟他说时,他的脸色马上整个沉下来……然后我就没讲话,留了下来。”
爱情关系一过了浪漫亲密期,排山倒海而来的挑战之一,就是束缚与牵绊。因为身体靠近了,心里亲近了,于是归属感有了,也真的有机会被关爱、被疼惜了。同时,当关爱、归属、疼惜都发生的时候,爱的氛围里,有个几乎一定会发生的副作用—就是感到束缚——原本大大的自由,瞬间也变得小小的。
第二次面谈,小玲跟咨询师说,男友提出分手后还来找过她。小玲还说道,之前即使她与女性朋友喝下午茶,男友也会生气,这让小玲在关系中感到束缚。这时咨询师与小玲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咨询师:“如果可以用一个东西来代表的话,你觉得那个男生是什么?”
小玲:“我直觉他是一个小盆栽,阴暗角落的小盆栽。”
咨询师:“他以前就是这个样子吗?或者他曾经是别的东西?”
小玲:“一开始认识他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一棵大树;没想到愈来愈认识他之后,发现他是一个小盆栽,而且是被篱笆围住的小盆栽……需要我的照顾。后来,发现我比较喜欢大树,不想要小盆栽,但又发觉自己走不了,被绑住了……每次一想到大树跟小盆栽,我其实知道:“嗯,我还是想要大树。”(P3-6)
推荐序 在关系里,让“爱”和“愿意”保持活络 (黄锦敦)
自序
第一部分 如何拥有亲近关系
他,是我要的人吗?
耍赖,是关系里的一种测试
谈恋爱,不就是要认真吗?
原来争吵可以不一样
关系的满足,来自于让情有交会
爱,是彼此凝视才有的
愿意照顾彼此的需求
你可以量力满足他的需求
让关系更亲近的秘方
第二部分 播下亲近的种子,让爱成为一种能力
表达之前,先懂自己
关系的头号杀手
忍住原本被写好的对白
用麦克风预告
自我对话的小改变
生气了,可不可以仍然记得他的好
把遗落的自己带回家
有症状出现,或许是你准备好了
爱的小秘诀
用心滋养彼此
“我不觉得是这样……”
第三部分 心暖了,爱就在了
等待,是一种必然
不放大痛苦来控制对方
我可以“不需要”无条件的爱
我可不可以是这个城市的风景?
亲爱的爸爸,我要谢谢你
心暖了,家就在了
刚刚好的自责分
爱你,不是讨好,是在安顿我的心
一个人享受,两个人享福
深情而不眷恋
附录 爱亲近,亲近爱
成就一片爱的森林、蓄满一座爱的水库
爱情里有人浓烈,有人清淡。浓烈的人爱起来,惊天动地浓情蜜意;清淡的人爱起来,稳定如流水,不细细品尝会以为没有爱在那里。浓烈的人,给爱给得慷慨澎湃,收爱收得感动莫名、笑声泪水不停;清淡的人,给爱给得安静,收爱也淡定无声。清淡的人遇到清淡的人,有时候会觉得人生有些无趣;浓烈的人爱上浓烈的人,一开始会觉得是天上掉下大大的礼物,时间久了出现摩擦、强力的碰撞时,常以决裂收场。因此,大部分的时候,伴侣常常是浓烈的人和清淡的人遇在一起。我自己偏浓烈,我们家夫人偏清淡。
浓烈的人,一开始会爱上清淡的人的稳定不慌张,像是自己的狂乱似乎有了港湾;有了家有了孩子后,浓烈的人会发现:孩子生病时,自己会出现强烈的担心与慌张,家这艘船,在风雨飘摇之际,清淡伴侣稳定而理性的样子,是稳稳的心锚。清淡的人呢?清淡的人偷偷地想,有味道浓厚又精彩的伴侣在身旁,生命说不定会有意思一点,然后,真的享受浓烈过活的伴侣为自己的生命激发添加着独特风味。只是,浓烈的人,给爱给得很大很强很热,清淡的人常常不管如何回应,看起来都微不足道。于是,浓烈的人很失望,清淡的人很挫折。于是清淡的人,埋怨浓烈的人说:“我实在不知道,你怎么那么不理性?你怎么这么容易被情绪淹没?”而浓烈的人,痛骂清淡的人说:“我都已经做这么多了,你为什么都没有感觉?你为什么那么没反应?你为什么不能多感受一点我感受到的?”这样的目光,就好像你买了一台马力强大的休旅车,旅行时可以把一大家子都装进去,连大大小小的棉被枕头都放得下,那你却专心的去嫌弃这台旅行车耗油,这样真的是可惜了!
说不定,我们可以离开那个原本固定的视线,然后练习感觉到自己,同时也看见伴侣。然后深吸一口气,说:“我很浓烈,你真清淡。”或“我偏清淡,你真的很浓烈。”
有了这样的看见,似乎还不够。因为关系那么近,碰撞争吵依然会发生,于是,我们要在关系里继续想办法。我们家两个女儿,从小只要吵架,我都会过去,说:“不舒服了!来,来想办法。”我很少说谁对谁错,我鼓励她们两个努力想办法。有一回开车载孩子去旅行时,我问女儿说:“你们知不知道爸爸最喜欢你们怎样?”两个女儿七嘴八舌的回答说:“爸爸喜欢我们亲爸爸、爱爸爸!爸爸最喜欢我们会想办法!”哈哈,我听了好开心,两个小妞妞真的有收到这个好东西呢!
这本书,就说着“怎么在情爱关系里,想办法?”。
想办法,更懂自己,所以可以说清楚自己。
想办法,长出给爱的水库,越来越有充沛不枯竭的爱可以给。 如果说,我的第一本书《做自己,还是做罐头?》,是为了让青春得以不慌乱;那么,这第二本书《让爱成为一种能力》,是期盼让爱的小船得以不轻易沉没,甚至有机会在亲近关系里遨游丰富的春夏秋冬。
爱,对我来说,不只是遇见那个迷人的人的浪漫刹那,更是一份愿意加上能给爱的能力,才有机会成就充满生机的情爱森林。这本书里的故事,有些是根据真实的生命经历改编的,有些是一字不漏地把当时的话语节录下来。每个故事里的真实人物,都欣然同意我把这些好东西放进书里与读者们分享。有些故事发生在高中国中辅导老师的研习会场,有些故事是在心理治疗的工作坊里,我做现场示范时的录音逐字稿。真心感谢一起经历美好故事的朋友们,这么大方分享这些若不写下来就可惜了的珍贵故事。
第一本书发行之后,广大读者的喜爱与传递的力道,让我震撼于写书可以产生的涟漪效应。因为这样,我一口气与出版社说好接下来要来完成的两本书,包括这本书,还有接下来的潜意识解梦书。于是,在没有出门带咨询训练工作坊的日子,我总是坐在绿绿树荫下,用最精华的早晨时光写作。期盼着,因为用心的书写,让成长没有那么难;让爱,可以更流动;让故事,一天一天更有机会活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在书里,我常称呼自己的太太为“夫人”。记得刚结婚时,有一回我们去大雪山赏鸟,遇见在林务局工作的苗栗老乡,比我年长二十岁的老乡看着我身旁的女子,用很好听的客家话说:“夫人好有气质喔!”可能是因为那一句客家口音太好听,可能是我想用不一样的方式来看待伴侣关系,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决定用夫人来称呼自己的太太。
这本书里,大部分的书写,我都选择使用“亲近关系”,而少用大家通用的“亲密关系”。原因主要是,我觉得“亲密”是老天爷眷顾的礼物,不是强求可以得来的。而“亲近”是有机会像栽种树林或果园花园一般,因为长期的辛勤耕种,在合适的季节播种、浇水、看顾,而有了后来的丰收。
没学会暖自己的心之前,不要进入婚姻。
没学会暖别人的心之前,不要说我爱你。
在资深心理咨询师黄士钧著的《让爱成为一种能力(在亲密关系中学会爱的艺术)/哈克亲近自我四部曲》讲述的一个个精彩的隐喻案例中,帮助我们在关系中,除了学会爱自己、肯定自己,更要懂得如何在亲密关系中表达受伤而不心伤,表达情绪而不拧巴,要求宠爱而回报疼爱。
黄士钧著的《让爱成为一种能力(在亲密关系中学会爱的艺术)/哈克亲近自我四部曲》能让我们唤醒心中沉睡已久的爱,并扩展彼此“愿意”为关系付出的空间与次数。这是一本恋爱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人际关系,都适用的魔法书。
暖心讲述如何敢爱、懂爱、亲近爱。